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涅槃(连载40)----平实导师

   日期:2020-07-09     浏览:1572    
章 有关涅槃的其他辨讹
  第一节 涅槃之实证是断灭空吗?
  再回到较粗浅的涅槃来说明,以救护一切迷于涅槃的凡夫法师们。经中有说,应依于灭尽三界有(无有十二处便无六识觉知心)而归于涅槃,例如《中阿含经》卷37〈梵志品〉:
  生闻梵志问曰:“瞿昙!沙门何欲、何行、何立、何依、何讫耶?”世尊答曰:“沙门者,欲得真谛,行于智慧,所立以戒;依于无处,以涅槃为讫。”生闻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1
  这个无处,不但是没有十二处,也可以解说为没有三界中的任何方处;即如《阿含经》所载比丘恐怕慧解脱的退转而进入无余涅槃时,天魔波旬围绕在其尸身旁,久久不去,一心寻觅该比丘阿罗汉的心识究竟将会去至何处;然而世尊说该比丘已无所去处,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识阴永远灭尽而无所至,已入无余涅槃。
  无余涅槃虽是灭尽、无依、究极,却是依于“梵行已立”并已验证作为前提;然而当阿罗汉灭尽阴、十二处自我而入涅槃时,涅槃其实即是本际如来藏,故说忍辱是依涅槃而住;若不能于如是正理生忍者,忍辱行即不能说是成就。能如是忍,然后可以实证无余涅槃都无所住的非境界而出离生死苦,所以《中阿含经》卷40〈梵志品〉说:
  梵志即复问曰:“瞿昙!忍辱温良何所依住?”世尊答曰:“忍辱温良依涅槃住。”梵志即复问曰:“瞿昙!涅槃何所依住?”世尊告曰:“梵志意欲依无穷事,汝今从我受问无边,然涅槃者无所依住,但涅槃灭讫,涅槃为最。梵志!以此义故,从我行梵行。”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2
  以此缘故,有智之佛子,不应随于假名大师想要把识阴所摄的意识粗心、细心,进入无余涅槃中安住,否则即无法实证二乘涅槃,何况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但二乘圣者灭尽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后,舍寿进入无余涅槃之时却是如,而非断灭空,因此《中阿含经》卷59〈例品〉说:
  拘萨罗王波斯匿叹曰:“善哉!善哉!阿难!如来可行法必行。所以者何?以如来无所著、正尽觉故。阿难!汝彼师弟子,学道欲得无上安隐涅槃,汝尚行此法,况复如来不行此法耶?阿难善说,我今欢喜……”……于是,拘萨罗王波斯匿知尊者阿难默然受已,鞞诃提衣为法布施尊者阿难,即从座起,绕三匝而去。
  去后不久,尊者阿难持鞞诃提衣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此鞞诃提衣,今日拘萨罗王波斯匿为法布施我,愿世尊以两足著鞞诃提衣上,令拘萨罗家长夜得增益福。”于是,世尊以两足著鞞诃提衣上,告曰:“阿难!若汝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者,今悉向我而广说之。”于是,尊者阿难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者,尽向佛说,叉手白曰:“我如是说,不诬谤世尊耶?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不于如法有过失耶?”
  世尊答曰:“汝如是说,不诬谤我,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亦不于如法有过失也。阿难!若拘萨罗王波斯匿以此义、以此句、以此文来问我者,我亦为拘萨罗王波斯匿以此义、以此句、以此文答彼也。阿难!此义如汝所说,汝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此说即是其义。”3
  所以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也是如,不是断灭空,其实就是证真如的菩萨们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又,法离见闻觉知,法即是如;知有法常住者,方能证涅槃,是故《杂阿含经》卷10说:
  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佛般泥洹未久。时,长老阐陀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衣鉢,洗足已,持户鈎,从林至林,从房至房,从经行处至经行处,处处请诸比丘言:“当教授我,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我当如法知、如法观。”时,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阐陀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阐陀复言:“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阐陀复言:“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复作是念:“尊者阿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曾供养亲觐世尊,佛所赞叹,诸梵行者皆悉识知。彼必堪能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阐陀过此夜已,晨朝著衣持鉢,入波罗奈城乞食。食已,还摄举卧具,摄卧具已,持衣鉢诣拘睒弥国;渐渐到拘睒弥国,摄举衣鉢,洗足已,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却坐一面。时,阐陀语尊者阿难言:“……善哉!尊者阿难!今当为我说法,令我知法、见法。”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善哉!阐陀!我意大喜,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无所覆藏,破虚伪刺。阐陀!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汝今堪受胜妙法,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阐陀作是念:“我今欢喜得胜妙心、得踊悦心,我今堪能受胜妙法。”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著。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阐陀比丘见法、得法、知法、起法,超越狐疑,不由于他,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恭敬合掌白尊者阿难言:“正应如是。如是智慧梵行,善知识教授教诫说法。我今从尊者阿难所,闻如是法,于一切行皆空、皆悉寂、不可得、爱尽、离欲、灭尽、涅槃,心乐正住解脱,不复转还,不复见我,唯见正法。”时,阿难语阐陀言:“汝今得大善利,于甚深佛法中,得圣慧眼。”4
  经中的意思是说,二乘涅槃的本质,其实也是中道,只是声闻圣者不能知见而已。所以摩诃迦旃延闻佛说法后,证得中道而回入大乘法中成为菩萨,一生善于解释经义而利乐人天。这就是说,二乘涅槃的实证虽然灭尽三界有——灭尽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而不坠入三界有中,远离了有边;但因涅槃的本质其实就是如来藏的本来不生不死,正是第八识真如心离三界有而恒存,常住不坏而远离断灭边;所以二乘涅槃的本质依旧不是断灭空,不是以三界有的缘起性空作为实证标的,而是不会坠入空、有二边的中道,一切佛门学人于二乘涅槃的灭尽蕴处界的“灭尽”境界,不应有所恐惧而坚执识阴或意识为常,以致精勤空修一世而于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俱无所证。
  末法时代的,每闻六识论的印顺法师等错解人间佛教的弘法者说:释迦如来已经入无余涅槃了,永远灭度不会再于三界中出现了。又说:大乘经典只是后人对 释迦如来的永恒怀念而创造出来的,不是释迦如来金口所宣。然而法身常住,诸佛即使真的入了无余涅槃也并非断灭空,不该有如是说法而暗示为释迦如来已经“灰飞烟灭”。又诸佛在因地甫入地时,都是缘于十大愿的增上意乐,愿意受持是十无尽愿,方得次第进修而能成佛;岂有可能在成佛之后转入无余涅槃?岂非弃十大愿于不顾、食言而肥?则是远不如诸地菩萨之大悲心与大智慧,试思十方三界之中岂有如是之佛?故说释迦如来示现入涅槃后并非即入无余涅槃,诸佛全都依于无住处涅槃及十大愿故。又,一个小千世界中,有四千大部洲,每一部洲都有极多洲渚,一一洲渚之中都有极多小世界;住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佛陀,必须于一一小世界中示现八相成道以度众生,焉有可能于此一小世界中示现成佛及入灭之后随即消失无影无踪?是故释印顺等人间佛教六识论者之说,诚属无稽,显见彼等众人之无智与愚痴也。
  第二节 具足四种涅槃之诸佛会入无余涅槃吗?
  诸佛菩萨悉皆不入无余涅槃,常住于本来性净涅槃及无住处涅槃,而令魔王深觉恐惧,亦印证诸佛不入无余涅槃,恒以无住处涅槃为依故,当知永不入无余涅槃。例如阿含部《大般涅槃经》卷上记载:
  世尊须臾,从定而觉,告阿难言:“此毘耶离,优陀延支提、瞿昙支提、庵罗支提、多子支提、娑罗支提、遮波罗支提,此等支提,甚可爱乐。阿难!四神足人,尚能住寿满于一劫若减一劫,如来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尔时,世尊既开如是可请之门以语阿难,阿难默然而不觉知;世尊乃至殷懃三说,阿难茫然犹不解悟,不请如来住寿一劫若减一劫,利益世间诸天人民。所以者何?其为魔王所迷惑故。尔时,世尊三说此语,犹见阿难心不开悟,即便默然。尔时,魔王来至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于往昔在尼连禅河侧,劝请世尊入般涅槃,世尊尔时而见答言:‘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犹未具足,又未降伏诸余外道,所以未应入般涅槃。’世尊!今者四部之众无不具足,又已降伏诸余外道,所为之事皆悉已毕,今者宜应入般涅槃。”于时,魔王如是三请,如来即便答言:“善哉!我于往昔在尼连禅河侧,已自许汝,以四部众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却后三月当般涅槃。”是时,魔王闻佛此语,欢喜踊跃还归天宫。
  尔时,世尊即便舍寿,而以神力住命三月。是时,大地十八相动,天鼓自鸣,以佛力故,空中唱言:“如来不久当般涅槃。”诸天人众,忽闻此声,心大悲憹,遍体血现。是时,世尊即于彼处,而说偈言:一切诸众生,皆随有生死,我今亦生死,而不随于有,一切造作行,我今欲弃舍。5
  又《大般涅槃经》卷上明载:
  “阿难!知不?我于往昔初成道时,度优楼频螺迦叶在尼连禅河侧。尔时,魔王来至我所,而请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何以故?所应度者皆悉解脱,今者正是般涅槃时。’如是三请,我即答言:‘今者未是般涅槃时。所以者何?我四部众未具足故,所应度者皆未究竟,诸外道众又未降伏。’如是三答,魔王闻已,心怀愁憹,即还天宫。向者又来,而请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于往昔在尼连禅河侧,劝请世尊而般涅槃,世尊尔时即答我言:“我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犹未具足,又未降伏诸余外道,是以未应入般涅槃。”世尊!今者四部之众无不具足,又已降伏诸余外道,所为之事皆悉已毕,今者宜应入般涅槃。’魔王乃至如是三请,我即答言:‘我于往昔在尼连禅河侧,已自许汝,以四部众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却后三月,当般涅槃。’魔王闻我作此语已,欢喜踊跃还归天宫。我既于此受魔请已,即便舍寿,住命三月,以是因缘,大地震动。”6
  凡此记录,都已明言释迦如来可得住寿一小劫,得能广利此界有情。但这是魔王之所恐惧者,诚恐有情众生渐次脱离其所掌控之欲界境界,则魔众日减;以此缘故,魔王频来请求世尊及早入灭而离开人间,以免更多有情出离欲界境界。由此亦可证知释迦如来示现入灭度后,并非是彼等愚人所说之“灰飞烟灭”,而是常住三界中广利人天永无穷尽。是故彼等人间佛教六识论者,当疾远离如是邪见,转依八识论正见,广修福德、守护正法,未来方能实证三乘菩提而无所障碍。
  又,如来所证涅槃非断灭空,而是如,是清净有(梵有),是至冷有,也是真谛不虚有;皆因诸佛如来所证是无住处涅槃故,依大乘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施设故。例如《中阿含经》卷34〈大品〉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来自觉世间,亦为他说,如来知世间。如来自觉世间集,亦为他说,如来断世间集。如来自觉世间灭,亦为他说,如来世间灭作证。如来自觉世间道迹,亦为他说,如来修世间道迹。若有一切尽,普正有彼一切,如来知见觉得。所以者何?如来从昔夜觉无上正尽之觉,至于今日夜,于无余涅槃界,当取灭讫。于其中间,若如来口有所言说、有所应对者,彼一切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若说师子者,当知说如来。所以者何?如来在众有所讲说,谓师子吼;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如来是梵有,如来至冷有,无烦亦无热,真谛不虚有。”7
  若人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即是清净有、至冷有,离世间六尘觉观故,寂静无烦、至极清净故,却是如实自在而非断灭,当然诸佛如来都是“无烦亦无热,真谛不虚有”,所以世尊开示说:“如来是梵有,如来至冷有。”若人已在佛门出家,著如来衣、食如来食、住如来家,口说如来法时即不应故违释迦如来所说,否则即是谤佛、谤法、谤僧之人,亦是外道及地狱种性之人。
  释尊入涅槃乃为示现,非真灭尽,住大涅槃(无住处涅槃)故,是故示现入涅槃后,转于色究竟天中为诸地菩萨说法。非特大乘经中如是说,二乘经之阿含部经典已曾如是说也,例如《杂阿含经》卷44:
  如来涅槃后七日,尊者阿难住支提所,而说偈言:导师此宝身,往诣梵天上;如是大神力,内火还烧身。五百毡缠身,悉烧令磨灭;千领细毡衣,以衣如来身;唯二领不烧,最上及衬身。
  尊者阿难说是偈时,诸比丘默然悲喜!8
  诸佛如来般涅槃者皆属示现,非如定性声闻之永灭,例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卷3记载:
  佛告央掘魔罗:“汝今当与文殊师利俱,至北方过一恒河沙刹,有国名无量乐,佛名无量慧功德积聚地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汝等俱往,问彼佛言:‘释迦牟尼如来云何住无生际,而复住于娑婆世界?’”尔时文殊师利、央掘魔罗俱白佛言:“唯然受教。”犹如鴈王,乘神通力往诣北方无量乐国,至无量慧功德积聚地自在王如来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我等二人为释迦牟尼世尊所使,从娑婆世界来诣此土,令问世尊:云何释迦牟尼如来住无生际、住解脱地,不般涅槃而住于生?”尔时彼佛告二人言:“善男子!释迦牟尼如来即是我身。汝等还去,语彼佛言:无量慧佛遣我等还,云彼如来当为汝说。”9
  又《央掘魔罗经》卷3:
  “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自修知足,令他知足故,生上止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为诸声闻说离食知足故,生断一切求波罗蜜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舍离一切鱼肉美食,亦教众生令舍离故,生美妙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令无量众生、诸天及人吐一切烦恼故,生离虚伪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恶像类者,坏其住处,驱出人众,犹如大雹故,生破宅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迷惑四倒,饮以法味故,生离慢梵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如来之藏,寂静恒道,离乱过恶,极令正直故,生寂静舍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众生无我佛语者,建立有我,如指指月故,生舍离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无量般涅槃般涅槃而不般涅槃般涅槃故,生如法法身。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尽无量众生际,极方便求如来藏垢,不可得故,生此界身。一切众生悉有此界。”10
  以诸佛如来都是依常住不坏的第八无垢识而住故,所证是具足四种涅槃故,又于十大愿有增上意乐而增上故,不舍一切有情,常乐我净而度众生,又何须如同二乘不回心声闻之取灭度呢?所以诸佛具足有余、无余涅槃而不取无余涅槃,入灭只是示现,依无住处涅槃而住,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故于《悲华经》卷1〈陀罗尼品第2〉明说曰:
  菩萨得是陀罗尼门已,便得如是圣清净眼。得是眼已,见于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在在处处诸佛世尊不取涅槃,亦见示现种种无量神足变化。11
  是故往昔诸佛乃至现今释迦如来并非已经灰飞烟灭,舍人间寿命而入涅槃都只是一种示现。又如《法华经》中世尊明示已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前成佛,只为圆满往昔无量劫前一千位兄弟誓愿在一大劫中次第成佛之愿而来示现;是故往昔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前成佛之后,至今犹来示现,亦可徵之为实。而《法华经》中的真实义,平实自从2009年7月21日宣讲至今,犹未讲完〔编案:撰成此文时尚未讲完。连载至今,已于2013年12月宣讲圆满〕,处处以现量亲证而证实经中的说法如实,不可推翻;由此可知,浅见之人横生测度,依臆想而说者,都不可信。有智之人应当深信佛法真实,弃舍邪见,信受正见,未来方有实证声闻菩提乃至兼具三乘菩提之果德。
  又,一切菩萨都不入涅槃而住涅槃,如是正义,古德已曾说之,非唯平实一家之言。例如清凉澄观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2〈世主妙严品第1〉说:
  彼经第性云:者无性,谓一阐提。此有二种,一者、焚烧一切善根,即谤菩萨藏。二者、怜愍一切众生界,即是菩萨“若有众生不入涅槃,我亦不入”。大慧白言:“此二何者常不入涅槃?”佛言:“菩萨常不入涅槃,非焚烧一切善根者。以知诸法本来涅槃,不舍一切诸众生故。”此意则明菩萨入而不入。既云:菩萨常不入,非阐提者;则明阐提后必入矣!况经自云“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耶?12
  如是不入涅槃之菩萨,经中所载多有,只是大众未曾留意,以致只知地藏王菩萨一人而已,实则不然!今检《入楞伽经》卷2〈集一切佛法品第3之1〉原文如下:
  “大慧!何者无性乘?谓一阐提。大慧!一阐提者无涅槃性;何以故?于解脱中不生信心,不入涅槃。大慧!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毘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大慧!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是故菩萨摩诃萨不入涅槃。大慧!是名二种一阐提无涅槃性,以是义故,决定取一阐提行。”
  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二种一阐提,何等一阐提、常,不入涅槃?”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一阐提常,不入涅槃,何以故?以能善知一切诸法本来涅槃,是故不入涅槃;非舍一切善根阐提,何以故?大慧!彼舍一切善根阐提,若值诸佛善知识等,发菩提心,生诸善根,便证涅槃。何以故?大慧!诸佛如来不舍一切诸众生故。是故大慧!菩萨一阐提、常,不入涅槃。”13
  如是正义,本书前面文中已有解释,今不复重解,以免赘文,读者自知。但能回邪见而入正见,重举上列经文,即有意义。
  又如《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27〉明载,妙庄严王于往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的云雷音宿王华智如来时出家,精进修行后证得初地,今为华德菩萨;又如其夫人净德,当时亦出家修行而得实证,今时仍是光照庄严相菩萨;三如药王、药上菩萨当时已是七地菩萨,于今仍在等觉位中,早已超过三大阿僧祇劫极多倍数的时间,而至今仍未成佛;这些都是“于无始众生发愿”的菩萨,与 地藏王菩萨的心愿是相同的。对他们而言,成佛早与晚的事情其实不必计较,因为入地时已经有阿罗汉的证德而超越分段生死了;满足三地心以后已经断除胎昧,而且已随时可以出离三界,却继续乘愿受生以利众生,是于三界中得大自在的菩萨,此后生死皆能自由自在便不需急于成佛了。又如七地满心以后,更已经断尽三界生死的习气种子,梦、想都已灭除,更是解脱自在,就更不必计较何时成佛了。如是,进而至于八地的于相于土自在,九地具四无碍辩而有善慧力,具大威德;十地满心的诸佛灌顶,所知之法若为人说时,如云如水永不断绝,成法王子;转入等觉位中,更属完全自在的人,剩下些微的变易生死完全无碍于行道,又何须急著求成佛道?只要能够自由自在广利人天,也就秉著十大愿继续利乐人天而无须休歇亦无疲厌,成佛与否都不在意,这也正是菩萨大悲的具体展现。菩萨已是如此,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于如是一类菩萨已无罣碍,都不必也不会想要入无余涅槃,何况诸佛具足一切种智而断尽变易生死了,又何须入于无余涅槃呢?
  由此可知,那些一生弘扬错误的“人间佛教”之六识论法师们,不但未断我见、未证真如,他们对佛菩提道的内涵简直是全无所知,连佛法中最粗浅的声闻菩提之断我见内涵,竟然都可以毫无所知而落入细意识乃至粗意识中,不离常见,由此也就可见他们知见的粗浅一如世俗凡夫了。这是现前可见的前车之鉴,有智之人都不应再信受他们所说的“如来已经入灭犹如灰飞烟灭,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的恶见、邪见了。(待续)
  -------------------
  1《大正藏》册1,页660,下20-26。
  2《大正藏》册1,页682,上27-中6。
  3《大正藏》册1,页799,上7-中23。
  4《大正藏》册2,页66,中6-页67,上18。
  5《大正藏》册1,页191,中13-下15。
  6《大正藏》册1,页192,上21-中13。
  7《大正藏》册1,页645,中12-25。
  8《大正藏》册2,页325,下2-9。
  9《大正藏》册2,页533,上12-27。
  10《大正藏》册2,页536,下26-页537,上16。
  11《大正藏》册3,页172,中22-26。
  12《大正藏》册35,页511,下8-17。
  13《大正藏》册16,页527,上29-中20。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