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二,出世三宝,随类应现的化身佛、应身佛以及报身佛叫作佛宝;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以及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的法道,叫作法宝;证道的四向五果以及三贤十地菩萨,叫作僧宝。第三,自性三宝,所谓自性就是指空性,什么是空性?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才能称为空性,空性心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根本佛心,叫作自性佛宝;自心如来藏所有的妙法,叫作自性法宝;证悟如来藏 admin

2020-08-28

  也就是说,声闻是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行的方法,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尽五上分结──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消失。由于声闻人是听闻佛的音声开示,观察自他有情蕴处界虚妄,而断除了我见、我执、我所执,舍寿后入无余涅槃的菩提法, admin

2020-07-06

  自身如果有正确的修行方法,就会逐渐地进入涅槃的境界,所谓涅槃它有一个内涵,它的修行方法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它的真正的义理就是: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八个正道是能够让我们修行到达涅槃的一个方法。佛陀在开示这一段的时候,有一位叫作难陀的牧羊人,倚仗着木杖远远地站着,听到佛对弟子众作这个开示,他就慢慢地走到世尊的面前向佛禀报, admin

2020-07-06

  这些方向在前几次讲到八正道里面,都有讲到;其中八正道里面,就有一个标准,它到底要怎么修?这些八正道里面又把它归纳后,其实就是要断五戒里面这些容易违犯的恶,然后甚至能够修行变成十善,就是身三、口四、意三,这个都是修行的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一个方向,戒能够守好了,定就容易修,要不然心里贪这个、贪那个,挂心挂念都是挂念这个世间法,无非是财色名食睡,心怎么能 admin

2020-07-06

  那佛经里面哪里有讲到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呢?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这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落实于八正道的修行,必须要落实于佛法——佛所开示给我们八正道的修行。八正道在《佛说阿那律八念经》里面有说到,八正道有世间的八正道,也有出世间的八正道。那什么叫作世间的八正道?什么叫作岀世间的八正道呢?八正道有正见、正思,还有正语、正行、正治、正命、 admin

2020-07-06

  此是二乘菩提之观行与自我检验之法,至于四圣谛及八正道,则是为了配合如是观行而施设之法,与断三缚结的观行并无直接关联,只是助道法;学人断我见、断三缚结时自知,未真实断除三结时,辩之无益。丙、断疑见复次,如是观察者,唯是二乘人所观修之声闻菩提,古人观之能断我见,古人性障较轻微故;今时末法学人障重福薄,以此求断我见者,心中恐将仍有疑虑而末肯即断,犹难真实 admin

2020-07-06

  譬如声闻道就是要修四圣谛、八正道,缘觉道就是要修十因缘、十二因缘。可不管是声闻道或缘觉道,最后的目标就是要断我见、断我执以及断我所执,这样才能出离三界生死苦。菩萨所修的道叫做佛菩提道,最后的目标就是要究竟成佛。那么佛菩提道应该修学的法,除了要把声闻道和缘觉道所修的法,统统都要函盖进来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明心证真如;然后再依真如心的总相与别相,以及对 admin

2020-07-06

世尊对那五比丘,也就是憍陈如等五人,亲自前往鹿野苑的鸡园中为他们说法,是四圣谛、八正道连著演说三遍,所以叫作三转十二行法轮。连著说三遍,第一遍是说明四谛八正的道理;第二遍是说明应该要这样,劝他们要实修;第三遍说明因为这样,所以应该要证。所以第一遍听完的时候憍陈如得法眼净、证初果,第二遍听完时,另外四个人得法眼净,世尊演说第三遍时五人都成为阿罗汉。那 admin

2020-07-03

  世尊对那五比丘,也就是憍陈如等五人,亲自前往鹿野苑的鸡园中为他们说法,是四圣谛、八正道连著演说三遍,所以叫作三转十二行法轮。连著说三遍,第一遍是说明四谛八正的道理;第二遍是说明应该要这样,劝他们要实修;第三遍说明因为这样,所以应该要证。所以第一遍听完的时候憍陈如得法眼净、证初果,第二遍听完时,另外四个人得法眼净,世尊演说第三遍时五人都成为阿罗汉。那 admin

2020-06-20

  对辟支佛来说,四圣谛、八正道就好像是一个总相智,辟支佛的因缘法才是解脱道的别相智,因为所观深妙微细啊!所以从菩萨的智慧来看时,俱解脱阿罗汉还是有“不善之暗”啊!他的“不善之暗”就是不知道“名色缘识”的道理,就是不知道“识缘名色而有流转”的道理;因此菩萨就告诉他十二个因缘法。但是教他顺观逆观十二因缘法以后,他仍 admin

2020-06-20

  大师所授记当来佛下生彼号为慈氏如前后经说唯愿人中尊伽陀重分别彼神通威德我今乐欲闻佛告舍利子应至心谛听当来慈氏尊为汝广宣说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二百逾缮那为显轮王路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有情住其中在处皆充满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刺唯生青软草履践随人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俱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 admin

2020-06-14

  )二乘菩提就是禅宗六祖指责的「将灭止生」哦!所以就用灭一个能灭的法,也就是用四圣谛、八正道把五阴全部灭坏了;五阴灭坏了,不再出生五阴了,这样成就阿罗汉果。那五阴既然否定了,为什么还要说自己是阿罗汉呢?所以这是将灭止生的法。(节录自平实导师着《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大方便的意思是说,这部经中有详细而善巧 admin

2020-06-08

  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 admin

2020-06-08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心经密意》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 admin

2020-06-08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的开始,也就 admin

2020-06-08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admin

2020-06-08

  菩提分者谓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佛子初学佛法,当依三十七品次第而入。然大乘三十七道品诸菩提分所证,有别声闻所证;谓菩萨依法界实相而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异于声闻菩提分之于五蕴十八界无常断坏之法,其慧有同有异;同者为声闻所知,异者则非声闻所知,谓法界实相也。-----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世俗谛所观之蕴处界等法,以及依附于蕴处界才有的世俗谛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都从如来藏中生起;如来藏为缘起法之体,就没有蕴处界等法;若无蕴处界等法,即没有世俗谛之二乘菩提等万法缘灭真实正理,所以说世俗谛是依于蕴处界而有,蕴处界则依如来藏而有,故说一切法即如来藏。且说世俗谛之二乘菩提,以大乘胜义谛为理体,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 admin

2020-06-08

  在成佛的最后阶段,我们如果略去了祂成佛的时候,所谓的受牧羊女供养的这些情节不说,单只来谈佛陀成佛的简单的内容上来讲的话,我们可以说佛陀是(先思惟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而降伏欲界魔,而证得解脱果以后,接着)在初夜分的时候,因为祂坐在菩提树下思惟整理所有一切,祂无量世以来修行的这些道理。那么在初夜分的时候佛陀是用手按地,用手按地之后接下来就等于是到了明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