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自一九年五月起,始参禅,凭藉此念佛圆通之工夫,锲而不舍,睡不知眠,食不知味,达十八个月之后,才能进入禅门。近代人参禅之所以不能得力,多因定力不足所致,尤以动中工夫之缺乏为甚。且举话头禅为例:依虚云和尚示录所载:“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 三摩地

2018-07-20

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让教外人士看笑话,也使某些即将学佛的人,因而退心,转入外教去了。这便是断人慧命,罪过极大。弘一 三摩地

2018-07-20

笑岭道:“咄!汝三千里外求我示,我有什么示?”便辞向东昌,途中闻樵楼鼓声,忽然大悟,乃有颂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乘悟并销,归无所得。初、师发足操方,从参究念佛得力。至是遂净土一门,普摄三根,极力主张;乃著“弥陀疏抄”十万言,融会事理,指归唯心。又亿昔见“高峰语录”,谓 三摩地

2018-07-20

良由诸人……蒙远公导、及诸友切磋琢磨之力,故获此益。此系最初结社之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蒙其法化而修净业、得三昧而登莲邦者,何可胜数。”又慧远法师文钞附编载:“……师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净土克勤于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圣相,沈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 三摩地

2018-07-20

其余未修成者也因后来建立信心而始练习,目前正在陆续进步之中。是故,不论是修禅定者或念佛修净土的人,若肯详细阅读本书,体会修持方法和知见,精进而且持之以恒地天天练习,即可于二至六个月内学会。若是一日捕鱼、三日晒网,欲求收获,恐无是处。 (原标题:07第三章第二节一点声明和一些鼓励) 三摩地

2018-07-20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由以上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 三摩地

2018-07-20

欲入“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注七)的阶段,尚且不能,何况打破疑团,悟见性。博山无异元来禅师,是明末的一位大禅师,著有宗教通说一卷。是宗门与教下俱通的一代高僧,有博山和尚参禅警语传世,指示参禅之人应当如何做工夫。于其文中处处阐明觉观之失,乃至说到“不得将心待悟”。参禅之人于心起疑情时,若有待悟之心,即不能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 三摩地

2018-07-20

此三福净业之详细内容若有不解,请随缘就教于所认识之善知识,必获示。又行者修习此法若能素食最妙,如不能素食,吃肉边菜亦可。五辛(葱、蒜、蒜头、韭菜、洋葱、兴渠)绝不可食。烟酒亦须禁绝;因病服药酒者,需依药方定时定量服用,不可贪味。以上系为增加助缘减除障缘所设,行者务必在意。注九、行者:此法系专对初心学佛之在家居士而说,故称行者。 (原标题:10第 三摩地

2018-07-20

选定一尊佛或菩萨之后,始礼拜。礼拜之时仅以“忆佛之心念”来拜佛。一般人拜佛时,多是先在心中称念一声佛号,随即礼拜,三称三拜而已。而此方法则不称念佛号,摒除佛号而礼拜自己所选定的一尊佛或菩萨,拜时清晰地了知自己当时在拜那一尊佛菩萨。不但口中不称念圣号,心中也不可以有圣号。没有语言相、文字相、亦没有佛菩萨的形像,乃至代表佛菩萨之任何符号都不 三摩地

2018-07-20

发觉想念的念中断了,再从头始,在心中再默念一句“释迦牟尼佛”,同时想念他,不再念佛号,直到想念中断。如此周而复始地练习。练习纯熟后,在清晨清醒的时刻,于佛像前,或无人打扰的安静处,坐定之后,心中默念一句“释迦牟尼佛”(或其他一佛),同时想念著他,心中始观察:佛号念过之后,想念佛的这一念,究竟是什么情形,观察清楚之后重新始。 三摩地

2018-07-20

是故参禅者需较强之定力及较细之心神外,尚需更强的自信心,信自己能悟见性。若行者修成第九或第十阶段时,定力与信心俱足,此时转而参禅,较易生起疑情及进入疑团。此时参禅者仍应具备参禅之知见,应详阅诸善知识所著禅学著作、禅门典籍等,并应亲近善知识学习,可免唐费工夫,乃至误入歧途。原本参话头(尾)者,可参阅虚云老和尚之示,便知何谓话头,如何参法。或参阅本 三摩地

2018-07-20

良由诸人……蒙远公导、及诸友切磋琢磨之力,故获此益。此系最初结社之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蒙其法化而修净业、得三昧而登莲邦者,何可胜数。”又慧远法师文钞附编载:“……师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净土克勤于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圣相,沈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自己的佛性,就同时可以看见一切众生的佛性。这个见性是以眼见为凭,若不是眼见分明,就不是亲见佛性,就不叫亲见自性弥陀。一旦亲见 admin

2018-07-20

过三际已,以安乐乘,而发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说实相念佛的人,他已经离了身见,不以色身为我,不以五蕴为我,离五蕴身,这就比如他身上已经穿著大甲胄[zhòu],也就是他不被一切魔、外道来坏他的见地。因为真如佛性了了分明,不是声闻法、不是缘觉法,因此说他所坐的,叫做白牛大车,不是羊车、鹿车。他将来能够接引很多的众生,叫做乘于大乘。这 admin

2018-07-20

第一节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心接著我们进入正修行的第七个单元,谈一谈果地无相念佛。我们前面讲过,无相念佛还是在因地之中念佛,施设一个名称叫无相念佛。现在这一个阶段讲的无相念佛,是已经明白什么是自性弥陀,但是仍然还不能够眼见,所以称为果地无相念佛。这个阶段的念佛,也可以称作真实念佛,虽然还在空的一边,但是已经真实了知真如,所以能够称为果地无相念佛。 admin

2018-07-20

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即。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 admin

2018-07-20

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始进入。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 三摩地

2018-07-20

」在大宝积经里面,世尊这样示:「他方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所以只要是念弥陀世尊,一定可以去。5、信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佛净土在别的宗教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世界就数不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从这个道理来说,科学家发现到这个现象之后,才去解决为什么它会这样子,才始研究一些背后的道理。所以显然我们现在的人,对于科技所能够了解的是非常有限。那释迦牟尼佛祂有四智圆明的意思就是说,在当时如果佛陀要教大家制造飞机、太空船那可能要教很久,可是即使教会大家这些现代的科技,还是不能解决大家生死流转的问题,所以说真正有智慧的佛陀祂不会只是在帮我们解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