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这个念佛法门的时候,我们要把人天乘的福德修集好之后,我们就应该要始进入。进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受持三归,就是受三归依戒。这个三归依它本身就是戒,为什么它是戒呢?就好比说佛法就像一个学校,我们要进去里面学习的时候,这个学校它有它的校规,这个校规最基本的校规就叫做三归依。所以如果我们要去这个学校去修学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当一个好学生,当一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我们受了三归之后,虽然我们也不杀人,可是我们应该还要继续增长我们的悲心,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始来吃素,如果说还不能吃素,我们至少应该要来吃所谓的三净肉。那什么叫三净肉呢?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杀。也就是说众生的这个众生肉,如果我们见有人在杀这个众生,结果拿那个肉要给我们吃,我们吃不下去,为什么?不忍见它那么痛苦。所以看见有人杀 三摩地

2018-07-20

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始都算是功德田。(三)贫穷田什么是贫穷田呢?贫穷田是说他自身没什么功德,或是没有回报财物给你的能力,所以叫作贫穷田。比如你做无畏施,但被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你。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 三摩地

2018-07-20

结果阿难很慈悲,虽然佛拒绝了他,阿难还是大着胆子,再次向佛乞求,他说:佛啊!波阇波提是怀着至诚心来请求出家的,再说,您难道忘记了吗?从您出生始到您长大,都是她的功劳啊!这分辛苦养育的恩情,您要怎么还呢?也就是暗示佛:如果您不让姨妈出家,那就变成不孝哦!各位看看:这个阿难胆子大不大?或者说他慈不慈悲?其实在佛经里面很多地方,我们都看得到阿难慈悲、老 三摩地

2018-07-20

菩萨不作此想:我帮你悟,你得要恭敬我、回报我。也没有起过一个念头:我帮你断了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了,这是你以前绝对想不到的,所以你得要供养我。菩萨心中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菩萨自有福德庄严,并不需要供养他。菩萨更有智慧庄严,不会这样想:我利益了众生,众生当然要回馈我。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 三摩地

2018-07-20

』慈童女就对母亲说;『既然父亲能够入海采集宝物,那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入海采集宝物呢?』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慈悲仁爱且孝顺,认为他不会离老母出远门,因此就玩笑说:『你也可以去啊!』慈童女听到母亲的回答,以为母亲已经同意让他离,于是就纠集伙伴准备入海。当一切入海所需的器具都准备好了,在向母亲辞行要出发时,这时候母亲才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孩子,应当等待我 三摩地

2018-07-20

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 三摩地

2018-07-20

其父意即解问儿。卿是何人。儿言。我是长者儿。今蒙佛恩得生天上。见父母悲恼太甚。故来相化耳。父意解大欢喜无复愁忧。天子忽尔不现。父母归家即大布施。奉持禁戒读经行道。得须陀洹果。——什么叫报父母恩?转化父母的愚痴行为叫报父母恩,引导父母读经行道叫报父母恩。(原标题:《众经撰杂譬喻》(父母恩)) 三摩地

2018-07-20

即为示二种福田。一者有作福田。二者无作福田。所谓父母及与师长。诸佛法僧及诸菩萨。一切众生修供得福。进可成道。--------------------------------------------------------大方便佛报恩经论义品第五(节录)尔时如来即入有相三昧。以三昧力令其琴声远闻三千大千世界。其音具足演说苦空无常不净无我。放逸众生闻此妙音具足演说如来知恩报恩。久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一 admin

2018-07-20

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始到成佛为止,都是有功德在身的人,因此这些人都是功德田。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向始都算是功德田。(三)贫穷田什么是贫穷田呢?贫穷田是说他自身没什么功德,或是没有回报财物给你的能力,所以叫作贫穷田。比如你做无畏施,但被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你。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 三摩地

2018-07-20

厨房里如果不小心滴了一滴甜的东西,蚂蚁来了,你要如何处理?先敲敲桌面警告牠,或吹口气将牠吹,聪明的就会走了,还有赶了好多次都赶不走的,你就擦掉牠,因为你并不想杀牠。所以最重要的是注意心地,不要自己死守在不杀二字里面,不知变通。最好的办法是保持环境的清洁干净,或事前喷点杀虫剂,警告牠,使牠不敢接近,千万不要等牠集结一大堆后,再以杀虫剂杀牠,那就错了 三摩地

2018-07-2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 三摩地

2018-07-20

念阿弥陀佛的人一定可以往生;一往生就离轮回了。只要一到极乐世界就离轮回了,这是第一个殊胜的果报。另外我们说念佛可以了生死,是第二个果报殊胜。因为修念佛法门的人容易进入实相。参禅要悟很难,所以末法时代有一些师常常讲:末法时代要悟很难。都叫人家不要求悟,只要努力修行就好。但是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要见性---也就是要到实相念佛的境界很容易。如果到了实 三摩地

2018-07-20

可是又想,明天早上没精神参禅怎么办?念头一转:我就忆佛好了,不管疑情,把它丢了。忆佛,无相念佛,一下子睡着了。念佛对治失眠很有用。还有,念佛可以净化我们的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身三业是说杀害众生、窃盗众生的财富或名利、还有是邪淫。念佛可以除这三业、净化这三业。总不会一面念佛一面想着:我这朋友的太太不错喔,可以勾引勾引。不会这样想。为什么 三摩地

2018-07-20

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佛土,就永远无法成佛。所以,既然发了四宏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当然要庄严佛土;若是不庄严佛土,就无法成佛。可是佛土、佛国净土,到底是怎么样庄严起来的呢?庄严净土是该庄严什么呢?是要庄严你的自心如来。庄严自心如来以后,你将来 三摩地

2018-07-20

例如现在在末法时期,我们就应该要谨慎小心的面对这些问题,应当以圣教的示以及正确的知见,有如法的智慧来简择,而不要落入迷信或者执著当中。也就是说,我们要清楚所看见到的瑞相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时候示现的瑞相有什么特殊的目的;这样我们才是有智慧的佛弟子,得要用智慧来作简择。我们看,在佛世的时候,佛陀有的时候乃是要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要,所以示现了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比方说像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久远劫以前,打算要始修行的时候就是有发大的悲愿,所以到最后祂的成佛,成佛所发的悲愿乃至于有四十八个大的悲愿;那每一个悲愿,其实每一个悲愿都贴紧了各式各样的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悲愿是,哪怕是这个造恶业的众生,只要他造的恶业不至于是最极致的五逆十恶那样子不可挽回的恶业的话,那么只要这个众生在临终的时候能够一心地系念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说过,从一个念头始,就会跟许许多多的众生结下善缘或是恶缘,就看我们的念头。所以,当我们念佛一声的时候,自然而然我们的念头就是清净的念。当然我们要讲的念佛一声,指的一定是诚心的念佛;如果心口不一,只是嘴巴念一念的话,那就不是我们所说的念佛了。如果心口如一念佛的时候,自然而然心里面也必然是清净的善念,因为就是念佛嘛!所以,当然就会跟众生结下许多的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阿弥陀佛所成就的这个极乐世界,对娑婆世界众生有很多义利,所以在《无量寿经》中释迦佛也这样的慈悲示,这么说: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佛国,快乐无极。(《佛说无量寿经》卷2)在前面这一段 三摩地

2018-07-20

那么说念僧,所要念的僧,当然是要依佛所说的法道去实际上修证,然后能够证得真正的正道解脱,那才是我们应该忆念的,所以这个僧也是从佛口所化生啊!第四说要念施,要念施必须要依着佛示悟入,然后证得实相,这样子去做种种布施,才能够三轮体空,也才能够真正具足了布施的功德。再来说念戒,戒当然是必须要佛所制的戒,佛所制的戒才能够止息我们种种恶行,才能够成就我们的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