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多少禅子为看话头功夫之难修而退缩,故不敢求明心见性;不免生死流转、解脱无期;乃转修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净土,冀免轮回。聚居岛上之众多佛子,十余年来慈济众生,蔚成风气。然广植福德而缺慧业,不免偏于人天善法。复有一种佛子以数息打坐等定福修法误为修慧之法,不知此等皆是人天有为福善。若闻念佛三昧一词,便以为是净土门之修法;殊不知念佛三昧即是禅、即是净、即是密 三摩地

2018-07-20

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样,在《无相念佛》书内也介绍过,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门,莫非念佛法门;因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证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离佛心,不离念佛心。一切众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证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见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后的修行,一直到十地 三摩地

2018-07-20

2、大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既已明心见性,就能生生世世不离三界而自度度他,故称为大愿;或有人求愿今生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能很快就得到三明六通,早早回来娑婆世界,来帮助一切众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这也是大愿。不只为自己去极乐世 三摩地

2018-07-20

因见性者最多不过一来,明心者最多不过七来,即究竟解脱。欲修无生法忍,须先从事上修生忍。法忍即是不害怕一切深奥的法门,如实修证之后能安忍于无生之法中。已得无生忍之后,能忍受众生的怀疑与诽谤。能忍辱者才能精进修学无生法忍,否则没有多久的时间即会退失。精进者,时时刻刻不离佛法,尤其须有长远心。有长远心者才是真精进的人;因其能忍,乃至一生精进学佛,都无所证 三摩地

2018-07-20

若能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以此功德,十方诸佛净土随愿往生。至于体究,我们将于第二篇第六章中加以说明。在念佛方面要补充说明:所谓念佛有广义、狭义的念佛。狭义的念佛是专指持名、观想、忆佛。广义的念佛,就说之不尽了。譬如说体究念佛也是念佛;以“念佛心”修各种禅定、布施修福、修无量百千三昧等,可以说不离念佛之心、忆佛之心,以佛为中心而修学各种法 三摩地

2018-07-20

此观修成时,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今生必可修成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也就是说,今生必能继续深观,修成第九观而得念佛三昧(明心见性)。第九节观想念佛:遍观一切色想(念佛三昧)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此观更细腻更伟大。此观是专门观想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无量寿佛的身相,就像百千万亿夜摩天的阎浮檀金,所放出来的那一种金色。佛身的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 三摩地

2018-07-20

”意思是说:要发无上菩提之心:所谓无上菩提之心,就是发四弘誓愿,要去那边求明心见性,回来广度众生。(我去极乐世界,不是浑浑噩噩在那边享受,直至成佛)。这是无上菩提之心,发这个心之后,如果能够的话,一向专意,想著要往生极乐佛国(那就像我们讲“无相念佛”忆念不停),一直到命终。第二种是:如果作不到一向专意的话,乃至十念就好。这样十念,想 三摩地

2018-07-20

见自性弥陀,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这个是菩萨所修、所行、所证,而不是声闻人所修、所行、所证。《菩萨优婆塞戒经》说:“菩萨于大悲中生”。所以菩萨想要以未来的无量生,来度化无量的众生,乃至成佛。是故,想要亲证菩萨所修所证的境界,就应当要发菩萨大愿。菩萨的大愿:首先要发愿,愿亲见自住弥陀,得上品上生,立刻回入娑婆乃至一切苦难世界 三摩地

2018-07-20

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的关系啊!居然把它忽略了,都没有注意到它。然后呢!体验过一 三摩地

2018-07-20

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 三摩地

2018-07-20

*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修证十行位阳焰观。第三阶段*学一切种智真实正理--楞伽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参究末后句。*解悟末后句。*透牢关--亲自体验所悟末后句境界,亲见实相,无得无失。*救护一切众生回向正道。护持了义。修 三摩地

2018-07-20

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此则非定力莫辨,尤其是动中的工夫。而念佛人欲持名念佛至一心不乱,亦需工夫。若能以持名念佛及礼佛为方便,欲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并非难事;则往生极乐净土便有把握。亦可参究念佛:所谓“不暇方便,自得心开”,非无可能。若以 三摩地

2018-07-20

若佛子悟明心性后,见佛无身根相貌,无一相可得,而随顺众生持名念佛者,便可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若未见性、动辄便道:“一句佛号概括事理。”便是妄语。何以故?念佛之事与理、二俱未明故。本书所述无相念佛法门则以权宜善巧之法帮助行者从有相到无相;乃至部份行者随其善根慧根因缘,有朝一日得入实相念佛境界,非无可能。【注一、依观无量寿佛经 三摩地

2018-07-20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土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世尊不但殷 三摩地

2018-07-20

参禅之人于心起疑情时,若有待悟之心,即不能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若无进入此境界之工夫,欲自求明心见性,甚难甚难;唯有依赖宗教俱通之善知识来引导逼拶,而此种善知识甚为难得。博山禅师又说:“做工夫时,只知疑情不破,再无别念。若有丝毫别念,则伤乎慧命。”乃至说到:“余云别念,非但世间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别念。又岂但佛法中事, 三摩地

2018-07-20

今人忌谈明心见性,末学之所以甘冒大不韪,再提此项事实者,意在建立学佛者之大信心。时代社会是末法,人心不必是末法,只缘人人自性宛然。若在动中能有净念相继之工夫,但只一念相应,直下承当,智慧自然现前,便是现成的“本来人”,何有末法不末法哉。若人因此谤我,我亦甘之如饴。但能建立部份学佛人之大信心,我愿足矣。因续貂如此。公元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菩 三摩地

2018-07-20

必须已经悟明心性,亲见自性弥陀之后再来修各种的事修,才叫做菩萨万行。楞严经接著又依照菩萨悟后所修的各种三摩地的由浅而深的境界,来说明修证的五十五个位阶,直到五阴销尽,究竟成佛,这个叫做果地修证。因为三摩地的深浅,而说明欲界定、未到定、四禅八定。因为四禅八定,而观、炼、熏、修无量百千三昧,并说明五蕴的区宇以及证得五蕴空的各种相貌,一直到识蕴空尽,那就 admin

2018-07-20

这个境界、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明白亲证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讲的开悟,就是明心。然后住在这个境界里面,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二个小时去体验它,觉得好新鲜哦!以前居然都不知不觉,就把它给忽略掉了;原来它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晚上睡觉,我们每个人都抱著它睡觉;早上起床,它跟我们一起起床,这么亲密的关系啊!居然把它忽略了,都没有注意到它。然后呢!体验过一 admin

2018-07-20

我们如果杀心不除,多行杀业,未来世难免会有五阴被杀的果报现行,甚至于互相欺凌,互相食啖,互相遮障,导致无法顺利的学佛,何况是要求成佛之道明心与见性的菩萨呢!因此我们说,一个想要真修菩萨大道的人,都应该要慈心不杀,要护念有情众生,这样才能免除未来世的不可爱异熟果报。-----《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二》第19集<福德资粮概说>张正圜老师(原标题:慈心不杀对修道的 三摩地

2018-07-20

(2)正信为入道之门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样,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门,莫非念佛法门;因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证信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离佛心,不离念佛心。一切众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证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见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后的修行,一直到十地等觉都不离成佛之心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