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1 21:04   浏览:770   回复:0

明点非如来藏

我们现在上的课程是为大家导读:佛教正觉同修会所出版的口袋书,由我为各位导读其中概说坦特罗佛教系列,这个系列的书是摘自于 平实导师所着的《狂密与真密》的巨着。从今天开始将会有六集的课程为各位节录的介绍:有关坦特罗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披着佛教的外衣,它的内在却是婆罗门教、印度教外道思想的一个教门。
首先,我们来先谈一谈坦特罗佛教的源头。
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最古老之一的文化圈,很早就有了进步的文化以及宗教传统。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系由白皮肤的雅利安人进入了印度,与原来的印度文化,例如像哈拉巴文化的遗留,两个复杂的文化彼此交流,产生了文化的融合,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更广大的印度文明。这个新的文明承袭了雅利安的传统,对于祭祀和宗教特别的重视,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就已经整理出最早的经典梨俱吠陀,绝大部分是赞颂神明的着作。也就是说,印度文化至少在公元前1300年,就已经是以祭祀至上、宗教为核心的文化,宗教与哲学与生活三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另外一个方面呢,印度文化与其他文化----例如我们中国的文化,有一个从根本就已经完全不同的地方----就是在统一的表相之中,有着多元并重各自发展的实质。例如说即使是今天的印度,是由一百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各位可能会讲:这有什么特殊的,我们中华民族不也是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吗?不然!我们所熟悉的中华文化,汉族占了大多数,而在文化方面呢?虽然中华文化有几十个民族,但是彼此却有共同的一致性的文化特色,例如天人合一、儒家的道德仁义等等是在一个大汉族之下,各个民族彼此都有一致性的共同文化。但是印度不是这样子的:在历史上,印度从来没有真正统一的局面,各个民族不但不谈民族融合,反而各自有各自的文化,彼此站在种姓的制度之下各自独立生活。比方说即使是在今日,印度官方的语言,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国语,印度国语有二十二种,实际上的语言有三十多种以上,彼此之间的差异大到没有办法沟通,所以只好规定英文与印地语是与官方沟通的语言。现在的印度文字,还有十五种之多,印度从来没有像中国秦始皇所做的书同文,车同轨这样的一个举动。简单的说,印度文化从古以来一直就是这样子复杂,却又彼此和合运作的状况,这主要是肇因于雅利安人所创造的种姓制度文化所造成的。
各位都知道,印度的种姓分为四个或五个阶层,每个阶层都是一个不同的血缘,彼此不相通婚;实际上每一个阶层之中又依照所在的地域、血缘、所属的国家等等,又再分为许多的社群,各自都保持的各自的独立性。就像这样子,阶层与阶层、社群与社群之间彼此的宗教地位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经地位不同,虽然是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但是彼此却有非常大的差异。种姓制度是一个森严的身分制度,它把每一个人按照出身分割为一个一个孤立的社群,每一个社群的职业是世袭的不会改变,彼此不通婚也没有密切的交往,甚至不能去接触最低下种姓人的身体,以免污染了自己。每个人的地位,不是用自己的成就来决定的,而是所属的社群决定,而人们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一辈子所属的社群,每一个社群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次文化。
佛陀出世弘法时,虽然规定了僧团内一律平等,依照修证与经历来定前后,但是在经中常常可以看到新出家的比丘们互相比较自己在家出身的这个种姓,甚至拒绝和低下种姓的僧人共同生活,可知道当时的印度种姓制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想法,而是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了。
讲到这里,可能各位会觉得:我们不是要说坦特罗佛教不是真的佛法吗?为什么要讲印度的文化?因为了解了印度这种独特的种姓制度的文化,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坦特罗佛教产生的过程。
从公元前1300年,一直到公元前600年,印度陆陆续续出现了以四部吠陀为主的经典,四部吠陀可以说全部都是有关于神明与宗教哲学的思想。这一些都是 世尊所刻意安排的,用来主导整个印度的思想,目的是在 世尊出世之前,使得印度的文化能够具足了施论、戒论、之论;更重要的是教导印度人民,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在于世间的五欲享乐,而是在于对人生终极第一义谛的追求。也就是 世尊为了日后能够弘传真如如来藏事先做好的准备,把印度的文化提升到一定的水平,让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寻求第一义谛这样的想法成为大多数印度人所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营造出这样的氛围。这也是和世界其他古文明所完全不同的地方,是 世尊特别的安排。
四部吠陀为本论,然后后来的人陆陆续续的把它加以解释、增补,出现了梵书来批注吠陀。梵书中最为人所重视的是极意部的森林书,森林书的数目一直在增加,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奥义书》。陆陆续续出现的《奥义书》有百部以上,就是代表了不同的派别、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种姓来解释吠陀经典与宇宙奥秘的思想,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这一些修行人,也就是所谓的沙门,来自不同的种姓社群,各自把自己解释第一义的思想融合为一家之说。
比方说,有的沙门认为要与大梵合而为一的真理要从火中得,所以要努力的修火供,从火供与甘露里面来达到第一义谛。比方说,在《唱赞奥义书》里面说:
【又酌酥油而灌于火,祝曰:献与归依处!娑诃!而倾其余沥于此剂中。于是退而合掌捧此饮剂,喃喃而祝曰:汝之名为‘强力者’,万物在汝强力中,彼为最上最优者,为君王为大主宰,使我得为最上而最优,得君王主宰之权力,使我化为此一切。】
上面是说:藉由火供烧施供品给大梵,然后将烧剩下来的灰烬当作是甘露,只要喝下这个甘露,就可以瞬间转化自己,让自己变成大梵,让自己与大梵合而为一,得到大梵的力量主宰宇宙。
也就是说:沙门读了《吠陀经》中的叙述,配合自己原来所有的文化,然后发展出一个法门和哲学。所以当时有主张:第一义要从火中得、要从喝甘露中得,或者要从水中得、要从禅定中、要从斋戒中得、要从苦行中得、要从身体的苦行修习瑜伽术得,甚至要从炼金术里面来得,也包括了有人认为要从阴阳和合男女的性行为中得。
大部分的古文明几乎都有阴阳和合生万物的说法,例如我们中华文化中,有女娲以及盘古的和合图,它代表的不只是男女交合,而是阴与阳、黑与白、光明与黑暗等两个极端的和合与协调。所以中国古时候的道家也有人把男女的房中术,依照这一个发展出所谓的提铅炼汞之法;只是在中国主流礼教的思想之下,道家的房中术仅止于少部分人的秘密。甚至也有学者主张,印度的男女和合、男女双修,其实是从咱们中国传过去的,最早盛行在现在的巴基斯坦河谷,后来才传入了印度平原。它最初的目的,就是和第一义追求解脱有关,也就是从性行为里面可以得到解脱。
根据《吠陀经》所说的,我们这个肉身并不是真实的。婆罗门教结合了印度医学,发展出微妙身(Subtle body)的思想,又叫做内身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得见、摸得到自己的这个身体,它是外在的、是粗糙的,在这个肉体身的背后有着另一个微妙身。在我们内在的这个微妙身呢,它是由轮(Chakra)、脉(Nadis,也就是英文的Channels)以及在轮与脉之中所运行的明点(Drops),还有驱使它们运行的、运作的这个风息(Wind),这才是人类内在的根源,是大梵所直接出生的。它有一点像是中国医学的经络学:讲这个心包经、膀胱经、肾经什么的。但是在印度这一派脉轮的学问与解脱出离世间有绝对密切的关系。简单的来说:这一派的人相信,要能够离开世间粗重的肉身、物质身,离开轮回,就是要依止内在的微妙身,依着轮、脉、明点的开发,修习内在的微妙身,然后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死,开发神通,可以与大梵合而为一,获得解脱的微妙功德,证得不生不死的境界。
后来在 佛世尊出世弘法以后,一一破斥了这一些印度原有的沙门修行人。佛界定了除了佛法之外,其他一切婆罗门教的法门都叫做心外求法,都叫做外道,都不是真实的解脱之法;这些号称自己已经证悟的外道沙门阿罗汉,也都不是真实的沙门阿罗汉,都还没有离开三界轮回的缘故。并且 世尊也规定了,佛弟子们不应当亲近这一些外道之法;那么要远离它们,不可以像外道一样修学咒术、烧施火供,更别提什么男女双修!应该要持守诸佛所制定的五戒、比丘戒、菩萨戒,不与外道共住,不习外道之法。
佛世的圣们,大部分也都是这些先学习了婆罗门法门的外道,然后发现了婆罗门的教法并不能够证得究竟的涅槃,所以回心离开外道转进入佛门。例如像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都是当时原本名闻天下的婆罗门教的大师,自己知道自己所学的并非究竟解脱之法,后来听闻了 世尊的教法,就立刻舍弃了外道法,然后出家跟随 世尊学法,最后终于证得了解脱三界,并且反过头来努力的驳斥这一些外道婆罗门教法,摧邪显正。像目犍连尊者,最后就是随顺业力,然后惨死于这一些被他所摧伏的外道的手中。
在 佛陀还没有出生的之前,印度的世间就已经充斥了这一些大梵吠陀的外道思想,其中包括了把微妙身的轮脉明点思想跟男女交合的房中术结合在一起的学说,也就是后来印度教中性力派的来源。到了 佛出世以后,虽然佛法大大的兴盛,但是这些外道呢始终没有消失过。在 佛灭度之后,随着阿罗汉的灭度,以及菩萨往生他方世界,的势力越来越弱,这些外道学说又一点一点地侵入到佛法里面来了。
这也是因为众生的福薄,所以得不到正确的佛法,无常、苦、空、无我、非身的这些教法被佛选择性的遗忘了,所以过去那些 佛陀所禁止的,像是使用咒术、侍奉鬼神、媚神祭天,乃至于男女双修邪淫的性力思想,就逐渐地进入了佛门里面。到了六、七世纪以后,将性力思想与佛门教法结合的坦特罗佛教已经非常兴盛了。披着佛教的外衣与名相,透过肉身瑜伽修习的方法,练气操纵明点在脉轮里面运行,结合了印度的这个轮脉的理论,再加上侍奉罗刹、阿修罗、鬼神而演化成一个具有非常完整的理论基础的新宗派,也就是坦特罗佛教或者叫做无上瑜伽(Anuttara Yoga)。
在坦特罗佛教最早出现的一本《密集金刚本续》之中,述说着这个教法。早在公元初年的时候----龙树菩萨的时代,就已经很多人学了;而且还攀缘说,龙树菩萨就是密集金刚教法的实践者,这个密集金刚教法其中最重要的着述《五次第论》就是由 龙树菩萨所写,然后传下来的。这样的说法,倒也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子虚乌有,这是代表了在公元一世纪的前后,龙树菩萨出世之前的确就已经有了这样性力的修法混入佛门之中。
有人可能会觉得说:这是真的吗?这样的事情怎么会被社会所允许呢?难道其他的人例如国王,不会出面禁止吗?前面我们说到,因为种姓制度的关系,使得印度的人们分割为五个种姓,以及无数个小社群,各个社群有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传统,而最先、最初把这种男女性力的双修法带入佛门的,就是由某些社群里面开始兴盛,而且主要是在种姓比较下劣的阶级:例如首陀罗----也就是贱民、屠夫、妓女、铁匠,或者是这个剥制牛皮血淋淋的那一些工匠等等……这些行业的社群呢,在当时的印度是最低下、最为人所看不起的部分,一般人甚至不愿意和这些人有身体上的碰触,以免污染了自己。最初男女双修的教法,与这些低下的阶层有绝对的关系。在许多的密续之中都提到了,要转此身的污秽为清净,以及要不择种姓的男女交合。
印度坦特罗佛教的先驱,所谓的八十四位大成就者,里面处处充斥着这一类原本被印度社会所轻贱的低下种姓:例如乞丐、麻疯病患、屠夫、妓女、酒家女、竹匠、皮革匠或者是被流放自暴自弃的国王等等。这些人的活动地方也不是什么正式的寺庙会堂,那是什么地方呢?他们最常聚焦的地方是尸陀林:也就是坟场,旷野无人之处,或者是废弃的老房子,或者是女鬼出没的地方,山精鬼魅聚会之处,起尸地,也就是僵尸活动的地方……反正就是不能让一般的人看到、知道的地方。他们离群索居,只和畜生跟鬼来往,过着半人半鬼的生活,衣不蔽体;外表呢疾病丛生,看起来非常的肮脏;使用着破烂的器物,有时他们在坟场里面捡到一个人的头盖骨就当碗来用,拿到一支大腿骨就拿来当号角吹;白天喝得醉醺醺、疯疯癫癫,浑身发臭,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可是在密续里面却说,他们到了晚上回到坟场,就会突然变身,变成另外一个风度翩翩二十岁的俊男,或者是十六岁的美女。所以各位大致上就可以知道,这个教法是从什么样的环境传出来的。
坦特罗佛教的起源,主要是由印度一些社会的边缘人,一些比较低下种性离群索居的人,在没有人的地方例如坟场所发展出来的。上一次我们说到,白天他们蓬头垢面,喝得醉醺醺,疯疯癫癫,一般的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说他们晚上回到了坟场会忽然改变,变成另一个风度翩翩二十岁的帅哥,或者是十六岁的美女;鬼魅和夜叉、罗刹都会围绕在他们的身边供养这一些帅哥美女,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吃吃喝喝,然后开始男女杂交。由于他们已经修习了无上瑜伽的气功,精于房中之术,所以可以整夜杂交不会疲累。
在密续之中一定会提到的,就是在男女交合行双身法之前,一定会有一个部分,那就是要“荟供”----吃、喝,而且一定要有酒,最好还要有烈酒助兴,至于功力比较深的人还可以用大麻叶来助兴,乃至于各种增强性能力的草药配合着酒来行双身法。有的时候呢,连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姊妹,甚至是畜生,比如说母狗乃至于女鬼、罗刹女鬼,都拉来一起行淫。
例如在印度最早出现的三部无上密续,其中一部《如意轮总持续》(cakrasamvara)里面有说到:修习无上瑜伽的行者,自己要一直观想着自己不是自己这个凡夫,而是愤怒本尊黑鲁嘎,从早上一起床睁开眼睛,就要想着自己是愤怒本尊,然后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是愤怒本尊的坛城王国;用舌尖尝一滴行双身法所制造的甘露,然后念诵三归依文----这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然后发愿----愿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得闻佛法,能够得到和我一样的快乐;然后开始和自己的瑜伽女(vajra varahi)开始性交。如果没有瑜伽女的话呢,就自己用观想的,在性交的时候靠着有修炼气功的功力,所以可做到精液不会流出,所以可以一直处在男女性交的极乐状态。这个性交的极乐,就在这个极乐当中去体验到空性,可以住在这个涅槃之乐里面,极乐与空性合而为一,叫做无等无二之性。
他观想着自己的心轮里面有短咒之“阿”,象征着一切法无实的空性;上面有皎洁的月轮,象征着一切的外境,月轮上有“吽”字,象征着解脱之心;从这个种子字里面呢放出了蓝色、绿色、红色、黄色的光明充满在整个宇宙。这个时候行者仍然要再发愿----愿众生脱离一切爱欲和烦恼。此时他身体的五蕴,各自就是不同的佛陀,也就是一一蕴----色识受想行蕴,统统都化为不同的佛陀,整个身体合起来就叫做“黑鲁嘎”;他的感觉就叫做“金刚虚妄”、他的发脾气叫做“金刚嗔怒”、他的贪爱叫做“金刚爱欲”、他的慢心叫做“佛慢”。
他所住的坛城王国有种种的庄严。什么庄严?外面是八个印度最大的坟场,代表他这个法的来源。坛城的最中心用一句话形容,叫做“莲花里面住有金刚”,也就是一朵莲花里面有金刚杵。什么意思?就是女性的生殖器官里面有男性的生殖器,也就是男女正在性交。这就是整个教法坛城的最核心。它的外表呢?这个黑鲁嘎愤怒尊有四颗头、有十二只手臂,各自拿着什么样什么样的法器特征,他的怀中抱着正在性交中的瑜伽女金刚婆罗(vajra)。瑜伽女的一只手拿着血淋淋的骷髅头,象征着世俗谛,另一只手拿着一把刀,象征着了义谛,这把刀代表割去了虚妄分别,这一位瑜伽女完全的赤祼,象征着虚妄和解脱和合为一。坛城的外围分为一层又一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瑜伽女镇守,总共有三十七位,而这三十七位瑜伽女,也各正在和她们的男伴正在性交,象征着佛教的三十七道品。
当这一座法修完了下坐以后呢,行者所见到的、所碰触的都是空性,然后再继续的修习下一座的双身法。到了晚间要入睡之前,仍然要想象自己住在这个乐空不二的空性当中,而这样子入睡。
以上所说的,是很简略的描述一个修学坦特罗佛教的行者每天要作的功课。所以印度坦特罗佛教无上瑜伽全部教法,它的目的都是最核心的男女双修,除此之外坛城的其他部分都只是当作花絮而已。
前面所说到最早出现的《如意轮总持续》中,就是以“莲花中住有金刚”用这一句话来当作整个修法的总持(总持就是说用这一句话来代表整个法的核心、最重要的目的)----也就是一朵莲花里面有金刚杵,或者说金刚杵插在莲花中,其实就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中有男性的生殖器官。
“莲花里有金刚”这一句话会不会让各位想到了一个咒语,一个大家都一定听过的咒语?哪一个咒语?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意思就是说“顶礼莲中宝”,也就是顶礼莲花中的那个金刚宝。各位可能会有一点讶异:“不会吧!这不是 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吗?”这一点我们有特别去查过,在大藏经里面记录着六字大明咒陀罗尼的经有两部,一部叫做《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另外一部叫做《圣六字大明增寿陀罗尼经》。这两部经虽然都号称是 佛所说,但是它们的内容并没有提到第一义谛,也没有提到解脱果的实证;而且这两部经都是在宋朝的时候才翻译出来的,宋朝以前似乎没有记录这个咒语的经典;还有翻译出这两部经的时候,正是在波罗王朝之后,印度无上瑜伽极为盛行之后传到中国的时节。所以总的说起来:这个所谓的 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就极有可能是那个时代无上瑜伽里面暗示男女修双身法性交的一个总持语,因为它跟密续里面的总持是完全一模一样的缘故。再说,日本的学者很早就已经提出了六字大明咒就是无上瑜伽修双身法的总持咒,所以才独以会在那个时代被受到如此的重视。
这样的双身修法,它是缘自于印度教中微妙身(subtle body)的理论,配合上这个无因的缘起性空,或者是错解的如来藏法,一切都是无因的虚妄分别而发展出来的一个奇怪的教法。这是 世尊在世的时候所驳斥的外道法,实际上就是附佛的外道,披着佛教的外衣吸收佛教资源的怪兽。它的内在理论,还是承接来自婆罗门教中,认为宇宙是由一颗蛋然后化为上下两个部分的这个想法。简单的说坦特罗佛教认为,我们的微妙身中、内在身中有“白明点”与“红明点”,这个白明点跟红明点呢本来是和合在一起的,自从有了生命出了娘始之后红白就分离,男性逐渐漏失白明点,女性逐渐漏失红明点;如果靠着自己透过修行,把中脉打通,清净了脉轮以及一个一个的支脉,让红明点上升,白明点下降,两者和合则可以红白光明会,而成就了“佛身”。然而只靠自己的力量,几乎是做不到的,所以要靠异性的帮忙,因为男生的体内白明点少、红明点多,女生的体内红明点少、白明点多,所以如果男女双方透过正确的练习,用性交的方式,把双方的中脉接在一起,就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帮助对方的身体----也就是你的白明点借我用,我的红明点借你用,借着拙火燃烧的力量,烧掉脉轮中的障碍,这一些在脉中、在轮中的障碍就叫做无明,障碍每烧去一分,就是无明少了一分,如果脉轮全部清净了,那无明就全部断除了,就“成佛”了。
修习这样子的男女双修法门,不但可以使得双方都得到“即身成佛”,而且只要有一方有这个能力,比方说男性做到了气功成就,那么和他性交的女性,虽然这个女性可能完全不懂佛法,可是只要提供自己的身体让这位男性行男女双修,不但男性可以成佛,连带着这一位女性也会跟着一起成佛。这样的男行者他和一位女性行双身法,那这一位女性就能成佛;如果他和十位女性交合,则十位女性就成佛;如果他和一百位女性交合,那就创造出一百尊的佛。各位看看,成这种“佛”快是不快?好是不好?
如果您的同修、您的女儿、您的先生、您的母亲,或者是您自己,想不想修这个这么快速、这么方便就可以“成佛”的法门呢?悲哀啊!不要说是有智慧的各位,就算是坦特罗佛教里面,一位非常重要无人不知其名的大祖师爷说:“以为可以利用他人的身体,帮助自己成佛,这个法门欺骗了太多的人,所以依止解脱道(也就是不要依止坦特罗)是我的衷心的劝告。”可惜呢这位祖师也只敢嘴巴说一说,也没有勇气站出来阻止这个错误的教法,只能放任错误继续延续下去。连坦特罗佛教里面的大祖师都发现到这个东西有问题,各位还会继续相信吗?现在各位应该都可以了解,什么“男女双修法可以快速成佛”根本是子虚乌有!与佛法了不相干的东西!
但是依照理证、教证,它到底错在什么地方?错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们就谈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把这个气脉明点的观想当作是菩提心,把这个明点当作是证如来、证这个真如如来藏。
我们回到书中,请  平实导师为我们开示:坦特罗佛教之明点与脉气,在坦特罗佛教中地位极为重要;其所以重要的缘故,是因为它跟坦特罗佛教的禅定、临终的迁识、双身的修法、成佛修行的法道、证得果位等等,都息息相关;下至凡夫地,上至证得“佛果”,都要以明点脉气而贯串之,所以明点跟脉气在这个坦特罗佛教里面的修行法门,是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明点、气脉、无上瑜伽双身修法,此三者乃是后期坦特罗佛教修行法门的根本,坦特罗佛教把它叫为“佛教禅定”,三者的关系极为极为紧密。一般而言,坦特罗佛教的行者必须修成明点与气脉之后,才有资格去接受乐空双运,也就是双身修法的秘密灌顶,以及后面的实际上的真修双身法;是故明点跟脉气,是坦特罗佛教行者入门修学即身成佛法门的必修课程。
有一位这个坦特罗佛教里面的上师说:吾人之命在中脉之内,此脉处于脊椎骨之中,外白内红;脉上有疙疸,这个疙疸就好像一只蛇吞了一个蛋以后拱起来的那一块。疙疸有三,以丹田火也就是拙火去燃烧它;就好像呢这个在夫妇这个行淫交合、一切脉中之气聚于密处、在将要射精还没有射精的这个甚为快乐的样子;在这个精液将要出来还没有出来之际,要急念拨雌,将精关关闭住,让精液不出身体,日强又能极乐。能如此做者,能够做到这样子精液不外漏,才可以修这个法,如果不能够把精关闭住,万不可修。因为精液一旦外泄,则成就的悉地全部丧失,前功尽弃,所以这个法,只有聪明之人才可修。
坦特罗佛教里面的人呢,大部分主张要有脉气明点的功夫圆满,然后才可以接受密灌以及实修双身法,但是也不是绝对;例如莲生花主张不需要遵照如是的次第,那如果有人久修这个明点脉气可是却没有成就的话,也可以藉由女人来修炼明点。例如这位上师又说:欲令明点增长,行事业手印(也就是双身法),当用十六岁莲乳皆肥者(用十六岁的女生,她的生殖器跟乳房都要肥大),腰细令男生不忍之乐(她的腰要细,然后令这个男性的行者呢生出这个无法忍、几乎无法忍住射精的冲动),自他本尊身明显……(即可)与亥母(也就是明妃)密修脉界本尊同时双运,(要怎么修呢?从晚上至黎明)不断的行,力大根明,脉界不乱,主要教授即此。
由已经成就的明点跟脉气的缘故,所以易于成就拙火定(又叫做灵热),所以就可以藉由修学双身法的乐空双运,就达到了即身成佛。这一位上师又说:本尊身上修灵热,加上又修光明,就可以即身成佛了。……假如是灵热法成就了,那么其他的五个法(也就是那洛六法的其他的五个法)也会跟着一起成就,所以最要紧的就是要修拙火灵热法。
然而未来佛地所变化而出来的所变化的这个化身佛,祂不是由精气之锻炼而成就的,而是由观炼熏修等四种禅定,加上无量百千三昧修证完成,最重要的是一切种智的证量圆满方能成就,绝不是因为锻炼精气而成就的。(参考《概说密宗(二)》第41页至44页)
所以坦特罗佛教古今祖师所说的证量,都违背了佛旨、佛法,都是出自于自己的妄想,然后由众人渲染附会而成的,不是有真实佛法的证量。在坦特罗佛教里面,像这样子错把精气当作是成佛的根本者比比皆是,坦特罗佛教古今祖师都不出如是的邪见。
之所以跳不出这样的邪见,都是因为坦特罗佛教它的根本法义就已经是偏邪了。这样的坦特罗佛教它以乐空双运的大手印为究竟成佛之道,把它名为无上瑜伽,在坦特罗佛教当中一切的祖师学人,想要不掉在这个邪见的窠臼里面也非常难。所以坦特罗佛教的法门,是从一根本就已经是邪法不是佛法。要期待坦特罗佛教能够改变,要把它改正为正确的见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要从根本法义上作全面转易之故,双身修法之即身成佛法门是坦特罗佛教自炫于显教之法门,由是观之,要期待坦特罗佛教要能够修正法义,就好像与虎谋皮,难有希望!
如果像这样子,不以根本识阿赖耶识(在佛地的时候改名为真如)当作是诸佛的本源,却以缘起法缘灭法的这个明点当作是诸佛的本源,然后说一切的佛法都是由明点所产生的,说究竟的佛法要从双身淫乐的行门里面来取证,这完全跟佛所说的菩提道相违背!误解了真正的佛法,又不知道自己的错谬!古今中外常常同声倡言说“密法是最殊胜最究竟的佛法”,这就是坦特罗佛教的通病啊!
看完了这一段之后,大家是不是对于坦特罗佛法的来源、实修的方法、错误的地方都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要普劝所有的学佛有智之人要想一想:这样的密法值不值得我们学?这样的密法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佛教?千万不要因为发善心学佛,而得到的却是要堕落三恶道的饿鬼、地狱、畜生,这样子就实在是冤枉又冤枉了!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二 第43集  明点非如来藏》   余正伟老师

(原标题:明点非如来藏)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