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5:27   浏览:798   回复:0

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净戒品)第十五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当令是‘戒净’耶?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净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复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无贪心,四者未有恩处先以恩加。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閞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
讲记: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佛说:善男子!有三个法可以清净优婆塞戒:
第一、是信受佛、信受佛法、信受僧宝。
第二、是从深心中真的相信因果:深信持戒的因果,以持戒为因,必定有未来世的可爱异熟果报;以犯戒为因,必定会有未来世的极不可爱异熟果报;如果深心信受佛法僧,就能清净戒法,知道以持戒为根本而清净修行,就可以在最后成就佛果。深信因果,就知道持戒的净因一定会有清净果。
第三、如果能理解戒法的精神,知道戒相施设的目的,也知道持戒的结果,有这样的理解,也可以使得戒行清净,证果就容易了。
还有四个法可以使戒行清净而容易证果:
第一、要有慈心,慈心是要常常想着能对众生有利,这样的心态可以使得戒法清净。
第二、是悲心,悲心是常常想要拔除众生的苦难;譬如你看见众生在世间忙忙碌碌、浪生浪死,实在可怜,就想要救度他们脱离生死苦海;看见众生受种种灾难,你去救济,让他们免除灾难,也是悲心;再进一步,看见众生修学佛法却总是被外道见误导了,你去救护他们离开外道见、回归,这也是悲心。悲心就是让众生离开他们不喜欢的恶境,慈心是让他进入快乐的境界,所以说悲能拔苦,慈能与乐。有慈心、有悲心,一心想着利乐众生,自然就不会犯戒,当然不会想侵占众生财物或欺负众生了。
第三、是无贪,有慈心有悲心,但是有时起贪了,就会对众生不利;做了对众生不利的事情,当然是犯戒了!所以说,如果心中无贪,也会使戒行清净而容易证果。
第四、众生虽然对你不曾有任何的恩德,但你愿意先以恩德施加于他们,即使从来没有一面之缘、从来没有接触过,你都愿意帮助他们,这样的心态也可以使得戒法清净。
还有五个法可以使戒法清净而容易证果:
第一、不是因为对自己的眷属有贪爱而利益他们,反过来,在想要利益众生时,要先利益怨家,然后再来利益眷属,这是先于怨所,以善益之,这样的不可思议善心,会使你连微细的恶念都不会出现。譬如有些人被误导了,我写书出来救他们,他们反过来诅咒我:萧平实是邪魔外道,一定会下地狱。可是我们不跟他们计较,他们因为有怨心,所以犯戒恶口!已经犯了菩萨戒的恶口重罪了。但我们听他们口头上恶骂或是文字的恶骂,还是把正确的道理详细的讲给他们,恐怕他们读不懂;很多地方都是详细到老婆过头了,连他们没想到的法义也都帮他们写出来,想要让他们都瞭解,所以我们不是以反骂回去的方式来作;所以有些人骂过两、三年,读了我们回复的书籍以后,已经回过头来支持我们;因为我们讲的确实有道理,他刚开始时因为被大师误导,由于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所以不能接受;但是经过多年来的详细思惟、私下求证,知道以前被教导的知见严重错误了,所以就转变而回到正确的佛法中来了!所以详细说明法义是弘法者应有的心态,套一句世俗话说: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关系。我们套用来说:弘法的过程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救护众生的悲心。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十几年来就是这样,以前非常赞叹我的人,后来私心不遂时就会反咬我一口,但是不管他们如何对待我,我们还是把正理详详细细的写出来,让他们去了解,希望他们舍报之前能有机会把谤法罪灭除。另外,有很多人是因为不知道我们的法义本质,从来不曾读过我们的任何一本书,只听人家说萧平实是邪魔外道,就跟着传话诽谤;后来因为许多同修在网站论坛上辩论法义,对方在一来一往之后发觉我们真是有道理,渐渐就转变过来支持我们,这也不在少数,后来也有人因此进入同修会中证悟如来藏了。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漫骂恶口,总是在理上、法义上说清楚,不作人身攻击;又怕他们不懂,所以又从各个方面都说清楚;凡是理智的人,后来都会在详细整理与思惟以后信受的。我们从来不恶口,这就是心态的正确与否问题:只是想把谤法者救回中,并且还想帮他们证悟。如果能这样做,先于怨所、以善益之,就一定不会犯恶口重戒了,戒行也就清净了。
第二、看见有人身在危境,心怀恐怖,而你能够救护他,也是清净戒行的方法。这种情形在世间法中常常看得见的,譬如在野外,也许看见一条大狗在咬一条小狗,牠身形小、力气小,无法抵抗,你有能力,就帮牠救护生命,这就是无畏施:施给那条小狗无畏惧。但是这种无畏施,有时会受到伤害;譬如看见一条狗受伤了,有的人过去帮忙,那条狗却忽然咬他一口;因为狗闻到那个人吃肉,心中恐怕他是虚情假意而想把牠杀害吃掉。我亲身经历过这种事的,大家都因此而不敢理牠,可是我看见这事情,就向牠摸摸头试探一下,牠没生起恶念,我就拿来黄药水为牠擦药,其实牠也是痛得呲牙咧嘴,可是却忍住而不咬我;因为我没有吃肉的味道,牠知道我不会吃牠;接着再把牛奶给牠喝,因为牠已经快没气了,牠就喝了,以后再给食物,也都没问题。这就是说,你有清净的身体,不会散发出肉食的味道;吃肉的人都有肉味,譬如洋人刚到时,你第一次跟他们接触就会闻到腥味,因为他们都吃牛肉。吃猪肉就有猪肉味,单闻体香就知道他们吃什么肉了。若想对畜生类作无畏施,为预防初次接触时互相不了解而产生误会,最好是自己先素食。
关于无畏施,譬如有人欠债两万块钱,债权人逼他:如果你这两万块还不出来,我就要杀掉你!我再给你五天,你如果不还,我一定会杀掉你。那你就布施两万元去救一条命回来。有时真是一文钱逼死英雄汉,英雄人物绝对不做抢劫的事,可是没有那一文钱买食物,他就过不了这一天,连一个馒头也买不起,何况是还债?这时你如果方便:我明天帮他还钱,请你不要杀他。这就是施无畏,这既是无畏施、同时也是财施;二万块钱就救回一条人命,这褔德可真大。如果你是这样慈悲的心态,戒法想要不清净,也是很难的,证果也就容易多了。
第三、是求者未索,先开心与,有人穷困末路而来到你家,希望你布施,你早就知道他要向你求财物,不必等到他开口,你就先给他,而且要欢欢喜喜的给他,不要老大不情愿的样子。身为菩萨,不情愿也要给,欢喜也要给,不如就欢喜的给了。如果你有正确的心态,当然不会在众生的财物上起贪心,自然就不会犯贪戒了。
第四、凡所布施的对象都要平等无二。众生有个坏习惯,眼睛常常长在额头上,看到是名气大的法师,崇拜到不得了:想要捐一百万给师,都不容易看到他,常常得要等待很久。我下回就认捐三百万,他总该很快接见我了吧!可是遇到没有名气的小法师,即使只护持一万块钱,他都不愿意,都嫌护持太多了,这就是一般的众生。所以有些学佛人纵然知道正觉的法义是了义,可是他想:我才不护持你正觉同修会,道场那么小,我才瞧不在眼里呢!他想要护持的是大山头、大名气的大法师。我们理事长悟圆法师说得好:我们才是大道场,因为我们法大。众生不了解实际情形,大多看表相:这家寺院金碧辉煌,气派万千,是大道场。他就护持巨金了,可是他家附近精舍的法师,真的很清苦,他就不愿去护持。可是实际上,大法师真的修行比小法师好吗?他们的戒行真的比小法师清净吗?不见得!往往是相反的。所以优婆塞布施时,应该平等无二,去大山头时护持五十万元,回来看见隔璧精舍的没名气比丘,也得同样护持五十万,这才是平等行施;因为那些大、小法师所悟的佛法都同样是意识心,根本就没有证量的高下差别,为什么要对他们分大、小眼?真没道理!如果大法师悟的法是如来藏,你因为他是了义,而隔壁的小法师还没有破参,或是悟错而堕入意识境界中,所以布施较少给他,你说这样的布施是平等无二,我们倒可以接受;可是明明师与你隔壁精舍的小法师都同样是意识境界,你为什么要分大、小,布施给精舍的小法师就少得可怜?菩萨应该要平等心行施,若能如此,你的戒行一定会越来越清净,一定不会起慢:哼!我家隔壁精合的小法师修行不好。不会生起慢心恶法。
第五、要善慈一切,不依因缘。布施给有情众生时,要普遍以慈心对待,不因为有亲属的因缘,所以特别照顾他;非亲属就都不关心,应该平等看待,遇到了就应该随缘加以照顾。在外面遇到的某一个穷苦众生,也许一百世以前他是你的父母,只因为悭贪不施,所以这一世很穷苦;也许某人五十世以前是你很钟爱的子女,比你现世的表亲还要亲,为什么要以现世的因缘作为布施的考虑呢?所以应该普慈一切而不依此世因缘。佛不是教导我们了吗?菩萨得要有一个心态:一切男人为我父,一切女人为我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生。所以隔壁穷困的师姊,过往的无量世以前一定曾是你的妈妈,因为一切人都有过去的无量世,这个可能是一定存在的。除非人都只有十世、百世、一万世,但你是有无量的过去世,有无量的过去世,而现在会聚集在同一个世界的同一个星球、同一个国家、同一市镇而且是邻居,算是很有缘的,所以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菩萨应当普慈一切,不依因缘。
〖复有四法:一者终不自轻,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时其心坚固,三者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复有四事:一者自学善法学已教人,二者自离恶法教人令离,三者善能分别善恶之法,四者于一切法不取不着。复有四法:一者知有为法无我我所,二者知一切业悉有果报,三者知有为法皆是无常,四者知从苦生乐,从乐生苦。〗
〖复有三法: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取着,二者施众生乐其心平等,三者如说而行。复有三法:一者能施众生乐因,二者所作不求恩报,三者自知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法:一者为诸众生受大苦恼,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间不息,虽受是苦,心终不悔。复有三法:一者未除爱心、能舍所爱施与他人,二者未除瞋恚、有恶来加而能忍之,三者未除痴心、而能分别善恶之法。〗
〖复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二者知善方便、能教众生令修善法,三者化众生时心无疲悔。复有三法:一者为令众生离身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二者为令众生离心苦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三者教化众生修善法时,自于身命、心不吝惜。复有三法:一者有舍己事、先营他事,二者营他事时不择时节,三者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复有三法:一者心无妒嫉,二者见他受乐心生欢喜,三者善心相续间无断绝。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少善心初不忘,二者毫末之慧辄思多报,三者于无量世受无量苦,其心坚固无退转想。复有三法:一者深知生死多诸过咎,犹故不舍一切作业;二者见诸众生无归依者,为作归依;三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悯不责其过。复有三法:一者亲近善友,二者闻法无厌,三者至心谘受善知识教。复有九法:远离三法,三时不悔,平等慧施三种众生。复有四法:所谓慈、悲、喜、舍。〗
〖善男子!菩萨若以净法净心,要在二时:一、佛出世时,二、缘觉出时;善男子!众生善法有三种生:一、从闻生,二、从思生,三、从修生;闻思二种,在二时:从修生者,不必尔也。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如是净戒,是不为难;在家净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讲记》

(原标题: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