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3 16:04   浏览:1134   回复:0

四禅八定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
疏: 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 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 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无想定、灭尽定为主,衍生之无量三昧为辅。
四禅八定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合名四禅。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为独头意识,前五识不现,唯意识(无妄想之明觉灵知心)住定境法尘中,名为无觉无观三昧,离五尘境故。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住。
八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空定,以离色界境界,证者舍寿入无色界,故名无色定。 佛子于四禅中,若思证超无色界而出三界,便舍四禅,入无色界。初入无色定时即名空无边处,此处但觉微细之了知心无边广大;外道不知,便谓此心遍十方界;实乃心觉十方,非遍十方;若据此心为真,便堕轮回,不证涅槃。
佛子住空无边处定中,心缘十方故,遂渐散乱,渐失空无边处之定力;已觉有过,乃不缘于十方空,向内心收敛返观,自以为所观之了知心即是阿赖耶识。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便堕轮回,入三恶道。
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不离内外,非究竟法;遂舍此定,不缘十方空,不缘内心识,于无所有中安住,舍一切法相定境,是名无所有处定。 佛子于此中住,若无见地者,便自以为已证空性,谓为圣人,谓此为出三界,便成妄语,入三恶道,不离轮回。当知此定中之微细了知心仍是意识,非真空性。
佛子住于无所有处定中,又复检窍深观;乃知此定中虽无所有、无所缘,而有了知之心能知此处无所有、能知自心无所缘;而此了知之心缘无所有,知无所有,仍不离能所——能知无所有之心,及所知无所有之境;是则未离想阴,有能想之心故;虽无语言文字及诸观想影像,亦复名想。若欲离想,当舍此想,遂入无想之中安住,此名非想非非想定。
此定既是舍想而入,云何名为非非想?谓此定中之了知心虽离于想,而有了知;既了知想而离于想,名为非想;复了知己心离想,则有了知,即非真无想,故名非非想。又此定境之中有离想之受,证悟之 佛子以具正知见故,了知此境非真无想,以有了知之心能受此境故,遂灭此受;以受灭故,非想非非想受即灭;想受灭故,入灭正受,亦名灭尽定;证得此定者,即成俱解脱阿罗汉。若不证此定,亦未得三乘见道者,虽具得四禅八定,仍名异生凡夫,暂伏三界惑而不出三界,不离轮回;若已先得四禅八定之定力,则其三界惑已全降伏,但唯见道,即可立出三界轮回,随时随处可入涅槃。
无想定者,谓 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想故,了知心(空明觉知之意识)即灭而不起,名为无想定。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恒住无意识境;舍无想天寿时意识方起,方有了知;一旦了知即便下堕,如绳系鸟,绳尽则还,复堕下界;以生无想天者一切无所能为,暂住数百劫后复返欲界,故名彼天为客天,往彼作客暂住而已。
欲证灭尽定者,须先断除色界身见,而后修证四空定,入非想非非想定已,舍想之时方能舍受,方入灭尽定,非于四禅中不舍色界身见、舍想而入。又无想定行者以不了色界微细色所成身之幻有不实,执以色界微妙身中之无想无受为涅槃,舍寿遂以涅槃想而生无想天。又无想定所断之想粗,灭尽定所断之想细,若无四空定之定力,欲于四禅中灭粗想而证灭尽定者,无有是处。又想者乃谓想阴之想,无想者非因离语言妄想而名无想,是故初禅心中虽离语言,仍未离想;若有意识不灭而能了知,不论其了知如何微细,皆名为想;不唯四禅息脉俱断之定境中能了知心名之为想,乃至四空定之顶——非想非非想定中之极细了知心,依然名之为想,须灭了知心之我,方入灭尽定,方过想阴,方名想灭。
故知一切行者欲出三界者,皆必须证悟空明觉知心是妄心妄识,否则不出想阴,永堕轮回。唯有灭想——空明觉知心,方出三界。以此可知:不论显密大小各宗各派诸祖诸师,若言所悟不生灭心为空明觉知心者,不论其门徒所揭示诸见、修、行、果如何超胜,皆是妄想所得,非有实证;不唯无慧,亦且无定;无慧无定而云证圣,唯有痴人方信受之,以彼等师徒俱皆不知想灭之理故。
际兹末法,多诸 佛子及与外道,错将欲界定、未到地定心中无语言妄想之定境,误认为无想定,便道已过四禅境界,笼罩他人,自堕妄语业中,名为可怜悯者。
有诸 佛子及诸外道,闻 佛说言无余涅槃之中无心无觉,无有能知及与所知,便于四禅之中灭却觉知,以为涅槃,此则入于无想定中,不能入涅槃也。何以故?以彼等未证三乘菩提故。若证三乘菩提之一,了了分辨四禅四空定中之微细了知心为暂有假有,非真实不生灭心,方能灭却此心而于有顶取证涅槃。若不悟菩提,虽欲入涅槃而住无想定中,类似涅槃,然不久后,终将因未断一念无明烦恼之有爱住地及色爱住地——空明觉知心自我之执着及对色界身之执着;又复起心,出于无想定外,便道世无涅槃可证,便谤 佛说不如实语,如善星比丘因此而堕地狱。此名有我欲证涅槃,违背 佛说涅槃无我之理,以有空明觉知之我,则非寂静故。
近年来,本岛有甚多国外来的大小显密诸宗大师传授禅法,多有宣称证悟登圣者。彼等诸师传授禅法,谓可实证解脱,然观彼诸大师,悉以空明觉知心为真,教人消除烦恼,保持一念不生,并须时时保持清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要能处处作主。此则违背涅槃正理。
此诸大师过在不明二乘无我空相、不明真如阿赖耶识,错认空明觉知之意识心为真如,又复未曾眼见 佛性,不明真如 佛性之实相,误认空明觉知心中无妄想妄念即是涅槃,教人舍报时以此心住于无妄想妄念之中,名为入无余涅槃;误以为如此即可不再受生,以此名为无生。而不知真如本来已在,本来无生;真如之本来无生,非由空明觉知心修除妄想而成,乃是空明觉知之心断除三界贪着、了知自己虚妄,舍报后不复现前而受生,唯余真如因无空明觉知心之贪着而不再受生,故真如不现于三界中,不生来世空明觉知之意识,永不轮回,此名无余涅槃。今诸大师不知此理,违 佛旨意而云能令 佛子实证无余涅槃者,无有是处,以彼等误解无余涅槃故,未证无余涅槃故。
佛子于此已知无想定与灭尽定,复应了知何因从定觉?无想定之成就者,若不能了知此定虚妄,不肯弃舍而进修实相智慧,舍寿后必起色界天中阴身,以错认无粗想为涅槃故,便舍中阴入无想中,遂生第四禅天之无想天。初生彼天,复舍其想,而以舍知作涅槃想,初剎那住粗想,次剎那住微微想,第三剎那遂灭想;其色界天身于无知之境中安住,或五百劫、或五十劫,忽生觉知,便舍天寿,下堕欲界。
学人于此欲界修得无想定者亦复如是,虽住定中以为涅槃,而于后时忽生一念,复又出定。于四无色定中亦复如是,不能永住,迟早必会出于定外,又入五尘,永无解脱之日,此皆由于一念无明之色界爱及有爱住地惑未断——执四禅天身或四无色定中之空明觉知心为不生灭我,不离我见所致。
灭尽定中圣者出定,则非由此缘故,乃因未至舍寿时节,随缘说法度生,故不取灭度。入灭尽定时以心先有预设,故于日将午时即便由其意根之作意,而使空明觉知之意识心又复现前,入城托钵,食讫说法;乃至寿终之时以舍想故而入涅槃,非以涅槃想而入涅槃。是故圣人与凡夫俱从定觉,而因不同,修证别故;此亦 佛子所当知者,是故大慧菩萨为诸 佛子请问于 佛。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原标题:四禅八定)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