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7-23 13:09   浏览:1456   回复:0

生命实相之辨正

生命实相之辨正
——平实导师 著——
归敬佛法僧 一切人天依
令正法久住 今说护法集
摧彼非法说 显正道次第
唯愿佛子众 同沾正法雨
—平实导师 著—
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
——《佛藏经卷中》——
略序
古今中外,开悟之人多如牛毛。然诸所谓悟者,一向鱼目混珠;鲁鱼亥豕[shǐ],真假难分。尚未建立择法眼者,悉皆不辨。
悟错之人,每随错悟祖师知见而转,自以为悟;复以错悟知见接人,乃至为人印证。佛道未见,地狱先办,甚可怜悯。
自去年出版《正法眼藏—护法集》已,地区弘扬月溪法师邪法者锐减。然有部分原弘月溪邪法之师,本以悟者自居,今为《护法集》所破,顿失悟者身份;不能安忍故,转而执取胜论外道或数论外道之法,籍以护持虚名假誉。
此诸人等有改认虚空中之能量为不生不灭之真如者,此乃佛斥[胜性]外道,祖师斥为胜论外道。亦有改认[冥性]—无念无相之灵知心,认为此心本有,不从缘生,籍四大极微,成就人之五根及见闻觉知;不出数论外道二十五冥谛之范畴。
错误佛子所执此二外道见,与一神教之梵天不生灭论,及四大极微派之唯物论,合称四大类外道。六十二见及九十六种外道皆由此四大类外道而演生。
前述四大外道之前二类所犯过失,末学已于《正法眼藏—护法集》之附录中预先破斥,期望诸多错误之人,能因末学之预为破斥,得免落入外道见中;不料此诸错误之人,仍有大半落此外道邪见中。遂有同修建议将《正法眼藏—护法集》之附录,印制单行小册,广为流通。冀能导正佛子知见,消弭佛门内之外道见,而免佛子误犯,成就破法之重罪。
今观此议,出于大悲,能救部分佛子远离地狱业,一切有智之人,普应随喜;乃商请社团法人台北市佛教正觉同修会予以印行,广益佛子。故作略序,以明缘起,愿诸佛子多所讽味,智慧增上。
西元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 菩萨戒子:萧平实  合什
目 录
法身即是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
如来藏在众生身中, 不在虚空
譬如真如遍一切处非是遍满虚空
凡夫之杂染真如不能遍一切处,亦非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
佛子若有误认一无所有之虚空为真如者,应速远离
般若禅与禅定之修法不同,应有拣择
真如非虚空中之能量, 亦非众生共有虚空之能量
无念灵知是妄心,永无可能变为真心
有所得法是妄心境界, 非证解阿赖耶真心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是方便说,非究竟说略述以定为禅之现象
*************************************
生命实相之辨正
法身即是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
《佛说不增不减经》
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舍利弗,即此法身过于恒河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
舍利弗,即此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弃舍一切诸有欲求,行十波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
复次舍利弗,即此法身离世间一切烦恼使缠,过一切苦,离一切烦恼垢,得净、得清净,住于彼岸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愿之地。于一切境界中究竟通达,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
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
故知法身即是如来藏。法身在众生身中名为众生。法身打破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在菩萨身中名为菩萨。法身断尽一念无明及无始无明,在佛身中名为世尊。虽有三名,同一法身。此法身如来藏,本来具足,非是修行造作而得。此法身远离能所分别,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藉灵知心而起现行,须经由修行转化清净而生智慧。法身在众生地名为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在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正行真如。学习唯识经典而仍未开悟之菩萨名为相真知。学唯识经典之已悟菩萨名为了别真如。在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地名为清净真如,(详《解深密经》)然犹未到佛地。八地以上仍有八种无始无明及四种障应断,断已方能成佛。
真如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 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三、究竟地名为无垢识——真如。一体三名。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故《华严经》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譬如真如是佛境界。
《契经》佛云: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槃界,亦名法界。
金刚藏菩萨云: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盈亏,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故如来藏即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
赖耶体常住,众识与之俱。如轮与水精,亦如星共月。从此生习气,新新自增长,复增长余识,余识亦复然。如是常轮转,悟者心方息。譬如火烧木,渐次而转移,此木既已烧,复更烧余木;依止赖耶识,无漏心亦然,渐除诸有漏,永息轮回法。
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者常明见。
藏识亦复然,诸识所缠覆,密严诸定者,勤观乃能得。
阿赖耶识从无始来,为戏论熏习诸业所系,轮回不已;如海因风起诸识浪,恒生恒灭不断不常,而诸众生不自觉知,随于自识现众境界。若自了知,如火焚薪,即皆息灭,入无漏位,名为圣人。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藏识亦如是,与诸分别俱,增长于生死,转依成正觉。善行清净行,出过于十地,入如来地中,十力皆圆满。正住于真际,常恒不坏灭,如地无分别,应化无有穷。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故如来藏即阿赖耶识。
**************************************
如来藏在众生身中, 不在虚空。引经为证:
《入楞伽经》卷三: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解深密经》卷一,佛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契经云:藏识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业用曾不停,众生莫能见。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摸中象、如孕中胎、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如来藏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跏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又云: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稳住,说法令开现。三云: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深密解脱经》卷一,佛云: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黎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名为心,何以故?以彼心为色声香味触法增长故。广慧,依彼阿陀那识能生六种识,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识身。
《入楞伽经》卷七,佛云: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真心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住于身中或胎中,非在虚空。《大宝积经》卷110《佛告月实:众生随业获报,(阿赖耶)识流相续,持身不绝。期毕报终,识弃舍身,随业迁受。……众生命尽,以业力故,形骸与识及诸入界(六识十八界)各各分散。识为所依,以取法界及法界念并善恶业,迁受他报。……识亦如是,取法界受及诸善业,弃此身界,受于中阴。》是故有情众生之真心各皆住于身中,持身不绝故。
此真心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则可眼见),故《大药王子从座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识舍于身,作何色像?佛言:善哉善哉大药,汝今所问,是大甚深佛之境界,唯除如来,更无能了。……犹持明镜视己面像,若去于镜,面像不现。识之迁运亦复如是,善恶业形与识色像皆不可见。如生盲人,日出日没、昼夜明暗,皆悉不知,识莫能见亦复如是。……非未见谛而能见识。识不可视,譬如掌中阿摩勒果。识不在于眼等之中,若识在于眼等之中,剖破眼等应当见识。贤护,恒沙诸佛见识无色,我亦如是见识无色。识非凡愚之所能见,但以譬喻而开显耳。》故开悟明心名为见无所见,非如佛性之可以眼见。真心阿赖耶识虽在身中遍布全身,然因无形无色故,不可说在内在外或在内外中间。有形色者方能说祂在内在外或在中间。祂无形色,虽住于身,解剖身体亦不得见,唯有见谛之人能见无所见。一般见谛之人开悟而见无所见时,往往以为此亦是见佛性。须有善知识摄受,教以看话头功夫,方有可能眼见佛性。
阿赖耶识虽然无形无色,而能轮回执持色身,故世尊又云识亦如是妙无形质,大身小身咸悉能持,或受蚊身或受象身。譬如明灯其焰微妙,置之于室,随室大小,众暗咸除;识亦如是,随诸业因任持大小。故真如非在虚空。
卷109佛云:然诸众生不知我身内所住识有何体。跋陀罗波梨,此识善成就故,流至于一切诸有,然诸有不染著。……如是如是,此识欲初生在粪秽之所,食诸不净,又在猪狗等腹内受胎。故真心非在虚空。
卷120《尔时广博仙人白言:世尊,施之差别我已了知,云何此识住于身中?………佛言:大仙,犹如国王住于城中………如是识王住于身城。……尔时彼识如福尽王,弃城而走,别住城国。……复次大仙,此识微细不可色见,无有诸根,亦不相离。……命终之后见持鬘天父母和合如瞻部人,便为爱风飘入胎藏。……时彼天子渐为热病之所逼迫,遍体火现,炎焰虽加而无热恼,心犹快乐,从彼而没,人间受生,在于胎中。故知真心阿赖耶识既能持身、舍身、入胎、住胎、出生,当知此真心因地真如住在身中,犹如虚空无形无色,非在虚空。若言有形相可见者,乃是幻觉或定中观想所得,乃是妄心,不离觉知故。若言在虚空者,显然违逆佛意,名为外道见。
此真心阿赖耶识虽住于身中而无所住,非形非色故无所住,六入不会故无所住,无分别性故无所住,本性清净故无所住,非善非恶故无所住,远离能所分别故无所住,不落境界故无所住。于无所住中却能于行住坐卧乃至睡着无梦时,分分秒秒刹那刹那而生其心,乃至昏迷死亡住胎之中,意识不能觉知之时,祂依然刹那刹那不断地生其心。末悟之人不能知此,大悟之人少分知之,过牢关者能多分知。此乃佛世尊无上甚深密意,凡执著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妄心而不肯死却者,乃是著我著有之人,不应为他宣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密意。
《入楞伽经》卷三:大慧菩萨摩诃萨云:‘如来亦说如来藏乃至不变。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自然而有,周遍不灭,若如是者,如来外道说无差别。’佛告圣者大慧菩萨曰:‘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故如来藏真如法身住于五阴身中,若有佛子说言:真如遍满虚空,周遍不灭。即是佛门外道,心外求法故。
**************************************
譬如真如遍一切处非是遍满虚空:
初地菩萨之如来藏法身名为阿赖耶识,能化现一百尊化菩萨,每一位化菩萨,各有一百位化眷属,可同时前往一百佛世界,供养百佛,听百佛说法,犹未遍一切处。而其本心阿赖耶识仍住于此世界之报身五蕴中,不曾来去。
八地以上菩萨之如来藏法身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第八地菩萨乃至能示(化现)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神通自在,能过是数若干,百千万亿劫不可计知。然犹未遍一切处。而其本心异熟识仍住于此世界之五蕴身中,不曾来去。
未入地菩萨所悟之本心如来藏名为阿赖耶识,不能化现多尊化菩萨,更不能云遍一切处。若以神足通出神飞行往来者,仅有一身,此与鬼神通无异,非是证悟。若以出神往来之心为本心者,此是错悟,此乃六七二识,非本心也。
佛地之如来藏法身名为无垢识——真如,随缘赴感靡不周,能于十方无尽虚空之无量数世界同时示现化身,方名遍一切处。
未到佛地者仍有局限,不能遍一切处示现,故经云譬如真如,是佛境界。佛在十方世界,遍一切处同时化现时,其真如本心依旧在此世界最后身菩萨五蕴身中。色身涅槃后则驻于色究竟天宫之庄严报身中,依旧不是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不可将譬如真如遍一切处误解为遍满虚空充塞宇宙。
**************************************
凡夫之杂染真如不能遍一切处,亦非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
《大般涅槃经》卷30:《六师复言:瞿昙,色亦非我,乃至识亦非我。我者遍一切处,犹如虚空。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初不见’,若初不见,则知是见本无今有。若本无今有,是名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言遍?若遍有者,五道之中应皆有身,若有身者应各受报,若各受报,云何而言转受人天?汝言遍者,一耶?多耶?我若一者,则无父子怨亲中人。我若多者,一切众生所有五根悉应平等,所有业慧亦应如是。若如是者,云何说言根有具足不具足者?善业恶业愚智差别?六师云:瞿昙,众生我者无有边际,法与非法则有分齐。众生修法则得好身,若行非法则得恶身,以是义故,众生业果不得无差。佛言:善男子,法与非法若如是者,我则不遍。我若遍者,则应悉到。如其到者,修善之人亦应有恶,行恶之人亦应有善,若不尔者,云何言遍?六师云:瞿昙,譬如一室燃百千灯,各各自明不相妨碍,众生我者亦复如是,修善行恶,不相杂合。佛云:善男子,汝等若言我如灯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彼灯之明从缘而有,灯增长故,明亦增长;众生我者则不如是。明从灯出,住在异处,众生我者不得如是从身而出,住在异处。彼灯光明与暗共住,何以故?如闇室中燃一灯时,照则不了,及至多灯乃得明了。若初灯破暗,则不须后灯;若须后灯,当知初明与暗共住。瞿昙,若无我者,谁作善恶?佛言:若我作者云何名常?如其常者,云何而得有时作善有时作恶?若言有时作善恶者,云何复得言我无边?若我作者,何故而复习行恶法?如其我是作者,智者何故生疑‘众生无我’?以是义故,外道法中定无有我。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遍十方世界化现也),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诸外道言:若言如来常乐我净,无相故空,当知瞿昙所说之法则非空也,是故我今当顶戴受持。时外道其数无量,于佛法中信心出家。》故知佛地真如能遍一切处示现化身无量无边,而非真如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佛子不应学六师外道说言真如真我遍满虚空充塞宇宙。
《成唯识论》卷一: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潜转身中作事业故。
初且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何随身能造诸业?又所执我(遍满虚空之真如)一切有情为同为异?若言同者,一作业时一切应作,一受果时一切应受,一得解脱时一切应解脱,便成大过。(遍满虚空之真如)
若言异者(诸有情各自皆有遍满虚空之真如),诸有情我更相遍故,体应相杂、又一作业一受果时,与一切我处无别故,应名一切所作所受;若谓作受各有所属,无斯过者,理亦不然,业果及身与诸我合,属此非彼,不应理故;一解脱时一切应解脱,所修证法,一切我合故。
所执实我(遍满虚空之真如) 既常无变,后应如前,是事非有;前应如后,是事非无;以后与前,体无别故。若谓我用,前后变易,非我体者,理亦不然;用不离体,应常有故;体不离用,应非常故。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故所设难,于汝有失,非于我宗。
若无实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所执实我既无变异犹如虚空,如何可能造业受果?若有变易应是无常。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故知本心(阿赖耶识、异熟识、真如)非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亦非诸佛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亦曾多所破斥。若有人因定修得神通,未曾证解阿赖耶者,此非真悟,便不知其神通力系由阿赖耶识所生,乃以意识揣摩,认为虚空中有一胜性(能量能力)能生诸法,便将想象中之虚空胜性能量,虚妄建立,以其为真如。不知虚空中实无胜性能量,子虚乌有,此是胜论外道见,《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及楞伽诸经中,已曾多方破斥。佛子之修得神通者,有部份人落此胜论外道见中,生大我慢,自以为悟,反非毁真悟者之法为错误。以谤法故,虽有神通,舍报时亦难逃三涂果报。
此胜论外道所执非理,凡执常、遍,量同虚空者,不论其所执著一切有情之真如是同一个,或一切有情之真如皆各自有其独立之真如,若遍满虚空者,或执真如为虚空中之胜性能量者,皆同前破,可证所悟不真也。
若执真如遍满虚空,或执真如是虚空中之胜性能量,则一切众生应皆从同一真如分割出来,则是非理,所以者何?若本体是一是同,应唯有人,或唯有鸟,或唯有天人,不应有三界六道四生二十五有之差别。若谓真如是一,能生多众生,亦应铁能生金、银、铜、铝、草、木、花、果。亦应一藤能生冬瓜、西瓜、茄子、丝瓜、地瓜、米、麦等。故六师外道及胜论外道所执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之说,非真实理,过失极多故。佛子不论在家出家,皆不应落此外道见中。上举《大般涅槃经》及《成唯识论》原文仅作概略性之破斥,若细论此外道过失,三天三夜亦说不尽。譬如楞伽等唯识经典中,佛说八识种子与七转识间之能熏所熏,一切种子之本有及熏习增长、识种流注性、等流习气因及异熟习气因等,在在处处皆可证明如来藏不是遍满虚空充塞宇宙。若以现代人能读懂之叙述方式和语词而造论,篇幅必将超过七百页。一则法务繁忙,实无闲情逸致造论:二则预定隐退专心修习三昧日期渐近,实无闲暇造论,一向亦无造论之意愿。佛子若能悟明本心,并深入贯通佛说全部唯识经典,便知末学所说不谬。故知如来藏真如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之说乃是外道见,违佛旨意,佛子应速舍弃此见,以免成为佛门外道。
此外,譬如真如遍一切处。许大至老师对此另有一解,谓有情众生遍虚空界一切世界处处受生,无一世界无有众生,则诸有情之因地真如于十方虚空世界遍一切处存在。末学认为此亦正说。何以故?地球上有人有昆虫及飞禽走兽水族微生物遍一切处,则此诸有情之因地真如亦随其身而遍布一切处。月球太阳水星等……则有非粗重物质之有形色有情遍布,彼等因地真如因此遍一切处。如太阳系,此银河系娑婆世界亦然。如此银河系娑婆世界,莲华藏世界海亦然。如此莲华藏世界海,十方无尽虚空之无量世界海亦然,故云譬如真如遍一切处。有经为证:
《解节经》须菩提云:世尊,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如诸长老随所证见种种法相,记自所得。此诸长老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是事决尔。何以故?如其所说自证见法,当知是人未能了别一味真如遍一切处。世尊,如世尊言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此言希有,是无对说。世尊,若世尊圣教中勤修观行诸比丘等,一味真实遍一切处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在正教外岂能证知一味真实?佛言:如是须菩提,如是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须菩提,于五阴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须菩提,于十二入十二缘生四食四谛诸界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分八圣道中清净境界,是我所说名为真实。此清净境界,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如于阴中乃至圣道分中,清净境界平等一味皆无差别。须菩提,以是义故,应知一味真如遍一切处。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来藏阿赖耶识,本性清净,远离见闻觉知能所分别,名为一切阴处平等一味无差别相,此一切有情之真如,皆各各摄受藏隐于各自之五阴中,于十方界遍一切处受生,故云譬如真如遍一切处。非谓一切有情之真如皆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也。故契经金刚藏菩萨云: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著。
**************************************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