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7-27 11:34   浏览:1407   回复:0

三自性

所谓三自性,是指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

所谓圆成实性,是指真心如来藏有圆满成就诸法的真实体性,譬如自心如来能够藉著无明、业种,以及其他种种缘出生众生的五阴身,并藉著所出生的五阴身去缘外五尘,如实变现内六尘,让众生在内六尘境界起种种分别,受用种种苦乐等事。又譬如此世界将毁坏之前,共业有情的如来藏,会共同在虚空中变现出另一个器世间(山河大地),于此世界毁坏以及新的世界可以居住时,有情得以转生到新世界继续生活及受报。又譬如众生不断地以见闻觉知心,追逐著如来藏所变现的六尘诸法,而误以为是真实接触外境而执以为实;并于此种种法相施设种种名而错误的计度中不断地快乐自追,因此罔受生死轮回诸苦而无法出离。又譬如造下毁谤三宝的重业,于舍寿时,如来藏就会在阿鼻地狱中变现广大的地狱身,让众生在阿鼻地狱受种种苦;待阿鼻地狱受报完毕,一一转生到其他地狱受报,直到地狱业报尽了,才会出离地狱,转生到饿鬼以及傍生道中受尽种种恶趣苦毒后,才能再转生为人;于转生人道后,前五百世仍有盲聋瘖哑、五根不具、不闻佛法等等毁谤三宝的余报。诸如上面所说,都是第八识如来藏能圆满成就诸法的体性;而这样的体性,刚明心的菩萨仅能少分了知,地上菩萨能多分了知,一直要到成佛时才能究竟了知。

所谓依他起性,顾名思义,就是必须依著他法才能出生的体性。譬如眼识,乃是依于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才从第八识出生的法,是本无今有的法,所以是虚妄法。眼识既如是,耳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都是依于根与尘相接触之后,而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生灭法。又譬如当你晚上睡著了,意识不现行时,所以说意识灭了;需待明天天亮的时候,意根警觉所接触的法尘与天亮的境界相接近,因此意根作意促使如来藏流注出意识种子,所以意识就出生了,此现象即是世人所认知的“睡醒”了。意识在睡著时灭了,于天亮时意根作意促使如来藏流注出意识种子而醒来,可知意识是被生的法,是依于他法—意根及法尘相接触后—才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法。所以说,意识等见闻觉知心本身都是依他起的生灭法,不是真实法。

所谓遍计执性,即是普遍计度执著的体性。揆诸八个识当中,第七识末那具有恒时普遍计度执著的体性。譬如在正死位,意识虽已不现行,但第七识末那还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分别、执著一切法,不断地作主。当如来藏开始舍身,末那识依旧是刹那刹那不断地在执著计度一切法,因此促使如来藏在身旁出生了中阴身;又如来藏舍身一分,中阴身也成就一分;如来藏舍身五分,中阴身也成就五分;如来藏舍身九分,中阴身也成就九分。犹如经论中 佛菩萨的开示【如步屈虫,先安头足,次后足随,其形屈伸,间无断绝】13、【死生同时,如秤两头,低昂时等】14。待如来藏完全舍身,中阴身就具足出现了,这时同样八个识具足,并且有小五通,可以见到有缘的父母和合;因为无明的关系,意根还是透过意识不断地分别及作主、起执著而生颠倒见,因而不正知入母胎 15。当第八识如来藏与第七识末那入胎时,中阴身随灭,前六识亦随之断灭不现,但是末那还是藉著受精卵而由第八识如来藏不断地变现法尘相分,让末那识去分别执著及作主;到了胎儿的五根身成长到可以接触外五尘时,末那仍是不断地分别执著六尘及作主;又末那于众生每天在睡著无梦,前六识不现行时,祂还是不断地分别法尘、执著及作主等等。由于末那不论在过去、现在,或者在未来的每一刹那,祂一直都在分别执著、作主,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就是末那的遍计执性,除非祂在入无余涅槃时才会消失以外。

综合上面所说,所谓的三性,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这三性乃是叙述八个识有三种体性,是站在唯识无生法忍道种智的立场,来叙述前六识有依他起性、第七末那识有遍计执性、第八识有圆成实性。又,再从另一方面来探讨这三自性。譬如眼识,祂的眼识种子是本有的,如《成唯识论》卷2 开示:

有义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世尊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余所引证广说如初,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世尊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诸论亦说染净种子由染净法熏习故生,此即名为习所成种。16

大意如下:

“有此一说(这是护法菩萨的说法):一切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体内所含藏的种子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本有的种子,一类是始起的种子。本有的种子乃是指第八识心体含藏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自类种子,是法尔本有的种子,不是本无今有,也不是熏习而有的;所以第八识能够藉著种种缘,出生有情蕴处界的五阴世间,而在共业有情的第八识所共同变现的器世间生活。始起的种子乃是指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断地熏习白品法、黑品法,不断地改变第八识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七转识相应的杂染种子,使得众生的第八识就有染净法的种子出现;这些不断熏习、不断变异而有的七转识染净诸法种子,名为熏习所成的种子。”从 护法菩萨的开示可知:眼识具足自类的种子,当眼根面对色尘境,从如来藏出生眼识这个见分缘于色尘相分,显现与外境非一非异的内相分色尘。外境是物质的色法,眼识所见的色尘则为似色相分境,二者不能说是同一个法,故名非一;但是眼识所见的相分是依外境而显现,与外色尘境界相一模一样,没有差别,故名非异。因此缘故,说眼识的体性法尔如是缘于色尘境;而这些法都是如来藏所具有的种子功能,都属于如来藏圆成实性所运作的对象;因此说,眼识是由圆成实性所运为的。又眼识的出生,不是祂自己能够出生的,而是以第八识为因,藉著眼根及色尘相接触为缘,才能从第八识流注现行眼识的种子而出生,不是眼识自己能够出生,所以眼识的现起属于依他起性;又眼识的现起,一定有色尘相分被眼识所缘方能呈现见分的了别相,这就是唯识学所说的相见二分 17。眼识的见分及了别行相二分出现时,眼识的见分一定会分别相分,不会不分别,因此吾人才能知道色尘的青黄赤白等显色。这一切的运作都不离意根遍计执性的作意,使得眼识对色尘有执受的存在,所以如来藏才会于根尘触处流注眼识种子而使眼识现起。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染污意根未断除遍计执解脱于相缚与粗重缚之前,眼识的现起必须同时具足三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才能成就。眼识既如是,其他的六个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末那识)亦复如是。由此可知:要对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这三自性有初步了解,得要真见道开悟证得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进入相见道中,才能略知一二。像这样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的法,乃是菩萨于证悟后进修别相智时,透过具道种智的真善知识教导后,才能渐渐发起的智慧,而不是三贤位菩萨自己所能了知的智慧境界。既然,刚刚证悟具有总相智的菩萨尚且无法了知,更何况是二乘愚人乃至未明心的凡夫及外道所能了知?

已说三自性,接著再说三无性。三无性有二种说法:一者是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说,一者是以如来藏本来无一物的极寂静之般若中观立场来谈。首先,以唯识学无生法忍的立场来观待,乃是菩萨依于依他起性的蕴处界以及意根的遍计执性,如实观待蕴处界以及所辗转出生的一切法,皆悉依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如来藏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都是虚幻不实的生灭法,没有能够自己独自存在的体性;众生不了知一切诸法的虚妄,就在这些诸法的法相样貌当中,由于遍计执而生起种种虚妄分别与执著。这也就是说,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法相样貌,都是以圆成实性的如来藏为因,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是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依于他缘而有,故为依他起性,当然是虚妄法;众生不了知其虚妄性,就在依他起性的诸法当中,起了种种虚妄分别与执著的遍计执性,因而妄造后有的生死业而流转不已。菩萨了知蕴处界诸法等法虚妄,也了知若离于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不可能找到如来藏的;所以不离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依他起性、遍计执性,而往离于见闻觉知及处处作主之方向去参究,而证得本来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亦即菩萨证得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之根本所依的圆成实性——人、法二空所显真如。菩萨于实证具有圆成实性的如来藏以后,转依这个本来无生的如来藏,一者、不执著所证的圆成实性,因为执著圆成实性也是一种执著,名为法执,转依如来藏真如无我,因而能远离对圆成实性的执著。二者、渐渐远离对依他起性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执著之遍计执性,因此对于依他起性之遍计执性就能够渐渐远离而清净。由于菩萨能够如实了知,并能够渐渐远离对三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的执著,故说菩萨证得三无性。如果菩萨能够这样观待,就说有了唯识种智的正知见,但还不能说是自己已亲证唯识种智之见地。

接下来是站在如来藏本来无一物极寂静的立场来观待三无性,也就是站在般若中观的立场来观待三无性。菩萨观待自己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立场,是没有生灭无常之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任何一法,是极寂静的境界,也是如来藏自己的境界。既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中无有一法存在,那还会有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等三性之存在吗?当然没有!既然没有这三性存在,故名三无性。如果菩萨能够

这样观待,就说他有了般若别相智的知见,然而却不一定是见地,除非他已经明心,可以如实现观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才可以说他已经有了这样的见地。

又三自性与三无性的关系,是诸已证八识心王三自性的菩萨,为了使他能实证有余涅槃,故说三无性,这是依藏识的自住境界而说,并非说无三自性常住一切凡夫有情身心之中。因此,所谓无三自性,若是无依他起性,不仅没有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存在,当然也没有意识觉知心可以闻、思、修、证佛法,那是谁修证三无性?若无遍计执性,则尚且没有无明及业爱种子,更无此世五阴世间,那是谁能修证三无性?若无第八识圆成实性,则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皆无,尚且没有此世蕴处界,那还有谁能够于依他起性修除遍计执性而成就解脱果?若无第八识的圆成实性,尚且没有三界有情身心,那是谁修学般若及唯识种智而成就佛菩提果?所以,唯有已亲证三自性的菩萨,佛才会为他开示三自性与三无性等深妙法;尚未实证三自性的学人,当努力求证三自性,证已,方知第八识的三无性,都是依如来藏自住的般若中观境界,都是依唯识无生法忍境界而了知三无性,此即是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9 所说:【三颂总显诸契经中,说无性言非极了义,诸有智者不应依之总拨诸法都无自性。】18

由上面的分析说明可知,涅槃是有自性的,这些自性是佛为已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菩萨,更是为久学菩萨而说的,未证如来藏的菩萨(新学菩萨)难以思议涅槃有自性,所以才会有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出家、在家二众妄言:“涅槃是没有自性的,如果主张有自性,那就是自性见外道。”19 等荒谬论点。因此缘故,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等六识论者,不承认涅槃有自性、不承认有第八识存在,是为拨无因果的断见外道。

---- 般若中观(连载24)----游正光老师 第九节涅槃的内涵(五)

注13《大乘同性经》卷上,《大正藏》册16,页642,中29-下1。

注14《瑜伽师地论》卷1,《大正藏》册30,页282,上16-17。

注15“四种入胎者,有不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是第一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不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二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亦正知住,不正知出,是第三入胎;有正知入母胎,住、出亦尔,是第四入胎。”《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1,《大正藏》册27,页863,上11-15。

注16《成唯识论》卷2,《大正藏》册31,页8,中23-下3。在《成唯识论》,如果某一段论文当中出现了许多有义的说法,最后一个有义的说法,就是 玄奘菩萨所举出的正确论点,其余都是外道的说法。如果某一段论文仅有一个有义说法出现,那就是 玄奘菩萨所举的正确说法。

注17 在唯识学上,心、心所有法可分为四分、三分及二分之说法。四分乃是指相分(诸法法相样貌)、见分(对诸法法相样貌有分别及了知的能力)、自证分(了知自己所分别的诸法法相样貌)、证自证分(了知自己的存在乃至所处的状态)。三分是指相分、见分、自证分,将四分当中有分别性的证自证分摄归于自证分。二分是指相分及见分,乃是将四分当中有分别性的自证分、证自证分摄归于见分中。

注18《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册31,页48,中3-4。

注19 譬如:“唯识、如来藏因为还是‘他空自不空’的‘他性空’论者,无法完摆脱‘自性见’,所以不是大乘佛教空性论的正义。”陈一标,〈他空说的系谱与内含—论印顺法师对唯识空性说的理解〉,《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11 期(2006 年),国立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台北),页249。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