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是故汝等,勤加修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亲不在的时候就称为贫穷;慈悲的母亲还在时就像中午的太阳高高挂在天上,慈悲的母亲往生后就如同太阳下山了;慈悲的母亲在的时候就像明亮的月亮,慈悲的母亲身亡时就像黑暗的夜晚。所以佛陀说:&ldquo admin

2018-07-22

然六卷第二十六曰:『月称胜比丘,广集中论义,唯增上信解空性之正见,最为希有』!于此待研讨者:一、如月称意,龙猛之外,有否胜于龙猛──二地以上,等于龙猛──初地,近于龙猛──地前加行之菩萨,亦曾能造论显扬六地以上菩萨所见之诸法真实性者?若有、则不应言:『若离于本论,余论无此法』;若无、则龙猛外诸圣贤论皆应废弃!二、佛及初地以上或六地以上菩萨能证说真实 admin

2018-07-22

从迦摩罗菩提(梵Kamalabuddhi,清辨及佛护之弟子)出家,学龙树之宗义及诸论书,兼诸怛特罗,得秘术,能自画牛出乳,或手不触而掷石柱。学成后在那烂陀寺(梵Nālanda),编集龙树之《中论注》(即“根本中论注明解”,现存梵本及藏译本)、提婆之《四百论注》(即“菩萨瑜伽师四百论广注”,现存梵文断简及藏译本)及《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 admin

2018-07-22

(方广  )-------------------------月称邪师,看似大量的著作中带有“菩萨”“中观”字样,其实质内容不过是用曲解的中观,来破坏佛法的罪魁祸首而已!月称邪师的著作,是我国所不屑翻译的,在西藏却当作宝贝,取代佛经来学,《入中论》是喇嘛教考格西必学的五部大论之最重要的一本,要花3、4年时间学。这部邪论在中国民国时期,刚翻译过 admin

2018-07-22

但是,佛陀在教示有苦行性的——如大迦叶行头陀行时,内容是比提婆达多所提的还多,有十二条;而且,佛陀针对每一条持守的法则,都仔细地开示观行的内涵、方法和趣向,教导好乐于头陀苦行的们,如何依十二条的持守来产生慧观、来产生定、来断烦恼,而得能趣向菩提的智慧。所以这十二头陀法是助道法,要依之能产生定与慧,才能趣向菩提。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闻 三摩地

2018-07-22

除此之外的欲界天、人,虽然说也有盲聋瘖哑诸根不具的,不能见佛闻法的,也有世智辩聪,只知熏真实心外的世俗作务,邪见深重,不信出世间的;但就大多数欲界人间众生而言,这些毕竟都只是少数,反之,大多数欲界人间的众生,是比较没有这些障难,比较容易受教度化的。所以,诸佛为了度化众生的大愿,都在人间示现成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2集佛为什么要度众 三摩地

2018-07-22

在一般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当中是有这样的说法,而且在华人居住的地区也流传很久的时间、也应用了很久,这是在民间俗流传中所说的:在世的人要烧大量的纸钱、银钱这种种之类的纸钱来给往生舍寿的人,让亡者可以使用;而一般的人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亡者就能够得到阴间的财富。乃至可以衍生出到整个世俗的俗当中也流传着说:很多的公司他必须在每逢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或者七月 三摩地

2018-07-22

按印度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国王及满朝文武得知此事,惶恐异常,急欲觅得此子杀之。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弥勒藏于舅父家中。待其年龄稍长,舅父恐其难逃杀身之祸,即令其从佛出家修学佛法。由于从小生活在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著。如国王以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陀随后将其转赐给徒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主要是要让大家知道,佛陀其实也跟我们一样,是从什么都不懂的婴儿开始学、开始修行,以便建立众生的信心。平实导师在《法华经讲义》第一辑中,有下列有关的开示:但是佛陀示现时,不是一切都知而故意装不知;并不是装迷糊,而是故意示现作完全不知,这才是难。三地满心、四地菩萨都是可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的,到了即将进入佛地时,以最后身菩萨来降生人间,却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做,一方面减轻这些邪师的罪过,一方面佛弟子可以学正确的法义。可谓功德无量!有人说:“真修行人不见人过。”殊不知什么是“人我是非”,什么是“法义辨正”,什么是护众生慧命?若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而指责别人的身口意行,这样就涉及到“人我是非”,若为了彰显正法,护众生慧命,而给予揭露,这就是“法义辨正&rdqu 三摩地

2018-07-22

又兴所以为第一。有闻大道谓不绪听。欲得易解说其罪福。攀缘称说倚俗神仙世典杂言。谓之至妙咸共学听。欢喜无量以自忻庆。荷宿功福闻讲深法反复解义。名言复重而不可知。便睡眠寐或卧不听。正法灭尽皆由是矣《贤劫经》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经义,是人为舍微妙佛法,诵持外道语言为大众说,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恶人名为朽坏沙门。何以故?是外道义,非佛法故。舍利弗,著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沙门初始出家无价衣耶。汝都不知出家净法。呜呼帝释。汝是如来正法外人。如来长子上座迦葉。有摩尼等八万宝库及余宝藏其数无量。并余种种无价宝衣弃之如唾。出家学道行沙门法。受行十二头陀苦行。何故不无价之衣为放逸耶。上座迦葉。弃舍种种甘膳之食。舍肉味食。受持修行不食肉法。家家乞食不恶恶想。始终常一苦乐无变。其所乞处有种种人。或言无者。或骂辱者。答言安 三摩地

2018-07-22

言央掘魔罗近我衣久持梵行。而见毁辱汝是恶梵非梵梵像。汝蚊蚋来所言梵者。梵有何义。云何名为世间梵业。我岂服蚊蚋之衣而修梵行。我亦不作佣作之人。我亦不能随他所欲。我亦不为负债之人。如申头罗(申头罗者外国幻人作飞人戏令空中来去往返至速)速往速反。汝小蚊蚋亦复如是。往受梵乐还来堕此。不知菩萨受生真实功德。非法为法。如汝等辈不觉生死迷惑轮转。呜呼梵天。汝真 三摩地

2018-07-22

二者鲜净乐净事。三者光泽。四者端政。五者远离女人。六者远离亲族。七者闻恶恐怖彼彼恼乱身毛皆竖。八者愍念众生。菩萨成就如是八相非为新学。复次菩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何等为八。一者善知佛说魔说差别。二者恭敬知经者。三者知律非律差别二隐覆。四者善知如来隐覆之说。五者知如来秘密。六者善知随顺世闻事。七者善知如来常恒不变。八者善知菩萨恶非恶事。善知时方自能。 三摩地

2018-07-22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善男子,一 三摩地

2018-07-22

增上故。圣贤之心是。往殊胜故。道意之心是。不忘舍故。布施之心是。不望报故。持戒之心是。得愿具故。忍辱之心是。不乱众人故。精进之心是。无退意故。禅思之心是。意行出故。智慧之心是。慧眼见故。慈心则是。为等意故。悲心则是。为忍苦故。喜心则是。以法乐乐人故。护心则是。为随导舍着故。神通之心是。得六通故。惟务之心是。无恚怒故。灭心则是。度人民故。四思之心是 三摩地

2018-07-22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俗由此而来。历史渊源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长劫菩萨道之行止是以六度、十度为总纲而衍生出无量无边的菩萨万行,所以种种善行莫非都是菩萨要亲自一世又一世经由与数不尽的眷属众生结缘而彻底实践的!为了能于长劫流转中道心坚固,恒时承蒙佛菩萨的护念,而能确实履践菩萨万行,增益身口意三业,让我们首先熏非常重要的概念,一般佛对佛陀示敬之基本礼节及意涵。本内容摘录自平实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一辑(第72页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有不适应的人或不舒服的人的现象,大多他们都是偏重发生在喜欢境界法的人的身上,或者是说自己常常跟鬼神打交道的通灵人士身上;也有一些是因为过去世自己常常修行这种跟鬼神打交道的法,这一世虽然没有接触,但是这一世因为业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很容易从很小的时候就容易跟鬼神相应而打交道。一般具有正确知见的学佛人,如果他纯净在法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