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想要参禅,首先就要亲近真悟得如来藏的善知识,闻熏正确的知见;由善知识的教导,次第增进无相念佛的功夫,来修动中定力;有了这种动中定的功夫以后,就会看话头,然后就能参禅。修学的过程当然要很专注,不要攀缘,职业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尽量要去做,要尽我们本分去把它做好;那除了职业和家庭之外,我们应该要履行的义务,还有其他一切修福的活动,应该要有所抉择&m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菩萨到了初地以后,大多现在家相呢?这主要是为了想要断气种子随眠。气的种子是最难断的,现行比较容易断;如果能够精进修行的话,一生就可以把烦恼的现行断尽;但是气种子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断除清净,是要历经两大阿僧祇劫才能够完全断尽。如果出家了能够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应该效法菩萨行,而不要执着僧衣;并且在出家以后,应当要以菩萨僧来自居,不以声闻僧自 三摩地

2018-07-22

】十因、四缘、五果这道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在此为大众详细说,菩萨们可以请阅论本来研读,也可以依止真善知识平实导师座下来修这一部菩萨根本大论,就能够更了解中间的因缘果报的道理。另外典故当中,我们也看到金铃比丘因为唱诵庄严胜妙梵音,不但令全军大众立足聆听,连畜生道的象、马都受到感动而停下来听受。所以,很多菩萨们,在这一世刚接触佛法时候,也会因 三摩地

2018-07-22

(3遍)☞正觉发愿文(3遍)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 三摩地

2018-07-22

5、弟子○○○愿以此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修学正法、护持正法等殊胜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缘众生善根增长、早日皈命三宝、修学正法、早成佛道!6、弟子○○○愿以此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修学正法、护持正法等殊胜功德回向给回向○○○之护法神众修正法、毫无障碍、精进不懈、道业猛进、未明心者早日明心、已明心者早日见性、已见性者早日入地、 三摩地

2018-07-22

大礼拜所用之长板,小礼拜之拜垫,定用之坐垫,可安於供桌前方,如供桌下空,则平时内藏,用时方取出。2、如法供养《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所以供佛、礼佛、忏悔、发愿、回向应作为每天必做之事,最上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可超劫精进,早成佛道!然一般人为对佛菩萨表达虔敬的心意,非常重视供 三摩地

2018-07-22

向师父告别,应说“弟子向师父告假,阿弥陀佛!”不可说“再见啦!”或“GoodBye!”3、烧香祈福应知按照我国的传统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佛菩萨圣诞等日,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惯。然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依理而行,才能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满其所愿。(1)烧香的含义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 三摩地

2018-07-22

如同佛所传授的这个五个阶段的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提乘,在世尊下生之前,此地的众生普遍的程度,必须是已经多所熏了这样子五乘教法的内容。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 admin

2018-07-22

在这个状况下,又加上很多的熏这些唯识的学者,其实是偏在否定藏识的预设立场之中。问题是,你否定藏识之后,你怎么有可能稍微真正地去知道般若的义理呢?因为般若的义理是极难证解,所以才说般若的法是甚深的,而凡愚是很难了知的。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 admin

2018-07-22

但这事实上是不是真的这样子呢?如果各位菩萨听到这里,觉得说这里面所揭示的境界,这里面所显示的境界,好像就是我们、也是我们在佛门里面修行所应该得到的境界的话,那就表示,您对于佛门里面应该修的解脱的道理,恐怕还认识得不够深、不够多。实际上,老庄里面所讲的“无待”、“顺性”、“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这些境界,其实只是佛门里 admin

2018-07-22

那么“教”的部分呢?教就是所谓的教法或是教化,也就是教导弟子学的方式。在世间法来讲,我们可以说,你在教导弟子们学音乐、学科学、学文学等等;而出世间来讲,我们可以说,佛陀如何教导弟子们种种的教法,都是教的范围。所以我们说,“佛教”其实指的就是佛陀的教导。那佛陀的教导,比方说里面还有所谓的“四不依”,也就是“ admin

2018-07-22

祂特别是针对凡夫众生、钝根机类,希望把弟子从凡夫的性把他提升起来,让弟子们藉由听法,能够相信自己也有能力证得涅槃,能够离开三界,所以愿意付诸实修。这时候的法呢,就如同阳光照一切的大山,普通的小山还照不到;又好像是前面的生乳,新鲜的牛乳经过了一次的提炼,而成为酪的味道。第三进入了方等般若时,佛陀在阿含时之后开始说般若诸经,这时候阐述的是在入地之前所 admin

2018-07-22

这种先让印度的人们熏似是而非的佛法概念,目的就是为了要植入众生相似佛法的种子。这些都是菩萨的密行,其实很不容易了知。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众生的性,从无知的凡夫位提升上来,得要先让众生熏相似之法。因为众生的性一定会落在断或常的两边,所以得要让众生先在相似法中去熟悉明了断常两边,然后才能朝向真正的中道前进,也就是立向了朝向真如如来藏的一个总的方 admin

2018-07-22

虽然出家后,修禅定而得离欲,但对生命实相总不能深解,于是他沿著恒河流域向东行脚参学,一路上曾反复思维“空义”,苦于无法悟入,万分痛苦之下,恨不得要自杀。那时有一位宾头庐阿罗汉(即: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乃十六位住世大阿罗汉之一、声闻极果身,与释迦牟尼佛的因缘很深)闻知此事,特来为他解说“小乘空观”。他依教修观,便得深入。无著菩萨 admin

2018-07-22

一切种智并不是悟后你就能够获得一切种智了;一切种智必须要依止着善知识,来修学唯识一切种智的这样子的一个佛法,才有办法真正进入一切种智的熏还有修学。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子的缘故,一切种智的难学、难熏、难修,善知识难得;所以到了唐朝末年以后,能够修学这一切种智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后来这个唯识宗就慢慢的颓丧掉了,就不如禅宗的继续阐扬,能够光耀门庭。而 admin

2018-07-22

而如果没有证悟自心如来藏的人,如果他说是在修唯识正理,无法在唯识种智正理发起种种的胜解还有胜行;如果未证悟的人来修学唯识,顶多只能够说是熏,不能够说修学唯识。因为修学唯识必须要悟得唯识、悟得如来藏以后,才能够说叫作修学唯识,如果没有证悟只能够叫作熏;如果作了错误的熏而诽谤了唯识,那就连熏也不是了,那就连熏唯识也不是了。所以,如果未入禅宗证 admin

2018-07-22

未证悟自心之人,若修唯识正理,假饶亲依地上菩萨修学,仍无法于唯识种智正理起诸胜解及胜行,唯名熏,不名修学。大乘真见道者若修唯识正理,则通三乘法义,则无性寂与性觉之诤;如民初吕澄主张性寂,熊十力主张性觉;吕澄偏二乘我空,而不如实知我空;熊十力偏法空,而不如实知法空;俱未如实知故,起性寂与性觉之诤。熊十力病在未明心,吕澄亦病在未明心,然依大乘法观之, admin

2018-07-22

马鸣菩萨年轻时,初于中印度学外道,他拥有超凡的智慧,辩才无碍,知识渊博,为当代之大智者,也是声名远播的外道论师,曾经与诸多沙门或外道进行激烈的法义辩论,每次都获胜利,以致最后没有任何人敢于接受他的挑战。当时北印度有一位长老,称为“胁尊者”(梵语:波栗湿缚Parsva,又作波奢,意译“胁”。“胁尊者”由昔业故,在母胎中,六十 admin

2018-07-22

华严宗的修学法门只是一个方便的修的一个名相,真正的修的理地还是以证悟如来藏为主。那今天时间已经到了,跟各位分享到这边。阿弥陀佛!(原标题:华严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admin

2018-07-22

对于初悟七住般若现观还不能知,更何况能够评论地上菩萨的道种智!而道种智并不是由研究经论可以证得,必须依于禅宗的证悟如来藏自心所发起的般若慧,然后按部就班熏正念种智方能证得。试观有佛学学术研究者,以佛法研究佛法,穷究禅宗的这个证悟,他的过失是非常大的。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先跟各位分享到这边。我们下一次再跟各位继续分享。阿弥陀佛!(原标题:禅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