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admin

2020-06-08

  [8]然而佛地真如所有之广大功德,要由证悟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之后渐次进修,借心生灭门之修行缘起,一切种智修习、性障之伏除、习气种子随眠之断除、广大福德之累积,慈济众生,历经三大阿祇劫之进修内容与过程而后可几,终得成就佛地真如无垢识广大功德,是名佛地真如缘起之真实义。[8]《大乘起信论》是圣马鸣菩萨所造,论中义理极深。卷1云:【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 admin

2020-06-08

  如此显而易见的错误,还有大乘汉传佛教的人归依为师。想到这里,中国历代祖师舍身丧命,保留了成佛之道——出世间清净的传承,让我们可以依凭。但是,却有人去应和以外道传承为宗,以男女欲乐为最高至乐的喇嘛教,只能说真正理性学佛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欲贪满足找依凭的借口吗?若修行人对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不能了知,那当然他会不断 admin

2020-06-08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总相法 admin

2020-06-08

  而当一个团进行羯磨的时候,有人说:我们不满意你们作的羯磨,我们要另外自己羯磨。那么当他自己羯磨的时候,就是别羯磨、就是自行忏摩。别羯磨的人一定不可能参加原来团大众的诵戒,他们另外自己诵戒,自己几个人另外诵戒的结果,就是别羯磨,也就是别诵戒,那就造成了团分裂。所以破羯磨,这一个羯磨是指团羯磨时,他们自己一批人另外去作别羯磨,这些众就叫作破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解释说:伽就是汉文的众的意思;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就称为伽。龙树菩萨解释说:譬如大树丛聚在一起,就称为林;只有单一的一棵树,不能称为林;而除去一棵一棵树之后,当然树林也就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一的比丘不能称为,除去了一个一个比丘之后,也没有可说了;所以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的缘故,这个名词就产生了。就像释迦牟尼 admin

2020-06-08

  住位菩萨从归依胜义菩萨开始,理念上对于求断我见、求除异生性,这个理路要了解清楚。--------《宗门与教门(第8集)》正德老师  admin

2020-06-08

  刚开始时的团中,关于所穿的衣服,他们有贴身的衣服,还有出外穿的衣服,然后还有乞食应该具备的,或者要面见佛陀时应该具备的较好的外服。可是当时出家人的衣服,都是从尸陀林──也就是弃尸林,那边去捡来裁制而缝制的。也就是说,贫苦人家有人死了,用粗布包裹好了以后,就请背尸人(有些人是专门为人背尸体赚钱的),背到一个指定的森林里面去,就丢在那边任其腐坏,因为 admin

2020-06-08

  我于无量阿祇劫,行难行之行故,获无量身,于一切无际处住,而复住此。」其意思是说:在十方世界有八十亿佛,同时都在度众,这八十亿佛都是同一尊佛,就是我释迦牟尼。在无量的佛剎里有八十亿的佛,色身无量无边,成就无量的功德,你怎么可以说我释迦牟尼佛有疾病、有无常呢?一切如来都不乐意在此世间出生,因为此世间的众生无法度化、对治,所以我在这个地方治理这些不可治 admin

2020-06-08

  有人说:扫帚两个字都念不好,竟然可以成为阿罗汉,真是不简单啊!就请他来供养,供养之后,请这位圣开示。周利盘特伽却说:我不会开示,我请舍利弗尊者来帮你开示。也就是说:饭我吃,他开示。(大众听了大笑)他已经证得解脱了啊!为什么他却不能开示?那就是解脱知见不具足了知,也就是说:他有尽智,但没有无生智。这是二乘一切智里面的尽智与无生智。换句话说,不具足解 admin

2020-06-08

  第一,是凡夫位的菩萨。就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而以同时所受的比丘、比丘尼戒作为别解脱戒,心存大乘法的出家人。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 admin

2020-06-08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昂,仪容庠序,善着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有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絣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 admin

2020-06-08

  六念的前三法是念佛、念法、念。能忆念佛,忆念法、忆念,表示此人于三宝信心具足,已经生起正信,过了仰信、迷信的阶段了。真正的信受三宝之后,若能依止三宝修学正法,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智,乃至证得大乘菩提的实相、般若智慧,就是有了智庄严。但是智庄严的获得,光是念佛、念法是不行的,往往还得念。乃至念凡夫都有益,除非所念的凡夫是破戒人、贪爱者。如果不 admin

2020-06-08

  由于菩萨的异生性深且广,所以才要将近一大阿只劫才能消除,一直要到初地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这与二乘人于见道成就初果就没有异生性截然不同。所以菩萨异生性深且广,仍然有可能退失佛菩提,唯有进入初地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到了初地开始修学无生法忍、学道种智,也就是修学一切种子功能差别的智慧;因此初地要修百法明门,对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有法、色十一、二十四 admin

2020-06-08

  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俗二众的世俗习性,出家人不但不能有自己正确的修行见地,反而被世间学术界的见解,世俗人的习性带着走,乃至甚至有明里、暗里暗修双身法,而以双身修法以为究竟。所以现今佛教界有许多是见重、爱更重,而只要是支持喇嘛教、 admin

2020-06-08

  出了家专门修学声闻解脱道的凡夫,就是声闻,这也是人间的宝之一。虽然他是心量较小而不敢求受菩萨戒,所以他们只修声闻道──只修解脱道,不敢真修菩萨道,但他们仍然是宝之一。虽然仍只是凡夫,但你还是不能轻易的批评他,只能从法义上来讨论他的说法。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 admin

2020-06-08

  菩萨观此覆藏,犹如顶戴高山之重而覆于巨海之深;今观现时妄执藏密应成中观见之出家比丘尼,不思依正理作法义辨正,而宁以黑头诉状蛮缠,全不遵世尊所制出家戒律,以比丘尼身而于官府行诉讼者,干犯残重罪;又一而再、再而三对上地菩萨及上座长老提讼,故已成波罗夷罪,已失比丘尼戒体,已成贼住比丘尼,此即是讼习交諠之明证。--------《广论之平议》─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 admin

2020-06-08

  善男子!譬如众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综观佛示原文及限于篇幅而未抄录之更多原文,悉皆在说菩萨种性,非谓佛性,智者观已,即知所谓一切众生无菩提性,系指果位成佛而言,非谓 admin

2020-06-08

  [10]圣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破斥断见外道如下:「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以无法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复次空法坏因果亦坏於罪福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中论》卷4佛陀说: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有真 admin

2020-06-08

  若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佛狐疑断,于法狐疑断,是名比丘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诸圣弟子,皆悉不从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作苦后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小乘《杂阿含卷六,第一三六经》)略释:......【诸比丘们!色身是常?还是非常呢?答曰:色身是无常,世尊!佛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话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