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许多佛典,如《金刚经》、《优婆塞戒经》、《佛说阿弥陀经》等,开头是这样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祗树给孤独园正确的读音是:qíshù/jǐgūdú/yuán,这个园林是怎样由来的呢?当给孤独长者去拜访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却没有专心招待他,半夜里一直在忙活儿;忙什么活儿呢?忙着准备供品,因为天亮以后要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对人天乘根器的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这里面就包括了布施的法,持戒的法,以及修种种十善法道。其实只有佛法才能让人永远生于人间天上,因为持戒才能保有人格——做人的格;加修十善以及大布施,才有生人生天的福。但是,天人总有天福享尽的一天,那时寿终正寝返堕恶道,继续轮回受苦,总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在佛经中就可以看到某天人因为某因缘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只知道捐款行善,却全然不知如何修持,如何用慈悲心来善待家人及其他众生,甚至屡屡犯戒,这种缺乏智慧的行善实在令人不胜感慨和叹息。因此行善固然重要,然而如何行善,避免造业,进而获得快乐和解脱的智慧,更是不可忽视。笔者这几年来参阅了不少佛经善书,听过不少的演讲和录音带,深深感到佛法浩翰无边如大海,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贵智慧和经验,这些智慧经验并不随着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盘特的哥哥也在僧团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骂盘特,你再这样子愚昧,连戒的内容都背不起来,不如还俗回家去吧!盘特听到以后非常的难过,就靠在只园精舍的门口哭泣。刚好佛经过了就问:你为什么要哭啊?盘特说:哥哥讲我再不进步的话就要我还俗,佛就安慰他说:你跟着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带他到一个安静的房间,拿了一支扫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这个教导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基础来讲——佛陀教给大家的基础,比方说,什么是正确的因果观,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因果关系;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有很大的福报,这个是关于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这是基础。另外,佛陀也教给我们怎么解脱。那当然解脱呢,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烦恼,知道真正烦恼的来源跟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护持乃至推广过程中,有同修每每不能安于自己的角色,不能接受纪律的束缚,不愿意依照既定的规约来做,只是任意而行而固执的不听劝导,只以自己认为应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能从大局出发,乃至知道不允许做的事情还是坚持去做,已经破戒而不自知。这样是在护持佛法吗?修行就是在各种境界中转化末那的习气,是要趋入无我。只有我才会拣择,修行不是趋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等十种心。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单元我们已经为各位简单介绍三归依戒里面:归依佛,终不归依于天魔外道。我们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罗里面他去否定它。譬如说他认为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像这样子就叫做邪说,就叫做外道。除了这个之外,事实上还要知道这个所谓的法的意思就是它是一个轨则。什么样的轨则呢?它指的是就像我们物质有物理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归依它是个戒----三归依戒。那它戒什么呢?我们说:“归依佛,终不归依天魔外道;归依法,终不归依外道邪说;归依僧,终不归依外道徒众。”这就是三归依戒所要界限的内容。我们说:“归依佛,终不归依天魔外道”是说佛陀的智慧就是解脱,祂有解脱的智慧。可是外道呢?他是系缚,他是无知的。譬如说天魔外道,这个天魔就是在这个欲界天里面的第六天,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上述可知,在欲界天中的生活是非常快乐的,但因为福报太好了,就容易沉迷于五欲当中,因此佛陀虽然鼓励众生修十善,强调除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外,也要念施、念戒、念天,但也告诫菩萨们:虽然有生天的福德,但不要求生天享受福报,因为在天界中容易迷失于五欲当中,而且福报很快地就消耗掉了,当福报享尽了就该下堕恶道了。佛在欲界天中受报享福是没有智慧的选择,我们将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也就是一般人所熟悉的,说如果这个人他能够行善,能够持五戒,就能够得人身;如果是加修十善的话,就能够生到欲界天,成为欲界天人;乃至于他更进一步,如果去修学禅定,有了禅定的功夫,依着禅定功夫的深浅不同,就会生到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天当中,在这些法界当中去享受种种可爱的乐果。反过来说,如果造作了偷盗、诈欺、杀人越货,乃至谤佛、谤法的恶业,那就依着他所造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五个吉祥,就是你能够在法上多闻,而能够修学戒行,而在法、在律上面,都能够精进的加行用功;然后学了以后不会去和人家产生种种的诤论,这也是最吉祥的。第六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孝顺父母,你能够好好地治理你的家庭,好好地调教你的孩子,以及让你的妻子能够无忧,不会为生活而愁苦,这就是最吉祥的。第七个最吉祥的就是你不要憍慢、不要自大,你应该要知足;而且你应该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刚刚前面讲了,佛陀说了种种的因缘,让们能够究竟了知;前面佛陀也教了我们忆念佛地功德的方法,能够让戒行清净。现在佛陀就是告诉我们:要去忆念佛,还有佛弟子们的清净因缘。因为我们刚刚所念的当中的两种清净:一个是庄严清净,一个是果报清净;这两种清净,都不是无因无缘而来的,都是因为过去世种种无量功德的修集而成就的。......在无著菩萨的论述当中,他将清净分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原标题:“五根”和“五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要让自己有能力能够进入修学般若空,这个能力就是要能够,第一个要修学布施、要供养三宝,然后要能够去行布施利益众生,让众生能够接着一样能够接触、能够修学;接下来当然最重要就是要受菩萨戒,因为没有一位菩萨不受菩萨戒的。就像佛陀说:没有一位菩萨不入六入法门的。所以了一法修一法,当然就要修学菩萨戒。那么修一法灭一法最重要就是,既然修了这个五蕴空相的法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相似佛法,普遍为众生所接受而取代真正佛法的精深内涵的话,那么就会把正真的佛法说成是错误的;而且常会用以似是而非的道理,说只要修行够高,那么怎么做贪瞋痴的行为都不会算犯戒,而且说那是最高级的戒律。像这样的邪法来替代,才是导致佛陀快速灭亡的真正原因啊!对于这样的佛门外道或者是附佛法外道,世尊早就不止一处在经中预言:在未来世,会有四众,明为住持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世尊在四悉檀当中,虽然也处处的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等的世间善法,但是世尊无论说世论善法,或者说解脱法,或是说大乘法,都是以有一个能够出生万法的本体的这个真实心,以能够出生万法的本体的如来藏为前提而说的。所以为什么佛要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也就是说要让众生知道布施、持戒还有生天的因果。这些世间善法跟儒家还有跟道家所说的法有没有一样?有!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这个教导的内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基础来讲——佛陀教给大家的基础,比方说,什么是正确的因果观,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这些因果关系;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保得住人身;或者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有很大的福报,这个是关于五戒十善的一些事情,这是基础。另外,佛陀也教给我们怎么解脱。那当然解脱呢,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烦恼,知道真正烦恼的来源跟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