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断执着这种种颠倒的信念与想法,带来的只有痛苦!只有不断的生死轮回!当有一天能心得决定,认出这信念想法的虚妄,自此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份解脱,就可以去除对于这种种的想法系缚,如此就有能力进一步去省视这个能觉知的心,这个能想的心,它本身是否真实?当我们认定心中的想法是真实,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其实都是在坚持认为自己这个能觉知、能思索的心,本身即是真实,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同事B挑灯夜战到夜里两点,然后打电话给她,一接通,还温柔地说:没有吵醒你吧?,QQ气得真想大嘴巴抽他,心里想:你没有权利让同事陪着你不睡觉,正如你没有权利要同事陪着你睡觉,在公司里打工,尽本分就好了,你事事锦上添花,旁人怎么做人?想出风头,就别怪别人嫉恨你,像头老黄牛一样默默地死做还罢了,最怕那种意气风发的姿势,上窜下跳,天天扼腕叹息,生怕人家不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而此时的烦恼恰是修行路上最棒的礼物,在没有什么烦恼时,我们会一直停留在知识的海洋中,很多人此时会产生一个错觉,我已经修行很不错啦!待到生命中重大烦恼出现时才发现,原先习得的那些知识全部没有半点用处,无法解除当下的困境,死死纠缠在痛苦中,生不如死,而此时若信根还算具备,就唯有向佛陀祈祷的份了,就好像黑暗荒原中孤独的孩子,孤立无援自身也没有半点力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以这样吗?这样的话,你单是讨债都讨不完了,你单是这个仇,仇上加仇,怨恨日子都过不去了,这还能够修学什么吗?而且诸佛菩萨在你旁边的时候,祂们一定摇头,祂想:“这个人连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安忍,这样我们辛辛苦苦替他挡下许多生死的业报,让他能够安心修学,这样的话是不是让他没有办法从中反省,没有办法从中忏悔,没有办法从中获得真实的利益?”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今译]应该认识到,太多的就会带来无穷的痛苦。生死、疲乏、劳累等种种烦恼,都是由贪欲引起的。如果能减少,顺应自然而不强作妄为,身体和心灵就会安闲自在。▲万物为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法句经?世俗品》)[今译]万物如同水泡,心意好像野马,所居住的世间如同梦幻,为什么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你要生、要老、要病、要死,难得有一个法你可以真实来作主,一切都在变异,都在这个轮回的洪流之中。所以哪一个是你真实的我?哪一个有一个有自在的我、永恒的我?所以对这十种行呢,你可以了达。透过这样的了达以后,你就会对于苦圣谛下定决心,最后再透过这苦,知道是爱、取、有这三个法所产生的。因为有就会有来世,就会有永远永绝不断的来世,所以就会集;因此你就希望我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就是见到它不是一向都是苦的,它里面有一些快乐的地方,因为这些快乐的地方,它就很染著,太贪爱啦!永远不愿把它舍弃,所以说就流转生死啊!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就是如此,如果你有对五阴的贪爱,它就持续不断帮我们出生五阴出来,帮我们生命一世一世出生出来。可是也有众生能够发现说:这个我们的色身—物质之法—它不是永远都是快乐啊!它里面有苦啊!譬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凡是至诚心持戒,没有不得解脱的;所以还没有悟的人,应当发愿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已经悟了更应当持菩萨戒,因为菩萨戒可以帮助我们过度四魔,不被烦恼魔、生死魔、鬼神魔、五阴魔所拘系,并且可以提前三劫成佛。一劫是几百亿年?我也不会算;据说地球存在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亿年或五、六十亿年了,但现在还只是在成劫后的住劫中。你想:受戒可以提前三劫,三劫是提前几亿年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企业家算是有钱人吧,可有报导说中国企业家的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十岁;十多年前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认识一位刘老板,他是北京一家大型别墅区的投资人,一时烦恼想不开吃,第一次被发现抢救及时没死成,但他就是一心一意想死,所以没多久又一次吃,结果这次遂了他的心愿,这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他当时的身价已经上亿;还有人会说;我常年卧病在床,所以感到很痛苦;那么健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样子还不算什么,如果有人到死都还不知道自己一辈子所修行的方法是错的,然后把错误知见的种子,带到下辈子去,然后又继续残害自己(未来世)的法身慧命,这样子才真的可怜,才真的是无奈。今天讲三界中的我见,主要也是希望对各位菩萨有所帮助,希望各位菩萨在修学的道路中,不要面临同样的困境。在讲三界中的我见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见的内涵,还有五阴的功能。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我们自己的意识、五阴身心会毁坏死亡,可是第八识如来藏永远都不生不灭。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诸佛也都有,所以每个众生都不曾分开过,我们都跟诸佛同在一起,我们今生虽然会跟亲爱的家人分离,可是那只是短暂的分开而已,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常住不灭,所以大家将来还是会再重新见面的。所以葛格我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将来如果和亲爱的家人分离的时候,就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世界悉檀:佛为众生宣说世界之成住坏空、五蕴之生住异灭、三界六道有情生死流转及不得解脱之因、众生五蕴运作与差别,乃至语言文字、社会制度等等,皆有所由,乃是众缘而起,因缘假合之法,凡此种种皆属世界悉檀。二、对治悉檀:众生欲求出离三界,但是困于种种烦恼所缠,无法出离;「大医王」佛陀乃施设各种善巧方便,应病予药,令众生能对治烦恼障难,因此离障解缚而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讲话的时候,不懂得稍加修饰与包装,人际关系必然不佳,人家会批评你不懂得说话技巧,是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粗鲁人,如果话说得巧说得妙,甚至就算是「巧言令色」、「口蜜腹剑」或骂人不带脏字,但是让别人有了「面子」,自己似乎也沾了光也有了「里子」,至少没有当面直言不讳的伤人,保留了对方的面子,做到了「一句话叫人笑,一句话叫人跳」的说话艺术,这种特别是中国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导师又谈到,法缘可能在十五年到二十五年以后,听了之后,实在是不胜唏嘘,本来以为法缘是十五年内必当到来,但似乎不是如此,这点只有期待菩萨们真正纠集菩萨,更加发心,立生死愿,否则法运随流如此,如何能够扭转众生的业力,让西行呢?虽法缘如是,但大众菩萨也修学多年矣,要准备当下参学,不要一直犹豫。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角色不过是因时因地而建立的,除去这种种身份后,我们是谁?没有了这些曾经发生的故事,我们是谁?一位植物人,在大脑中消失了所有关于他在这个世界上建立的种种身份、故事、信念以及认知后,他是谁?他还是人吗?他知道自己是人吗?他知道自己存在吗?他真的存在吗?他又以什么来证明他的存在?当死亡来临时,所有不属于我们的都将遗留在这个世界上带不走,亲爱的朋友,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众生畏果不畏因』,众生心行放逸粗糙,造逐于感官享受,少有反省内观自身之生死过患,是故菩萨莫令众生,对持戒者有毁谤之事情发生,更不应该因为看见众生吃肉喝酒放逸造业,而令自心生起嗔等烦恼,乃至与其发生口角争执或肢体冲突;;菩萨当知无明众生本来如此,因无明遮障故。复次修学菩萨道者,应以修慈悲心为根本,当知何为「一切法体诸解脱分解脱分」?菩萨修道当求解脱分功德以快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大小乘真是「壁垒分明」吗?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初学者读经先由小乘而至大乘经典,是否才恰当呢?学佛者应当去选择分大小乘来修行吗?答:三乘菩提有共与不共的意涵,若不论与凡夫外道共之四禅八定,简略的说,三乘菩提都是强调「出离法」的亲证;实证三界生死的解脱,也就是解脱道的部分,这是不共凡夫外道,却是大小乘俱共者;此乃是共的部分,故以此而论大小乘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8、综观以上,这种人注定在死后再堕回三恶道中去。从畜道中出来生于人间的众生-1、此人神智闇钝,作人处事是愚蠢,又少智慧,无分寸,懈怠又懒惰。2、多贪多食,不挑粗细(什么肮脏都吃,还洋洋得意无所谓).3、个性是又拗又捩,讲话很唐突(率性鲁莽)。4、此人是身强力壮,常当负重(身强体状像条牛,搬重的东西刚好用)。5、喜欢交愚痴的人当知心好友(同具畜性的人)。6、很喜欢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觉知心觉得很痛苦而想要死,可是却死不掉,因为意根不肯放弃色身,如来藏也依业种而继续不放。意根的执着性只有靠四禅八定才能转变它,所以作决定的还是意根,所以意根要接受意识的指导。真懂佛法的人就说是意根在下决定,不懂佛法的人就说是意识在决定,说是觉知心意识在作主。是意识分别思维应该如何,它分别应该怎么作,背后决定的还是意根,但没有多少人懂这个道理。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