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色界天的三禅以下诸天,或者有身乐,或者有心乐,或者身心俱乐;那我们反自己:有没有身乐?有没有心乐?乃至有没有身心俱乐呢?结果都没有,或者只是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菩萨既然要广度众生、要统领众生,当然也应该多多少少有些禅定的证量才行;否则当诸天来到人间,看到菩萨虽然智慧很胜妙,但是禅定功夫却远远不如他们时,他心里就会有些瞧不起你了,那你又如何摄受他 admin

2020-02-21

一般来说,菩萨都是会自我反省,甚至于当别人有过失时,就检讨自己我有没有这个过失,能够随时反自己而发挥有惭有愧的力量。但是对于新学菩萨来说,因为自己的力量还很有限,如果能够知道有些世间人,他们是有报得或修得的天耳、天眼或他心通的;虽然他们不在我们身边,也能够知道我们的身、口、意行是否清净,以及是否有在持守戒法。因此,修学者因为知道有这样的情形,就会 admin

2020-02-21

《成唯识论》卷7中说:眠谓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为业。谓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极暗劣,一门转故,昧简在定,略别寤时。令显睡眠非无体用,有无心位假立此名,如余盖缠,心相应故。论中所说一门转的意思是:当意识处在睡眠位的时候,只缘于内门(也就是法尘)一门,和处在清醒位(也就是寤)的时候,六识可缘于内尘多门是不一样的。昧简在定:简是区别、说明;昧简在定 admin

2020-02-21

法光明者:谓如有一随其所受、所思、所触,察诸法;或复修习随念佛等。依身光明者:谓诸有情自然身光。当知初明,治三种暗:一者夜暗,二者云暗,三者障暗,谓窟宅等。法明能治三种黑暗:由不如实知诸法故,于去来今多生疑惑;于佛法等亦复如是,此中无明及疑俱名黑暗;又证察,能治惛沉睡眠黑暗,以能显了诸法性故。以上这一段文章中,圣弥勒菩萨说:能滋养增长昏沉、睡眠 admin

2020-02-21

进而,也要以忆佛念佛行门修习令心止息,以对治昏沉、掉举和散乱的原理原则,能够如理作意去思惟理解;然后,还要如平实导师在《无相念佛》一书中,引禅宗四祖道信禅师:摒除三毒心、攀缘心、觉心。的开示,实际在历缘对境中,远离三毒心、攀缘心、觉心,去除或降低行者对于色身、名号、声音、妄念的执着,多所修习忆佛念佛这个光明相,这样对治昏沈、掉举和散乱,才有成功 admin

2020-02-21

谓或念佛、或法、或僧、或戒、或舍、或复念天,或于宣说惛沉睡眠过患相应所有正法;于此法中为除彼故,以无量门诃责毁呰惛沉睡眠所有过失,以无量门称扬赞叹惛沉睡眠永断功德,所谓契经、应颂、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及以论议;为除彼故,于此正法听闻受持,以大音声若读、若诵,为他开示;思惟其义,称量察。或方隅,或瞻星月诸宿道度,或 admin

2020-02-21

(《大乘本生心地经》卷5)释迦世尊更在《楞严经》中对阿难尊者开示: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8)就是说,有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这四种食能滋生长养有情的身心。所以,能滋养增长昏沉睡眠盖或掉举盖的法, admin

2020-02-21

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了好一阵子,其实内心隐隐约约仍在找答案,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直到老师不断强调行的重要,这才见到一线曙光……。记得刚悟时非常欢喜,但很可惜自家法宝不知道如何去用。五阴十八界似懂非懂,也不知要整理什么,怎样是转依?什么是总相智、别相智和种智?都是迷迷糊糊的,直到回到正觉上课,加上护三时的再次整理,这才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 admin

2020-02-21

当代大师与学人连断句都不可能正确,何况是真正理解经中佛陀说法的真义,何况能如说而实地行。这些不否定如来常住的大师与学人们都无法正确断句以及理解,更何况是否定了阿含诸经中如来常住正理的应成派中师们,又如何能正确地断句及理解呢?当然更不可能正确地如实行。他们又一向只作佛学学术研究,又信藏密黄教的应成派中六识论邪见,信受日本松元史朗等凡夫研究者的 admin

2020-02-21

我们要学习四圣谛的话,必须要从苦圣谛先下手;那么苦圣谛,就要了解苦到底讲的是什么?甚至要了解说佛教里面讲的,这个一切皆苦、有受皆苦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全然完全是悲呢?俨然就好像讲说人生的一切不外乎是痛苦而已,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上次说佛教里面讲的苦这件事情呢,可以用八苦来说,那个八苦里面最关键性的,就是五阴炽盛苦,因为前面的七苦都包含在五阴炽盛 admin

2020-02-21

比方说,对于眼前的境界终必坏灭这个状况来说,我们可以先作好心理建设,让自己预先打预防针,告诉自己说眼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坏灭,然后不断地告诉自己、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个境界会坏灭、这个境界会坏灭;那么一旦我们常常这样练习,有些人甚至主张说我们生活中的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经常作这样无常的行。比方说,有人说:甚至说当你拿起一枝笔来写字的时候,那你就要行了 admin

2020-02-21

这一部分的种子,全部都是含藏在如来藏里面,经过我们菩萨五十二位阶的修行过程里面,从信位到住位,到七住位的时候明心,乃至于十住见性的时候,找到如来藏明心见性,到十行的阳焰,到十回向位的如梦,乃至于到初地的镜像,一直地地的往前进修,去净除这些业种。这些净除业种这个过程里面,其实就犹如黄金,去把这些杂质慢慢地把它提炼出来,慢慢地把它提炼成纯的黄金。 admin

2020-02-21

不放逸行,有一部分是说:要时时照五欲的过患,要时时提起五蕴虚妄的作意,还要时时注意自己有没有又回到五欲的贪着上等等。那么这一些都是在心地上用功,这才是真正的苦行,修这样的苦行,才是会对成佛之道是有所帮助的。所以,外相上的苦行,并不是真正的苦行,是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是无关的。世尊的弟子之中,以大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换句话说就是苦行第一,虽然在外相 admin

2020-02-21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的方法有非常的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以不净,是非常非常的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的因缘,以他的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的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的。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的安住在成佛之道的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的恶念呢?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陀对央掘魔罗说,祂住在纯善际,那到底什么叫作纯善呢?纯善就是指我们身中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从来都不会起分别、爱染、厌憎、觉,所以祂是可以称之为纯善。所以在佛法当中,你所要值遇的善知识,就是能不能对您述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如果有因缘遇到可以对您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那是相当有福报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就应该要用功的加行,当 admin

2020-02-21

二乘的无生忍,就是现前如实的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或者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的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识为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为缘,才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其性本空。然后要缘于一切诸法灭尽,就是要用苦集灭道来灭掉自己的蕴处界,让自己不受后有,永远不再 admin

2020-02-20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 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开悟 admin

2020-02-20

佛在〈羼提波罗蜜品〉有讲到:【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 admin

2020-02-20

不要以为菩萨都是慈眉善目的样子,譬如世音菩萨最慈悲了,但是十一面音,你走到祂的背后去看看,那是现忿怒相的世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有的众生,如果不用忿怒相来示现,就无法制止他们的五无间业;所以大悲的十一面世音菩萨,背后那一面是示现忿怒相,用以制止众生,造作五无间的恶业,这也是悲忍。《菩萨正道》写出来以后,那些诽谤导师的人,刚刚看到的时候会很 admin

2020-02-20

”宝锦龙女听了,就对大迦叶尊者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佛说海龙王经》卷3)意思是说,每一个众生各个本有的真实心理体,本来就是清净平等的;只要行菩萨道,要成佛就不难。发起了誓愿要成就佛道的心志,那么成佛就如同看着自己的手掌一般容易;就是因为我们发起了要通达如来无上正觉智慧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