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65集 生天之论之生欲界天(五)
因为当菩萨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现观如来藏的自住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那又何必再去取无余涅槃呢?当然这又是另外一分光景。我们这几集主要是为
- 第076集 六念法之念佛(上)
】经中如来告诉须菩提说:菩萨摩诃萨从最初发心开始,在修行以及修学佛菩提道的次第上,是以相应于如来藏中一切种子的智慧的心,确实相信而且理解诸法本身没有自
- 第077集 六念法之念佛(下)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一切的时刻,常常的能够见到如来,这显然是见到自性如来,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如来藏,时时可以观见祂。这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 第078集 六念法之念法
从这一段的说明,可以知道这个法就是指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本体,世出世间之中就只有这个法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经中接着说:【无舍宅者为作舍宅,无
- 第079集 六念法之念僧与念戒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63)真如、实际、法界就是指如来藏,所以若是有人不信也不接受一切法及诸有情没有不以无所有性的如来藏作为体性,那么这个人就不应
- 第080集 六念法之念施与念天
菩萨修行六度波罗蜜,首先要修布施度,因为布施是最容易修的,布施也就是修舍心;因为如来藏的真实境界当中,没有三界一切法的法性,修这个舍心,可以逐步地与如
- 第081集 欲为不净——施论
接下来将为大家解说,佛法三乘菩提的实证都离不开次德的成就,若是没有次法的功德,就算打听到如来藏的密意,也不算是真正的开悟,因为转依不可能会成功。知道密
- 第082集 欲为不净——戒论
如果是菩萨先受了菩萨戒,那当菩萨破参明心之后,以转依于如来藏的大乘佛菩提功德,来受持菩萨十重戒等菩萨戒而不犯,这个时候菩萨依大乘佛菩提而受持的菩萨戒,
- 第083集 欲为不净——生天之论
一个连我见都无法断除的凡夫异生,是不可能亲证第八识心如来藏,而有大乘佛菩提的见道功德发起。所以说,这位六识论的导师连三乘菩提的慧眼功德都没有,更无论基
- 第092集 人天善法之正道(下)
祂又以实证出生一切世间的如来藏为根本的般若中道,历经无数劫入于世间修证佛菩提道,断除一念无明的烦恼习气随眠,断除无始无明尘沙惑以及随眠,断除分段生死与
- 第097集 略说三归依(二)
而菩萨乘的法,或者是施设为“佛菩提道”,也可以简称为“佛道”,因为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佛的缘故;而佛菩提道的所依与所缘,都在法界实相的
- 第098集 略说三归依(三)
而菩萨的庄严地在做什么呢?七住位开始转依如来藏的空性,依于亲证如来藏而生出的三种智慧,来进一步修证四禅八定、四无量心、灭尽定,乃至十二因缘观。因为凡夫
- 第099集 略说三归依(四)
二乘人也证空三昧,但却是依于蕴处界的缘生缘灭,其相是空无,因此不再起愿取蕴处界的种种;而菩萨所证的空三昧,却是依于所证的如来藏之“空性”而有
- 第100集 略说三归依(五)
而三归依的事与理,本来就围绕着法界实相的如来藏而说,如来藏本来就不求依,所以菩萨悟后起修的究竟转依,则是“依、不求依”,转依如来藏的不求依,
- 第105集 往生色界、无色界道理
其实禅定只是菩萨证悟的工具而已,并不是标的,菩萨所证悟的标的,其实就是真心如来藏。以此缘故,平实导师在《佛藏经讲义》第一辑曾对此开示如下:【证未到地定
- 第108集 二禅
若是还没有悟得如来藏的金刚三昧,证得二禅时就只有白光,没有金光。这样实证第二禅的人,如果有意愿往生色界天,就会成为二禅天中的少光天。接下来,说明二禅中
- 第109集 三禅
在三禅少净天中,或者已证得少净天的定境以后,如果有一天感觉自己的觉知心是无边无际的广大,那时不需要害怕,绝对不必担心回不来色身中;因为如来藏驻于色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