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般若中观(连载38)----游正光老师

   日期:2020-07-09     浏览:1386    
第四节 阿赖耶识是生灭法?
  笔者曾在电视、网路以及坊间流通的书本上,看见有佛门法师、居士,以及喇嘛教的法王、仁波切们,公开主张阿赖耶识是妄心、妄识,是生灭法,不是佛所说的真心,所以主张要将祂灭掉。譬如慧广法师认为阿赖耶识是妄心、妄识,他主张:“禅宗的明心见性,绝对不是明白到阿赖耶识。明白到阿赖耶识只是明白到妄心根本,也就是明白到根本无明,然后把根本无明的空空洞洞,看做真心,说它‘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性,从不作主、从来不于六尘境界中取相分别、从来无我性、从来远离一切六尘境界。’”1又譬如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释印顺法师,公然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心:“如心真如门中,举真心为根本;心生灭门中,举生灭心——阿赖耶识为根本。”2又譬如有人认为阿赖耶识是被生法,不是常住法,而主张“真如能生阿赖耶识”等等。
  乃至如后世的大藏经编纂者,收编了所谓“密教部”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等“密续经典”,其中还有所谓的“大日如来”对于主张有真心阿赖耶识的人,便抨击他是“愚童凡夫”乃至谤为阿赖耶外道。3像这类错谬的说法,将是本节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以下分三项要点来加以说明,至于其他细微庞杂的部分,限于篇幅关系,请读者依本文之辨正如理思惟,当可触类旁通衍生出正确的法理而自行深入探讨即可,在此不多作说明。
  第一项,阿赖耶识是有情蕴处界以及三界万法的根源,祂变现了种种的境界,让众生去虚妄分别,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真心无疑。譬如佛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般若波罗蜜多品第10〉中开示:【所见皆自心,非常亦非断,赖耶识所变,能现于世间;法性皆平等,一切法所依。】4佛陀开示:众生所见的诸法都是自心阿赖耶识藉缘所变生出来的,阿赖耶识就是一切法所依止的真心。在其他经典中亦曾开示:一切染净诸法都是以阿赖耶识为依止,都是依此如来藏心藉缘而生住异灭的;祂是一切圣人现前证知诸法所安乐而住的金刚三昧境界,人天等诸趣有情,乃至诸佛国土都要以祂为根本因,恒常作为三乘或者五乘种性之所依止。因为这样的缘故,如果有情能够亲证阿赖耶识并且如实的转依,就能成为真实义菩萨,于未来三大无量数劫皆以亲证并转依此真如性精进修行圆满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
  由佛陀的开示可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三界万法的根源,不能外于阿赖耶识而有蕴处界及万法。既然阿赖耶识是蕴处界及万法的根源,就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真心。佛在《楞严经》卷2也作了同样地开示:
  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5
  佛在《楞严经》开示:有情的色身、有情所见种种色、七转识以及心所有法等等,都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不能外于阿赖耶识而有;由此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真心,也是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根源,不能外于阿赖耶识而有一切有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存在。
  于经中佛陀如是开示,诸菩萨在论中亦如是开示。例如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2开示如下:
  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6
  玄奘菩萨开示:阿赖耶识是一切因缘的根本因的缘故,祂藉著种种缘而出生诸法,于内不仅令种子得以随缘而现行,而且出生了有情的五根身;于外则与共业有情的阿赖耶识共同变现出器世间,让众生可以在器世间生活。阿赖耶识藉著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器世间外五尘,再变现六尘相分7;因为六根与六尘相接触,识阴六识就出生了,识阴能了别诸法,尤其意识更能够详细分别诸法。因此,由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才有世间有情所了知的诸法出现;然而众生无始劫以来,不了知诸法的出现都是阿赖耶识藉著种种缘所变现,以及所生的七转识能广分别诸法的缘故,于是在诸法当中贪染喜厌,乃至造下毁谤三宝等愚痴恶行,因此就在三界中不断地受生死轮回众苦而无法出离。
  从上述可知:一切有情的真心就是阿赖耶识,祂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万法的根源,祂变现了一切境界,因为种子流注而有诸法生住异灭等现象,乃至五阴世间、器世间,无始以来众生七转识虚妄分别,认妄为真而造作种种业。如果不是有阿赖耶识藉著种种缘变现种种境,就根本没有众生所触的外境与内境可言,更不用说有七转识能对六尘广分别;由于众生不知自己所接触到的,其实是由阿赖耶识藉五根身来连接及摄取外境所变现的六尘相分,而误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接触,因而虚妄地造业,虚妄地受生死轮回苦。
  由上面种种分析可知:阿赖耶识能生有情五阴世间、器世间等三界万法,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万法的根源,不能外于阿赖耶识而有一切有情蕴处界及万法存在;因此,阿赖耶识当然是万法的第一因,没有任何一个因能够超过祂。如果有人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将真善知识所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万法的根源之第一义谛正理,比之外道所说能创造万物的神我、梵我、造物主等邪说,因而诬赖、诋毁弘扬万法第一因阿赖耶识的真善知识为“第一因外道、邪因外道”,不仅自误误人,而且还成就毁谤真善知识的重罪,感生后世极不可爱三涂果报,那可就不好了。
  第二项,阿赖耶识能变现种种相分境,再由阿赖耶识所生的七转识见分去分别,众生误以为妄心七转识“我”真实,也误以为自己真实接触到外境,因而造下种种善恶业,更让众生在三界流转而枉受生死轮回苦,正如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7〈偈颂品第10〉中的开示:
  赖耶起诸心,如海起波浪;习气以为因,随缘而生起。
  刹那相鈎锁,取自心境界;种种诸形相,意根等识生。
  由无始恶习,似外境而生;所见唯自心,非外道所了。
  因彼而缘彼,而生于余识;是故起诸见,流转于生死。8
  此说亦如同佛陀在契经中曾开示的:阿赖耶识变现种种似有外尘的相分境,遍于有情五阴世间,以此来映现外境,染污意根对诸法普遍地攀缘而执著,既内执阿赖耶识的功能差别当作自己所有,也将意识等六识的功能差别当作我;意识与前五识就在五根不坏而触五尘的缘中,由阿赖耶识出生后,各自在现前的六尘境界中虚妄分别。由于阿赖耶识变现有情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并配合七转识运作造作种种善、恶与无记诸业,意根普遍计执诸法、处处作主,而使得阿赖耶识含藏一切业种。其中,意识对五尘能作到前五识所不能作的细相分别,前五识仅能相对色声香味触尘作粗相地分别;譬如,眼识只能分别青黄赤白等显色、耳识分别声尘,乃至身识分别触尘,都不像意识能作详细地分别。众生不知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八识心王的和合运作才能生显,不知识阴六识心只能接触到六尘相分境,误以为真实接触外境,于诸法执取为我及我所,因此生起贪瞋痴等心行而造作了许多善、恶以及无记业,导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不已。就好像眼睛有翳疾遮障的人,所见的色尘影像就好像有毛轮出现;众生对于似有外境的六尘色相,也像是这样,因为虚妄分别而当作是真实存在与拥有的外法,因此产生了种种执著。如同《大乘入楞伽经》卷4所说:【譬如目有翳,妄想见毛轮;诸法亦如是,凡愚妄分别。】9
  由此可知:众生所接触的一切诸法,都只是相分的变现,都是阿赖耶识藉著种种缘而出生显现的,众生却误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接触,其实都是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相分境,七转识就在这些似有外境的相分当中作种种的虚妄分别;众生不了知此中真实道理,误以为真实接触到外境因而执著不舍,然后就造作了种种善恶等诸业行,导致无法出离三界,而枉受种种生死轮回之苦。
  有何圣教证据说诸法相分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再由七转识作种种分别?首先是阿赖耶识变生有情五色根(也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由这五色根去接触共业有情阿赖耶识所共同变生的山河大地等外五尘,再由阿赖耶识变现出似有外境的六尘相分;因为有六根(五色根及意根)与六尘相接触的缘故,识阴六识就出生而现起了。六识见分各自在所取的相分境作种种分别,例如眼识见分分别色尘相分的显色,耳识见分分别声尘相分,鼻识见分分别香尘相分,舌识见分分别味尘相分,身识见分分别触尘相分,以及意识、意根见分分别法尘相分。因为有七转识见分分别相分(有了能取与所取),这是唯识学所说的相见二分,以及见分摄取分别相分的道理。第八识依外境来变现内相分境,而众生却以为真实有外境为自己所接触,因执妄为真而造下种种善恶业,乃至在三界中轮回生死不已。不仅如此,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卷4
  〈无常品第3〉也如是开示:
  佛言:“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著,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心、心所法相应起时,执有外义种种可得,计著于我及以我所,是故名为虚妄分别。”10
  佛陀开示:众生对于种种境界相,不能了知都是自心如来藉著种种缘所变现出来的,所以就在种种境中计著能取与所取作种种虚妄分别而执著,堕在诸法实有的常见或诸法皆无的断见见解中,因此增长外道种种虚妄见解习气。心与心所法依种种因缘相应而现起时,众生执著有外于自心如来的种种真实法可得,因此虚妄计著这个是我、这是我所有的,这个是你、这是你所有的等等,像这样的分别,名为不如实的虚妄分别。从佛的开示可知,众生能见的心、所见的境,都是自心所变现出来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众生就在自心所变现的种种境中虚妄执著、分别而造作种种善恶业,导致在三界中轮回生死不已。既然阿赖耶识能生六尘相分境界,而为七转识见分所摄取及分别,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无疑。
  第三项,阿赖耶识能执持业种,实现因果律丝毫不爽。如前面第二项所说,众生所见的种种境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由于七转识虚妄分别的缘故,因此造作种种善恶业行,再由阿赖耶识执持业种而不失坏,未来因缘成熟,就会如实实现因果律丝毫不差;如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引契经之开示:【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11经论中开示:种子识具足诸法种子的缘故,所以能摄藏诸杂染法,也包括众生所造善恶业种子在内,让众生未来因缘成熟时得以酬偿业果而受报。这个种子识也叫作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很殊胜而难信难知的缘故,所以世尊只为种性尊贵而且殊胜的菩萨们开示阿赖耶识执持一切法种的义理。以下再举二个真实例子来说明:阿赖耶识执持一切法种,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第一个例子是佛在《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奢弥跋宿缘经第2〉中,开示自己过去无量世以前曾毁谤辟支佛,虽已于往昔受了无数千岁的地狱果报,犹有余殃而于今世示现遭受毁谤的真实例子。佛当时在阿耨大泉,除了阿难以外,还有五百位丘在一起,这五百位丘都是六通具足的阿罗汉。当时,舍利弗向佛陀禀白请法:“为何会有奢弥跋毁谤世尊及五百位大阿罗汉的事情发生?”佛便向舍利弗叙说过去无量世以前的因缘。
  在过去久远劫以前,有一婆罗门名为延如达,广学多闻,精通外道教诫,对于世俗典籍颇有研究。当时有一婆罗门名为梵天,非常富有,其妇名为净音,端正姝妙,容貌第一;梵天及净音常供养延如达。后来有一位名为爱学的辟支佛,持钵行乞来到梵天家门口。当时净音看见辟支佛,即以极美的饮食满钵供养。辟支佛受供养已,示现神足通,执钵上升虚空,往返围绕七周后,回到他所居住的处所。当时城里的人见此,都心生欢喜,供养辟支佛没有厌足。后来净音供养辟支佛日增,便减少了对延如达的供养。延如达眼见供养日薄,便生起了嫉妒心而无根毁谤说:“爱学与净音作不净行!”延如达也这样告诉座下的五百位童子,还教令这五百位童子到处宣说净音与辟支佛行不净行。后来虽然真相大白,证明爱学辟支佛梵行清净,但世尊告诉舍利弗:“当时的延如达就是我,梵天就是今时的忧填王,净音就是奢弥跋,五百位童子就是在座的五百位丘。由于当时延如达失去供养而生嫉妒心,与五百位童子共同毁谤爱学辟支佛,因而下堕地狱镬汤沸煮无数千岁;此业虽已于过去酬偿而受毕三涂果报,但还有余殃在,所以今天虽然我已成就佛道,与五百位阿罗汉还是要遭到奢弥跋的毁谤。”从佛的开示可知:往昔所造善业、恶业的种子,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全都含藏在阿赖耶识里,未来因缘成熟,阿赖耶识就会实现因果律而受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即使已经如实酬偿业报,犹有未来无量劫后的余殃在,世尊慈悲特意以此示现来警惕大众因缘果报的不可思议,故身口意行都应当小心谨慎才是。
  第二个例子是唐朝悟达国师遇迦诺迦尊者而消除宿世冤仇的例子。悟达国师年少出家,有一次参访禅宗丛林,在长安都城某寺挂单,遇到一位僧人,名叫迦诺迦。这位僧人得了迦摩罗恶疾,全身生疮发出恶臭味道,大家都厌恶这种恶臭味道而远离他,只有悟达国师怜愍他的病苦,主动照顾他,直到他的病完全康复。
  后来迦诺迦尊者感激悟达国师的恩德,就对他说:“今后如果有灾难,可以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山上有两棵大松树,就是我居住的地方。”后来悟达在唐懿宗时被封为国师。有一次,悟达国师升堂讲经,时懿宗闻法欢喜而赐沉香座,悟达国师遂生起一念慢心,左膝盖随即生出人面疮,此疮有眉毛、眼睛、嘴、牙齿,与人面一样,每天还需要喂食,故有人面疮之称。悟达国师每日痛苦万分,虽然遍请名医治疗,但皆束手无策。有一天,悟达国师记起迦诺迦尊者的临别吩咐,于是前往九陇山寻访。
  一日傍晚时分,遥见山腰有两棵大松树并立,随即快步前去。只见殿堂金碧辉煌,迦诺迦尊者早已站在门前等候,两人相见非常欢喜。国师顶礼尊者后,述说其苦痛,尊者告之:“次日可用泉水洗濯,即可痊愈。”翌日清晨,尊者命一童子带路,引悟达国师到岩下泉水处。国师正掬泉水要洗膝盖上的人面疮时,这人面疮竟然开口说:“不要洗!你是否读过西汉史书袁盎与晁错之事呢?”悟达国师回答:“读过。”人面疮又说:“既然读过,你可知道袁盎杀晁错之事吗?当时的袁盎就是你,而晁错就是我。当时吴楚七国,你向皇帝面奏,害我腰斩于东市,还株连我全部的家人。像这样的深仇大恨,我累世以来一直寻求报复的机会,可是你十世出家为僧,持戒又十分严谨,有护法神在旁保护,使我都无法靠近你;如今你受皇帝恩宠而生起了一念骄慢之心,让我有机可乘,才能加以报复。今天蒙迦诺迦尊者慈悲,赐我三昧法水,不仅化解我们的冤仇,而且也使我解脱,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与你为难了。”悟达国师听了以后,吓得惊惶失措,立刻取三昧水洗人面疮,因为清洗时痛彻骨髓,所以就闷绝而不省人事;醒来以后,左膝已完好无恙,人面疮已消失无踪了。悟达国师知道与人面疮往昔冤仇已经化解,想要去向迦诺迦尊者礼谢,可是迦诺迦尊者以及金碧辉煌的宝殿都已不见踪影。
  从悟达国师的例子可知:众生被杀害的时候,当然会怀著瞋恨心想要报仇,因此冤冤相报而导致杀与被杀的事不断重演著,就像悟达国师与人面疮一样,虽然经过十世之久,被杀者还是一直在想办法报复,如果不是值遇迦诺迦尊者而化解,恐怕此二人于未来世杀与被杀的事,仍然会不断地重演著而无法止息,直到二人心结打开,愿意化解彼此的深仇大恨为止。所以说,众生所造的种种业,不论是善业或恶业,都含藏在阿赖耶识里,未来因缘具足时,阿赖耶识自然就会实现因果律而没有任何差池。
  由上所举二个例子可知:阿赖耶识含藏了一切法种,包括众生所造善恶业种在内,未来因缘成熟就会实现因果律,绝没有丝毫差池!正如佛在《大宝积经》卷57的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12
  总合上面三项论述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万法的根源,祂藉著自己所生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变现似有质境的相分,再由阿赖耶识所生七转识见分对相分加以虚妄分别,因此有了能取与所取、能观与所观;因为阿赖耶识能如实以相分来映现连接外境,使得众生误以为真实有接触到外境,因此执著为我与我所而造下种种业行,再由阿赖耶识执持业种到未来世,于未来因缘成熟时,实现因果律丝毫不爽,让众生因无明遮障而枉受生死轮回苦,由此可以证明: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无疑。
  既然圣教中已经证明阿赖耶识就是佛所说的真心,为什么又会有人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最主要的原因,乃是误解经论中所说真实内涵,乃至被人邪教导所致,因而错误地主张阿赖耶识不是常住法。譬如有人误解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的论文开示,便执言取义而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
  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此中所说阿罗汉者通摄三乘无学果位,皆已永害烦恼贼故,应受世间妙供养故,永不复受分段生故。13
  玄奘菩萨开示:阿赖耶识无始劫以来恒常运转如瀑流一样从来没有间断过,那么要到什么位阶才能究竟舍掉阿赖耶识之名?要到阿罗汉位才舍。因为诸圣人烦恼障的现行究竟永断故,名为阿罗汉;这时,阿赖耶识所含藏七转识粗重烦恼种子的现行已经永远断除的缘故,说之为舍。此中所说的阿罗汉是通摄三乘无学果位的,因为都已经永断粗重烦恼贼的缘故,应该受一切世间的上妙供养的缘故,因为他们不再受分段生死的缘故。
  玄奘菩萨已经很清楚地开示:阿罗汉已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等粗重烦恼的现行,乃至七地满心的菩萨,粗重烦恼种子皆已转变清净,使得第八识不再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也就是没有阿赖耶性,故名为舍,舍粗重烦恼现行乃至随眠故,不再有分段生死。因为这样的缘故,玄奘菩萨于后再一次强调,阿罗汉位舍离粗重烦恼故名为舍,名之为灭阿赖耶,那是灭第八识的阿赖耶性,而不是灭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论文开示如下:
  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14
  论文中已经很清楚开示:由于阿罗汉已断粗重烦恼现行,乃至菩萨更断烦恼之随眠,已断分段生死故,不再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阿赖耶性,故说之为舍——舍阿赖耶识名;第八识不再被称为阿赖耶识,而名为异熟识,仍有异熟变易生死故,并不是舍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不可说阿罗汉没有第八识执持一切法种。
  玄奘菩萨已经很清楚地开示:阿罗汉位舍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阿赖耶性,舍阿赖耶识名并不是舍了阿赖耶识心体。由于有人不解《成唯识论》所说的真实义,甚至因为私心蒙蔽的缘故,故意掐头去尾、执言取义、断章取义,乃至断句取义,只取“阿罗汉位方究竟舍”,将其他部分隐去不谈,曲解论意而妄说要灭掉阿赖耶识,妄称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
  又譬如有人对于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的另一段论文开示,横生误解、执言取义,妄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说一切有部增壹经中,亦密意说此名阿赖耶,谓: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憙阿赖耶,谓阿赖耶识是贪总别三世境故立此四名;有情执为真自内我,乃至未断恒生爱著故。15
  玄奘菩萨开示:说一切有部《增壹阿含经》中佛曾开示佛法密意,这个密意就是阿赖耶识。由于每一位有情都很执著阿赖耶识,所以都爱死阿赖耶识了,名为“爱阿赖耶”,大乘法名之为恒内执我16;意根不仅将阿赖耶识的功能差别执为自己所有的,也将意识等六识的功能差别当作是自己的,恒生贪爱执著,导致众生在三界轮回生死不已。又,一切证悟实相心的人,有时会这样现观:因为有阿赖耶识,所以活著真的很快乐,名为“乐阿赖耶”。有情临命终时,必须舍离世间种种一切时,是真的很痛苦,但是因为有了阿赖耶识,所以未来世还可以再出生另一个我,因此很欣慰自己有阿赖耶识,这就是“欣阿赖耶”。又譬如证悟的人现观阿赖耶识能生一切法,可以藉此来修行,所以很欢喜,名为“喜阿赖耶”。由于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所以众生无始以来的贪瞋痴三毒所造诸业,都由阿赖耶识执持法种而不会漏失,众生就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不断地轮转生死受用业报。因为这样的缘故,说一切有部《增壹阿含经》中说有密意,这个密意就是阿赖耶识,也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但是很多人不懂玄奘菩萨所说的真实理,以致横生误解,而认为既然有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阿赖耶识又能执持贪瞋痴三毒之法种,所以就错误地认为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应该将阿赖耶识灭掉,真是误会大矣!
  又譬如有人截取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其他的开示,也如同前面一样,横生误解或故意执言取义,妄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17
  论文开示: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呢?还是常住法呢?阿赖耶识心体“恒常不断”而所含藏的种子“不断运转及变异”的缘故,故名非断非常。“恒常不断”是指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其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异熟性、无覆无记性,唯与舍受相应,以及自身本具之无漏有为之种种体性,恒常相续而无间断地运作,是为有情轮回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生死之根本,其性坚固,能执持有情所造业种、无明种而不失坏,得以酬偿因果报应而丝毫不爽。“不断运转及变异”是指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其心体所含藏的种子刹那刹那异熟生、异熟灭,不断变异故其性非常,能为七转识所熏故,由阿赖耶识执持一切法种而不失坏。言其心体“恒常不断”是为遮止断灭,种子“不断运转及变异”则表示不是常而不可转变;就好像瀑流水相续不住然无间断,因灭果生的道理也是一样。由于种子流注非常迅速的缘故,有情从无始劫以来,无法察觉种子流注的生灭相,因而将能取所取一切诸法执为实有,导致有情漂溺三界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论中已经很清楚开示:阿赖耶识心体是无始劫以来恒、一类相续常不变异,于因地时种子是非恒、非常、有变异,众生不察故落于断常二见而漂溺三界不断轮回生死。由于有人不解论文所说真实义理,或者故意执言取义、曲解论意,故意忽略阿赖耶识心体是常无间断的道理,只取阿赖耶识所含藏种子有生灭变异之体性,就故意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甚至有人故意诬谤阿赖耶识是由种子所生,本身是生灭无常相,不是无为常住法,这些错误的说法误导众生非常严重。
  又譬如有人对于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卷13的开示,如同前面一样,故意执言取义而妄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
  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18
  弥勒菩萨开示:依于第一义谛而建立的无心地,就是指无余依涅槃界中灭尽一切法,仅剩下第八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这是没有七转识妄心存在的,故名无心地。既然无余涅槃中,没有六根、六尘、六识任何一法存在,还会有阿赖耶识之名存在吗?当然没有!所以说阿赖耶识之名亦永灭故。又由于阿罗汉已灭尽我见、我执、我所执,已经断除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阿赖耶性,故名之为灭阿赖耶,但并不是灭阿赖耶识心体;此时虽然已断分段生死,但仍有异熟生死未断,故仍名异熟识。但不论是一般有情具足阿赖耶性之阿赖耶识,或者是二乘无学已断阿赖耶性之异熟识,或者是八地以上菩萨已断分段生死及三界爱习气种子随眠之异熟识,都是指陈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乃至修行到佛地名为无垢识都是同一个第八识真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阶位所施设的不同名称而已。
  综合上面所说:不论是弥勒菩萨所开示,诸法永灭之无心地的第八识,或者是玄奘菩萨所开示,三乘无学永断烦恼障现行乃至随眠,而永舍阿赖耶识名,所说的都是一样,都是指陈第八识是一切有情真心,只是由于因地的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阿赖耶性,所以弥勒菩萨与玄奘菩萨才会开示要灭掉阿赖耶性、灭掉阿赖耶识之名,而并非将阿赖耶识心体灭掉。由于无明众生不解论文开示之真实义故、听从恶知识之邪教导故、故意执言取义故,诬谤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而妄言要将祂灭掉,浑然不觉已经造下诽谤三宝之极重罪。
  又譬如有人对于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卷51之开示,故意执言取义,妄说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19
  弥勒菩萨开示: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也就是阿赖耶性,所以对分段生死种有执取摄受的体性,此体性是生灭法、是无常法;当菩萨亲证阿赖耶识后,开始转依阿赖耶识不会六尘的清净体性,渐次修行而将粗重烦恼(也就是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现行乃至随眠断除(菩萨所断不仅包括了二乘无学所断的三界爱烦恼之现行,并且菩萨七地满心时已经断除色阴、受阴、想阴的习气种子随眠),使得第八识灭了阿赖耶性以后,所转依的第八识称为异熟识,其真如性依旧永远如是不变的常,而且是已经断除分段生死种子的取受性;这是说,必须是缘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境界来作为圣道,才能有转依的缘故。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不生不灭,是常住法,就算是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合为一极大的威神之力,也是无法将祂灭除。由于第八识─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阿赖耶性,此阿赖耶体性是可灭之法,不是常住法,所以三乘行者才可以藉著修行将阿赖耶性灭除,才能断除分段生死,因为已经没有三界爱粗重烦恼现行乃至随眠,所以舍弃了阿赖耶识名,而名为异熟识。
  因为古时印刷术不发达,用贝叶、绢帛、竹简、纸张等物来书写、记录,对于庞大数量的文字是难以负荷的,因此诸如三藏十二部经的翻译及论述等,在遣词用字上必然要非常洗炼,也就是很简洁、很精粹,再加上是用文言文的语法著述,常使得后人因为文字障而无法正确深入地了解经论的真实义理,乃至产生错解;然而,推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没有三乘菩提的亲证,乃至缺乏佛法的正确知见所致。譬如弥勒菩萨开示“阿赖耶识体是无常”,如果是有所实证而能对佛法深入了解的菩萨,或者具正知见而心性敏锐的人,就会知道“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识体”两者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可是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却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指阿赖耶识心体本身,后者则是指阿赖耶识所具有的体性,而“性”必须依“体”才能存在,如果离开本体而说有性用存在,那就是妄想颠倒之说,更何况弥勒菩萨于后开示:因为阿赖耶识有阿赖耶性的缘故,使得阿赖耶识对分段生死的种子有执取与摄受的体性,须待二乘无学断除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以及菩萨证得阿赖耶识,并转依阿赖耶识清净体性后,历缘对境一一断除粗重烦恼之现行乃至随眠,才能使阿赖耶识的阿赖耶性究竟断除。由此可知,“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识体”是在指称二个不同意涵的法,不是指同一个法,前者是指阿赖耶识心体本身,后者则是指阿赖耶识的体性——阿赖耶性,如果误将二个法当作是同一个,并以此来指责真善知识说法不如理,那可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为那已经成就毁谤真善知识的重罪了!
  又譬如有人举示经文“无阿赖耶”20、“不见阿赖耶”21等开示,欲以此来证明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那都是执言取义、误解经文,为什么?因为这些经文都是站在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没有六尘、没有六识的立场来观待,哪里还有阿赖耶识可言?哪里还有阿赖耶识可见呢?所以经文才说“无阿赖耶”、“不见阿赖耶”。但是,对已经明心的菩萨而言,在亲证“无阿赖耶”、“不见阿赖耶”之智慧的同时,真的有阿赖耶识存在、真的有阿赖耶识可见,因为菩萨已亲证而能现观阿赖耶识的真如性——真实存在与如如不动。又,这二部论所说义理牵涉到别相智及道种智,刚明心的人尚且无法完全了知,更何况是没有明心的凡夫俗子又如何能知呢?像这样不证阿赖耶识,也不依经论真实义理而故意执言取义的人,不仅是佛法知见非常浅薄的人,而且心行非常胆大妄为,才敢背离佛菩萨的开示,这都是于十信位尚未具足圆满的人,犹待自己努力去具足圆满十信位功德,未来才有可能深心相信佛菩萨所开示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真心的第一义谛真实说法。
  但是不管往世、今世或者未来世,凡是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可灭法的人,任他口才如何辩给、任他如何世智辩聪,都无法面对佛在诸多经典中直说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真心的开示。例如佛在《入楞伽经》卷7〈佛性品第11〉中开示:【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如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22诸经中都说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一切众生皆是本来而有,且圆满具足一切法,祂的本性清净,出过于三界世间,祂与涅槃本际其实就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祂是超过世间人所认知的心,因为世间人所认知的心是念念生灭不已的六识见闻觉知心(通常是以意识心为主),对第七识意根亦无所知,而见闻觉知心都不是常住法,是依他而起的生灭法,第八识(阿赖耶识)则是涅槃本际,也就是证悟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又,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普现三界六道一切境界,本性恒常圆满清净、不增不减,但所含藏的染污种子可受熏而变易,没有智慧的人因此虚妄计著,或认为祂有增减,或认为祂是可灭之法,而对祂产生种种虚妄想。如果对阿赖耶识即是如来清净藏识能够正确了知,知道祂不但是有情因地时自性清净而含藏染污种子的真心,也是佛地究竟清净的无垢识真实心,那么于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能够亲证祂、现观其本来无生的体性,进而转依祂,历缘对境次第修行而逐渐将杂染种子转易清净,最后就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祂就是佛在初转所说的涅槃本际、如、我……;二转所说的无住心、无念心、无心相心……;三转所说的心、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等等同体异名的实相心。既然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本来而有,圆满清净,怎么会是可灭之法呢?竟然还会有愚痴无智的人主张“阿赖耶识是因缘所生法”、“阿赖耶识是生灭法”、“真如出生阿赖耶识”等邪说,直将自己及众生的法身慧命拿来开玩笑,真的很愚痴。
  如果有人坚持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可以反问他:“佛在经典都说祂本来而有,而你却说祂是可灭之法,是不是意谓著佛说法错了?”这时,他可能有三种反应:第一种、如果他是稍有善根与世间智慧的人,就绝不敢再反驳回去,因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23,绝对不会说错法;因此他知道自己的说法错了,所以他不敢回答。第二种、虽然不敢反驳,却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说不相关的事,来遮掩他的落处。第三种、如果是完全没有善根与世间智慧的人,他才会胆大妄为地反驳,明说、暗指佛的说法错了;像这样的人,佛在《阿含经》已经说过那是谤佛,果报非常的严峻,学人不可不慎!如果他还想狡辩,可以再问他:“阿赖耶识何时生?何时灭?”保证他口挂壁上,不敢开口了,因为任他找遍所有经典及真悟祖师的开示,都无法找到阿赖耶识是生灭法的开示,因为佛在经典都已经很清楚开示: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无始劫以来一直都在,不是从某一时劫或某一时候才开始有的。祂既然是本来而有的,就是无生之法,未来当然也不会灭,所以阿赖耶识不生不灭。
  或许有人会主张:“阿赖耶识属于大乘法,大乘法本来就不是佛说,所以阿赖耶识并非真的存在。”这样的主张,乃是具足断常二见的外道邪说;又譬如喇嘛教应成派中观虽然没有公开主张“大乘非佛说”,然而其六识论的主张,与佛所开示的:阿赖耶识属于第一义谛唯一佛乘之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所依之常住法,八识论正理即是三乘法道的共同根本完全相违。喇嘛教应成派中观邪见者,为了让他们意识境界的男女双身邪淫法得以成立,故意建立意识心为常住法,暗指大乘法非佛说,其目的就是要将大乘法所说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否定掉,而且还否定得非常彻底,妄想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他们的六识论主张得以成立而不坠。可是这样的主张,完全违背法界的事实,乃是邪说、不如法说,却是不具正知见的三乘菩提行者可能遇到的歧路之一;所以说,盲从喇嘛教应成派中观六识论邪说者提出“阿赖耶识属于大乘法,大乘法本来就不是佛说,所以阿赖耶识并非真的存在”的说法,是误导众生非常严重的说法,不仅使众生与三乘菩提的实证绝缘,而且还会使众生因为谤佛、谤法乃至毁谤胜义僧等大恶业,未来下堕三恶道受无量苦。
  然而,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真心的道理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不是声闻种性、缘觉种性者所能了知,唯有如来乘性24的菩萨才能闻说此法而不惊、不怖、不畏,而且能够真实信受,乃至未来可以亲证此阿赖耶识。既然声闻种性、缘觉种性尚且无法了知,更何况连声闻种性、缘觉种性都不如的凡夫种性,当然更无法了知及信受了,所以听到如是甚深微妙的道理当然会惊惶恐怖,更不用说能够信解亲证了。
  正如《华严经》卷9〈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开示:
  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25
  经中已经很清楚开示:阿赖耶识的行相很微细,唯有诸佛究竟了知,唯有地上菩萨才能通达,证悟的三贤位菩萨只能少分了知其甚深微妙的内涵,至于二乘声闻、缘觉圣者等愚人,以及凡夫、外道则完全无所能知。由此可知:阿赖耶识的内涵甚深极甚深、微妙极微妙,唯有佛究竟了知,地上菩萨多分了知,明心的贤位菩萨少分了知,没有明心的二乘人、凡夫与外道皆无所能知。
  最后作个总结: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根本,是禅宗祖师所证悟的本心,祂是常住法,不是如有些愚痴人所说“阿赖耶识是妄心、妄识、是生灭法,应该要将祂灭掉……”诸如此类的外道邪说。(待续)
  -------------------
  1慧广法师著,《禅宗说生命圆满》,解脱道出版社(高雄县),2004/12初版1刷,页199。
  2释印顺著,《大乘起信论讲记》,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新版1刷,页85。
  3《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1〈入真言门住心品第1〉:“秘密主!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著我名、我有,分别无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观我之自性,则我、我所生,余复计有时、地等变化、瑜伽我、建立净、不建立无净、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时、若尊贵、若自然、若内我、若人量、若遍严、若寿者、若补特伽罗、若识、若阿赖耶、知者、见者、能执、所执、内知、外知、社怛梵、意生、儒童、常定生、声、非声。秘密主!如是等我分,自昔以来分别相应,希求顺理解脱。”《大正藏》册18,页2,上26-中5。《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简称《大日经》,经中的“大日如来”竟然将主张一切有情真心是阿赖耶识的善知识,说之为“愚童凡夫”、阿赖耶外道,也就等于是诽谤释迦牟尼佛为凡夫、外道,可知《大日经》绝不是释迦世尊所宣说的真经,乃是藏密喇嘛教行者伪造的经典。《大日经》为何是伪经的诸多举证,笔者于第四章第六节中已略说,未来有因缘,将另行出书详细说明。
  4《大正藏》册8,页911,下4-6。
  5《大正藏》册19,页110,下21-23。
  6《大正藏》册31,页10,上17-20。
  7相分就是阿赖耶识藉著自己所出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此相分与外五尘境一模一样,没有差别;所差异者,山河大地等外五尘是物质色法,内六尘相分则是似有质境的心法。这样微妙的道理,学人只有透过具有唯识种智的真善知识教导才能了知,三贤位的菩萨仅能少分了知,更不用说是二乘愚人及未悟的凡夫所能了知。读者若欲了知此中深妙义理,可请阅平实导师所著的《阿含正义》。
  8《大正藏》册16,页640,中5-12。
  9《大正藏》册16,页611,下23-24。
  10《大正藏》册16,页609,中16-20。
  11《大正藏》册31,页14,中22-23。
  12《大正藏》册11,页335,中14-15。
  13《大正藏》册31,页13,上19-24。
  14《大正藏》册31,页13,下3-7。
  15《大正藏》册31,页15,上27-中2。
  16《成唯识论》卷5,《大正藏》册31,页23,中20-21。
  17《大正藏》册31,页12,中28-下7。
  18《大正藏》册30,页345,上13-15。
  19《大正藏》册30,页581,下9-11。
  2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6:“诸有情咸可安立于佛妙法觉慧无动,知法性空、无名无相、无依无住、无取无执、无碍无著,犹如虚空,无阿赖耶、无尼延底、无上寂静、最极寂静、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成无坏、非有非无。由此于中成甚深忍,常不远离诸佛妙法。所以者何?诸佛妙法离性离相,不可施设、不可宣说、不可表示,遍有情类犹若虚空。”《大正藏》册7,页975,下28-页976,上6。
  21《解深密经》卷1〈心意识相品第3〉:“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大正藏》册16,页692,下11-18。
  22《大正藏》册16,页556,中29-下28。
  2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册8,页750,中27-28。
  24《大乘入楞伽经》卷2〈集一切法品第2〉:“大慧!若有闻说此一一法,及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是如来乘性。”《大正藏》册16,页597,中21-23。
 
标签: 电子书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