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关键词
           
分类
地区 排序
 

*** 默认“全文”搜索,您也可以选择简洁的“标题”搜索。建议您点击网页右侧的在“论坛”搜索,有不一样的搜索结果。
*** 读书频道包含正觉电子报,所有视频讲座文稿,所有书籍为内容最全的频道。
在搜索出的文章中查阅,请选择浏览器自带的功能“查看-在页面内查找”(快捷键:Ctrl+F)

  • 2023-02-23 15:28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5)——张正圜老师
  • “慢”有许多的差别相,圣教中则有七慢、九慢等不同的分类方式,如《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17〈慈悲喜舍品第5之余〉开示:又复菩萨观见世间一切众生起诸慢心,谓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如是七慢,一者于劣计胜;二者于胜计等;三者于胜计胜;四者恃所执我;五者计己多德,于增上功德法而起慢心;六者计己少分劣他;七者谓己有德;以慢心故
  • 2023-02-23 15:21大日经真义(连载21)——游正光老师
  • 意密,在密教修行方法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真言密教将意密纳入身密与语密中,成为三密当中的一密,使得三密得以鼎足而立,称之为三平等1;而且也影响后来瑜伽密教金刚乘偏重于意密,乃至影响无上瑜伽密教,使之抛弃了持明密教的事部、真言密教的行部、瑜伽密教的瑜伽部种种繁杂的仪轨,完全著重于意密的修行,谓之“专显内瑜伽最胜三摩地,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可
  • 2022-12-03 11:55大日经真义(连载19)----游正光老师
  • 待菩萨转入第三大阿僧只劫的八地中修行,同时也进入行阴区宇范围,开始任运渐断行阴无漏习气种子;菩萨于此阶位仍然继续进修增上慧学,并于八地满心时,得以于相、于土自在,因而发起“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并转入九地修行;于九地满心时,成就四无碍辩,因而发起“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并转入十地修行;于十地快圆满时,十地菩萨的大宝莲华王宫殿
  • 2022-09-17 13:33《瑜伽师地论》第一卷
  • 五识相应意有寻伺等三三摩地俱非有心无心地闻思修所立如是具三乘有依及无依是名十七地一者五识身相应地。二者意地。三者有寻有伺地。四者无寻唯伺地。五者无寻无伺地。六者三摩呬多地。七者非三摩呬多地。八者有心地。九者无心地。十者闻所成地。十一者思所成地。十二者修所成地。十三者声闻地。十四者独觉地。十五者菩萨地。十六者有余依地。十七者无余依地。如是略说十七。名
  • 2022-09-17 13:33《瑜伽师地论》第三卷
  • 由因饮食睡眠修习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复增广。故说大种为彼养因。如是诸大种望所造色。有五种作用应知。复次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若从自种生时唯聚集生。或细或中或大。又非极微集成色聚。但由觉慧分折诸色极量边际。分别假立以为极微。又色聚亦有方分。极微亦有方分。然色聚有分非极微。何以故。由极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非极微。复有余极微。是故极微非有分。又不相离
  •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八卷
  • 名由无悔等渐次能引三摩地语。此中毒螫语者。谓毁摩他言纵嗔毒故。粗犷语者。谓恼乱他言发苦触故。所余粗恶语。翻前白品应知。复次诸绮语者者。此是总句。于邪举罪时。有五种。邪举罪者言不应时故名非时语者。言不实故名非实语者。言引无义故名非义语者。言粗犷故名非法语者。言挟嗔恚故名非静语者。又于邪说法时。不正思审而宣说故。名不思量语。为胜听者而宣说故名不静语。非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九卷
  • 三摩地因缘。即无贪无嗔无痴。等起者。谓彼俱行引发定思。自性者谓三摩地。依处者谓十方无苦无乐等有情界。又具施戒修者。所有相貌应知。一切如余处说。福业者。谓感善趣异熟。及顺五趣受善业。非福业者。谓感恶趣异熟。及顺五趣受不善业。不动业者。谓感色无色界异熟。及顺色无色界受善业。顺乐受业者。谓福业及顺三静虑受不动业。顺苦受业者。谓非福业。顺不苦不乐受业者。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十一卷
  • 谓三三摩地。一空。二无愿。三无相。复有三种。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复有三种。谓小大无量。复有二种。谓一分修。具分修。复有三种。谓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复有四种。谓四修定。复有五种。谓五圣智三摩地。复有五种。谓圣五支三摩地。复有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复有金刚喻三摩地。复有有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等三摩地。等至者。谓五现见三摩钵底。八胜处三摩钵底。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十二卷
  • 修习无寻唯伺三摩地故。得为大梵。由软中上。上胜上极品。薰修力故。生五净居。当知因修清净静虑定故。生静虑地。不由习近爱味相应。既生彼已。若起爱味。即便退没。若修清净。还生于彼。或生下定。或进上定。先于此间。修得定已。后往彼生。何以故。非未离欲得生彼故。非诸异生未修得定能离欲故。又非此间及在彼处入诸等至乐有差别。唯所依身而有差别。复次。已说修习作意相差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十三卷
  • 三摩地。当勤修习无量安住正念者。谓先总标。于三摩地。勤修习已后。以三事别显修相。无量者。谓四无量。者。谓常有所作。及委悉所作故名。安住正念者。显于四念住。安住其心。何故说此三种修相。谓依二种圆满故。一者世间圆满。二者出世圆满。修无量故。便能引发世间圆满。修正念故。便能引发出世圆满。修故。于此二种速得通达。由此因缘。处二中说。是故但说三种修相。又无
  •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十四卷
  • 无相心三摩地是第二对治。我慢永尽是第三对治。永害如是所对治故。诸三摩地皆悉成满。善修对治故。害所对治。令彼决定不复现行。已断我慢者。终不为彼我。为究竟为不究竟。如是疑惑缠扰其心。当知有疑惑者。必不离我慢。若离我慢。必无疑惑。又有六种诤根本处。一展转相违。作不如意。二覆藏诸恶。三于等类中剩受利养。执为己有。四于衣服等。更相欺诳。五违越学处。六于法于义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十五卷
  • 谓观非三摩地所行现所得色。由缘三摩地所行作意不种种现前故名为胜。于三摩地所行中。奢摩他行名知。毗钵舍那行名见。如于三摩地所行若知若见。如于彼色已寻思已了别。如是于外所想非三摩地所行中。观诸色亦尔。已说八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九种。谓有九结。如摄事分当广建立。又有九种生处。受生有情。于彼彼处同所居止。谓三界中。除诸恶趣可厌处故。如前已说。已说九种佛教所
  • 2022-09-17 13:32《瑜伽师地论》第十六卷
  • 若能断除三摩地障诸粗重故。若能现见四圣谛相所知理故。如其次第三学成满。若有缘无缘。亦细粗显现者。此初半颂。显后二学及最初学。如其次第有缘无缘细粗差别。由受持远离。言发悟所引者。此后半颂。显初中后如其次第引发因缘。谓誓期所引故。身心远离所引故。由他言音内正思惟所引故。初学唯有一。第二学二种。第三学具三。慧者皆超越者。此颂显示初一不共。中不离初。上不离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十七卷
  • 谓如有一先以巧便取于贤善三摩地相。所谓青瘀乃至白骨。或骨琐相。即以此相于现所得可爱境界系念思惟。如前所取后亦如是。又于内身或自或他。观察种种不净充满。谓此身中有发有爪。乃至便利种种不净。云何观察非妙诸行以之为苦。谓如有一作是思惟。见少盛色应可爱乐诸母邑已。所生贪爱受用悕望。即是集谛为众苦因。由此故生。生已老死愁叹忧苦种种扰恼从此而生。云何观察非妙诸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十九卷
  • 修无相心三摩地时。如天帝幢。于其一切动发憍举戏论营为生愿俱行所有贪爱。不能倾动。又诸有学已离欲贪得不还果。于上解脱心生欲乐。譬如游泛清冷泉池。于爱味定上分诸结热淤泥中终不欣乐。由于此中不欣乐故。亦不欣乐生死大海。复有差别。谓阿罗汉所有饮食言说处无相住。有余依苦之所随逐。如其次第三处应知。复有差别。谓慧解脱诸阿罗汉。有学身证。及俱解脱诸阿罗汉。如其次
  •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二十卷
  • 一得三摩地。二三摩地圆满。三三摩地自在。此中最初有二十种得三摩地所对治法。能令不得胜三摩地。何等二十。一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过失。二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三师虽有德然于所说修定方便。其能听者欲乐羸劣心散乱故。不能领受过失。四其能听者虽有乐欲属耳而听。然闇钝故。觉慧劣故。不能领受过失。五虽有智德。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过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一卷
  • 若清净诸盖若依三摩地。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云何名为善得人身。谓如有一生人同分。得丈夫身男根成就。或得女身。如是名为善得人身。云何名为生于圣处。谓如有一生于中国广说如前。乃至善士皆往游涉。如是名为生于圣处。云何名为诸根无缺。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喑哑。乃至广说支节无减。彼由如是支节无缺耳无缺等。能于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三卷
  • 堪任修断令心速疾得三摩地。令入出息无有艰难。令心不为惛沉睡眠之所缠扰。如是名为无艰难存养。若由有艰难存养。寿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有罪亦有染污。若由无艰难存养。寿命得存身得安住。此名无罪亦无染污。诸有多闻圣弟子众。远离有罪有染存养。习近无罪无染存养。由是故说为暂支持。问云何习近如前所说无罪无染所有存养。以自存活。答若受饮食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二十四卷
  • 令心内住成办一趣得三摩地。余如前说于疑盖法有差别者。谓如是宴坐。于过去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于未来世于现在世非不如理作意思惟。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我于过去为曾何有。云何曾有。我于未来为当何有。云何当有。我于现在为何所有。云何而有。今此有情从何而来。于此殒没当往何所。于如是等不如正理作意思惟应正远离。如理思惟。去来今世唯见有法。唯见有事。知有为
  • 2022-09-17 13:31《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卷
  • 三摩地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具足正信。云何名为无有谄曲。谓有纯质为性正直。于其大师及诸有智同梵行所。如实自显。如是名为无有谄曲。云何名为少诸疾病。谓性无病顺时变熟。平等执受不极温热不极寒冷。无所损害随时安乐。由是因缘。所食所饮。所啖所尝。易正变熟。如是名为少诸疾病。云何名为性勤精进。谓能安住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于善法中能不舍轭。翘勤无惰起发圆满。能有
  •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06431号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