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21-1《法华经讲义第一辑 ----第十辑 》内容摘录精华篇

   日期:2018-07-04     浏览:1691    

第一辑-摘录精华篇

《妙法莲华经》,今天要进入卷一,刚开始是〈序品〉第一: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

语译:【就像是这个样子,都是我亲自听闻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鹫头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同在一起,全都是阿罗汉,欲漏、有漏、无明漏都已断尽,不会再有烦恼重新生起,已经抓住自己的利益了,也就是断尽了三界诸有的结使,心中已经获得自在而不受生死系缚了。他们的名字叫作: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罗,就像是这一类被大众所熟知的大阿罗汉等人。此外还有已经实证的有学位、无学位二千人,也有摩诃波闍波提比丘尼,也和她的眷属六千人同在这里;罗罗的母亲耶输陀罗比丘尼,也和她的眷属同在这里。】

讲义:〈序品〉,凡是一部经将要开始说,都有它的因缘。这个〈序品〉就是这一部经典开始最前头,在显示因缘的部分,就如同每一本书前面都会有一篇序文。序文,大概都是在说明那本书的大略的内涵,或者说明作者想要表达给读者知道的某一种理念或者观念。如果说书本里面,作者并没有什么想要再重复说明或提示的,至少也把这一本书的缘起说明一下,这一类文字便叫作序文。那么,这部经是大乘佛法中很重要的一部经,当然一定也要说明它的缘起,所以结集这部经的时候,就有一些前提必须要记录下来,把前提记录下来就成为〈序品〉。〈序品〉第一,“第一”是表示说,它是这部经典区分成几个篇章里面的第一个部分。那么,因为篇章很多,所以也分卷,这个〈序品〉是卷一里面的一个部分。这部经典总共分成七卷,但我们不会显示卷次,只依品次来宣演其中的真实义。

“如是我闻”,这是“证信”的意思,证实这部经典的可信度。那么,结集者把这部经的内涵口述出来的时候,他是要负责的。口述错了,他也要负责;口述对了,也要负责──负责领受功德。当然,一起补充、校正的菩萨们也要负责的。因此,一开始要说“如是我闻”,这是代表负责任的态度;是说,这部经的内涵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是我亲耳所听闻的。这表示不是道听涂说,凡是道听涂说,不许拿来当作佛法,连当作世间各种事相上的谈论都不应该。如果是道听涂说,一定要先表明一个前提:“我是听来的,正确不正确,我不保证,你们自己判断。”应该加上这一句,若没有加上这个前提的说明,他就得要负责误导别人的因果。当然,如果他说:“我是道听涂说的,不一定正确,你就姑妄听之。”他就不用负全责。“如是我闻”,意思就代表负责任的态度,表示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听别人转述。所以结集经典时,一定是亲耳听闻的人,才有资格参与结集。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经典里面不会说 佛陀住世的第几年或者在哪一国度的第几年,因为佛法不是单独限制在人间的。而且那时天竺的国度有许多个,你如果说是哪一国建国第几年的时候,譬如说,这经典若是在王舍城讲的,这个时间如果换到别的地方,那别国就抗议说:“佛陀为什么不用我们国家的时间?所以到我们这里来翻译,我们就要把它改为我们某某国建国后第几年。”那又有问题了!可是如果以佛法的本质来说,当你说某某国第几年,四王天也要抗议:“你们人间才一会儿就过去了,你们佛教开始弘扬到释迦佛入灭不过四十九年,等于我们天上才一天而已,那你们讲明是人间某一国的第几年,有什么意义?”如果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梵天等等,从他们的时间来看,这人间的时间记载可都没有意义。而且佛教不是只有这个地球上才有,也不是只有这个娑婆世界才有,所以通用“一时”最标准,大家都没有意见。

接著说,在这么一个时间,佛陀是住在王舍城旁边的鹫头山里面。鹫头山,或者有时译作灵鹫山。“耆闍崛”就是用音译的方式来翻译,如果你们去朝礼圣地时,远远就会看到那个山顶有岩层斜斜的,上下二层不一样长,重叠在一起看起来,它尖的地方往上跷,上层比较短,看著像是鹰头;下层比较长而突出,看著像是鹰嘴;全部看起来就像美国国徽那“白头鹰”的头一样,所以就叫作鹫头山,有的经典翻译为灵鹫山。

这个时节 佛陀是住在王舍城附近的鹫头山中,与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同时在一起。这一万二千人都是阿罗汉,却不全是大阿罗汉。又因为这一万二千人不是只有声闻众,也包括在家众在里面,都是阿罗汉。不过,若是在声闻法的结集里面,通常不会记录到在家人;如果证阿罗汉,就会成为声闻经中所记录的对象,因为声闻僧团是以出家众为主。这里记载的是一万二千人,因为包括在家的阿罗汉。那四阿含诸经中记载的在家人成为阿罗汉,数目记载得很少,只有二、三件而已。

这些人是“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表示这些阿罗汉们大多数是菩萨位的阿罗汉。又说他们是“大比丘众”,这“比丘”二字,还有个很有威德的名字,叫作怖魔──恐怖魔众,因为大比丘们在世是行菩萨道而不入无余涅槃的,是生生世世在人间度人成就佛道的人,这就表示天魔对他们的住世要很恐怖:只要大比丘们在世(当然不是指密宗,密宗那些喇嘛都不能叫作比丘,他们只能称为喇嘛,不能称为比丘,因为他们根本就是外道;从他们的观念行为、身口意以及法教的行门和理论,完全都是外道法,只有名相身相是属于佛教的,又都不受比丘戒,所以他们不属于比丘)。

比丘又称为怖魔,因为只要有真正的比丘在世(当然是包括比丘尼),天魔波旬都很担忧、觉得很恐怖;因为比丘之中有大乘比丘,也有二乘比丘;而大乘比丘之中还有大比丘,智慧与威德都很大。那么大比丘们度了一些人断了我见的,或者明心的、或者见性的等等,一个个都脱离天魔波旬的掌控范围。而最恐怖的是大乘法中的大比丘度人成为菩萨了,但是这一些被度的菩萨,一个个都不像二乘比丘舍寿后会入涅槃,还继续住在人间度更多的人。不但这样,每一个人还继续在人间一世一世去度人,度更多的人都能超越天魔波旬掌控的境界,可是他们偏偏都不走人,一直住在天魔的欲界境界里面。他们都住在欲界中,天魔竟拿他们无可奈何;所以只要有这种大乘法的大比丘住在人间,天魔都觉得好恐怖,所以大乘法中实证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大比丘,最有资格承担怖魔这个威德名称。

那么,又说这一些人都是阿罗汉。阿罗汉至少要有三个德行。末法时代有一些胆大的学人自称证得阿罗汉,可是并不具备这一些德行。十几年前从南洋来的、或者传进来的法义,他们所谓的阿罗汉并不具备这三德,所以都不是真正的阿罗汉,徒有虚名。阿罗汉一定有三德:无生,杀贼,应供。具备这三德才能成为阿罗汉。这三个德行,第一个功德是无生,意思是说他不再接受后有,才名为无生;换句话说,他这一世舍报就不会再出现于三界中,蕴处界全部灭尽,永绝后有。也就是说,他在我见、我执上面的自杀是很彻底的,他这一世死了以后就永远不再受生了,永绝后有。四阿含诸经中都说是“不受后有”,既然“不受后有”而不再出生了,所以他就有“无生”的功德。一定是无生的功德具足了,才能称为阿罗汉;虽然他们不是大乘菩萨所证的本来无生,是灭后无生,但仍然是无生,这是第一个功德。

第二个功德是杀贼,杀贼是无生的所依,无生之所以能无生,是因为先杀贼。如果是初机学人,才刚归依三宝时什么都不懂,才一听说,就想:“唉呀!这阿罗汉还要杀死贼人。”就好比禅宗有个公案,有个人跟著赵州从谂禅师在院子里走著走著,有一只野兔见了他们两个人,吓了一跳,赶快逃走了。那个僧人就拿来调侃老赵州说:“和尚是个大修行人,兔子为何见惊?”说兔子为何看见你就这么怕?没想到老赵州说:“只为老僧好杀。”老赵州很喜欢杀人,并且他杀了人以后,被杀的人个个都很欢喜,都成为本来无生。这杀贼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是杀烦恼贼而不是杀贼人。那什么叫作烦恼贼?有三个:我所执、我见、我执。这三个烦恼贼都杀掉了,就叫作杀贼。因为杀尽了这三个烦恼贼,所以“不受后有”,因此证得无生,所以杀贼才是解脱的本质,无生是杀贼之后的果实。

那么具有这二德,已经是诸天天主所作不到的,因为天主不过也是个凡夫;除非是菩萨有任务去接任那个位子,否则诸天天主都是凡夫;欲界六天、色界四天的天主,都是凡夫。那么无色界呢?无色界没有天主,因为无色界无色,都没有色身,谁能统治谁?所以无色界天没有天主。

第三个功德,因为阿罗汉是出三界的圣者,而诸天天主甚至我见都还没有断,所以诸天天主以及所有天人都应当要供养阿罗汉,所以阿罗汉又名应供。阿罗汉受人供养是心安理得的,绝对不必心有惭愧,因为他具足杀贼与无生的功德,当然受供无愧。为什么具足这两个功德可以受供无愧呢?因为当他能够“不受后有”时,就是能出三界生死的圣者了,已经成为真正的人天福田;谁在他身上种了福德,未来世果报不可限量,所以他才成为“应供”。必须具足这三德,才能成为阿罗汉。

如果连第一个杀贼的功德都没有,譬如说他还喜欢弄大名声、搞大道场,广聚徒众、广收供养,他显然还没有杀贼;然后他说出来的法都还落在意识或识阴里面,连我见都没有断,更别说是证二果、三果,所以他依旧有生,不是无生,显然不是阿罗汉;因此他若受人供养,自称阿罗汉时,应该面有惭色。可怪的是,现代所谓的阿罗汉既未断我见,受供的时候却都觉得理所当然、面无惭色,那叫作无惭无愧,落入恶心所中。但如果有谁是真阿罗汉,我就要鼓励大家:“你们都去跟他种福田,即使供养一百块钱台币,你未来世都有大福德。”有不得了的福德,为什么不去供养?我又凭什么遮止?

可是如果他们是落在意识的凡夫境界里面,那么都不必专程去供养,你随便路上拉一个人说“我供养你一百块钱”就结了,因为都比供养他们好,这是因为他们是大妄语人,来世报在地狱。你供养路上随便一个陌生人,他们都没有犯大妄语业,来世还可以生而为人,岂不胜过他们?诸位想想,是不是如此?是嘛!你如果遇到是谤法的人,不但不供养他,而且还要口诛笔伐;因为如果供养了他,你是在赞助他谤法、破法;你一旦供养了他,你就有了破法的共业。所以你每天饭要吃多吃少,都由著你,你乱吃都没关系,一天要吃五餐也没关系;可是供养别人时,还真不能随便供养;因为你若是供养到了破法者,就是在支持破法的行为,那你也要负担一分共业,当你支持他负担谤法的共业以后,他是主犯,你是从犯,那不很倒霉吗?行善的结果竟然变成了恶业,所以真的要很小心。话说回来,阿罗汉一定要具足这三德。

接著说:“这一些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都是阿罗汉,诸漏已尽。”这在讲什么呢?是说这些大比丘众是有漏已尽、无明漏已尽。诸漏断尽之前,先要断一个法,叫作见惑。见惑是指邪见,是不如理作意而产生的无明;这纯粹是解脱道中见地上的事,譬如说色阴是不是真实我?是否常住不坏?又譬如说受想行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的灵知、有念的灵知等等,以及定中的灵知、定外的灵知等等,是不是常住我?首先在这个部分要先弄清楚,确实了知五阴的内容,并且也确实了知每一蕴全部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所以五蕴里面没有一法是真实我。

这是在见解上经由现观而断除了,这就是见惑断除,不是在说世间法见解上的迷惑。那么,有未到地定配合,这个见惑真的断了,接著才是断有漏。有漏指的是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那么,欲界有断了,就会发起初禅,这就是所有阿罗汉都必定有的“梵行已立”;色界有断了,就证得四空定中的空无边处;那么证得四空定以后,又对四空定的境界爱断尽了,就是无色界有断除了。可是,这样“有漏已尽”还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因为还有个无明漏;所以乃至证得八解脱以及部分已证得灭尽定的人,都还要再修不放逸行,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漏未断。那无明漏是指什么呢?是喜爱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觉知心继续存在,在《阿含经》中 世尊说这叫作我慢。这不是一般人讲的我慢,一般人讲的我慢是相对于别人而生起慢心,其实只是慢或过慢,或者慢过慢;《阿含经》中 世尊讲的这个我慢,是说喜乐于无色定中的自我继续存在,由于这样的自我存在而心生极微细的喜乐,这叫作我慢。

这时候,他的境界就是“我能舍三界有”,这就是我慢相,他还有个舍心在;由于还有这个舍心在,意识就会跟著存在了。意识存在,他就无法出三界,不可能入无余涅槃,这就是我慢相。所以,这个时候连舍心也要舍掉,然后就不乐于受生,这样才能够十八界灭尽,不会再有中阴身生,永住无余涅槃中。所以,连这个极微细舍心中对自我存在的喜乐相──那个喜乐虽然外表看不见喜乐的模样,可是对这个自我的存在的喜乐仍然存在,这也要断除。这个我慢断除了就是无明漏已断尽,这样才能够说“有漏已尽、无明漏已尽”,才算是诸漏已尽的阿罗汉。

已经“无复烦恼”,当然是说自己三界爱的烦恼不会再出生了。“无复烦恼”这一句不包括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所以如果大乘菩萨见了就会说他:“你还有烦恼,因为你的烦恼习气种子还在。”但这段经文里讲的“无复烦恼”,是从二乘菩提来说,是说他的三界爱烦恼──见惑、思惑、无明漏,已经不会再现行了,不理会他的习气种子是不是已断尽,这就是“无复烦恼”,“无复烦恼”就是阿罗汉们被称为“杀贼”的原因。

“逮得己利”,这意思是说,他在解脱道上面“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因此达到的结果就是“逮得己利”,因为已经不再被欲界法、色界法乃至无色界法所系缚。这是从现法来说的,而不是从入涅槃后已无未来世而说。这里所说的是现法,是说阿罗汉五蕴还在的当下,已经“逮得己利”。

那么“尽诸有结”,讲的是初果断三缚结,以及三果断五个下分结、四果断五个上分结,这叫作“尽诸有结”。因为这些结使都是在三界有的范围内,所以叫作“有结”。这“三界有”的结使,因为“三界有”的系缚而产生的结,他们把这三界有的结使已经断尽了。“心得自在”,是说他们还住世,尚未入灭的时候,心都是自在的。

------------------------

第二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告舍利弗:“尔时世尊从三昧安祥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语译:【这时世尊从三昧中安祥而起,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的智慧甚深难测而且不能测量,诸佛的智慧之门很难理解、很难进入,一切声闻圣者、独觉圣者所不能了知。为何是这样的呢?成佛的人都曾亲近过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全部实行了诸佛所教授的无量佛道之法,都必须有勇猛心而精进实修,才能成佛而得名称普闻于十方世界,成就世人所不曾了知的非常深奥微妙的佛法,若是随著各类根机所宜而为众生所演说的法,其中的意旨与妙趣都是很难理解的。舍利弗!我自从成佛而到现在,藉种种不同的因缘、以种种譬喻来广为演说各种言语教诲,用难以计数的各种方便来引导学法的众生,教令大众远离各种执著。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如来的方便善巧、所知所见、到达无生无死彼岸的解脱都已经具足了。舍利弗!如来的所知所见非常广泛伟大、深妙幽远、无法计量、没有障碍,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各种禅定、解脱的三昧,深入到没有边际的境界中,成就了一切世人所未曾知道的诸法。舍利弗!如来能够作种种分别,巧妙地演说一切法,又能言辞柔软,来欢悦大众之心而使大众都会认可。舍利弗!若从重要的方面来简单地说明,就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所未曾知悉的一切法,佛陀全部都已经成就。”】

讲义:接下来是第二品〈方便品〉,主要就是说明 世尊度众说法的方便。这个“方便”在弘法过程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善巧方便,可能在弘法的过程会产生对自己、对徒众、对道场的冲击,因此会使正法的弘传受到损害,所以弘法者一定要有方便。我们也一直不敢疏忽这个部分,所以在有次第的弘法过程里面,同修会都没有受到什么外来的损害。有损害的反而都是来自内部自己,这要叫作什么呢?有一句成语叫作“祸起萧墙”。所以我们没有外部来的挑战,都只有内部的人由于性障的缘故,所以前后共有三批退转的人出来挑战。不过,有一句闽南语说:“打断手骨颠倒勇。”所以只要你是真金,不怕火炼;就怕是电镀的假金,火一烧炼就完了。诸佛弘法也都是要有种种方便,不但在说法上面观察众生的根基,所以施设了三转法轮的次第,并且先由顿教开头,最后以圆教作个结束,这就是方便施设。

那么,我们正觉同修会也是一样,经过将近二十年生聚教训,这一次才算有人能主动去抗议达赖。这种动作,以前是不可能会作的。但现在也是个时候,因为这是一个机会,等于是全球媒体都在注意著。我们把握这个焦点,让全世界大众知道:达赖不代表佛教,他们不是佛教。我们正觉也是从前年才开始正式进入开展期,开展期就该有开展期的作为,跟以前一向行事低调的作为不太一样。破斥达赖的事,也是我们计划中应该要作的事情;这样观察因缘而作,就不会使同修会受到损害,我们的同修们也不会受到损害。这就是观察时节因缘,看是走到什么地步,我们可以作什么。

同样的道理,《法华经》要宣讲之前,一定要先有方便善巧,因为声闻人──特别是凡夫位的声闻人,根本没办法信受大乘妙法。所以,先讲了《无量义经》让大众了解:有一法可以开展出无量义,因为这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莫不从祂生。以这一部经作为序经,然后还要方便放光照耀一万八千佛世界,让大家看得清清楚楚:原来佛教是这样,原来有那么多的诸佛,证明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人间的示现不是偶然;十方世界也有那么多不同层次的菩萨,所修之道也是有著无量差别。这样示现完了,然后再让 弥勒来问一问,文殊来答一答。这样把本末因缘说清楚了,然后准备要讲《法华经》了,却还不许立刻就开讲,还得要再有一些方便。这时 世尊已经知道 弥勒与 文殊对答完了,已经把因缘说清楚了,解答了法会中大众心中的疑惑,表示说不是只有 释迦佛才这样作,过去佛就已经这样作,现在东方许多世界中的诸佛也是这样作,而且这还是在法会现场的 弥勒与 文殊亲自经历过的真实故事。

那么,这样就有很大的证信功德,让大众信受即将会开演的妙法。可是,因为 世尊很清楚当时在座的大众中,有许多声闻法中的凡夫是不可能信受的,所以当然还得要有一点方便善巧的施作。所以,这时候 世尊从三昧中安祥而起,向舍利弗说:“诸佛的智慧甚深而且无量无边,诸佛的智慧法门也是很难理解、很难以趣入,一切的声闻阿罗汉们、以及一切的辟支佛们都无法了知。为什么会这样呢?”乃至于说:“舍利弗啊!如来能够作种种的分别,以种种善巧来演说各种法门,所说言辞柔软而不粗鄙,能够悦可大众之心。舍利弗!简单地说,无量无边的大众所不曾听闻的法,我释迦牟尼佛已经全部成就了。”

诸佛的智慧甚深而又无量。“甚深”不必讲很多,单说般若的入门,也就是开悟实相智慧这个法,就有多少人错会了。世尊演说般若的时候,大部分人是错会的,正确领会 世尊意旨的人一直都只有少数人。且不说 世尊讲的法,单说我写的书,那比起 世尊的法,可是粗浅到不得了。可是粗浅法义之中的最粗浅部分,会外都有许多人依旧误会了,却反过来骂我。譬如我早期写的书,我说:“意识是虚妄的,那么开悟呢,就是要用这个虚妄的意识心来找到一个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这是很简单、语意明白的话,理论上说,应该不会有人读到误会吧!可是网站上,前些年还常常有人骂:“你既然说意识是虚妄的,你又说入涅槃时要舍掉意识,那你要怎么开悟?”可是,我明明说:“要用意识来找到真实不坏的如来藏,意识本身是虚妄的。”这有什么矛盾呢?可是,他们听不懂、读不懂,就说:“意识是虚妄的,要灭掉;灭掉以后,你还能够学佛吗?你还能够说法吗?你还能写书吗?”还在网站上骂得振振有辞呢!你看,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他们读了都能误会,何况是 佛陀说的深妙法呢!单单是实相般若的总相智慧就已经全面误会了!所以 佛所说的法确实甚深,而且甚远,因为悟后还有更多法需要长劫修证呢!假使读不懂,就说那是后人创造的,那他们就永远不可能体会什么是甚深法。

莫说他们没有证悟如来藏,没有般若智慧而读不懂,乃至已经明心之后都不可能把所有经典读懂;因为在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之中,有许多境界是八地、九地、十地菩萨都还要修学的。那,明心后都还没有入地,凭什么就能懂得八、九地菩萨要学的那些内涵呢?所以诸佛的智慧确实是甚深、无可测量。假使有谁说他能测量诸佛的智慧,那一定只有凡夫,因为凡夫都这么想:“我知道的佛法是这样,诸佛所知大概也就是这样。”所以他认为自己能够测量诸佛的智慧。可是当我们悟了以后,才发觉诸佛智慧不可测量。莫说悟了进入第七住位,等觉菩萨都还无法测量诸佛智慧呢。所以诸佛智慧确实甚深,而且又加上“无量”,因为:同样是如来藏,可是围绕著如来藏有无量无边法,而诸佛莫不究竟了知,等觉菩萨却依旧还有许多的不知。

所以浅见之人,我们称他为新学菩萨;当他在禅三明心了,下山回来就想:“我知道了,佛悟了以后就是这个啦!”然后心里面就想:“我再来参加增上班的课程,看萧老师在讲什么,如果没有什么好学的,我就跟萧老师说再见。”上过一堂课、二堂课,觉得好像没什么,然后想:“我就请长假,以后有讲到特殊的法时,我再回来。”可是那一些没什么的课程,他没来学习的看来“没什么”的二年课程,人家学了二年以后,他一见面才知道说:“怎么我的智慧差这么多?”这时候终于知道真的有什么,想要回来增上班。那我也欢迎啊!可以再回来啊!因为既然是家里人,生了个儿子,不管他乖不乖、孝顺不孝顺,终究是自己的孩子嘛!随时都欢迎他回来。他这一回来就安下心来,越学越发觉佛法无量无边,而且其中许多法都要悟了才能听得懂的。那么刚刚证悟了,来参加增上班的课程,以前我们开始讲解《成唯识论》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大家整整三个月听不懂。都已经证悟了还会听不懂,将近三个月以后说“才终于听懂一些”,可是那都还没有讲到佛地的境界。

那你想想看,诸佛的智慧当然确实无量,不可猜测、不可揣摩。而且诸佛的智慧门难解又难入,智慧门就是实相般若,说穿了就是禅宗的明心开悟。可是好多人学禅宗,不知道禅宗证悟了就是悟得般若。好多人学《般若经》时都不知道,《般若经》的证悟、《般若经》的实证,就是禅宗的开悟智慧。这道理好多人都不知道,包括现在有好多大山头的堂头和尚竟然都还不知道,所以他们认为“般若是般若,禅宗是禅宗”,却不知道说“禅宗开悟了就是证得实相般若”。好不容易终于读到正觉同修会的书,渐渐了解了,终于了解说:“啊!原来禅宗的开悟就是般若禅。”你们别说这是很容易懂的事,十年前云林老人有一天打电话来,开口说:“萧老师啊!原来你讲的禅就是般若禅。”我说:“王老哥!您知道这一点倒是很可喜,禅宗的禅本来就是般若。”诸位想想,佛教界的老前辈都还读了我的书才知道。现在电视上那些宗教台上的法师们,其中有几位法师当年想要出来弘法时,都还先去向他拜码头。你们是不太了解他,那是台湾佛教草创期很有名的人物,那么很晚辈的法师们就不知道王老师了。

那么 佛说的“智慧门”其实有三种,因为总共有三乘菩提。大乘法的智慧就是般若,它的入门就是禅宗的开悟,而禅宗的开悟是要明心。可是想要明心,看见禅宗祖师那些开悟的公案,真叫人无法揣测,因为禅师们常常是答非所问,明明你跟他问佛法大意,他却告诉你“露柱”,不然就告诉你“绿瓦”,不然就说“乾屎橛、花药栏、胡饼”,什么花样都有。奇怪了,佛法大意为什么是胡饼?单单是般若的入门,这个“智慧门”想要进入就很难理解。后来听说正觉同修会有个萧平实自称开悟,闯上门去问问看吧:“请问萧老师,如何是佛法大意?”“七七四十九。”你说,究竟是易解或者难解呢?真的难解啊!

大乘法入门是这么难解,那不然,谈浅一点的好了,说缘觉菩提好了。“缘觉菩提?我知道啦!就是十二因缘啦!不过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嘛!这我还不知道?”“问题是,你知道了,为什么还不是辟支佛?这还能叫作知道吗?”原来还是不知道。可是这因缘法为何那么难证?它都还不必像禅宗的开悟这样,可是因缘法到如今又有谁真正传了下来?还是没有啊!经典写得那么分明,为什么大家依旧读不懂而无法实证?因为难解难入。明明就告诉大家,一定得要修十因缘的黑品法、白品法,然后再修十二因缘的黑品法、白品法,明明就写在四大部《阿含经》里面,又不是没写,为什么白纸黑字写在那边,大师们还是没有办法成为缘觉?你看印顺法师,据说他把《大正藏》四部阿含那二大册都翻到快要烂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无法证缘觉果?依旧落在常见外道里面?因为缘觉法门这个智慧门也是难解难入。

再不然,谈最浅的声闻菩提好了,这个智慧门是最简单的。四阿含诸经中也写得清楚分明,都说六识是虚妄的;为什么释印顺领头的这些大山头堂头和尚们,各个都还坚持意识是常住法?为何如此?这表示,即使是最粗浅的声闻菩提智慧门,都同样是难解难入,无怪乎大乘法的般若,他们都无法理解;无法理解当然就更难入,套一句俗话说“门都没有”,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门在哪里。少小出家,而今垂垂老矣,已经弘法几十年,竟然都还不知道大乘法要入门的时候,那一个门在哪里。那就表示,他们一生都想要进入大乘法之门,可是每一年、每一天都在碰壁,因为他们都找不到门,不断地去碰壁,看能不能给他碰见门。难的是,这大乘法的智慧门是“无门为法门”,你看《楞伽经》这一句话就点出了它的难解难入。因为“无门为法门”,所以你只要智慧够了,不论哪一面墙壁的哪一个部分全都是门,你一穿就过去了。如果智慧不够,把门画在那里、做在那里,他也看不见,因为大乘法的智慧门是“无门为法门”,无门可入。

------------------------

第三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

第一之导师,得是无上法,随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

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

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

虽复说三乘,但为教菩萨。】

语译:【这一段重颂是说:我释迦如来想到这个地方,随即又忆念起过去诸佛度化众生时所施行的种种方便善巧的力量;而今我释迦如来所得到的实相智慧及出离解脱之道,也应该如同诸佛如来一样,为众生宣说三乘菩提。

当我作这样的思惟时,十方世界诸佛全都示现,以清净的音声来劝慰勉励我说:非常好啊!释迦文佛!你是三界第一之导师,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妙法,如今也将随同诸佛一样,以方便善巧的力量来为众生说法;我们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和你一样,证得最胜妙第一无上的佛菩提法,也都是为了所有不同根性的众生种类,而分别演说三乘菩提。

智慧少的人只会爱乐小法,没有办法相信自己将来可以成佛,由于这样的缘故要运用种种方便善巧,为众生详细分别演说声闻菩提及大乘菩提的种种果位;虽然也都同样是说三乘菩提,但说法之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要教化菩萨们。】

讲义:这里面当然还是有一些内容要加以分辨。释迦如来说当时想要入于涅槃的时候,随即又忆念过去诸佛是如何度化众生的,然后就观察到诸佛有一转法轮,有二转法轮,也有三转法轮的不同。如果不是纯一清净佛土的话,都不会是一转法轮。那么,诸位想一想说:“在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一转法轮还是三转法轮?”是三转法轮吗?诸位有没有详细读过《观无量寿佛经》?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有三辈九品:上辈都是大心善心的菩萨们所往生,下辈三品则是造作恶业的人,但是心性都有菩萨性,是这样的人往生。也就是说,下辈三品生的人也都是有菩萨性,但是他们造了恶业,而且那个恶业还不小,这样的人才会是下辈三品生的人。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我只要能够下品下生,就很满足了。”就表示他不懂《观经》,那你应该指点他一下:“请问你有没有杀人、放火、诈欺、掳掠,有没有?”他如果说没有,你就告诉他:“那你没有资格下品往生。”因为下品往生是五逆十恶那一些无恶不造的人,虽然那一些人仍然是有菩萨性的人。那他就只剩下中辈三品生了,中辈三品生的人是因为他们属于声闻种姓,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最高果位是阿罗汉,不像上辈三品生人有初地乃至诸地。中辈三品生人最高就只是阿罗汉果,没有证得佛菩提果的人;可是你们有没有看到记载说,中辈三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闻佛说法成为阿罗汉以后入了涅槃?一句也没有,这表示什么?这表示 阿弥陀佛也是要为他们讲大乘法,要使他们转入大乘法中。

阿弥陀佛有没有直接为他们讲二乘菩提?当然是中辈三品生人。有没有?你说有也行,说无也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不是讲了吗:那八功德水寻树上下,演说苦、空、无我、无常。然后还讲什么?讲六波罗蜜、三十七道品。那表示是合在一起讲的,不是单讲二乘菩提。那么这样子,极乐世界是唯一佛乘还是宣演三乘菩提?(有人答:唯一佛乘。)对嘛!因为如果是讲三乘菩提,那么生到那里成为阿罗汉(中辈三品往生到那里就会成为阿罗汉),马上就要入灭了;可是《阿弥陀经》里并没有说谁入无余涅槃啊!这就表示,那是纯一清净世界,才可以这样。

若是还没有离开莲苞,还住在莲花宫殿里面的中辈中生、中辈下生、上辈中生、上辈下生的人;因为那个宫殿莲苞里面,其实就是一个方圆五百里的一座莲苞大宫殿;那里面很宽广,你不要说那个莲华那么小,那里面是方圆五百里。由于他们的心性还不足以修学唯一佛乘,在这以前就让他们住在那里面享受,才能安住下来;因为方圆五百里真的好广阔,里面应有尽有,让他们去享受。享受到他厌腻了就说:“我一天到晚在听苦、空、无我、无常,也在这边享受,好像没什么意思吧!”终于下定决心,想要好好努力学习了,当他们心得决定的时候莲华就开敷了,所以随即见到 阿弥陀佛或者见到二位大菩萨,或者见到化佛、化菩萨,就可以开始修学唯一佛乘。

但,如果是像我们这种五浊恶世,在十方虚空中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像我们这样的五浊恶世的世间非常多,全都必须要宣讲三乘菩提,次第“转法轮”以后众生才能相应于唯一佛乘。既是三乘菩提,就可以分为二转法轮或分为三转法轮的方式了。如果是二转法轮,那就先讲声闻、缘觉菩提,然后接著第二转法轮就讲般若与种智。如果是三转法轮,就像 释迦牟尼佛这样,初转法轮讲二乘菩提让大众证得解脱果;然后大乘菩提分为二个阶段,帮大阿罗汉们证悟以及进入初地,也就是第二转法轮专讲般若;于是在初转法轮再转到第二转法轮的大阿罗汉们证悟后已经入地了,再来第三转法轮讲十度波罗蜜多。

在第三转法轮一开始时就有一些私底下的授记了:你们这些阿罗汉们,谁将来如何成佛,多少时间以后成佛,佛名是什么,佛世界名为什么,有多少声闻弟子,多少菩萨弟子,然后正法住世多久,像法多久,末法多久,就开始有一些授记了。因为只要一入地时就可以授记了,当他们有能力入地了,教导他们如何入地以后就可以授记了;这是因为不会再改变了,他们那个善业的势力、净业的势力都已经确定不会再被改变了,然后讲完一切种智等唯识增上慧学以后,再整合于《无量义经》之中,这就是《法华经》可以宣讲的缘起,所以诸佛都会讲《法华经》的。

因此初转法轮完了,释迦牟尼佛度得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这些大阿罗汉们除了定性声闻大约五十位以外,全都是菩萨,那个时候就得回小向大,开始教导他们如何迈向成佛境界的次第。因此,三转法轮最后阶段,就讲《无量义经》。《无量义经》是说有一个法,而这一个法是具有无量义的,这就是《无量义经》的道理。大家听了有印象,然后心里面想:“像这样的法,我应该证啊!因为这个法具有无量义啊!”这一些大阿罗汉座下的许多阿罗汉们有这样的心了,当然得要开始讲《法华经》了。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以唯一佛乘,也就是以在纯一清净世界弘法的方式,拿来在五浊恶世里面直接开讲,众生听了就想:“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才能成佛,我一世不过就短短百年,我能相信吗?”就算是将来人寿长了,说可以有八万四千岁好了,人们也会想:“我八万四千年是不可能成佛的,因为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佛陀您在哪里,我不知道,而我这一世八万年一转眼就过去了,还是不能成佛,那我要如何相信您所说的呢?”所以,这就必须要让大家了解 佛所说法是不诳语、如实语,那该怎么办?当然要先让众生可以解脱生死苦恼。因此,菩萨们固然要诃责自了汉,骂他们一天到晚只想要了生脱死、不愿乘愿再来人间。然而,假使你不能够让众生先证实解脱生死的事是确实可以达成的,那么众生要如何相信这个佛菩提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的道理呢?众生当然无法信受。所以,看到过去诸佛以方便力所行的弘化之道,也观察了当时的五浊众生,当然就知道如今自己所证得的无上菩提是应该分为三乘法,来为众生广作分别、细加演说,所以说:“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那么,作了这样的思惟时,十方佛当然就现前加以赞成。这就好像有十个兄弟,这老大、老二、老三,他们公司都已经在各地成立,营运很成功了,然后老四也在另一地开了一家公司,同样准备要大展鸿图了。那请问:前面三位兄长该不该来庆贺?当然来呵!乃至老五一直到老么终于也成长了,也出来建立一个事业了,那前面九个哥哥当然都要来庆贺,当然也要说:“唉呀!你终于也有能力建立这么一家大企业了。你啊!应该像我们一样啊!我们也是按部就班来发展啊!所以你真的有智慧,跟我们一样准备要按部就班来进行了。”这是一样的道理嘛!

总不可能说公司一设立,同时在世界各国设立分公司,一定要依著顺序来。所以十方诸佛都现前,以清净音声来慰勉劝喻 释迦如来说:“非常的好啊!释迦文佛!你是三界中至高无上的导师,得到这个无上菩提胜妙之法,也准备要随同一切诸佛一样,用方便善巧的力量;我们也都跟你释迦文佛一样,得到了最胜妙的第一无上佛菩提法,我们也都为不同种性根器的众生,详细分别演说了三乘菩提。然而智慧很少的人、智慧不广大的人,都是爱乐小法,无法承受胜妙广大之法,都不可能自己有能力相信未来一样可以作佛,所以我们也都因为这个缘故而以种种方便善巧,分别细说各种果位。”这当然就会牵涉到二乘菩提的四向五果了,也就是说,有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与四果向,也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加上辟支佛果,这就是四向五果。然而这只是二乘菩提的果位,还有佛菩提,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还加上等觉与妙觉,菩萨所证的是这五十二个果位。

诸佛又说:“我们虽然也都同样是宣说三乘菩提之法,其实目的还是为了教化菩萨们。”这意思就是说,诸佛降生于世间弘法度众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声闻缘觉小法送给众生,而是为了要把最胜妙的佛菩提来教化众生,期望众生将来都和自己一样,可以获得无上胜妙的智慧,获得无边广大的功德,这才是诸佛示现于人间的目的。所以虽然讲三乘菩提,目的还是在教化菩萨,不是为了想要度人成阿罗汉而来人间的,当然都是唯一佛乘。

------------------------

第四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虽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机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诸位听了都在苦笑呵!

语译:【“舍利弗!这位长者心中就这样思惟:‘虽然我的色身、我的手脚都很有力气,我应当用我这一件大衣服,或者我就用宅舍中的小桌子作为凭借,把这一些孩子们从这个火宅围墙之中救出来。’然后心中又思惟说:‘我这个房舍就只有这么一个门,而这个门也狭小,不是很大;我这一些孩子们年纪又小,而且心智很稚嫩,什么事都不懂,只是贪恋执著于他们游戏的那一些处所;有可能将会堕落而被大火所烧死。我应当为这些孩子们说明恐怖畏惧的事情:“这个房舍已经被大火所烧,你们应当要在这个时候迅速地出离到房舍之外,不要使你们被大火所烧而被火害死了。”’他这样子思惟了以后,就如同他所思惟的一样,重新进入火宅之中,把一切火烧的具足景况告诉孩子们:‘你们要赶快离开这个房子。’这位老父虽然这样怜愍,并且以善巧的言语劝诱教令他们,而这一些孩子们全都乐著于他们嬉戏的境界之中,都不肯信受老父所说房子外围已经被火所烧了;他们一点点惊恐怖畏都没有,完全没有想要离开这个房子之心;然后他们也听不懂什么叫作火?什么是房子?怎么会被烧掉烧坏?他们听到老父劝戒的时候,只是在老爸的东西两边跑过来跑过去,一面玩一面看著老爸而已。”】(大众笑…)

讲义:诸位一定联想到现在的佛教界了呵!才会笑起来嘛!否则你们在笑什么呢?我们再三说明:蕴处界虚妄,终归无常;但是有个法身无分别法,是常住、是清凉、是寂静、是涅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才是究竟安乐之处;五阴舍宅不过是堕于六情之中的生灭法,堕于六情之中就不离五欲;五欲就是大火,而五阴既有无常大火在外面烧著,在五阴之内也有欲火在里面烧著。我们不断地写书这样告诉他们,有没有用呢?显然没有用。只有对诸位有用,对他们全都没有用。我们写了,当然一定会有读者,读了以后就买了送给师父:“师父!这一本写得不错,晚上读读看。”可是呢,这师父怎么说?“放著吧!”就没下文了,连读都不想读。也有好一点的,安板以后把房门关起来,好好去读,读了以后想:“真的吗?五阴是假的吗?不!我觉知心这么真实,离念灵知应该不是识阴,怎么会是假的?我还可以处处作主,怎么会是假的?”你告诉他说:“内有欲火,外有无常火。”“火在哪里?我也没看见啊!”他们当大法师,除了名闻利养以外,甚至背地里有许多明妃,很快乐啊!你告诉了他们时,他一方面玩著这些世间法,一方面看著你,就是这样子。他们继续玩,不肯放舍,就像这一些孩子们一样;不管你如何善言诱喻都没有用,这就是海峡两岸的当代中国佛教界。

所以,我已经不期待有哪一个大道场会公开宣示说:“意识是生灭的,我们不再认意识为真心。”我已经不期待了,倒不如期待诸位,以及期待新学佛的人,或者期待即将出家、刚刚出家的僧人;我来期待这些人反而更快,期待那一些老孩子就没有希冀之处了。因此我们还是要尽量把这个道理讲出去,至于那一些老孩子们听不听,可就不管他们了,因为我们已经尽了我们该尽的义务。我们的所知,已经为他们说了;仁至义尽了,接著,要不要出离火宅?可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已经问心无愧,这就够了。

但是对于还没有听到我们所说的人,得要设法让他们也听到;听了不信的人就随缘,还没有听到的人,我们说了,他们可能会接受。他们信了,于是就懂得出离火宅。可是那一些已经听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老孩子们听不进去,那就跟我们无关了;因为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可以问心无愧。所以将来舍报的时候,世尊来接引,我可以欢欢喜喜跟诸位say goodbye,不必担心将来面见 世尊的时候会不会被责备,这就是我们这一世应该要作的事。言归正传,既然他们“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长者该怎么办呢?且看经文中怎么说:

经文:【“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语译:【世尊继续开示说:“这时候长者又这么想:‘这个舍宅已经被大火所烧,我进来舍宅以后连同这一些孩子们,如果没有及时逃出去,一定会被大火所焚烧。我如今应当要施设方便,让这些孩子们可以免掉大火的灾害。’这位大富长者知道这些孩子们以前心中各有不同爱好的种种珍玩奇异之物,知道他们心中一定会对这一些有所爱乐和乐著,就告诉他们说:‘你们所喜欢的各种游玩之物,确实很稀有难得,你们如果没有取得,后来一定会忧愁后悔;同理,犹如我所造作的种种羊车、鹿车、牛车,已经都放在门外了,你们都可以出去外面,搭著羊车、鹿车、牛车去玩。你们应该赶快从这个被大火所烧的舍宅之中逃出来,以后随著你们所喜欢的,要羊车我就给羊车,要鹿车就给鹿车,想要牛车我就给你们牛车。’这时孩子们听到老父说有许多珍玩之物也可以带出去,不必空手出去,他们心中就很欢喜;而且带出去以后,不但这些珍玩之物都还可以玩,而且还有三车让大家自己来挑选,所以心中都很踊跃,大家就奋力起来,争先恐后甚至互相推挤,全都急著要离开这个火宅。这时候长者等他们都跑出来了,都坐在十字街头,知道他们不会被火所烧了,所以心中就觉得很舒泰、很安然、很欢喜地说:‘我这些孩子终于都逃离火宅了。’当然这时孩子没看见什么车子,就会向他要:‘老爸!你先前讲的那一些好玩的东西,羊车、鹿车、牛车,我们都出来门外了,希望你给我们。’”】

讲义:这意思是什么?诸位想想看啊!这就是说,诸佛来人间度众生时,不能单说二乘菩提;你如果单说二乘菩提,大部分的众生都不会喜欢,因为大部分的众生尚且不肯断我见、我执,何况是断我所执呢?所以我如果出来弘法时只讲二乘菩提,我想正觉同修会现在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人,不会有你们这么多人;但是因为我们正觉的法太多、太丰富了,各种珍宝珍玩之物都有,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例如在增上班我曾经讲过,说咱们正觉开的是黄金百货公司,不只是卖金块的金铺;所以你要买原形的金块也有,你要还没有提炼的夹有尘沙的矿金也有;你如果想要发簪、臂钏、项链、皇冠,也全都有,你想要买黄金打造的房屋或宫殿也有;正觉什么都有,看你要什么。事实上就应当要如此,如果不是如此,正觉这家黄金百货公司早就倒闭了,因为那原形的黄金,人家买了觉得没稀奇,买这么一块也就走了。可是咱们从 佛陀那边继承下来的很多宝贝,我就全部转手给诸位,我也不留下来作什么;因为这颗如意宝珠可以不断地生出许多宝珠,也不会减损什么,我又何必吝惜呢?大富长者现在也是这个状况,但是到底是什么状况,时间到了,只能下回分解。

《妙法莲华经》,我们上周讲到三十六页倒数第一行,略述过了。今天继续演说。这一段经文是讲大富长者虽然告诉了孩子们火宅危险,但是这些孩子们都不知道原来的大宅为什么被叫作火宅;对于火灾的可怕,他们并不知道,所以大富长者进入火宅中找他们时,他们只是看著慈祥的父亲,却继续游玩,并不想要离开已经被大火开始燃烧的大舍宅。那么这里有讲到火宅,牵涉到这一个名词应该先了解。什么叫作“火宅”?当然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个宅舍已经被火焚烧著,只是还没有完全烧尽,所以叫作“火宅”。但是,诸位可能常常听到有一贯道的讲师们说“道降火宅”,有很多人听过。这“道降火宅”的说法到底对还是错?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

一贯道的说法是:自从中国禅宗六祖以后,宗门之道就只传授于在家人之中,不再传给出家人了。这事得要从头说起,依照 佛陀的年代以及百丈增设丛林清规之前,寺院里面是不生火的,都是要托钵受食的。自从中国禅宗百丈禅师设了丛林清规以后,才开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耕作,也在寺院里面有了伙房。但是在之前,有伙房生火煮饭菜,是在家人才有的,佛门出家人是没有自炊自食的事情;就只是三衣一钵,每天中午是要离开住所去村庄托钵,而且是过午不食。一贯道就以这个状况来说佛寺不是火宅,在家人的家里才是火宅。又因为只看见六祖惠能的得法表相,不看六祖后来也是出家了,就说六祖以后宗门之道已经传到在家人手里了,暗示说佛门出家人从那时开始没有真正的佛法可得了,所以叫作“道降火宅”;他们因此就说,佛法之道已经降于在家人的火宅之中,继续跟随佛教出家人是学不到真正佛法的。

从表面上看来,他们讲的好像对,但是现在哪个家庭能够说不是火宅?如今每家寺院里面也都有开伙,一样也是一贯“盗”说的“火宅”。可怜的是因为明末、清朝乃至民国以来,如来藏妙法都没有机会弘传,一直都在被皇帝打压的状况之下,所以不管出家人、在家人,有道之士都没办法出来公开弘法;因为明知道出来弘法也是白忙一场,所以都是隐居著。那么不论是隐居在深山或者隐居在都市丛林里,算不算是火宅?也是火宅,所以一贯道说的“道降火宅”还真讲对。但我的解释与他们不同,他们纵使嘴里不想同意,心中也得同意我的说法才是正确的。但是从真实义来说,“火宅”的意思其实是譬喻三界: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是说三界里面的诸天、人间、三恶道所有境界,并不是恒常可爱而能永远安住无事,犹如宅舍已经被大火在焚烧著,只是还没有全面被烧,还没有烧得很严重,所以说三界就是火宅,不是一贯道们说的家里有开伙的叫作火宅。

这二年来,天灾不是一直都在示现著吗?尤其最近地震,那里动完了换这里动,都因为众生好动,所以大地也得要动。这是说真话,不是开玩笑。你们有人以为我是开玩笑的说法,其实不然,正因为众生需要动,当然大地就得要动。人间一切都要动,不能静止;例如说,我们这个人间跟欲界天为什么会被大火所烧?因为人间需要火,大家需要熟食的缘故;再加上人类心中被欲火焚烧,所以欲界就会被火烧,因此便难免火劫之灾。例如初禅天、二禅天,在初禅天中都还会被火烧,为什么呢?是说初禅天虽然不直接被火烧,还是会被火烤;火虽然不会直接烧到初禅天中,可是初禅天正好是在欲界上方,所以火劫来的时候,人间及欲界天被烧的时候,热气往上熏,初禅天就被烤了。那么,二禅天就没有火劫之灾了,因为距离欲界很遥远了;在二禅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定,但因为定水滋润,所以二禅天有时就会被水淹;当水劫来临的时候淹不过二禅天,最多只淹到二禅天,三禅天就淹不到了。人间也会有水灾,欲界天也会有水灾,因为这是二禅天以下的境界,既然众生都需要水才能生活,所以就有水,有水时因为人心不能静止,有时就会生起水灾。那么到了三禅天都还会有风灾,四禅天就没有风灾,所以风劫来的时候大风只吹到三禅天,把三禅天的所有宫殿都吹坏了。请问,为什么三禅天会有大风灾?因为三禅天人还要呼吸,有呼吸就一定要有空气,有空气当然就会有时生起风灾;正因为人心不平,动而不止,所以就会有风灾。如果大家都不需要呼吸就能生存,也就不会有风灾,因为都没有空气了。所以我刚刚讲的都是如实语,这可不是开玩笑;都是因为大家好动,所以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等事情发生;如果人类与动物们的身心都不动了,就不会有地震、火灾、水灾、风灾了;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有情全部证得第四禅,大家都入定去了,也就不需要饮食、活动、繁殖……等。所以我刚才说的真话,大家刚开始可能都当作我在讲幽默话。其实不是!事实正是这样。

------------------------

第五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

语译:【世尊又说:“你舍利弗得要听好啊!我释迦牟尼佛为了众生,以这样的譬喻来演说唯一佛乘。 你们大众如果能够信受我所说的这些话,愿意实修的一切人未来都将会成就佛道。 这个唯一佛乘非常地微妙,其中的清净是天上天下最为第一,所以不论天上天下,没有哪一种法是可以比这个唯一佛乘更高的。 我释迦牟尼佛所庆赞、悦乐、认可的一切众生,都应该称赞供养礼拜,因为这个唯一佛乘是我所悦可的。 我有无量亿千威神之力和解脱的证境,无量亿千禅定智慧以及佛位所有的其余诸法,只要有人能够得到这个唯一佛乘,就可以使我所有的这一些孩子们,不论白天或是晚上,不论经过多少的劫数,都可以时时刻刻以这个唯一佛乘的无上妙法而游戏于其间; 这一些得到唯一佛菩提的佛子们,可以和诸大菩萨以及一切声闻乘众,同样搭乘这个最宝贵的车乘,直接进入于佛菩提道场之中。 以这样的因缘把十方世界都详审地寻求,而寻求的结果不可能再有第四乘、第五乘了,除非佛陀有方便施设。”】

讲义:这意思在告诉我们什么?就是除了 佛陀的所说,实相解脱更无余法。所以如果三乘菩提之外,还有别的菩提,那就是魔说。请问清凉菩提是不是佛菩提,是不是三乘菩提?环保菩提、清凉菩提、医疗菩提……等,六识论的人间佛教拥护者提出很多种的菩提,那里面有没有菩提──觉悟?都没有啊!都没有任何菩提可说啦!佛法中只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三乘菩提,以外无别菩提。所以说,除了唯一佛乘方便分析为三乘菩提之外,“更无余乘除佛方便”。什么方便呢?另外再施设与三乘菩提无缘的人可以先修的次法,叫作人天乘,也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都不能叫作菩提,所以佛法中总共只有三乘菩提。今天讲到这里。

这一回禅三破参者,参加禅三的次数还是没有破记录。我们同修们禅三破参,参加禅三次数最多的记录是七次,这一回有一位差一点要追上了,也还不能平记录,他是第六次打禅三,另外一位是第四次禅三被印证。所以,如果去一次、二次禅三,照道理讲,应该是不能破参才对。如果二次就可以破参,那就叫作异类,异类是什么意思?是说他不是人,因为他叫作菩萨。

回到《妙法莲华经》来,上一周最后,我们把第四十五页最后一段语译过了,那么接下来还是要解释它。这一段 世尊这么说:

“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这是说明:“你舍利弗啊!我是为了众生,以这个三界火宅及三车的譬喻,来宣说唯一佛乘的道理。”这就是说,唯一佛乘是必须以大乘菩提来主张的,不能用二乘菩提来主张唯一佛乘;因为大乘菩提中函盖了二乘菩提,可是二乘菩提中完全没有大乘菩提,并且远劣于大乘菩提,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佛陀在世时是度人成阿罗汉以后,让这些大阿罗汉再来明心开悟,所以是先成为大阿罗汉,然后才回向大乘法中来明心,这显然是不同的层次,而且显然法道不同。(中略)所以,唯一佛乘必须是大乘法,不可以是二乘法。那么,佛这里就是这么说:“你舍利弗啊!我为众生,就以这个作为譬喻,以火宅和三车的譬喻来解说唯一佛乘。”

接著,佛陀讲的话真的是在鼓舞大众,说:“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所以,如果能够信受这个三车之喻中的大白牛车唯一佛乘,最后一定会成佛道、得佛道,因为绝对不会入无余涅槃。那么,一世一世最会懈怠、最会推拖的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他也还是得要成佛;他不像人家努力精进修行,他总是晃悠晃悠地过日子,可是让他晃悠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他还是得要成佛;因为他都不离开大乘佛法,迟早一定会证悟,也会见性乃至证得种智,就这样,最后一样是成佛。自从 威音王佛以后,难道还有人能够超过三大阿僧祇劫吗?我想没有。那就假设说有啦,给他增加一倍时程,就说六大阿僧祇劫以后好了,他也得成佛。所以说“一切皆当成得佛道”,只要能够信受唯一大乘。

如果不信唯一佛乘是大乘,一天到晚心里想著、口里说著“大乘非佛说”,这个人实际上也是“皆当成得佛道”,但不是三大阿僧祇劫,因为他必须要去三恶道历练以后回来人间,再下三恶道、再回来人间,再三地重复,再五再六、再八再九地重复,等到后来想通了:“我还是不要假装铁齿好了,现在起愿意接受大乘真是佛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三大阿僧祇劫以后他还是可以成就佛道。为什么我说他即使主张“大乘非佛说”也能成佛道?因为他未来的轮转生死是无量的,下三恶道再回来,再下三恶道再回来,也是可以无量重复的。当他无量生死之后,也许几百千万阿僧祇劫之后,突然一念想通了说:“我很努力学佛,为什么不断地受苦?”那他最后不就还要信受大乘是佛说吗?总有一个时候会相信。相信了,他就进入大乘法中,只是那个时间真的很难计算,他得要等很久、很久。

所以说,如果能够信受唯一佛乘,信受大乘菩提就是唯一佛乘,那么依 佛陀的所见而言,那是可以预见的未来一定会成就各层次的佛道。那么,如果以见道作为成就佛道、证得佛道来说,那也只是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那这样子,是不是可以推论说:他明心了,是在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之前,才开始“信受是语”?对啊!是可以这样推论。如果到现在还不相信大乘佛法,还继续主张“大乘非佛说”,那么他们将不是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时可以开悟实证般若,因为死后的谤法果报要先去受完。而这种邪说主张是无根毁谤最胜妙的佛法,他们不晓得造那个业有多重。如果他们诽谤说“二乘菩提非佛说”,那罪还远比这个轻。想想看,二乘菩提最精进利根的人,一世成就阿罗汉就完成了;然而很精进、很精进的人,纵使超劫精进,一样不可能一世成佛;大多数人却是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这样看来,谤哪个法的罪比较重呢?显而易见嘛!

所以这一些谤大乘法,主张大乘非佛说的人,他们从现在开始计算,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过完了,他们还不可能见道;因为他们死后要下堕三恶道,次第经历地狱、饿鬼、畜生道,再回来人间;回来人间以后由于恶见种子没有灭除,可能又谤大乘法,死后又下堕三恶道,再回来人间到底要几世?不知道!因为种子种下去以后很难转变的,除非有遇到跟他很熟识,过去世常常是亲属的人成为善知识来摄受他,否则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一类种子若没有忏除的话,那就是受报后回来人间重新再谤,又继续下去三恶道中;所以不要以为他们回来人间时,立刻就可以从初住位开始,不行的。如果他们想通了,还得从初信位开始;修学十信得要多久?经论中说要一劫乃至一万大劫。所以想想看,很恐怖呵!因为我们如果明心以后,继续修行一劫都不知道能够上修到哪里去了,他们却还是渺渺茫茫,还在漫漫长夜中。

这样想起来,诸位有没有觉得自己好幸福?(大众回答:有!)有呵!好窝心啊!是我的知音呐!这表示我没有度错人,所以我们就是要度菩萨。因此这两梯次禅三,向 佛告假回家的时候,特别是第一梯次:哎呀!佛陀好高兴。第一梯次,我才刚上山报到,先上香的时候就看见说:佛为什么这么高兴?我还弄不明白什么原因,到第四天才知道。第二梯次解三时,世尊也是一样很高兴。这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度菩萨,不度声闻。如果我们要度声闻人,我们只给他声闻法。所以哪一天,如果有一群声闻人组团要来学法,就为他们开个声闻班,不叫作禅净班。为他们讲什么呢?讲《阿含正义》就够了,其他妙法都不跟他们讲。因为他们是声闻,菩萨的根本大法岂能白白送给声闻人?想想佛世那些定性声闻,已经成为阿罗汉、人天应供了,佛都还不给他们这个大乘妙法;因为他们是声闻种姓,声闻人就该只得声闻法。

如果你是菩萨,你当然该得菩萨法。所以,如果我们确定谁是真正菩萨了,就一定要帮他开悟,再怎么辛苦也要帮他。目前最高记录是七次,七次禅三才开悟,至今还没有人能打破;因为他真的是菩萨,虽然年纪很大,不怎么识字,我们就是要帮他,因为他是菩萨。那如果聪明伶俐、博学多闻,可是我们不帮他,帮了他也没有用,因为他不是菩萨、不想荷担如来家业。他想的是:我现在赶快明心,明心后,下个梯次我要见性。甚至还有人报名表上,写著“明心、见性”四字,想要两关一起过;他大概想萧平实是这样子过的,所以他也要这样过。但问题是,我一看就知道他不是菩萨,所以不帮他录取。凡是能被录取的,多多少少已经发起菩萨性了,只是菩萨性多或者少的差别。如果在菩萨性发起方面还不足以让我感动,我绝对不会帮忙;我如果帮了他的忙,佛陀会给我脸色看,那可不妙。佛给人脸色看时不会摆臭脸,就只是没有笑容。你身为菩萨,要懂 佛的意思啊!没有很好的笑容,就表示没有随喜,你就要检讨。

所以,真正的成佛之道就是佛菩提,佛菩提的见道就是明心开悟。可是,这个明心开悟包含了断我见在内,没有先断我见的人,怎么可能明心开悟呢?他一定会落入识阴之中嘛!至少会落入意识中,不可能开悟明心的。然而,二乘菩提最多就只是断我见、断我执,从来不知如来藏何在──从来不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诸佛都不会帮他们实证,因为这个大法是要给菩萨的,不给声闻人。所以,真正能信受三车之喻的人,才会发起菩萨种性。能发起菩萨种性,进入菩萨种姓中,在今世或者未来世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就是在佛法中有所实证。佛是这么说的,而我们度人的经验,也是这个样子,并没有差错。

佛陀接著说:“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说这个唯一佛乘,真正是微妙法。微细而胜妙,是说它不容易了知,所以叫作微;妙,是说由这个法的实证,就可以函盖一切法,不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有为法或无为法,全都函盖在这里面;乃至函盖十方三世一切世界,所以说它妙。这个唯一佛乘,不但微妙而且清净。二乘法中即使成为阿罗汉了,依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来看,都仍然是不净。这个不净,不是在贬抑阿罗汉,而是说如实语。阿罗汉,当大家还不懂他们的证境之前,都以为阿罗汉只能想象,永不能及,以前佛教界都是这么想的。可是来到正觉同修会里断了我见又明心之后,继续修学般若时,已经知道阿罗汉的证境原来如此。因为你所证悟的第八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阿罗汉并不懂;可是阿罗汉所证的,而且是他们将来舍报要入的无余涅槃,那是什么境界,你们却已经知道:就是把阿罗汉的五阴十八界排除了,剩下那个如来藏自己的境界,那就是无余涅槃了。你们却知道啊!但你们知道的,阿罗汉们并不知道。

而且,如何看得出阿罗汉还不够清净?譬如从龙类受生来人间的那位须菩提─不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他的脾气很大。大迦叶平常道貌岸然,有一天,大菩萨可能是为了供养 佛,弹起琴来,大迦叶在旁边听著听著,不知不觉就跳起舞来了。他是不是舞神来下降?我就不知道,总之他听著大菩萨奏乐以后就跳起舞来,闻歌起舞。还有难陀,他是 佛的表弟,有三十种大人相,只是不分明而已。他常常提前下山到村庄里去,托钵时间还早得很,他就提前下山。他想要作什么呢?只是去人家后院外面看女生刚起床衣衫不整有些裸露的样子。还有一件事,我就不谈它,公开讲起来就不太好意思了。然后他说法时不会先看男众,上了法座以后,对女众先瞧一瞧,然后就开始说法,说了法以后才会看男众,你说他有没有清净?但他是大阿罗汉。又譬如,毕陵看见了恒河神就叫“小婢”,恒河神去跟 佛陀告状,佛说:“你来向恒河神道歉。”他说:“好。”然后对恒河神开口说:“小婢!过来!我跟你道歉。”他有没有清净?没有!习气种子还在。可是回过头来观察你所证悟的如来藏,祂有没有这些现象?完全没有,如来藏从来不会这样。所有大阿罗汉们的过失,如来藏全都没有,所以这才真正清净。菩萨依著如来藏这样的特性,转依祂,继续进修,将来断尽这些三界爱的习气种子,是大阿罗汉所不能断,这才能够说是真正的“清净”。

------------------------

第六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我等皆似佛子,如来常说我等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我等于中勤加精进,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自以为足,便自谓言:‘于佛法中勤精进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便见纵舍,不为分别:‘汝等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悕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语译:【“世尊!这时候这贫穷的儿子听闻到父亲这样子说明,心里面就非常地欢喜,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欢喜,心中这样想:‘我本来并没有生起一个心思,对大富长者所有的财宝有所希望或者求觅,而如今这些宝藏自然而然就来到我手里了。’世尊!那位大富长者就是如来您,而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其实都好像是佛陀的儿子一样,因为如来常常都说我们是您的儿子。世尊!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就是因为有三种苦的缘故,所以在生死中受到了种种的烦热忧恼,而我们竟然这么迷惑、没有智慧,总是喜欢贪著于声闻解脱道小法。今天世尊让我们这些人好好在世尊的这些宝藏之中去思惟,让我们蠲除了种种法中戏论的粪秽,而我们在这里面勤加精进的结果,终于可以获得二乘涅槃──等于穷子‘除粪二十年的价钱却只是菩萨们的一日之价’。 既然得到了这二乘涅槃‘除粪二十年的价钱只是菩萨们的一日之价’,我们心里面就非常非常地欢喜,自以为这样就是圆满了佛道,所以我们自己这样子说:‘我们在佛法里面很殷勤很精进的缘故,所以我们得到了好多的佛法。’然而世尊以前早就知道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心里面只是贪著这一些粗弊的法义,爱乐于声闻缘觉等解脱道小法;所以便暂时让我们这样安住下来,而不为我们分别说:‘你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将来都有获得如来知见宝藏之分。’说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有分,可以拥有如来知见宝藏,因此世尊就以方便力来为我们宣说如来所得的智慧,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追随著佛陀,得到了声闻缘觉涅槃的‘一日之价’,自以为大有所得,对于这个大乘妙法就不再有志向,也不想要再寻求更高的实证。 而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又因为如来以智慧为诸菩萨们开示演说大乘菩提深妙之法,我们虽然也在场听闻,可是每一个人自己心中对这个如来知见的宝藏却没有志愿,不曾想要获取更多。为什么呢?是因为佛陀知道我们这些人心中乐于声闻缘觉小法,就以种种方便力,随著我们心中的喜乐而为我们次第来演说,可是我们终究不知道自己本来就真是佛陀的儿子。 到了今天佛陀您演说《法华经》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世尊您在佛法中的智慧,以及在诸佛所知所见上的智慧,对我们一点点都没有吝惜,都愿意全部交给我们,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从过去劫以来本来就真是佛陀的儿子,没想到我们却只爱乐于声闻解脱道等小法,如果我们当初一开始就有爱乐于大乘佛法之心,佛陀就一定会为我们直接宣讲大乘法。 如今佛陀在这一部经中只演说唯一佛乘,而以前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的时候,佛陀在众菩萨面前贬抑及斥责声闻人爱乐于声闻小法时,其实真正的实况,是以大乘法在教化我们这些声闻大阿罗汉们。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现在这样说:‘我们本来并没有心思对佛陀的法宝还有别的希望或者寻求,而没想到今天法王所有的最伟大法宝,自然而然就到了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手里。’如同其他的佛子大菩萨们所应该得到的,而我们今天也得到了。”】

讲义:大迦叶说:“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想想看,世尊第二转法轮时期宣讲般若,不都是对须菩提、对舍利弗、对大迦叶等等人来演说吗?而菩萨们就配合著演戏,同时在演出无生之戏。然后到了第三转法轮时期,佛为大菩萨们演说方广唯识的胜妙正理,其实是把 佛陀家里的宝藏都拿出来给这些大阿罗汉们看,就是要让他们对于佛菩提──对于 佛陀的所有法宝,心中生起爱乐。但是 佛陀这样作了多久?大约四十九年吧?二转法轮般若期有二十二年,后来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期则有八年,就是大约四十九年。让大阿罗汉们这样子熏习,就好比大富长者让那个穷子先挑粪二十年;长者子挑粪二十年就好比是熏习声闻法十二年,所以在声闻法中修学其实就比如挑粪。然后让穷子了解库藏的内容,就是让他在库房里面当工人,懂得该把什么宝物送进去存放,什么宝物该拿出来处理,这就是第二转法轮时的般若期。最后要穷子把所有宝物都记住,就是在方广唯识期第三转法轮时,深入解说一切种子的智慧,就是要大阿罗汉们对 佛陀的所有法宝全部熟悉不忘。

那么,这些大阿罗汉们本来想:“佛陀说的般若经典法义那么胜妙,佛陀有时候为大菩萨们说的妙法,我们都听不懂。”所以心里面不敢希求说,自己未来也可以得到 佛陀的这一些法宝;是后来 佛陀不断地有教外别传的各种机锋帮助他们明心了,甚至于少数大阿罗汉也眼见佛性了,然后接著再把实相般若一直讲下去,就是介绍大阿罗汉们一一认识法宝各自所住的法位;最后讲了方广唯识一切种智,是让他们详细了解这些法宝的功德。这些大阿罗汉们听完以后说:“我有一些懂了,这些也不错。”因为他们证悟了以后,懂得很多种法宝;再深入了解法宝的各种功德以后,就知道把玩了,所以心里面有一些什么珍宝,懂得玩了,渐渐地觉得说:“菩萨们所有的东西,我也想要。”可是 佛陀没有说他们可以继承这些极胜妙的法宝,所以不敢开口要;但是他们心中都已经喜欢菩萨们的法了,所以到最后宣讲《法华经》的“第五时”,世尊就说:“你们本来就是我的孩子,我这么多的珍贵法宝本来就是要给你们的。”这才终于心大欢喜说:“原来我们真的是佛的儿子,原来佛真的要给我们所有法宝。”所以这时叫作“心大欢喜”。

以前 世尊常常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子。”大阿罗汉们那时就相当于大富长者告诉穷子说:“你就当作我是父亲,我当你是儿子。”以为只是这样相认的义父、义子关系,根本不知道是亲生的。到了这个时候才终于知道:本来就是 佛陀真正的儿子。所以大迦叶又禀告说:“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以前就是因为有三苦,所以在生死中受诸热恼。”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可是有多少人真的了解这三苦?你放眼台湾佛教界、大陆佛教界,可以检验看看,他们之中有谁知道这三苦?有谁在书中、开示中有如实讲过?没有!连这么粗浅的法都没有如实讲过。

苦苦,被打了很痛很苦,生了病很苦,老了不像年轻人可以意气风发行动如风,当然就觉得苦。这些都不必解释,大家都知道。坏苦,就有许多人不知道了,譬如说意识会坏,他们可就不知道了,有许多大师们也都不知道,才会主张说“意识却是不灭的”、“证得离念灵知就是开悟”。你们看,连释印顺都不知道,所以他说:意识有粗的、有细的,从粗意识中分析出来细意识,是常住不坏的。宗喀巴则是他的祖师爷,释印顺就是吃了宗喀巴的臭口水才会这么主张,所以他们显然都不知道意识的坏苦。因为 世尊在《阿含经》中早就开示说,各种远近粗细的意识:“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世尊讲到这么白、这么彻底,明说各种各类层次的意识,不管多粗、多细、多远、多近的意识,譬如说过去世很远的意识,或者很远的未来世意识都一样,或者现在的粗细意识,也都一样是意法因缘生。

佛说的“诸所有意识”就已经函盖所有的粗细远近意识了,佛说“诸所有意识”,这样函盖了还不够,怕后世众生听不清楚,还特地加强语气说“彼一切”,说“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用“一切”再重新全部函盖一次,等于把所有意识函盖二次了。也就是说,“诸所有意识”是第一次函盖所有不同状况的意识,“彼一切”再重新函盖一次所有意识,“皆意、法因缘生”,又用“皆”字第三次函盖全部意识,说所有意识全都是藉意根与法尘为助缘,而从本际如来藏中出生的;既然有生,出生以后未来则必有灭。没想到台湾、大陆都一样,所谓的大法师竟然还在书中公开说“意识却是不灭的”,竟然有许多大法师公开说意识之中有一部分细心是不会坏灭的。那么 佛陀讲“诸所有意识、一切意识”,不等于白说了吗?所以他们显然不知道意识的坏苦,识阴的我见全都没有断除。这就是末法时候学佛人的悲哀啊!连大法师都弄不清楚,那你说,一般学佛人怎能弄清楚呢?所以他们连坏苦都不懂,都没有讲清楚,至于意识心存在时的行苦,当然就别提了。

还有好多禅宗的学佛人或者大法师说:“离念灵知是常住不坏的真如。”请问:离念灵知存在的当下,纵使你住在初禅中受乐好了,那时有没有行苦?还是有啊!等一下要不要出定?要!出定时,那个初禅之乐不就变成坏苦了吗?除非是初禅圆满具足实证的人,出定后住在等持位中,继续保有乐受觉触。所以,显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坏苦与行苦,怪不得他们没办法成为阿罗汉,所以他们不应该得阿罗汉,连初果都证不得。也活该他们不得,因为他们连三苦都不懂,距离证初果的条件都还差很远呢。那么大阿罗汉们以前就是因为三苦的缘故,对三苦无法断除;而无法断除的原因是什么?是我见、我执。所以因为这三苦的缘故,在生死中去领受种种的热恼,心中便有烦热苦恼而无法灭除;但是遇到了 佛陀以后仍然有所迷惑,因此对 佛陀所传授的佛菩提种种金银珍宝,他们不懂得爱乐,迷惑于佛菩提道而没有一切种智的智慧,只是想赶快把三苦灭除就好,所以他们都是爱乐执著于声闻小法。

然而大迦叶是俱解脱者,他自己这么承认说:“今天世尊令我等思惟佛菩提,蠲除了诸法戏论之粪。”这个“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就是让他们思惟说,佛道是如何地胜妙,但是要进入佛道之前,先要“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什么是“诸法戏论之粪”?就是世间法的种种热恼,三苦中的热恼,这就是“诸法戏论之粪”,这当然要先努力去除,除多久呢?除十二年。大富长者子除粪二十年,就等于在二乘菩提中除粪十二年。这些“诸法戏论之粪”除掉以后,已经在二乘菩提解脱道里面勤加精进十二年,“得至涅槃一日之价”,才只是菩萨道中的“一日之价”,才终于获得涅槃而可以出离三界生死。这个二乘涅槃等于什么?等于那穷子在大富长者家除粪二十年的工资。在大富长者家除粪二十年的工资,要怎么跟大富长者那仓库里面盈溢的金银珍宝来相提并论呢?真的无法相提并论,才说是“一日之价”。

也许有人想:“哎呀!这《法华经》讲得未免太过火了吧!”事实上一点都不过火,诸位想想看,这些大阿罗汉他们已经成为解脱者以后,佛陀才教导他们实相般若;可是刚开始那几年,大阿罗汉们都听不懂,得要靠著 佛陀教外别传的帮忙,悟得了此经如来藏以后,才终于渐渐听懂。诸位想一想,你们幸不幸福啊?(大众答:幸福!)可是这个幸福是来到正觉以后才有的,以前不曾有。以前再怎么想,也想不到自己竟然可以开悟明心,对不对?我们还有一些同修是可以看见佛性的。

在山河大地上都能看到自己的佛性,太棒了!所以那些同修们刚见性时,他们吃饭的时候,我一看就知道他根本就是在“吃佛性”,不是说佛性可以吃,是说他住在佛性境界里面吃饭。你们以前无论如何都不曾想到会有这一天吧!以前学佛时总是好痛苦:三藏十二部经浩如烟海,如何下手?整个佛法体系看起来就是那么样散散乱乱的一大堆。进入大富长者的宝库里面一看,一大堆的金银珍宝,却都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为什么这一件放这里?为什么那一件放那里?为什么那件宝物放那么高?而这个放那么低?这些宝物又都是什么呢?根本看不出所以然,看来看去只看到一些佛法名相。

来到正觉终于开悟了,然后看看我们写的书,请出来这样读:“哎呀!原来佛法是这样一个面貌。”终于可以一一下手去深入探究了,因为整个面貌全都了解了,渐渐深入了解“法住法位”的道理了。这是你们这一生学佛以来不曾有过的快乐,而这个快乐就叫作法乐,以法的游戏为乐,这不是外面道场所能有的。他们是在行善里面说说笑笑、嬉嬉闹闹,叫作法喜充满,那只能叫作世间法的喜乐充满,可是谈到出世间法,完全摸不到边,何处有法喜?而诸位有幸,参与了实证,知道了整个佛法的内涵,三乘菩提的位阶以及互相的关联,什么法应该住在什么位置,你也粗略了解了,那不就是“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吗?来正觉以前有想过能够这样吗?没有啊!所以你们是比我幸福多多啊!

------------------------

第七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语译:世尊又开示说:【迦叶啊!你们应当知道,运用种种的因缘和各种不同的譬喻,来开示佛菩提道,是我释迦如来的方便施设;就像我释迦如来一样,诸佛也都有这种方便施设。 如今为你们演说最真实的事情:所有的声闻众已得灭度的事,其实都还不是真正的灭度;你们众人之所修行的其实都是菩萨所修的成佛之道,只要依照我所说的这些教理去次第修学,最后你们都会成佛。】

讲义:这是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就是在说明只有“唯一佛乘”,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而说法时,其实本意都是“唯一佛乘”,本质上并没有三乘菩提之区分;只是因为众生无法如实理解佛菩提道,所以分析成三乘菩提,再依次序由浅入深而为众生演说,才能使众生次第实证,最后才能理解佛菩提道。释迦如来作了方便施设,演说三乘菩提,是有前后顺序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大众实证佛菩提而不是二乘菩提。佛陀初转法轮说完二乘菩提之后,续讲般若时既不把声闻众驱离,而直接演说般若诸经给声闻众们一起听;也不在一开始时就告诉声闻众们说:“这个是佛菩提道,你们要舍离声闻道。”佛陀也不这样明讲,直接就演示佛菩提道中的般若实义。

这就是说,佛陀宣讲般若的时候,并没有先明确告诉这些阿罗汉们:“这是成佛之道,你们要不要继续听闻?自己先作个决定。”世尊不先这样讲,却是一步一步告诉他们般若妙义,诱引大众先听闻般若妙义,同时也教导他们在教外别传的机锋里面去证得如来藏,让他们开始有人渐渐听得懂般若妙义。等待讲到一个程度以后再说:“这些妙理修好了就可以进入初地,这些深妙法修学完成了就可以成佛。”阿罗汉们就这样不知不觉之间闻熏了般若,也了知成佛的内容,这就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期的事。这些成佛的大概内容,就是依般若的理论而为阿罗汉们宣讲;但在般若期的后面阶段所说的法义,主要是使已经证得如来藏的阿罗汉们懂得如何具足入地时应有的般若智慧。

可是 佛陀正在宣讲般若诸经时,仍然没有要求他们说:“你们要赶快回小向大来当菩萨。”并没有这样子要求。把般若讲完了,大家都能入地了,然后再宣讲成佛之道有五十二个阶位,说明成佛之道里面有般若必须先修学,当般若修学完了,接著要学一切种智,要怎么样一地一地去证得道种智来圆满一切种智,才能成佛;这就是第三转法轮演说唯识诸经的内涵,都是成佛所必须圆满的一切种智内涵。最后是化缘即将圆满时,要将一切法摄归一法,就是摄归于如来藏,所以宣讲《无量义经》,说如来藏一法含摄无量义,然后才来宣讲《法华》,圆满 世尊的一代时教。

你看,这些阿罗汉们在 世尊宣演般若诸经时,其实都已经不知不觉走上佛菩提道了,并且在佛菩提道中已经有所实证了,然后 世尊最后才说:“其实我教你们所行的都是菩萨道,我教你们所行的本来就不是二乘菩提,二乘菩提只是方便引摄你们进来而已。”这就是 佛陀施设的方便道。阿罗汉后来想一想:“我们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已经入地了,难道我还要回到阿罗汉那一条路去吗?”心里面正在这样犹疑的时候,佛陀宣讲《妙法莲华经》而为他们作了授记,这时你叫他们要怎么退?当然要在佛菩提道上面继续走下去了,这就是 佛陀的善巧方便施设。

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他们说:“你们证阿罗汉以后还要学般若,然后还要学种智,将来要走成佛之道,我现在即将宣讲的般若实相智慧境界,就是成佛之道的先期智慧。”阿罗汉们一听就会这样子想:“吓死我了!成佛之道要三大阿僧祇劫欸!那几乎是无止尽的痛苦过程。”所以 佛陀的方便善巧没有人能够想得到,就这样引诱著阿罗汉们证得阿罗汉果,当他们已经心得安定了,不再害怕被生死折磨了(因为这时确定自己可以出离生死,可以不受后有了),然后 世尊接著让他们增益般若智慧。在他们还没有舍报之前可以增益智慧,谁不愿意?当然大家都愿意嘛!那么愿意的话就会一步一步增益上来;最后都已经有足够条件入地了,也终于懂得佛菩提五十二个阶位、三个大阶段的内涵,那时警觉到自己原来早就完成远波罗蜜多的阶段,已经走完第一大阿僧祇劫了。

大家被 如来授记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进入到近波罗蜜多的阶段,接著就是后面两个波罗蜜多要修,修完便成佛了:其中一个是近波罗蜜多,另外一个是大波罗蜜多。这时成佛之道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难道还要再退回去吗?这时候当然很犹豫:“我要不要退回二乘菩提去?我要不要入无余涅槃?如今成佛之道,我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然后,佛陀又告诉大家:“你们过去无量劫以来已经跟著我修学,那一些过程,我来为大家说明。”这就是《本生经》所说的内容,大家知道往昔无数劫中已经追随 释迦如来修学很久的菩萨道了。到了最后 世尊演讲《法华》时,心中想一想:“也对!我过去那么多劫以来,跟著释迦如来这样走过来,都是走在成佛之道中,今天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虽然很久远,但我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难道我还要再退回去走声闻道吗?”

想一想,还是应该走佛菩提道,只是将来要怎么成佛?佛号叫作什么?有没有把握成佛?自己还看不见,所以心中还有犹豫。这时候 佛陀给予明确的授记,那就很笃定了,因此他们就不可能再回到二乘菩提去了。所以这个方便善巧,其实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长大;当他们长大的时候,不会再想要回去当以前那个三岁、五岁的小孩了。他们现在已经成人了,可以作很多事情;也知道小孩子没办法开大车,而现在自己已经可以开了;小孩子没有办法喝美酒、享受人生,现在自己是大人了,可以享受人生了。你们可去问一问那一些已经成为青年的二十来岁的人们,你问他们说:“让你再回去当三岁、十岁的小孩子,好不好?”保证没有人会告诉你说:“好。”除非小时了了而且富有,现在家道中落而贫穷潦倒。但已经入地的大阿罗汉们,可不是家道中落、贫穷潦倒的人啊!

这些大阿罗汉们现在就是这个情形,已经由 佛陀把他们拉拔上来,都已经入地了。但是这些大阿罗汉们有没有警觉到这个事情?没有!所以 世尊说:“你们应当知道,我以种种的因缘、非常多的譬喻来为你们开示佛道,这是我释迦如来的方便。不但我释迦如来如此,十方诸佛也都是如此。如今就为你们演说真相吧!这个真相就是说,你们所有的声闻众其实都还不是真正的灭度,因为你们已经都不可能继续当个灭除五蕴十八界、不受后有的人了,你们接下来是要以成佛而得度,不是以二乘菩提灭掉五蕴十八界而得度;所以你们无量世以来,跟随我释迦如来之所修行,都是行菩萨道,否则很多世以前早就入灭去了;如今你们只要依照我释迦如来所说,渐渐去修学,未来全部都会成佛。”

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一点?没想到吧!是啊!真的没想到啊!以前也没有人讲过为什么是这样,可是现存的三转法轮经典中的记载,隐约显示出来的事实就是这样子,只是大师们没有读懂其中的意涵罢了。你们不会看见哪一部般若经典里面,譬如《大般若经》或是《小品般若经》,或者《金刚经》或者《心经》,你们都找不到哪一部般若经典里面,或者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方广经典里面,有哪一部经典中 佛陀指定说:“你们现在就得要跟随我回小向大。”你永远找不到。佛陀就只是这样一直讲下去,大阿罗汉们不知不觉地一直跟上来;当大家跟上来的时候并不知道已经转入成佛之道了,他们在这条大道上继续追随 世尊而提升菩萨阶位时,自己并不知道;后来知道了,纵使想要回头时,也会觉得太可惜,所以就回不了头,只好继续当菩萨、继续走下去,当然未来世一定会成佛。

你们跟著我学法时,和那时候的阿罗汉们不一样,我是明著跟你们讲:“你们走的就是菩萨道,不是声闻道、缘觉道;你们证悟不退时只是在第七住位,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遥远,不怕脚酸的人就跟著我来。”这可是你们自己愿意跟上来的,所以我说你们是值得赞叹的。因为他们是不知不觉中被 佛陀拉拔到了初地,然后才确定自己要走上成佛之道。而你们虽然也被我拉拔,可是我没办法拉拔你们一次就到初地,但是七住位、十住位、十行位是可能的,极少数人要入初地也还是有一些可能,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而你们不怕,从来没有怕过,没有畏惧过,愿意跟著走上来,所以我今天得要赞叹你们。那你们也不必羞赧说:“歹势啦!不好意思啦!”都不用!因为你们真的值得赞叹,不像那一些大阿罗汉们得要被不知不觉地拉到初地去。

这表示什么呢?表示你们的心性跟会外一般所谓的学佛人是很不一样的。会外还有许多法师,他们也跟你们这些法师们不一样呵!他们怎么讲呢?他们往往说:“同修会的同修们好厉害,同修会里的老师们更厉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见网络上,我们有一些同修上去作法义辨正,所向无敌,若是亲教师们比之于这些师兄弟们,那又更厉害了。可是他们嘴里说:“厉害啊!厉害啊!”竟然不肯来学,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开悟实在好难,心里怕呀!所以,只要正智出版社的书籍出版时间一到,他们就赶快去书局找:有没有正智出版社这个月应该出来的哪一本书?上架了没有?赶快去买,赶快去读。可是若要叫他们来学呢?可就不敢了。这表示说,你们的心量是比他们大多了,愿意尝试看看说:“我有没有办法拚得过去?”而他们是不敢的。而另外一些人,是因为假使来正觉学法,原来道场里面的师兄弟们将会排挤他,所以他如果来正觉学法,就得要准备随时离开那个道场;离开以后,第一个问题是要如何安单?这就先要考虑了。所以他们出家了,比你们在家人没有福报,就变成这样了。因此,在佛法的修学上面,有很多不同的因缘,也有很多不同的根性。

在那时候,跟著 佛陀学的阿罗汉们是害怕生死流转;当他们确定自己真的可以离开生死了,佛陀还不想去逼著他们回小向大,就像是诱骗小孩子一样:“大家继续走啊!前面还有好玩的,也还有许多好吃的。”就这样一路牵著他们,在妙法中一面玩、一面吃;到了一个目的地的时候,他们已经长成大人,明理懂事了,可以为他们明著说话了,就告诉他们说:“你们所行的都是菩萨道,只要依著走过来的这个过程,在这一条路继续走上去,渐渐修学悉当成佛。”这真的是方便善巧。这样的“仁”绝对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忍,这得要对孩子非常地疼爱、非常地怜惜,所以暂时遮覆这个部分不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愉快地快快到达目的地就行了。

这就是 释迦如来的大慈大悲,可是有多少人能体会 释迦如来这个大慈大悲?假使一开始宣讲般若时就告诉他们说:“从这里开始就是要走上成佛之道了,你们现在开始学般若时就得要回小向大。”那会有什么结果?有许多大阿罗汉将会说:“我不听法了,我不想再学下去了。佛陀!您如果再讲二乘菩提,我们还继续听;您如果宣讲般若,我们就离开。”将会变成这样,那他们就长不大,永远只能当“中药草”,都没有办法转变体质成为“小树”。但是,佛陀都不讲这一些,就只是拉著他们一步一步走上去。

譬如说一座山,顶端就是成佛的境界,佛陀就拉著他们一面玩、一面品尝水果;这样子游山玩水,不告诉他们已经爬了三分之一了,这时看著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再告诉他们说:“其实我要让你们到达的,是山顶那个地方。”大家一看:“喔!是那里哦!”于是往下一瞧,已经走完三分之一了,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也已经了解事理,于是大家都不害怕了,就可以继续往前走。佛陀这样施设了,那真的叫作大慈大悲。如果 佛陀不是这样施设,佛菩提道也就流传不到今天。那么,诸位回头来想一想:当你悟了之后,你在利乐众生时,有没有这样的方便善巧?诸位今天听了进去,这一些种子种在你心中了,将来你成佛的时候,你也会像 释迦如来这样方便善巧来度化众生。接著,下一品经文中 世尊怎么讲呢?

------------------------

第八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语译:世尊又向诸比丘们开示说:【“如果众生不曾先听闻二乘解脱道,而只听闻如来宣说唯一佛乘的话,就不想要面见佛陀,也不想要前来亲近,心里面就会这样子想:‘成佛之道这么长远,要经历很长很长的时间,接受了很多的懃劳苦痛才可以成就。’佛陀知道这一些大众心中是畏怯懦弱而心志下劣,于是以方便善巧之力,就在这成佛之道的中间处,为了让大众先获得止息的缘故,解说了二乘的二种涅槃。如果众生已经能够住于声闻地的涅槃或者缘觉地的涅槃中,如来在那时就为大众说:‘你们在修行成佛之道的过程中,所作的那一些事情还没有具足成办,你们所安住的解脱境界虽然是靠近于佛陀涅槃的智慧,但是应当要观察并且一一加以比对和思量,你们所得到的涅槃并不是真实的涅槃。这些都只是如来以方便善巧之力,在唯一佛乘之中加以分别出来方便说有三乘菩提。’犹如那一位在五百由旬恶道险难中的导师,为了让随从的大众们获得身心止息的缘故,而化作一个安乐的大城;既然知道大众身心都获得止息以后,就告诉大众说:‘收藏大珍宝的处所已经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了,而现在这个宝城并不是真实有,只是我变化所作罢了!’”】

讲义:这就是说,众生的心量小,不能够一开始就宣扬唯一佛乘。如果一开始就宣扬唯一佛乘,众生就不想要来觐见 佛陀,不会想要来亲近的。譬如我们正觉同修会好了,如果我一开始就说:“来到同修会要开悟明心,得要三十年。”会有多少人来?很难啦!大部分人听了就想:“三十年!那时我都不知道还有命没有?”对不对?是如此啊!如果我一开始就这样,我今天可就没有人可以用,谁来帮我把这个正法给弘传下去?所以我们刚开始时(当然也因为我有滥慈悲的习惯,这也算是个恶习,应该要改),我们让大家一开始很容易就开悟了,大家一看就知道:开悟不是不可能的,真的可以。于是开始有人愿意来修学。

可是还有更多的人说:“那个开悟一定是假的,如今已是末法时代了,哪有可能?”可是看见那些被印证的人,一个一个写出来的报告、文章,以及他们讲出来的法义不可思议,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信受。接著就有一些同修开始出来帮助我说法,渐渐地,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才有现在规模的正觉同修会作为大家的法依止。所以我如果一开始就说:“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来正觉修学想要开悟,至少要三十年。”我可能不到一年就能退隐山林优游自在了,因为一定是迥绝无人。因此,弘扬佛法时不能一开始就讲唯一佛乘,一定要先让大家轻易可得证悟;得了以后发觉开悟不困难,那时的同修们来到正觉半年、一年半、二年半就可以开悟,而且是真的;于是大家有信心了,渐渐地再把整个佛法的脉络次第内容说清楚;这时因为大家有信心了,虽然知道说:“原来成佛之道是那么遥远。”然而毕竟是可以实证的,不是想象而不可及的,于是正觉同修会就立足于群雄窥伺之中而能屹立不摇。

正觉只是一个小小的佛教团体,竟然拳打北山虎,脚踢南山龙,胆子好大!身量那么小,胆子却这么大,对不对?你们算算看,正觉才多少人?人家大山头动不动数十万徒众、数百万徒众,正觉跟人家比起来可就太小了;可是正觉的宝剑厉害,这个剑气一扫出去,方圆几十里都死光,就没有人敢来捋虎须。但是,我们弘法却是有次第性的,我们总是观察时节因缘:现在可以作什么,不可以作什么。一定要先观察好,我们就这样安排著一步一步走上来。

佛陀来人间弘法就更困难了,比我们现在更难,真的比我们更难上无数倍,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佛教,所有修行人都是外道。我们现在比起 佛陀那个年代已经太好了,大家想想看:很多人都宣称是佛教徒,我们可就好办事了,因为佛教徒至少认同佛法嘛!是啊!因为同样是佛教中人,他们最多只能够说我们不是佛教,但他们不会否定佛教。接下来,我们把佛法开始弘传,也有佛经作依靠,举证出来时人家可就无法推翻了。当年 佛陀有什么可以依靠?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我们还有佛经作依靠,当人家否定说你这个法不对时,得要举出经文证明说为什么不对?但是举出来时一定会证明我们正确,因此佛经可以作我们的依靠。所以我们现在弘法,比起 佛陀那个时代,是好过百千万倍。

因此,虽然如今仍然是很困难,但大家都不用抱怨;因为 佛陀遗留给我们的已经够多了,佛陀帮我们准备好的胜法菜肴已经够丰盛了,足够大家吃上一万年,没有问题啦!所以,我们弘扬正法要有方便施设,把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定下来,方便施设以后便去作。但是我们毕竟还有很多圣教上的依靠,佛陀却是完全没有的,从一无所有当中要建立三乘菩提,从一无所有当中而去度化众生,竟然也能成就了佛法在人间的种种基业;因此 佛陀必须是具足各种方便善巧,才有办法施设三乘菩提,这个施设真的很不容易。也许有人说:“三乘菩提,一定要这样施设,不然怎么弘法?这是必然的。”可是诸位有没有想一想,以前你有觉得这是必然的吗?没有!是来到正觉同修会熏习久了,然后才知道说这是必然。

但是,你再去观察会外那些大法师们,他们对三乘菩提的内涵都还分不清楚。不然的话,你们去瞧一瞧:有哪个大法师出来演讲真正的二乘菩提内涵,以及大乘菩提的内涵?没有啊!甚至于我们已经发行三乘菩提的DVD了,都还没有人愿意出来说明二乘菩提、大乘菩提有什么异同。什么地方差异?什么地方相同?至今都还没有人出来讲。由此可以了解,施设三乘菩提是很困难的,并不容易,但 佛陀能从一无所有当中去施设出来,所以显见 佛陀的智慧胜妙到何种程度,显然 佛陀很清楚看见说:“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因为众生什么都还没有实证,一开始就听闻到出离三界生死得要到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全都没有兴趣了;因为二大或三大阿僧祇劫都是不可期待的,而人寿不过百岁,那三大阿僧祇劫根本不是众生所能看得见的,他们不免怀疑:“你这样说,我要如何相信?”所以必须先给众生有一个可信的法,就是出离生死现前可证、一生可得,所以他们实证了出三界的涅槃以后,就不会再这样想:“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因为出离三界生死的法已经实证了,现前看见、现前证实,证明 佛陀都不欺人,也就愿意接受 佛陀所说的“这只是个化城”的说法,就愿意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走上三大阿僧祇劫的成佛之道。

《妙法莲华经》上周讲到八十八页,今天要从第一行“佛知是心怯弱下劣”这一句开始。这是说,众生无法想象唯一佛乘,也就是无法想象佛菩提道实证成就的长远,因此假使听闻一佛乘的妙法,他对于成佛是没有信心的。那么 大通智胜佛知道众生的心对三大阿僧祇劫的实修是畏怯懦弱,而且心志不够高广,是下劣的,就以方便智慧之力,在三大阿僧祇劫的中间再过去一些的地方,为了让大众得以止息的缘故,宣说了声闻、缘觉的涅槃;如果众生已经住于声闻、缘觉涅槃之中,又已确定自己在佛菩提中是可以实证的,他心中就有了信心,这时 如来就为大众说明:“你们对于真正解脱之道其实还是所作未办,而你们现在所住的解脱境界、智慧境界,已经接近于佛地智慧了,所以你们应当要观察筹量,你们目前所得的这个涅槃都不是真实的,只是如来以方便善巧的力量,把唯一佛乘加以区别出来而宣说三乘菩提,让你们可以证得出离三界生死的果报。”

这意思就是说,在佛菩提道中,从初住位开始到达佛地是三大阿僧祇劫,再加上刚开始时信位修行的一个大劫乃至一万大劫才能够成就;可是人的一生寿命有限,即使让所有众生寿命都可以达到一百大劫,比起三大阿僧祇劫仍然是如同白驹过隙,好像一匹白马快跑而通过一条很窄的线一样,一呼就过去了。

也许诸位想:“我们现在人寿百岁,有的人都嫌自己活得太久,要闹自杀;他活一百劫,你还说他人寿太短吗?”是的!如果以三大无量数劫来比的话,根本不成比例;这样比较下来,一百大劫的寿命仍然是太短、太短。你告诉他,要三个很大的无量数劫才能成佛,他一定跟我们大众一样,脚底都凉了,没力气了,一定脚酸腿软。想想看,主持禅三,我只不过三天的劳累而已,可是到后面二天我通常都在大殿里面,也是脚底板酸得要命。如果要走三大阿僧祇劫,你想想看:也许身子不累,心可都累了。所以你如果不先讲二乘菩提,不先让大家实证二乘涅槃,直接就讲大乘菩提,大家一听就想:“我又不是疯子,为什么要相信这个说法?三大阿僧祇劫以后才能成佛的事,谁知道呢?”他们心里面会这样想。所以,这时诸佛以方便善巧从唯一佛乘里面,分析出二乘菩提来,方便引导众生进入佛法中来。其实本来没有二乘菩提,就只是成佛之道;但是要先让众生有所实证,他们心中才能证实佛菩提是可以完成的。就好像说,父母亲交代孩子:“你今天要把某些工作完成,我才会给你糖果。”可是孩子不信:“因为工作完成是要到晚上,我怎么知道真的有糖果可得?”所以,有智慧的父母亲就拿出一包糖果来:“我现在先给你一颗,但你今天要全部作完,我才能全部给你。”他相信了,因为有一颗已经到手,又看见那一包在那里。

就好像说:“声闻菩提已经实证了,缘觉涅槃我也实证了,现见佛陀的智慧与福德无边广大,这是可以期待的,因为佛陀已经先给我一小部分了。”同样的道理,当众生追随 世尊一个无量数劫之中,努力勤行菩萨道,可是来到这一世,眼看著 佛陀的智慧与福德如此广大,真是遥不可及,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佛陀的地步呢?没什么希望。”所以,这时就要赶快帮他们实证二乘菩提,然后佛菩提之中应该有的,他们过去熏习过的,现在就赶快继续塞给他们,然后他们在这一世就可以入地了。入地了就有把握,因为自己很清楚知道未来成佛之路该怎么走,有哪些内涵;他已经知道了,所以他就有把握,不会再想要入无余涅槃,这就是 佛陀的方便善巧。如果都没有办法实证,大家就没信心了。

所以,在弘法度众的过程里面,一定要有实证的结果出来,众生才会信受。不但刚开始时如此,证悟后开始进修的每一个阶段也都要是如此。就说我们正觉同修会好了,七年之中都没有人可以眼见佛性,大家都认为自己没希望了,都想:“我没希望看见佛性的,所以明心就好了。”大家都这样想。可是去年有人看见了佛性以后,大家又开始有信心了,又开始拚福德及定力了。所以现在又有人努力前仆后继,也许明年春天、明年秋天又会有人见性,这就很难说了。所以,度众生不能够一开始就讲“一佛乘”,一定要讲三乘菩提的内容。

大迦叶他们已经明心了都还会如此,何况是众生完全没有实证,当然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区分为三乘菩提,把容易证的先让大家实证,成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后,再继续演讲佛菩提,这时陆陆续续把他们走上成佛之道时应该有的智慧继续给他们,于是他们入地以后就可以发起大心了。但是,虽说已经有佛菩提的圣种性了,有大心了,大家终究觉得还不是很有把握,因此得要演讲《妙法莲华经》为大家授记;授记了,这总不是假的,连未来多少劫以后值遇多少佛,将来成佛是什么佛号,连国土的名号、住世多久、弟子众的状况都已确定了,当然心得踊跃,于是大家都信受了。这当然也包括还没有被授记的人,眼看著这些大阿罗汉菩萨们都被授记了,他们当然跟著信心十足。所以,到他们也成为阿罗汉的时候,他们就更有信心,就必须要告诉他们说:“你们所得的涅槃其实还不真实。”他们才会懂得还没有成佛,还得继续进修。

为什么说二乘菩提所证涅槃不真实呢?这当然要说清楚,总不能够随便说人家不真实就不真实吧?以前没有人演讲涅槃的义理,偶尔有人讲的时候,又是东拉西扯一堆莫名其妙的说法,然后就说:“实际上,涅槃是不可思议、不可说明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讲清楚,所以很简单的一本薄薄的《邪见与佛法》,很多人读了以后就说:“原来涅槃是这样!以前都不懂,现在已经知道了。”但读过以后也只是知道二乘涅槃,也还无法实证。可是二乘涅槃为什么不真实呢?当然要为大众说明,不然未来世还是会有人讲:大乘涅槃是施设,二乘涅槃才是真的。

就像十几年前,欧美还有一些信奉一神教的学术界人士在毁谤说:“释迦牟尼佛不是历史上真正出现过的人物。”这么明确的历史证据、法义证据都还存在时,他们都还可以这样硬拗了,当然这个道理一定要讲清楚:为什么二乘涅槃不真实。譬如说阿罗汉所得涅槃使他们生起了解脱的智慧,但他们仍然不晓得因缘法的内容,所以他们纵使得了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也仍然不真实,因此他们无法获得辟支佛的功德。那么 佛陀就为他们演述因缘法,于是阿罗汉们听闻之后继续作观行,把因缘法一一加以现观而实证,因此他们才具有辟支佛的功德,就称为缘觉;他们不可以称为独觉,因为是从 佛陀闻法而悟得因缘法,不是自己悟入的,所以仍然称为阿罗汉,叫作声闻。

但是,声闻地与缘觉地所证的涅槃,仍然是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他们舍寿之后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尽,入了无余涅槃中,永远“不受后有”,三界中再也看不到他们了,因为他们都只剩下本际如来藏无形无色而离见闻觉知,不再于三界中显现身口意了,都没有五蕴身心存在了;那么请问,这时候还可以说他们有证涅槃吗?有谁证涅槃呢?有谁入了涅槃呢?没有啊!无余涅槃中是没有人证的,不论是阿罗汉或辟支佛都如此。他们入了无余涅槃之后,那个无余涅槃里面没有阿罗汉身心,也没有缘觉的身心存在,那么,请问是谁证涅槃、住涅槃?这时候还能说有涅槃吗?当然没有涅槃可证可说了。因为如来藏不觉知自己住于无余涅槃中,而声闻、缘觉的蕴处界也已灭尽,无人、无我、无一切法,那样的涅槃怎能够说是真实的呢?所谓真实,一定是能够观察的人继续存在,而且有一个真实不坏的法──一个不生不灭、不生不死的常住法存在而被观察著,那个涅槃才能说是真实的涅槃。他们入了涅槃灭尽五阴十八界,已经无人、无我亦无法,一法不存,连能观的人都不存在了,怎么能说他看见涅槃?怎么能说那样的二乘涅槃是真实的呢?

现在应该有人会这样子想:“我知道了,就是咱们明心后,证那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那当然是真实了,因为我的五蕴仍然存在,但是我的五蕴已经现前看见我的涅槃;因为我的如来藏不生不死,如来藏本身的境界不生不死,就是涅槃。”对啊!看来是不错,其实仍然是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二乘圣人─那些无学圣人─已经断尽了思惑,可是你明心之后思惑还没有断尽,那又如何能够说这个涅槃是真实的呢?因为下一世还得要继续生死。这样想起来,又好像二乘涅槃真实了?其实也不然!因为二乘涅槃,他们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无人、无我亦无法,纵使不入涅槃,回向大乘继续修学,也只是断了分段生死,可是他还有许多三界习气种子存在,那些习气种子都得要继续断除才行。

当他们有一天把三界习气种子都断尽了,不再有烦恼障来引生他的生死了,又因为修学佛菩提而有无生法忍,可以进入第八地了,八地境界就是“五百由旬中过”的“三百由旬处”;这个地方是远比阿罗汉的涅槃更胜妙的,这是八地菩萨的境界,也还没有成佛。阿罗汉同样是断尽了思惑,同样是可以入无余涅槃的,但是阿罗汉们得要回头去走完那一段断除习气种子的过程;而八地菩萨不必回头,八地菩萨在断尽思惑前,已经同时把烦恼障所摄的三界习气种子都断尽了,但阿罗汉们习气种子还没有断尽,所以这时 佛把那个化城灭了说:“你们这个涅槃不真实,还要回去把以前所得的宝物去捡回来运用。”他们想:“我还是得要回去,再从断除三界习气种子开始。”至于入地所须要的那一些智能,佛陀在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时就已经塞给他们了,所以他们所得的有余、无余涅槃虽然与八地菩萨相同,当他们明心后也通达般若了,假使真的要走上成佛之道,都得要回到初地重新开始,把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一一去断尽,才算是重新再回到“五百由旬中过”的三百由旬处。

可是将来进入到第八地了,就是真实的涅槃吗?也还不真实,因为仰望佛地犹在遥远,因为还有许多无记性的种子以及业异熟的法性仍然不很懂;所以谈到某某人他这一世如何,他过去世无量劫前的因果是如何,还是无法具足了知,如来藏中的各类种子也还没有全部实证,得要诸佛才能具足了知,所以八地时的涅槃,仍然不能说是真实,还得要继续进修一大阿僧祇劫;把这一大阿僧祇劫的道业完成后,再加上一百劫努力专门修集福德,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及无量好所应有的福德时,才终于成为妙觉菩萨,成为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在某一尊佛座下帮忙摄受声闻相与菩萨相的出家菩萨们,被授记当来下生成佛;然后往生兜率天宫为有缘人说法,观察因缘成熟时再下生人间来成佛。成佛时,大圆镜智、成所作智都具足生起了,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也都圆满了,不再有任何的无知了,这时四智究竟圆明,才能够说是真实涅槃。

。那么无色界呢?无色界没有天主,因为无色界无色,都没有色身,谁能统治谁?所以无色界天没有天主。

第三个功德,因为阿罗汉是出三界的圣者,而诸天天主甚至我见都还没有断,所以诸天天主以及所有天人都应当要供养阿罗汉,所以阿罗汉又名应供。阿罗汉受人供养是心安理得的,绝对不必心有惭愧,因为他具足杀贼与无生的功德,当然受供无愧。为什么具足这两个功德可以受供无愧呢?因为当他能够“不受后有”时,就是能出三界生死的圣者了,已经成为真正的人天福田;谁在他身上种了福德,未来世果报不可限量,所以他才成为“应供”。必须具足这三德,才能成为阿罗汉。

如果连第一个杀贼的功德都没有,譬如说他还喜欢弄大名声、搞大道场,广聚徒众、广收供养,他显然还没有杀贼;然后他说出来的法都还落在意识或识阴里面,连我见都没有断,更别说是证二果、三果,所以他依旧有生,不是无生,显然不是阿罗汉;因此他若受人供养,自称阿罗汉时,应该面有惭色。可怪的是,现代所谓的阿罗汉既未断我见,受供的时候却都觉得理所当然、面无惭色,那叫作无惭无愧,落入恶心所中。但如果有谁是真阿罗汉,我就要鼓励大家:“你们都去跟他种福田,即使供养一百块钱台币,你未来世都有大福德。”有不得了的福德,为什么不去供养?我又凭什么遮止?

可是如果他们是落在意识的凡夫境界里面,那么都不必专程去供养,你随便路上拉一个人说“我供养你一百块钱”就结了,因为都比供养他们好,这是因为他们是大妄语人,来世报在地狱。你供养路上随便一个陌生人,他们都没有犯大妄语业,来世还可以生而为人,岂不胜过他们?诸位想想,是不是如此?是嘛!你如果遇到是谤法的人,不但不供养他,而且还要口诛笔伐;因为如果供养了他,你是在赞助他谤法、破法;你一旦供养了他,你就有了破法的共业。所以你每天饭要吃多吃少,都由著你,你乱吃都没关系,一天要吃五餐也没关系;可是供养别人时,还真不能随便供养;因为你若是供养到了破法者,就是在支持破法的行为,那你也要负担一分共业,当你支持他负担谤法的共业以后,他是主犯,你是从犯,那不很倒霉吗?行善的结果竟然变成了恶业,所以真的要很小心。话说回来,阿罗汉一定要具足这三德。

接著说:“这一些大比丘众一万二千人,都是阿罗汉,诸漏已尽。”这在讲什么呢?是说这些大比丘众是有漏已尽、无明漏已尽。诸漏断尽之前,先要断一个法,叫作见惑。见惑是指邪见,是不如理作意而产生的无明;这纯粹是解脱道中见地上的事,譬如说色阴是不是真实我?是否常住不坏?又譬如说受想行识或者最有代表性的意识觉知心──离念的灵知、有念的灵知等等,以及定中的灵知、定外的灵知等等,是不是常住我?首先在这个部分要先弄清楚,确实了知五阴的内容,并且也确实了知每一蕴全部都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所以五蕴里面没有一法是真实我。

这是在见解上经由现观而断除了,这就是见惑断除,不是在说世间法见解上的迷惑。那么,有未到地定配合,这个见惑真的断了,接著才是断有漏。有漏指的是三界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那么,欲界有断了,就会发起初禅,这就是所有阿罗汉都必定有的“梵行已立”;色界有断了,就证得四空定中的空无边处;那么证得四空定以后,又对四空定的境界爱断尽了,就是无色界有断除了。可是,这样“有漏已尽”还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因为还有个无明漏;所以乃至证得八解脱以及部分已证得灭尽定的人,都还要再修不放逸行,因为他们还有无明漏未断。那无明漏是指什么呢?是喜爱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觉知心继续存在,在《阿含经》中 世尊说这叫作我慢。这不是一般人讲的我慢,一般人讲的我慢是相对于别人而生起慢心,其实只是慢或过慢,或者慢过慢;《阿含经》中 世尊讲的这个我慢,是说喜乐于无色定中的自我继续存在,由于这样的自我存在而心生极微细的喜乐,这叫作我慢。

这时候,他的境界就是“我能舍三界有”,这就是我慢相,他还有个舍心在;由于还有这个舍心在,意识就会跟著存在了。意识存在,他就无法出三界,不可能入无余涅槃,这就是我慢相。所以,这个时候连舍心也要舍掉,然后就不乐于受生,这样才能够十八界灭尽,不会再有中阴身生,永住无余涅槃中。所以,连这个极微细舍心中对自我存在的喜乐相──那个喜乐虽然外表看不见喜乐的模样,可是对这个自我的存在的喜乐仍然存在,这也要断除。这个我慢断除了就是无明漏已断尽,这样才能够说“有漏已尽、无明漏已尽”,才算是诸漏已尽的阿罗汉。

已经“无复烦恼”,当然是说自己三界爱的烦恼不会再出生了。“无复烦恼”这一句不包括烦恼障所摄的习气种子随眠。所以如果大乘菩萨见了就会说他:“你还有烦恼,因为你的烦恼习气种子还在。”但这段经文里讲的“无复烦恼”,是从二乘菩提来说,是说他的三界爱烦恼──见惑、思惑、无明漏,已经不会再现行了,不理会他的习气种子是不是已断尽,这就是“无复烦恼”,“无复烦恼”就是阿罗汉们被称为“杀贼”的原因。

“逮得己利”,这意思是说,他在解脱道上面“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因此达到的结果就是“逮得己利”,因为已经不再被欲界法、色界法乃至无色界法所系缚。这是从现法来说的,而不是从入涅槃后已无未来世而说。这里所说的是现法,是说阿罗汉五蕴还在的当下,已经“逮得己利”。

那么“尽诸有结”,讲的是初果断三缚结,以及三果断五个下分结、四果断五个上分结,这叫作“尽诸有结”。因为这些结使都是在三界有的范围内,所以叫作“有结”。这“三界有”的结使,因为“三界有”的系缚而产生的结,他们把这三界有的结使已经断尽了。“心得自在”,是说他们还住世,尚未入灭的时候,心都是自在的。

------------------------

第九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即从座起,住虚空中。一切四众起立合掌,一心观佛。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实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实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远,唯愿如来以神通力,令我等辈俱处虚空。”实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接下来就进入《法华经》的一个很重要阶段,以下就先语译。

语译:【这时释迦牟尼佛看见所分身出去,十方世界的诸佛全部已经来到娑婆世界集合完毕了,这一些化身佛各各都坐在宝树下的师子座上,也都听闻到诸化身佛所遣的菩萨们,向本尊释迦牟尼佛表达了想要共同来开启七宝大塔。于是释迦牟尼佛就从法座上起身,并且住于虚空之中。这时一切四众都站起身来,合掌于胸前,一心仰观释迦牟尼佛。于是释迦牟尼佛就以右手的指头去推开七宝塔的门户,打开门户时发出了大音声,如同放下了关住门户的锁钥一般,于是就打开了大城门。这时候一切大众会集在一起,全都看见了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在师子座上,全身都没有散失,如同进入禅定中一般。然后大众又听闻到多宝如来发出声音说:“非常好啊!非常好啊!释迦牟尼佛!这样爽快地演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我多宝如来正是为了听闻这一部《法华经》的缘故,而来到这个娑婆世界。”这时四众都看见了过去无量千万亿劫前已经灭度的多宝如来说了这样的言语,感叹地说:“这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盛事。”于是都以天上的宝华一聚又一聚地,散向多宝佛以及释迦牟尼佛的上方飘落下来。

这时多宝佛在宝塔之中就分出了半座给释迦牟尼佛,这样子说:“释迦牟尼佛!可以在这个法座上面来坐。”这时释迦牟尼佛就进入七宝塔中,坐在那半座上面,同样盘起腿来结跏趺坐。这时大众看见有两尊如来在七宝大塔之中的师子座上,共同结跏趺坐,大众就都生起这样的念头说:“两尊佛所坐的佛座既高又远,唯愿如来运作神通力,让我们大众都可以上升到虚空中看得分明。”这时释迦牟尼佛就以伟大的神通力,把所有的大众都接住而升到虚空中来,然后又以很大的音声普遍地告知所有四众:“有谁能够在这个娑婆国土中来广大演述这一部《妙法华经》呢?如今正是时候啊!因为我释迦如来不久之后将会进入涅槃中,而佛陀我,想要以这部《妙法莲华经》付嘱于将来可以为大众宣说的人。”】

讲义:那么这里又是在告诉大众什么妙法呢?从事相上来看,是说 释迦牟尼佛本尊看见十方分身无量无边诸佛,都已经来到娑婆世界集合了,也都各各在宝树下的师子座上坐定了,并且也都听闻诸佛派遣侍者来向本尊 释迦牟尼佛表明,想要共同来开启这个七宝塔,所以从座位上站起来,飞升来在虚空中;因为那七宝塔很高广,以受生在人间的这个色身而言,根本就看不清楚,所以要飞升来在虚空中。大众看见 释迦如来飞升到空中去,当然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会发生,而且都听说要开启宝塔了,于是大众当然就起立合掌,总不能够大剌剌继续坐在那边,所以要起立而且要合掌表示恭敬。这时当然是一心关注于 释迦如来,看看接著会怎么样演变发展。这时 释迦如来看见大众起立合掌,一心瞻仰,于是就以右指轻轻推开七宝塔的门户,是以右指而不是整个手掌贴上去打开;是用右指轻轻地推开七宝塔那个门户,才这么轻轻一推,那个门户就出现了关钥落下的声音,那声音很大地响了出来。以前的门户都是怎么样的?是有两扇门,在这两扇门的内方会有一根粗的横木,从上方放下来就卡住两扇门了,这个便叫作关钥。那么,释迦如来右手的手指这么轻轻一推,那关钥就落了下来,所以就发出了很大的声音;总之就是关钥落下的很大声音,于是大城门就打开了。

那么,这个是从事上来说的,可是在真实理上面,这代表什么意思?六祖惠能大师很有智慧,听那位“念法华(法达)”法师为他诵《法华经》时,他还没听完整部经文,就说:“不必再诵了,我知道了。”他说《法华经》主要的意旨就是四个字:开、示、悟、入。你看人家多有智慧!好多人读了《法华经》,往往读了一辈子,又拜又诵,竟不晓得开在哪里、示在哪里、悟在哪里、入在哪里。人家六祖这么一听,都还没有诵完,他就知道了,那你说他该不该当六祖?当然合该他当六祖嘛!可是有的人觉得说:“这《六祖坛经》,你悟了以后看起来就是这么浅。”可是,能不能因为这样就判断说“六祖的智慧就只有这样”?不行,因为说出来的永远是少数。就好像读了《大藏经》以后,不可以说:“如来的智能就只是这样子,全部都在这里。”其实不然!因为所能说出来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话说回来,释迦如来“即从座起,住虚空中”,接著“以右指开七宝塔户”;“七宝塔户”开了,是不是大众就看见了 多宝如来?对不对?于是“实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这里面意思可深了,也许有人讲:“这没什么啊!就是打开了,然后多宝如来坐在师子座上,全身都在,好像入于禅定中一样。”是啊!字面上看来是这样,但是不能自以为知。释迦如来以右手的手指推开了七宝大塔的门户,这是说什么?这就告诉大家,你学佛人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你一定要自己去设法打开自己的七宝大塔。怎么样打开呢?得要参禅。

“参禅喔?参禅好像很难,那是大根器的菩萨们干的事,我们末法时代这些众生哪里轮得到?”这是讲念佛法门很有名的大法师讲的,他还是亲口对我讲的,我是亲耳听到他当面讲的。然而,末法时代就没有正法吗?末法时代就没有菩萨再来吗?不然!所以 释迦如来这么辛苦,人天至尊而且是本尊佛,来到这里示现,一定不想听到那样的话。那种人真是小根小器,人天至尊而且是本尊,特地来这里辛苦应化示现,结果要度的竟是这样小根小器的人,可真不值得!所以学佛人都不应该说那种话。好在我跟他见过面以后一、二年,他讲话就改了,那倒也好啦!至于近年他有没有大妄语,有没有支持密宗破坏佛教正法,且不理他。释迦牟尼世尊以右指去推开这个七宝塔户,同样的,大家也要想办法去开启自己的“七宝塔户”。你要用右指开、左指开都随你,你要怎么样开也都随你,都没关系,只要那个理合了,也就可以了。如果理不合,怎么样开都不行,永远都打不开禅的门户。理如果不合,纵使用大铁锤去捶,也一样捶不开。重要的就是理能不能相合,理如果能合了,以右指这么轻轻一推,城门就打开了。

城门打开的时候,“出大音声如却关钥”。我九百多年前的师父最喜欢讲:“如击石火,似闪电光。”闪电光是不是很亮?可是一会儿就过去了。躲在棉被里,把两个石头这么一敲,那个火花迸散出来,是不是很美妙?但同样一闪就过去了。这个“出大音声如却关钥”,是不是也一下子就过去了?总不会一直响吧?于是大城门就打开了。这个过程,不是小可,可是为什么要“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因为要提醒大众呀!然后世尊以右指推开大城门,是以大人相为大众说法;但大众都只看到表面,不知 世尊这时是挂羊头、卖狗肉。当 世尊把七宝塔的大门户这一打开,就好比诸位参禅的时候,突然间智慧开了:“哎呀!原来我的如来藏就是这一个。”就瞧见了。那么你就已经在你自己的七宝塔里面安坐,看见你自己的“多宝如来”而与“多宝如来”分座而坐了。

当你看见了你自己的“多宝如来”时,只是在那一刹那就全体看见了,你的“多宝如来”是不是全身不散都在那里?祂有没有给你先看一小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给你看见?有没有?没有!祂是整体一时全部给你看见了。当你找到了你的如来藏时,是一体同见的,就整体全都看见了;并没有像那个十牛图说的,要先看见脚迹,再看见牛尾巴,再看见牛屁股,然后再看见后腿,再看见肚子乃至牛头、牛角?没有这回事,你一瞧见如来藏的时候,祂就是整体现前。哪有人先看见如来藏一分,然后再看见如来藏二分、三分、四分、五分,然后才十分?那么这样子,诸位可以检查看看,那十牛图的作者有没有开悟?显然他没有找到如来藏,才会编出十牛图那个开悟过程,那真的叫作胡扯!你们看,如来这七宝塔才一打开,多宝如来“全身不散”就不动而坐在那边了,大家都看见全身了。你找到如来藏的时候,也是一刹那间全部都看见,整个如来藏心你都看见了。你没有先看见如来藏的一小部分说:“我先看见祂东边这一边,等一下看见祂西边这一边,再看见祂南边、北边、各边。”都没有啊!你才一看见就全体都看见了。

可是,你找到如来藏的时候,那如来藏是不是住在禅定中?祂住在大龙之定中。定中的意思是什么?是没有语言文字妄想,而且制心一处,都不会跟五尘六尘相应。对不对呢?定境中正是制心一处啊!你的如来藏有没有起过语言文字妄想?你的如来藏有没有在定外了别六尘?你看,你如果入定长时安住,入了二禅等至位中,有时候还会出定呢;可是你的如来藏住在这样的境界,从来不出定。但这个是不是一般的四禅八定等世间禅定?其实不是禅定,因为禅定是意识心的境界。可是,如来藏这个境界,祂永远如是、永远不改变,就好像永远制心一处而不会散乱,不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所以“如入禅定”。若是入禅定,将来一定又会出禅定,就是有出有入。世间禅定,一定是有出有入的;可是,如来藏这种定,不出也不入,所以这又不是世间禅定了,你只好说祂“如入禅定”,因为祂是永远这样。当你明心而看见如来藏的时候,你这个如来藏就是你的“多宝如来”;当你打开你自己的七宝塔时,要打开七宝塔来看,不要往虚空去看;若是往虚空去看,是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多宝如来”的;要往自己的七宝塔里面来寻找,可是你也得要懂得去把它打开。当你这一打开时,好震撼呵!“原来是祂!”真的很震撼啊!这不就像是“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吗?你若是不小心,有时还会吓一大跳呢!

这时看见你自己的“多宝如来”坐在师子座上,也许你又想:“奇怪?我找到我的如来藏了,但我的如来藏又没有坐什么师子座。”请问:如来藏以什么为座?以你这个七宝塔为座;你这个五阴就是七宝塔全体,就是祂的法座,祂就一直坐在你这个师子座上。当你悟了以后,你这个七宝塔就是你的师子座,这时当然已经确定自己的“多宝如来”正是“全身不散如入禅定”。是全身都在,一点点都没有散失,而且如同入禅定中不生一念一般。好了,接下来,我还没讲,也许有人在想:“可是这多宝如来会讲话呢?我的如来藏有没有讲话?”一定会这样想,对不对?对啊!我们就继续来合计合计吧!

“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多宝如来是向 释迦牟尼佛这么说的,这在表示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打开了你的七宝塔户,看见你自己的七宝塔中的“多宝如来”时,祂“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可是你继续再观察下去,你的如来藏不断地显示、不断在运作著,从来都不曾停歇,才能够使得你这一座七宝塔“从地踊出,住在虚空”,否则你这座七宝塔,早就散坏了,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当祂不断在运作时,是不是就在告诉你说:“善哉啊!善哉啊!能仁寂静佛!你说的这一部《法华经》讲得太好、太爽快了,我就是为了听这一部经,从无始劫以前来到现在特地来听此经的。”是不是这样?正是这样啊!

你自己的“多宝如来”从无始劫以来,就是为了要听你演讲《法华经》,就是为了要听你演讲七宝塔中的“多宝如来”的故事,所以一劫又一劫,无量劫以来一直在三界中来来去去,就这样来到今天这里。如今这个七宝大塔显现出来了,大门户打开了,而你看见了自己的“多宝如来”,你当然应该要把你的“多宝如来”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多宝如来”的故事是什么故事?就是如来藏的故事。而多宝如来很久很久以前本来就已成佛了,就是你的如来藏本来即是佛,不是凡夫众生。

像这样听闻《法华经》,诸位应该听得欢喜说:“真的是快哉!快哉!”所以《法华经》真的不容易懂,因为你还没有那个智慧,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经历那个过程时,纵使你以前听过诸佛演讲《法华经》,诸佛并没有像我这样把其中的密意演绎出来,你在二千多年前也没有听闻 释迦佛讲过这些密意,那你可就听不懂。然而我今天为你们说了,如果已经破参明心的人,听了当场就懂了,就能理解为何说《法华经》是极深奥、极难信受、极难理解、极难实证的经典了。所以这样看来,你的“多宝如来”还是为你说法了,因为你的如来藏一直告诉你:“对啊!我在这里啊!你找得好,找得好呀!你现在既能仁、又寂静了,你就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你现在变成“释迦牟尼佛”了?时间已经到了,且听下回分解。

------------------------

第十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语译:上一周讲到最后是龙王女这位大菩萨,自己宣称可以成佛了。【她这一些偈讲完之后,当时舍利弗尊者心中有疑,就向龙女提出质问说:“你说不久就可以得无上道而成佛,这个事情很难令人信受。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女人之身是污垢不净的,并不是成佛时可以使用的法器,怎么可以说你马上就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佛菩提道是非常悬远而且旷大的,必须要经历过无量劫很勤劳辛苦,不断地累积功德、福德而修行成功,也必须具足修行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然后才能成就。而且女人之身有五种障碍:第一、不能作大梵天王,第二、不许当释提桓因,第三、不能当魔王,第四、不许当转轮圣王,第五、不可以当佛陀。你现在是女人之身,怎么可以说现在就可以成佛?”当时龙王女有一颗宝珠,这个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她当时就用这颗宝珠,双手奉持上供于释迦牟尼佛,佛陀当时随即接受了。这龙王女就向智积菩萨以及尊者舍利弗说:“你们看我献上宝珠,而世尊随即纳受,这个事情快不快呢?”二个人都答复说:“很快。”龙王女就说:“以你们的神力,来看我现在成佛的事,还会比这件事情更快。”

当时大家看见龙王女忽然之间就变成男子,已经具足了菩萨行,随即前往南方的无垢世界,坐在宝莲华上,成就正等正觉;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普遍地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这时娑婆世界的菩萨们、声闻们、天龙八部、人类及非人,因为佛陀加持力的缘故,全都遥远地看见那位龙女已经在南方世界成佛了,并且普遍为当时大会中的一切人天说法;于是大家心中非常欢喜,就在娑婆世界这边,向南方由龙女所成的佛陀遥相敬礼。这时无量众生听闻到龙女所成之佛所说的法,也就理解而开悟了,获得不退转住;另外又有无量众生被龙女世尊授予佛菩提道,预记他们不久就可以开悟了;这样受记之后,无垢世界就感应到了六种震动;由于这六种震动的缘故,又回过头来影响到娑婆世界,有三千位众生从此住在不退转的境界中,然后又有三千位众生发大菩提心而获得佛陀的授记。所以这时智积菩萨和舍利弗尊者,乃至一切大众中参与法华圣会的人,全部都默然信受而不再有质疑的声音了。】

讲义:这个事情很玄呵!好像很玄,可是你如果弄清楚了,也就不玄。当时舍利弗向龙女说:“你刚刚念的偈,自认为不久就可以成就无上道,这个事情确实很难令人信受。”因为确实很难信受,哪有人自己在 佛陀面前自称马上要成佛的?因为现前看见的是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那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后的事。这龙女好大胆,竟然在 弥勒菩萨的前面,说她就先要成佛了;而且还是自己说的,不是 世尊说的,当然要质疑她:“你这个事情真的很难令人相信。”可是提出来质问的时候,一定要有质问的理由,不能够指说人家不对、质疑人家时,结果没有提出理由,那就是无理的质疑。不论是怀疑或质疑,一定是要合理的怀疑、合理的质疑。所以,舍利弗尊者提出这样的质疑时,当然要解释为什么这样质疑。

他解释说:“为什么我这样质疑呢?因为女人之身是污垢而不清净的,而且不能当作成佛时所用的法器。”所以你们看过所有的诸佛,没有一尊佛示现女人身的,对不对?都没有嘛!但是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要说佛法里面不平等?其实不会不平等,只有声闻法里面才不平等,大乘法里面都是平等的。她现女人身是有她的因缘,有的人在入地前转易为男身,有的人在八地才转易为男身,有的乃至到了等觉、妙觉位才转易为男身,可是也还有菩萨故意要示现为女身。你们看 观世音菩萨不是大多是现女身吗?对不对?众生看见了就觉得好像妈妈一样可以依靠。母亲是最亲切的,父亲有时候还有个威严,子女会觉得不太好亲近。但妈妈都可以依靠,如果觉得有什么委屈,往妈妈身上一靠说:“妈妈!如何、如何……。”可以诉苦一番,对不对?妈妈就会疼惜他。所以你看,观世音菩萨常常示现女人身,不是没有因缘,而是有缘由的。

所以,在大乘法中没有所谓的不平等;那个人的愿是这样,或者因为往世很多劫来的因缘就这样子,那就继续示现为女身。但是,如果真要说起来的话,依世间法的表相来看,真的,女身是垢秽。我们说垢秽,密宗却说那是宝物,说那叫作红菩提心。我说的是还没有到更年期的女人,你们都知道喇嘛教讲的红菩提心是什么。所以其实如果有人有心,一一收集起来就送给密宗道场去:“你们不是要红菩提心吗?我为你们搜集,给你们越多越好是吧?”说什么话嘛!真是!所以他们讲那个话,真要叫作疯子讲的话。可是不管密宗的喇嘛们怎么疯,人间都会有人信;不管有什么宗教多么邪,也都会有人信;永远不必怕没有人信,因为这里是娑婆世界又是五浊恶世。

现在舍利弗说:“女身垢秽,不是成佛的法器,你怎么可以说现在就要成佛了?”提出这个质疑,看来似乎确实很有道理。然后再提出另外其他的理由:“成佛过程的佛菩提道,是好比悬在很高的地方、悬在很远的地方,你根本看都看不清楚、摸都摸不到,想要到达那个目标是非常旷大而遥远的,并不是脚步一踩,一步就到了,所以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很殷勤、很勤劳、很辛苦,不断地累积各种清净行与善行,得要具足修习六度波罗蜜多、十度波罗蜜多,然后才可以成就佛道。你龙女刚刚才出现,就说你要成就佛道了,这个事情实在难信。”

接著又提出五个理由来:“你龙女如今现前是女人之身,可是女人身有五种障碍:第一、不能作梵天王,”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女人不许当梵天王?”请问梵天是在欲界还是色界?在色界,色界有没有分男女?没有,色界都是中性身。也许又有人怀疑:“那只是一个思想,人家讲了,你就信了?”那不然,我来跟诸位说我的体验好了!我在十几年前,当时发起初禅时,那时候是有初禅天身在肉身中的。那么,有初禅天身的时候就会有天眼,就是可以自己看见初禅天身;但那是属于报得的眼根,是自然的天眼,而不是属于修来的天眼。当你住在那里面时,可以看见自己的身体里面。

你真的自己可以看见,结果我所看见的是什么?身中如云如雾,没有五脏六腑。所以,智者大师讲“获得初禅天身时如云如影”,我就说他讲得不对,他讲那个影字确实不对,真的要“如雾”才对。如云又如雾,因为根本没有影,他怎么可以说如云如影?初禅天身没有影子,身内也不是如影,身外也没有影子,怎么可以叫如云如影?所以他的“止观”讲得不对。我就更正,我就以自己的体验,说是“如云如雾”,因为那时候自己心眼往身内去看的时候,好像大晴天上很高的白云,是很白的,可是身中的云并没有那么浓。天上那个层积云,是很浓的云,又很白,可是你身上这个初禅天身里面的云没有那么白,也没有那么浓,所以又有一点像很浓很浓的白雾,就介于白云和早上刚起床时看到的雾之间,比晨雾又浓一点,就像是这样,这是初禅天身。

初禅天身没有分男性、女性的,都是一体的,都是同样的,全都没有五脏六腑,没有性器官;而全身的毛孔,从头顶到脚底都是内外相通,只要正在呼吸而使空气内外流动的时候,毛孔就会有乐触,所以每一个毛孔都好快乐。全身没有五脏六腑,那像什么?身体里面就是如云如雾。表皮只是一层薄薄的,好像最薄的那种保鲜膜一样,我这样形容很贴切。古时候没有保鲜膜,你真的不太好形容;现在有保鲜膜,就很好形容,就像最薄的那种保鲜膜一样,只是有很多毛细孔。那么在每一个毛孔,因为你不管动或不动,一定会有呼吸,那毛细孔也会跟著有空气出入,所以每一个毛孔都有快乐,这就是初禅天身。

我以亲自的体验来跟大家证明,初禅天身是没有男女性的,那你们总该相信了,因为这是我亲自体验来证明。那初禅天身,你若是想要能够体验这个境界,还不是一般得初禅的人就能体验的,你得要是初禅生起时就是遍身发的那一种,是一刹那间初禅整个现前,而不是从头顶运运而动然后往下扩展,或者从会阴往上运运而动才去扩展出来的初禅,像那种初禅的发起者,就不会有初禅天眼,也看不见身内如云如雾,也没有办法看见自己的身体就像保鲜膜那个样子,都没有办法;这种初禅的发起,只有事后在胸腔中生起乐触的觉受而已,所以只有遍身发的这一种,才能够看得见初禅天身和内身如云如雾,也才能够看见初禅天身没有男女相。

那梵王─梵天王─是初禅天的天王,他是中性身而不是女身,所以女身显然就是人间或欲界天中的女性,根本不是色界天人,怎么可能当梵天王?“你龙女现在还是维持著女身,你就没办法作梵天王。”这是第一个障碍。第二个障碍说:“你不能当帝释──不能当释提桓因。”释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从我们人间往上,第一个欲界天是地居天,就是四王天,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但这四大天王归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天主所管。须弥山顶的忉利天既然住在须弥山顶,当然也是地居天。这个忉利天分成三十三天,东西南北各有八天,八天的中央就是中天,中天归玉皇大帝所管,他就是佛法中说的帝释,但他也同时管辖其他三十二天的天王。道教里有很多上帝,对不对?不是只有一位,那你就知道道教的境界是欲界天中的什么天了,其实就是忉利天,他们是善法之天。

那么忉利天王释提桓因就好像人间的皇帝,例如一后二妃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等;只是忉利天王比中国皇帝的享受更多,因为他的天女更多,而每一个天女又各有七位侍女,那么请问他可以是女人吗?总不能女人去当忉利天王吧!又不是同性恋者可以生天当天主,所以释提桓因当然要是男人。就好像说,你们年轻的女生要出嫁,你会嫁给女人吗?不可能嘛!而你们男人要结婚时,会娶个男人吗?不会嘛!如果会的话,那么人家可就不免要指指点点了,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了;因为不正常,所以女人也不能当忉利天王。接著说,女人也不能当魔王,魔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魔王座下的女人可多了,因此他也得要是个男人。

接著,转轮圣王,转轮圣王都没有女人去当的;因为转轮圣王如果是女人去当,要统领主兵臣宝,就不方便了。他有七宝,其中之一是主兵臣宝,也就是主持战争而且战无不胜的大臣,那大臣不会接受女人领导。他还有个玉女宝,玉女宝有个好处,说给你们男人听一听;你冬天抱著她觉得好温暖,夏天抱著她感受好清凉,其他就不谈了,这就是玉女宝。你想要什么,她都知道,她都帮你准备得好好的,你根本不必烦心生活上有什么照顾不到的地方。光是谈这二宝就好,是不是得要男人才能当?还有,转轮圣王,若是铁轮王,王一天下,管辖一大部洲,不是一个地球,而是一大部洲。那么铜轮王王二大部洲,银轮王王三大部洲,金轮王王四大部洲。他们是依铁轮乃至金轮而向前行,那飞轮去到什么地方,他带著象马兵宝……等就可以跟著到;凌虚而行就这样都可以到达,是这样统领一大天下或者一个四大天下。当然这得要是男性才能当,“你龙女是女人,你连当转轮圣王都不行,何况能成佛?”这样提出来,似乎也有道理呵!

接著又说,女人之身不能示现成佛。你有没有看过有哪一尊佛是以女人之身来示现成佛的?没有,所以他很笃定就作一个结论来质问:“你怎么可以说女身速得成佛?你现在是龙女之身。”他就这么讲,也好像都很有道理。

这时候龙女有一颗宝珠,你们看过人家民间画的双龙戏珠,有没有?其实每一条龙都有一颗宝珠,这龙女就把这颗宝珠拿出来奉献给 佛陀。这宝珠有一个前提:“价直三千大千世界。”世间再也找不到这种宝珠了,对不对?价值三千大千世界呵!这样一看,莫说王永庆,什么比尔盖兹、李嘉诚,香港李嘉诚先生,报导说他是华人中的世界首富,在龙女面前可都瞧不在眼里了,因为只像是一个弹丸之地那么一点点财产而已,跟整个香港都不能相比了,当然也跟地球不能相比。可是人家龙女这颗宝珠是“价直三千大千世界”,不只是一个太阳系世界,她就“持以上佛”,而 佛陀马上就接受了,二话不说。当然该收啊!怎么不收?因为早知道龙女要干什么了!这时 佛陀配合她表演完了,龙女就转身向智积菩萨跟舍利弗尊者说:“我献上宝珠,世尊随即纳受,这个事情快不快?”

当然要答:“很快。”可是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意思?也许有人想:“很简单啊!就是很宝贵的宝珠啊!很有价值的宝珠奉上去,佛立刻就收下了。”这事情不简单哪!如果要依文解义,当然很简单;如果依文解义就行的话,佛陀何必那么辛苦讲《法华经》?我记得有一个公案,我曾经拈提过一个公案,好像是慧忠国师,皇帝说:“朕有一颗宝珠价值无量。”慧忠国师意思是帮皇帝下一个定义说:“价值超过一天下。”我后来为皇帝下了个脚注说:“恰好值得一个天下。”因为这位皇帝他那颗宝珠就只值得一个天下,他只是这个华夏天下的皇帝罢了。龙女的宝珠可是值得三千大千世界的,二者到底相差在哪里?这颗宝珠到底在哪里?难道你们没有这颗宝珠吗?想通了呵!原来你们也都有宝珠嘛!怎么可以说你们没有宝珠?

也许有人说:“我又不是畜生龙,怎么会有宝珠?”谁说你没有宝珠?有好多人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把她命名叫作宝珠,命得好啊!有人说:“唉呀!那是菜市仔名。”(台语)谁说是菜市仔名?宝珠本来是佛法里面很珍贵的东西,只是因为这个名词太好了,很多人就都拿去用,才变通俗了。就好像金莲,是妙觉菩萨踩的莲华──千叶宝莲,那才叫作金莲。现在金莲变成什么?尤其被小说家写到潘金莲身上的时候就完了。所以,很多名词都在演变它原有的意思,本来都是很好的,结果后来都变了。

那么这一颗宝珠,你也有。如果要说比尔盖兹那一颗宝珠值多少?值一个微软。你们的宝珠值多少?比尔盖兹就比不上你们了。你们不要说:“我财产也没他这么多。”谁说你没有他那么多?你们比他更多,他拿那几十亿、几百亿美元换不到你这个智慧。哪一天谁拿了钱来说:“我一百亿奉上来,请你萧老师帮我开悟。”我说:“行!但你还是得来参加共修。”一百亿元照收,用来救济贫穷也不错,但二年半照样得共修,不可能当场就给他悟了,因为法不是这样传的。所以你们看,一百亿元买不到你们的所悟,他还是得要上课二年半,还是得要共修。共修,如果有幸被录取了,去禅三,那算是幸运,因为假使亲教师写上一句话:“这个人慢心很重,都瞧不起亲教师。”那禅三也不可能录取,他即使捐了一百亿元还是不能去。

等他有机会去了禅三之后,还得要勘验、再勘验;可是勘验再勘验是有前提的,是他有触证了;搞不好他去到那边根本都还摸不著方向,因为他来共修二年半都在混时间,没有在用功,一百亿元还是买不到开悟。所以这宝珠,其实因人而异。如果是那一只鸽子的宝珠,根本没价值,因为它很难去把它打磨光亮起来,得要花上很多阿僧祇劫来打磨,否则没办法呀!三明六通大阿罗汉观察那一只鸽子,八万大劫后还是鸽子。往前观察八万大劫前,它也还是鸽子,不是人类,你说它那个宝珠有什么价值?你要花费多少心力才能使它有价值?因此我说它的宝珠没什么价值。

所以,龙女她现在的宝珠就是“价直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她要在她所度化的那个国土成佛了,她成佛时的国土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她随即要在那个三千大千世界成佛,你说她那颗宝珠值不值得“三千大千世界”?当然值嘛!你如果把它解释说:“每一条龙身上都有一颗宝珠,你萧老师当年开悟不也是说骊龙颔下得珠吗?可是我又没有杀死哪一条龙。”龙不许失掉那一颗珠嘛!对不对?她龙女把珠献出去了,她不就没命了吗?是没命了,可是她的珠真的献出去了吗?也只是秀才人情,她这么把宝珠一捧出来说:“我这颗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因为我现在可以成佛了,当然有这个价值。”这一捧上去,佛陀当场就接受了。

龙女伸手这样奉上去,佛就接受供养,很快就过去了,于是她献巨宝珠的事情就完成了。这时,她回过头来问智积和舍利弗:“我奉献宝珠,世尊纳受,这个事情快不快?”当然快嘛!所以,一定要如实回答:“很快啊!”然后龙女当然可以示现了;她若不这样示现的话,释迦如来座下菩萨僧的不可思议就没办法具足显现了。所以最后一样,她要具足显现:释迦如来座下有这样的菩萨僧,如此的不可思议。要显现 世尊座下的菩萨僧,是有人随时可以在他方世界成佛的。因此,她就说:“用你们的神力来观察,看我成佛的速度,比刚才奉上宝珠而且佛陀接受我宝珠供养的事情还要快。”为什么呢?因为奉上宝珠总得要走上前胡跪,从怀里取出来,双手呈上去,佛陀总要伸手拿一下,然后她才回来再跟二位讲;现在都不用这一些过程了,一下子就变成男子之身,随即显示出来具足菩萨行──具足菩萨行就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的法相,随即前往南方的无垢世界,这表示不是像我们这一种粗重的肉体的污秽世界。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示现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当场就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不是只有为那一个无垢世界的众生演说妙法。这表示那个世界如同欲界天一样,与龙宫的世界很相似。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