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十八界  中阴身  心经  陀罗尼  明心 

11 辨正-10

   日期:2018-07-11     作者:三摩地    浏览:54282    
  辨正-10
  法莲法师又云:【《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采集故。又此行缘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随转。又由此故,从灭尽等至无想等至无想所有起者。了别境名转识还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转故,又令生死流转旋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故,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识,能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及我爱等相应之识,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果及与圣道灭尽等至现在前位。”
  《显扬圣教论》无著菩萨云:“阿赖耶识者,谓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为体。此识能执受了别色根、根所依处及戏论熏习,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又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一向无覆无记,与转识等作所依因,与染净转识受等俱转,能增长有染转识等为业,及能损减清净转识等为业。”
  又云:“问:相应转相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云:“余经说心,自性清净,诸法贤圣,皆即真如,依他相识,根本性故。又说一谛、一乘、一依、佛性、法身、如来藏、空、真如、无相、不生不灭、不二法门,无诸分别,离言观等。”
  又云:“又此空者即真如理,性非空有,因空所显,遮执为有,故假名空。愚夫不知,执五蕴等,定离真有,起相分别;今推归本,体即真如,事离于理,无别性故。由此经言,一切有情皆如来藏,一切法等皆即真如,说有相事,则无相空,令诸有情断诸相缚。”
  又云:“经曰:受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赞曰:恐彼疑执唯色不异空,唯色体即空,余法不尔故,以受等亦例同色。能领纳境,起苦乐舍名受。能取于境,有相无相,小大无量,无少所有分齐名想。思造善恶无记分位,及余心所等,迁流名行。心、意、识三皆能了别,并通名识,谓四识住及能住识。”
  又云:“故十八界次第如是,能取于境是六内界相,眼等所取是六外界相,依根缘境,似境了别是六识界相。此中意界即心、意、识,心谓第八识,持种受熏趣生等体,善无覆性,能变身器为有情依。有三位名:
  一、我爱执藏位名阿赖耶,此翻为藏,能藏、所藏、执藏义故。
  二、善恶业果位名毗播迦,此云异熟,善不善业所招集故。
  三、相续执持位名阿陀那,此云执持,能执持身不失坏故。
  意谓第七识,染执我相为有漏依,净常平等,性善有覆,亦三位名:
  一、我执相应位名有覆末那,缘阿赖耶执为我故。
  二、法执相应位名无覆末那,缘毗播迦执为法故。
  三、思量性位但名末那,缘阿陀那等起思量故。能缘所缘短长平等,故七八识各有三名,初二名皆有漏,后一名通无漏。识谓余六,如自名显,皆通三性。”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云:“复有譬喻相,谓此阿赖耶识,幻、焰、梦、翳为譬喻故;此若无者,由不实遍计种子故,颠倒缘相应不得成。”
  又云:“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观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 此中何者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 此中何者圆成实相?谓即于彼依他起相,由似义相永无有性。”
  又云:“复次,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
  一、根本分别,谓阿赖耶识。
  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
  三、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
  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奈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
  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
  六、他引分别,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
  七、不如理分别,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
  八、如理分别,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
  九、执著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
  十、散动分动,谓诸菩萨十种分别。”
  又云:“云何应知依他起自性?应知譬如幻、焰、梦、像、光影、谷响、水月、变化。云何应知圆成实自性?应知宣说四清净法,何等名为四清净法:一者自性清净,谓真如、空、实际、无相、胜义、法界。二者离垢清净,谓即此离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净,谓一切菩提分法、波罗蜜多等。四者生此境清净,谓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净缘故,非遍计所执自性;最净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总摄一切清净法尽。”
  《解深密经》云:“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由上摄大乘论及解深密经可知圆成实性、圆成实相者,即是真如;依他起性、依他起相者,乃是阿赖耶识。】
  分段辨正如下:
  第一段 法莲法师云:【《大乘五蕴论》世亲菩萨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采集故。又此行缘不可分别,前后一类相续随转。又由此故,从灭尽等至无想等至无想所有起者。了别境名转识还生,待所缘缘差别转故,数数间断还复转故,又令生死流转旋还故。阿赖耶识者,谓能摄藏一切种子故,又能摄藏我慢相故;又复缘身为境界故,即此亦名阿陀那识,能执持身故。最胜意者,谓缘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及我爱等相应之识,前后一类相续随转,除阿罗汉果及与圣道灭尽等至现在前位。”】
  辨正如下:法莲师又误会世亲菩萨之论意了,依语不依义、执言取义故,所以误将能生识蕴之阿赖耶识归类在识蕴中,诽谤能生识蕴的阿赖耶识为识蕴所摄,然后再诽谤阿赖耶识是所生法、是生灭法。然而世亲菩萨的论意中,不曾将阿赖耶识心体归类在识蕴中,只是法莲师被文字障所遮障,所以误会了。现将世亲菩萨的论义如实解释如下,法莲师可以比对世亲菩萨的论文原文,证实末学的说法是不是正确,所有读者也都可以比对之。
  论文曰:【云何识蕴?谓于所缘境了别为性,亦名心意,由采集故,意所摄故。最胜心者,谓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中诸行种子皆采集故。】语译如下:【如何是识蕴呢?这是说,对于所缘的境界能加以了别作为自性,这种自性亦名为心意,由于能够采取收集业种的缘故,是意根所摄的缘故。至于最胜心,是说阿赖耶识,为什么说是最胜心呢?由于此阿赖耶识心体中,所有的心的种种行为过程造作的一切善恶业种子,都采集而执藏的缘故。】
  由如是论文之中,可以了知,世亲菩萨所说的识蕴,是单说意根与意识;因为论文中已经明说:由于阿赖耶识同俱的意根——不是指单独存在而离于阿赖耶识心体的意根——遍缘一切法尘中而作了别,以此为性;所以亦名阿赖耶识心同时同处的意根;由于意根能采集收存一切法种的缘故,所以使得阿赖耶识心体能执藏这些业种,能采集故名为意根;阿赖耶识是不主动采集的,只是收藏、执藏故。又由于是意根所摄的缘故,所以说为识蕴。至于阿赖耶识心体则是最胜心,不摄在识蕴中,所以独立说为最胜心;由此可以证实,世亲菩萨在这一段论文中所说的意思,也是不将阿赖耶识心体摄在识蕴中的。法莲师您自己误会世亲菩萨论意,还举出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还振振有辞的将阿赖耶识归类在识蕴中,根据自己的误解而诬谤阿赖耶识心体是所生法,所以认同杨先生所创造的“阿赖耶识心体从如来藏、真如中出生”的荒谬说法,成为“诽谤出生万法的阿赖耶根本识是生灭法”的严重谤法的大恶业。归根结蒂,还是文字障及无明所障,加上被恶知识所误导,以及生起慢心而不肯等待善知识所造书籍出版,不肯当面与善知识全面的讨论法义,所以耽误自身未来无量世的道业,难以补救谤法大恶业的果报。
  如是论文之中,亦已明说阿赖耶识藉著七转识之熏习贪染等有漏法种故,能摄取世间色法四大而造色身、而能持身,令五蕴积聚而相续生起、三世流转,故名为蕴;阿赖耶识心体既是本来而有,非是积聚而后才有,怎可说是“蕴”?怎可归类在识“蕴”中?
  阿赖耶识既有阿赖耶性(能藏、所藏、执藏生死烦恼种子之体性,不是主动采集),是故能令众生在三界中不断生起五蕴身心而聚合运作,是故流转生死不能断绝;由有如是集藏生死种子之体性,复因世世生死流转之中,阿赖耶识始终不离五蕴,始终摄受五蕴而藏隐于五蕴之中,因此方便说为“广”五蕴之识蕴所摄,非是通常所说识蕴所摄,而此广五蕴中所说之识蕴,亦不许说阿赖耶识心体是识蕴所摄,只能说阿赖耶识种子流注之生灭现象是识蕴所摄,即是说七转识…等法从阿赖耶识心体中流注出现之有为法相是识蕴所摄,不许说阿赖耶识心体是识蕴所摄。此论由是缘故,故名“大乘‘广’五蕴论”,非是二乘法中所说之五蕴论,亦非大乘法中正说之五蕴,故不可妄引而证明“阿赖耶识是识蕴所摄”之妄说。
  从大乘法广五蕴方便说之立场观之,阿赖耶识之识种流注现象,亦是五蕴之识蕴所摄,本来无过,因为识种流注所生者即是七转识…等法故,本属识蕴所摄故;但不应引为绝对实相正理,此乃方便及相对之说故,不是指陈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故。 世尊说法时,向依四悉檀而说,菩萨当亦如是。是故,说法向因“当机、当众”之不同,或说世界悉檀,或说为人悉檀,或说对治悉檀,或说第一义悉檀,或别别说之,或兼说之,或独说之。有时或偏显二乘,或偏显大乘,或偏显流转门,或偏显还灭门,或偏显清净,或偏显染污,而有种种异说,然而所说皆同一味,谓唯一大乘之法。此乃观机逗教而各有所偏。
  若不了如上所示之正理,妄引此经论而说阿赖耶识是妄心,而妄说阿赖耶识是五取蕴所摄,欲于彼本识心体之外另觅本识真如者,则不免遭永明延寿禅师斥为:“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成为邪恶知见之徒,所知诸法皆是恶慧。而无著菩萨对妄说阿赖耶识是五取蕴的愚人,也曾在作《摄大乘论本》中如是说云:“复有一类,谓薄伽梵所说众生爱阿赖耶,乃至广说,此中五取蕴说名阿赖耶;有余复谓贪俱乐受名阿赖耶,有余复谓萨迦耶见名阿赖耶。此等诸师,由教及证,愚于藏识,故作此执。如是安立阿赖耶名,随声闻乘安立道理亦不相应。若不愚者,取此藏识安立彼说阿赖耶名,如是安立则为最胜。”
  如是论文开示说:【有一类谬解佛法真义的愚人,因为 佛说众生“爱阿赖耶”乃至广说“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的缘故;因为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生死烦恼种子之体性的缘故,就生起“五取蕴说名阿赖耶”的歪邪偏执。若以五取蕴当成阿赖耶名,就连声闻乘所安立的道理都不可能相应了;因为阿赖耶应具足含摄生灭与不生灭二法中,不应以生灭的五取蕴当成阿赖耶名。如果是有智之人,为免众生错会而执妄为真,应取此阿赖耶藏识安立阿赖耶名,为最殊胜。】由此正说,即知于五蕴之外另立“广五蕴”,用以取代阿赖耶名之说法,实是方便及相对之说。
  再者,若第八识已除去阿赖耶性(能藏、所藏、执藏生死烦恼种子之体性)而改名异熟识,成为阿罗汉之第八识,则不在“广”五蕴所含摄范围之内,已断尽烦恼障粗重烦恼之现行故。复次,阿罗汉入灭后,唯余阿赖耶识心体独存,乃是无余涅槃之本际,名为实际;此位之第八识心体改名异熟识,则不在广五蕴之识蕴所摄范围之内。是故,“广”五蕴者,乃是从凡夫众生地之立场而相对言之,乃是从阿赖耶识心体尚有分段生死种子之流注而方便立名,故名为“广”;若依实际言之,则阿赖耶识除掉凡夫异生之阿赖耶性(能藏、所藏、执藏生死烦恼种子之体性)已,已无分段生死种子之流注性,则其生灭门之种子流注已灭,不复为识蕴之所摄,正是无余涅槃之实际故,永远独存不灭故,怎可说为生灭法?若法莲师硬要谤为生灭法,是不是要说无余涅槃境界是断灭境界?因为阿赖耶识心体以外别无真如故,真如只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出来的自性故。然而不了此义之人,执于文字表相,依语不依义,见“广”五蕴论中说阿赖耶识的种子流注性是识蕴所摄,便执文字表相以为真实,便妄谤阿赖耶识心体是识蕴所摄,便妄谤阿赖耶识为生灭法,则成妄解佛法、妄说佛法之人,亦成楞伽所说之一阐提人也!
  第二段 法莲法师云:【《显扬圣教论》无著菩萨云:“阿赖耶识者,谓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为体。此识能执受了别色根、根所依处及戏论熏习,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又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一向无覆无记,与转识等作所依因,与染净转识受等俱转,能增长有染转识等为业,及能损减清净转识等为业。”】
  辨正如下:无著菩萨于此处说所谓的阿赖耶识,是以异熟识为识体,异熟识函盖阿赖耶识位之阿赖耶性。此异熟识体含藏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因,而引生善不善业异熟种子流注的异熟果体不断轮回生死。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故事实上此异熟果体—阿赖耶识—非但是果体亦是因体,异熟识名函盖阿赖耶识名故,成论卷三文句现在可以明证故。再者,凡夫异生、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不论分段生死已断未断,皆尚有善不善业异熟种,能引生死异熟果报;是故,异熟识性不但通无学位,亦通一切有学位乃至异生凡夫众生位。只是三乘无学由于灭除集藏分断生死之阿赖耶性之故,特将此灭除阿赖耶性之第八识心改称之为异熟识。然不可因此即说有学位乃至异生凡夫位之第八识心无异熟识性。
  无著菩萨于此以异熟识为心体之立名,是为显示第八识心于阿赖耶识位集藏一念无明烦恼种子以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故而长夜流转之过失。然并非于阿赖耶识心体之外别立另一心体可名为异熟识体。以有学位乃至异生凡夫位之异熟识即是阿赖耶识故,以三乘无学位之异熟识即是阿赖耶识断除集藏分段生死后转依所改名故。若依法莲师之说:“真如为外于阿赖耶识、上于阿赖耶识之心体,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而此处无著菩萨又说异熟识为体,且无著菩萨又于《摄大乘论本》中云:“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试问:“那究竟是真如为体?还是异熟识为体?抑或是阿赖耶识为体?”如是,法莲师必将进退失据,无从酬答。若说同是心体,一一名皆各有心体,不是同一心体之异名,则堕八、九、十识并存之过;若说是同一心体而有多名,则汝法莲师又何必否定阿赖耶识,而堕谤法重罪中?
  法莲师以此阿赖耶识“能执受了别色法五根、根所依处,及受七转识之戏论所熏习”,误会此等意涵,即将此三界外之了别性与七转识所生之六尘中见闻觉知之了别性混为一谈,汝岂不见无著菩萨于后又说云:“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如是一来,那阿赖耶识于六尘中究竟是知?抑或是不知?相信您法莲师如今尚不能正解此问。因为,您对于“了别”义,往往是依文解义,故见“了别”二字,即心生恐惧,避之唯恐不及的患了“了别恐惧症候群”。殊不知,此谓七转识所生之见闻觉知心,对于阿赖耶识之自类种子之生灭内涵,于一切时皆不可了知;而阿赖耶识本身也从来未与七转识所生之见闻觉知性所了别之六尘相应,故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于六尘六入都不能了别故。
  此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自类种子流注而“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然此了别乃是来自于第八识自类法种之流注,非由七转识见分之染污法种而来,非由七转识在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性而来;以七转识见分向来只触第八识所现之内相分,而未实际接触外五尘故,故说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的是第八阿赖耶识,而不是七转识能直接了别山河大地应否转坏、转生。如是了别,即是根本分别,独是阿赖耶识所有,非七转识所有。然而如是了别,却是无漏的有为法,能因应众生所造之善恶业种,而自动运作,使器世间成住坏空轮转不息,实行因果报应、昭昭不爽。如是了别,虽是第八识自类法种之流注,然亦能了知七转识见分所生之一切心行,而不与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性相应,故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是故无著菩萨于《显扬圣教论》中云:“复次,阿赖耶识于一时间,或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法俱转。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一时俱转,亦与客受及客善不善无记心法俱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何以故?由不与彼同一缘转故。”
  由于阿赖耶识的这种了别,一向是无覆无记性故,一向是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一向不与苦乐忧喜受等违顺境相应,大异七转识之了别性。由其无覆无记性,故能大公无私的“有藏无类”,集藏一切有漏无漏法种而不事先加以选择,故为七转识染净转位之所依。由于此识具有我爱执藏、集藏性,故能令众生由是染污种子之现行,而与七转识和合造业,增长熏习染污业种。亦由于此识集藏分段生死之阿赖耶性是可灭性,故亦能转依修行,令其断除烦恼障染污种等,乃至断除所知障及习气种子随眠。故阿赖耶识是出生三界万法之根本识,是染净法种转依之根本依处,切莫因其在凡夫位中被“垢衣所缠”之表相,即有眼无珠而否定垢衣内之珍宝,而将之弃如敝屣;犹如自小失散而流浪于外之王子,不知其身之可贵,妄自否定自己本有之王子身分,殊是可笑,亦是可叹!
  是故,无著菩萨于《显扬圣教论》再度开示此出生三界万法之根本识曰:“此阿赖耶识亦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即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为增上缘故。”
  如是说明:一切有情众生之有根身与七转识,皆依如来藏阿赖耶识而生起,皆依各人别别业种之异熟果报,而出生别别之正报所依身体,此依众生之别业而说。而一切有情众生互为增上缘的缘故,依其阿赖耶识之不可知执受,共同成就所共同生活之器世间依报土,此依报土世界,并非自然生,更非某神所造,此乃依共业众生阿赖耶识中所执藏之共业种子,而由共业众生之阿赖耶识心体之了别性自然感应成就。所以,不但众生所知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中出生,乃至山河大地、三千大千世界等身外一切法,也都是从共业众生的阿赖耶识中出生,由是可知“万法唯识”之识,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异熟识乃至佛地无垢识,如是之识皆是同一心体,无别他体,非是三心。法莲师既然不能了知如是正理,所以才会公然否定第八识正法,堕于谤法毁 佛的大恶业中。
  第三段 法莲法师云:【又云:“问:相应转相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辨正: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遍行心所有法,是阿赖耶识—八识心王—所拥有之功能体性,皆由八识心王直接间接出生,非离八识心王容有此五法单独现行运为,故《大乘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即是说五遍行等五十一心所法与此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相应故。而其中五遍行法者,遍行于三界六道中,遍行于四圣六凡有情中,遍行于八识心王之一一识,无一识不与五遍行法相应;亦遍行于一切时而未曾间断,遍行于一切善法、染法、无记法,是故名为遍行法。唯有出世定(灭尽定)中灭意根之受、想二法,余一切时中俱有七、八二识具足五遍行法,故说遍一切时、遍一切地、遍一切处、遍一切识。
  限于篇幅,无法将一切之五遍行详述之,于此仅就此文说明与阿赖耶识相应之五遍行。如是五遍行法是为阿赖耶识之异熟性所摄,其行相最极微细,是远离七转识之见闻觉知性的,是未悟之世智辩聪之佛学研究者所难以了知的,其行相是证悟阿赖耶识之菩萨能少分了知的,然唯佛地能究竟了知。如是异熟性所摄之最极微细的五遍行法,一向是无覆无记性,一向是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一向不与七转识之苦乐忧喜受等违顺境界相应。所以,意根与意识五遍行之受非是受阴之苦乐忧喜受,而是刹那刹那之境界受;五遍行之想非是想阴之连续知觉及思维了别,而是“境界受”之刹那刹那了知。阿赖耶识的五遍行受与想,则不是境界受,而是对五尘如镜现像的受与想,不是苦乐忧喜的受与想。
  法莲师引证此段论文,无非是要用“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一句,来证明阿赖耶识是转识相,并且用以非难阿赖耶识受染之过,而将阿赖耶识之六尘以外之了知,与七转识之六尘内之了知混为一谈,作为方便妄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的依据。如是再次犯了断章取义、断句取义之过。其所引证之论文,故意把说明阿赖耶识体性的最重要一段遗漏了,居心为何?可想而知。现将此段被法莲师断章取义的论文还原如下:
  《显扬圣教论》云:“问:相应转相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即此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所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法相应故,一类异熟相应故,最极微细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起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如是说明阿赖耶识的“相应受”是与五遍行心法相应故,是与自类之异熟果体相应,是恒常一类的缘境而起相应;不与专在六尘中运作的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故不与六尘中的苦乐受相应,所以是与不苦不乐相应,是一向与无覆无记相应等等。是故无著菩萨于此《显扬圣教论》中亦说:“异熟相者,谓阿赖耶识相应受。非异熟相者,谓转识相应受。”由此可知,如是阿赖耶识的相应受与七转识的相应受,是迥然不同的。怎可将阿赖耶识的相应受与转识相应受混为一谈,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法莲师如此错会论意,曲解论意,然后以自己所误会的意思,用来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将《显扬圣教论》中前后说为永不生灭的阿赖耶识心体,说为一切诸佛所转依的真如所依理体阿赖耶识,谤为生灭法,谤为六尘中能分别的虚妄识,误会不可谓为不严重,真是文字障与无明所障的具体事例。
  第四段 法莲法师又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云:“余经说心,自性清净,诸法贤圣,皆即真如,依他相识,根本性故。又说一谛、一乘、一依、佛性、法身、如来藏、空、真如、无相、不生不灭、不二法门,无诸分别,离言观等。”】
  辨正如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幽赞》中所说之心,都是指自性清净心,此心乃真实不虚之心,不生不灭之心,其体犹如虚空,其性犹如金刚,是无人能坏的“贞、实”微密而难见之心。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皆本具有如是不生不灭之自性清净心,只因妄想执著未能证得。而一切贤圣乃至三界中示现之三世诸佛,皆因悟此金刚般若心,皆因悟此实相心而生智慧,而成就到彼岸之法,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故窥基大师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所说的一谛、一乘、一依、佛性、法身、如来藏、空、真如、无相、不生不灭、不二法门等等,均是以此心体之体性而别别立名,虽然名称广有多种不同,然实皆是同指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心。此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心,远离六根、六尘、六入所生诸法,远离见闻觉知,远离一切名言觉观。
  此心从无生老病死,未来亦将永无生老病死;此心不会一切佛法世间法,从来无所得。此心体乃是金刚性,非从他法所生,本有而自具足故,永远不增不减故。虽然如此,然而此第八识如来藏心,所显现之色受想行四阴及前七转识合称之识阴,皆非不生不灭,皆非金刚不坏之心,故需依此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心之种子流注,而有识阴及前四阴,而显现三界万法。如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心,对于六根、六尘、六入所生之六尘中诸法,既不会亦不分别,故无有好恶而无所检择的显现十八界诸法,正是“如镜现相”如实而显的。这正是由于此自性清净心,本来具有于依他起相上远离遍计所执之根本体性,此种根本体性就是圆成实性中的局部体性,又称之为真如性,摄归圆成实性世间、出世间二法中的出世间法。是故,窥基大师依于此理,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亦作如下之开示:“计所执性唯虚妄识,依他起性唯世俗识,圆成实性唯胜义识,是故诸法皆不离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又云:“谓初观察从缘所生一切色、心、诸心所等,似空花相诳惑愚夫,名依他起。愚夫不了,于斯妄执为我、为法,喻实空花,性相都无,名计所执。依他起上我法本空,由观此空所显真理譬若虚空,名圆成实。”
  如是说明愚夫的依他起,是于观察从缘所生一切色、心、诸心所等,妄执名言所假立而晓喻的色心诸法为我、为法。然而事实上,如是色心诸法皆是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幻师伎儿所幻化之相。愚痴凡夫不明此理而受此空花相诳惑,这就是遍计所执相。然而就如来藏不于六尘万法及色、心、心所产生执著,而由末那识之执著故取受色、心、心所法等,自性恒时保持清净心性;由此而说,阿赖耶识心体于依他起上所现万法上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性,都无所著,故说本是人我、法我二空。菩萨若是辛苦的自参自悟然后开悟明心,亲证此如来藏空性心,获得根本无分别智,而非别人明讲者,则能转依此如来藏空性心的我法二空之根本体性,则能证解此阿赖耶识心体的人我空、法我空的真实理,于进修别相智之观行的同时,亦能观此二空所显真理譬若虚空,则知圆成实性亦是假名而有;如是亲证,则离三自性之执著,成就三无性,名为真正之圆成实。是故,圆成实相固然是指佛地大圆镜智所显之如来智慧德相,然而此阿赖耶识之真如性相,于凡夫众生身上亦未曾缺少过。凡夫众生沉溺于三界万法的戏论空花相时,其圆成实相的世间出世间二法中之出世间真如相亦同步而现,只是凡夫众生因愚痴无明而受此圆成实二法中的世间法空花相所诳惑,因为不实的虚妄想故,堕在世间空花相中而起执著。故 世尊初成正觉时,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如今法莲师亦因妄想执著故,亲入宝山之后,却又犹如愚人一般,否定所得之真正黄金,诽谤为不是黄金,欲再另寻想像中之黄金,岂是有智慧的人?
  第五段 法莲法师又引论文云:【又云:“又此空者即真如理,性非空有,因空所显,遮执为有,故假名空。愚夫不知,执五蕴等,定离真有,起相分别;今推归本,体即真如,事离于理,无别性故。由此经言,一切有情皆如来藏,一切法等皆即真如,说有相事,则无相空,令诸有情断诸相缚。”】
  辨正如下:窥基大师接著说:此空性如来藏心所显现的体性就是真如的道理,故如来藏空性心就是真如的理体。如是圆成实等三性,非空非不空,非空非有,此三性皆是如来藏心所显现的法。为免凡夫众生因无明所障而妄执三界有,故将此如来藏心假名说是空,若是此空性如来藏心真是空无之空,岂不堕入断灭之顽空?愚痴凡夫无明不知,离开此真心之出世间法真如体性,而妄执真心世间法性所生五蕴十八界等法,于三界万法起相分别。然而于三界万法起相分别,本是愚痴凡夫于依他起上妄想执著,而起遍计所执之本性。事实上推究其根本,此如来藏心体本具真如体性,故亦称其为真如。所以若论实相,三界万法起相之时,本是“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的清净真如体性,如是诸法离此真如理体之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离此第八识所显示之真如性,无别真如之自体性可言。
  是故,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如来藏所生,一切三界诸法之显现皆依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真如理而如是次第显现。是故,烦恼染污相是空花相,生灭流转相是空花相,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所显现的真如清净相也是空花相,只有第八识心体是真实体性,故说真如亦是假名施设。是故方便说有真如性相一事,实乃为令诸有情众生,断除诸妄想相之系缚故说之;实则唯此空性如来藏心以真如性相之理而“如是次第现”之相,就是真如相;离此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如性相正理,而别求他相名为真如者,即是妄想相。是故,离开第八识心体以及其所具之真如理,而执著“真如”二字之名言相,以为在阿赖耶、无垢识以上或以外,另有一个实有自性的真如,能有作用而能出生阿赖耶识者,即是戏论,即是空花相。以其未如实了知八识心体之体性,以其未如实了知圆成实等三性之真正义理,故说法莲师与杨先生…等人所说之真如相都是妄想相。如是妄想之真如相,必定会犹如法莲师一般,同堕于“唯立真如不变”之过,以其不了真心随缘之真实义故。
  第六段 法莲法师云:【又云:“经曰:受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赞曰:恐彼疑执唯色不异空,唯色体即空,余法不尔故,以受等亦例同色。能领纳境,起苦乐舍名受。能取于境,有相无相,小大无量,无少所有分齐名想。思造善恶无记分位,及余心所等,迁流名行。心、意、识三皆能了别,并通名识,谓四识住及能住识。”
  又云:“故十八界次第如是,能取于境是六内界相,眼等所取是六外界相,依根缘境,似境了别是六识界相。此中意界即心、意、识,心谓第八识,持种受熏趣生等体,善无覆性,能变身器为有情依;有三位名:
  一、我爱执藏位名阿赖耶,此翻为藏,能藏、所藏、执藏义故。
  二、善恶业果位名毗播迦,此云异熟,善不善业所招集故。
  三、相续执持位名阿陀那,此云执持,能执持身不失坏故。
  意谓第七识,染执我相为有漏依,净常平等,性善有覆,亦三位名:
  一、我执相应位名有覆末那,缘阿赖耶执为我故。
  二、法执相应位名无覆末那,缘毗播迦执为法故。
  三、思量性位但名末那,缘阿陀那等起思量故。能缘所缘短长平等,故七八识各有三名,初二名皆有漏,后一名通无漏。识谓余六,如自名显,皆通三性。”】
  辨正如下:法莲师又误引大师之论言,想要证明己说正确,仍然是空想;因为窥基大师论文中的本意,与法莲师所想完全不同故。窥基大师于此处说:非但色蕴是由如来藏空性心所生,本身无自体性,故其性本空;受、想、行、识四蕴亦复如是。此中道理有深浅广狭之别,若非悟后起修,于慧学与定学有增上证境,则难观察五阴区宇之微细部分,更遑论五阴尽了。而错悟者或悟后退转者,必因邪见所致而真妄不分,故作错误之观行,认妄为真,而堕入五蕴之深渊,未能得出;如是虽然亦名观行,实是妄想,以其观行皆是不如理作意故。而何谓四识住?何谓能住识?而此能住识与心意识又有何关系?法莲师若能道得其中一二,则不会谤说阿赖耶识是识蕴,不会将阿赖耶识说成是妄心。
  如《杂阿含经》云:“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八云:“识随色住,识随受住,识随想住,识随行住,是名四种。如是四种其体云何?谓随次第有漏四蕴。又此唯在自地非余,识所依著,名识住故。非于异地色等蕴中,识随爱力依著于彼。”
  由此可知,所谓的四识住,是说识缘色而住,识缘受而住,识缘想而住,识缘行而住。由是识住、攀缘、爱乐,故增长诸蕴积聚,故说“一团、一积、ㄧ聚”,故说“增进广大生长”。 世尊于阿含中为广说五蕴之法,故进一步延伸说明十二处、十八界诸法,然终不离六尘、六根、六识而显说之,并隐说第八阿赖耶识;一直到第三转法轮说唯识诸经增上慧学时,则广说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广说了别一切境界的第六识、遍执思量的末那识、恒而不审的持种的第八阿赖耶识之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等深细诸法;如是说法,互有深浅广狭之别。是故阿含说四识住的“识”,细说之,其中有六转识妄心,有意根末那识妄心,有第八阿赖耶识真心。其中六转识妄心与意根末那识妄心,在大乘法中合称为七转识,此七转识念念攀缘于色受想行而积聚成蕴,是名为“识蕴”,又称为“能住识”。而七转识于色受想行积聚成蕴而可游戏的舞台,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故云“所住”,以其能集藏、执藏一切法种故,能成为识蕴所游戏的舞台。
  是故《阿毘达磨俱舍论》卷八云:“如何不说识为识住?由离能住立所住故,非能住识可名所住。如非即王,可名王座;或若有法,识所乘御;如人船理说名识住,非识即能乘御自体,是故不说识为识住。”
  由此可知,阿赖耶识本身离能住、所住,而所谓的“识住”之意,是指第八阿赖耶识提供所住,而非是能住之识。而七转识与三界诸法所住之第八阿赖耶识,固然集藏一切有漏染污法种,而其本具之一切无漏清净法种却未曾稍减,故一切众生证悟阿赖耶识之后,得以转依无漏清净法种而修行。是故,“识住”一辞,并非评论阿赖耶识之过,反而证明众生能依之转依而修行,反而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法,所以说,法莲师引此论文为证据,仍然是错引、误证。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八云:“又佛意说,此四识住犹如良田,总说一切有取诸识犹如种子,不可种子立为良田。仰测世尊教意如是,又法与识可俱时生,为识良田,可立识住;识蕴不尔,故非识住。”
  如是说明:一切有取诸识即是能住识等识蕴,即是七转识;而识良田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因为识蕴不可能提供识住之所依。今既说阿赖耶识是识住之良田,当知即是不生灭法;若是生灭法,即不可能为识蕴之所住识故;所以法莲师引用此论文,反而证明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法,是万法的根源。而五蕴十八界诸法之所以能够“如是次第现”,是由于能取于境的六根等六入内界相,依于根缘境而与眼等六根所取之六尘外界相,根尘触和合而似境了别即是六识界相,此中所说的意界即是“心、意、识”三者和合运作。五蕴十八界诸法之出生,意根固然是扮演主角的角色,然事实上若无意根之舞台—第八识心阿赖耶为其俱有依,并现出七识种流注,末那意根则无由生起。若无六识协助其了别,以意根羸弱之了别性唯能作极简单之分别,故于其中所作之一切心行,皆属无记业。是故,意根居于远离三界六尘分别之第八识心阿赖耶及审而不恒处处分别的六识中间,而能成就意界,辗转出生三界万法。由此可知,心意识之所以通名为识,是因为三者均具有各各不同之性用及了别性,故称之为识。然而不可见到“了别”二字就说阿赖耶识是妄心,以其了别乃是了众生心行、了器世间、了根身世间、了业种,而非了别三界六尘诸法故;亦不应见到“识”字就说阿赖耶识是识蕴,以 世尊说其为所依之“识良田”而非能依之“识蕴”故。
  故《瑜伽师地论释》卷一云:“又六七八,虽皆同有心意识义,心法(中之)意处,识蕴摄故,然意义等,故但言意,皆是思量意根摄故。第八持种,心义偏强;第六普遍了别境界,识义偏强;是故不说心地、识地。”
  又《解深密经》中 佛云:“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识俱转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转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
  如是第八识心阿赖耶之所以称为心,是由于此第八识心阿赖耶,由一切善染诸法薰习本有有漏种子而积集构成阿赖耶识性,故名为心。由有此心,能生三界有情,故名为心。由此心积集一切诸法善染业种,能与共业有情因不可知执受而变现世间,能现世间,故有器世间之成住坏空,故名为心。既是心,又是一切法之所依体,当知是不生灭法,否则焉能成为万法之所依体?此第八识心虽因染净分位之不同而有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陀那识、种子识、所知依……等多名,窥基大师则于此略分三位如下:
  一、阿赖耶识:谓有学位之三乘圣人及一切凡夫异生之真实心,虽离能所分别,而仍有能藏、所藏、执藏之体性摄藏一切杂染法而不丧失,故仍有能引分断生死之有漏种子。
  二、毗播迦识:即是异熟识。谓凡夫异生、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不论分段生死已断未断,皆尚有善不善业异熟种,能引生死异熟果报。故二乘无学圣人虽断分段生死,仍不离变易生死,畏惧分段生死之苦故取涅槃。菩萨阿罗汉或八地以上者,或不畏生死苦者,虽有已断或未断分段生死之别,然皆不畏分段生死苦,以愿力故而受后有;阿罗汉位或八地以上菩萨,虽现有分段生死,实唯变易生死。大乘无学圣人既证解脱,犹能以愿力不取涅槃而受分段生死;三地满心菩萨能证灭尽定而取无余涅槃,却不取证,而皆不名为佛;凡此,乃因其真实心中尚有能引生死异熟果报之种子,故其第八识皆名异熟识。
  三、阿陀那识:如来藏于凡夫异生位乃至佛位,皆能执持诸法种子及有根身,使不败坏,故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者乃执持之义也。若无此阿陀那执持诸法种子及有根身的作用,则诸佛尚且无法降生世间,更何况利益众生永无穷尽?故此取受性是无漏有为法,是正面的法性,不可如法莲师一般,闻说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取受身根及无漏法种之取受性,就谤为生灭法、有漏法。
  而意根末那识,由于此如来藏种子流注变异之不同,亦分三位如下:
  一、有覆末那:由于缘阿赖耶位时之如来藏,尚未断尽我执的缘故,能配合意识等而造善恶业,而令如来藏集藏一切分段生死有漏法种,故成就阿赖耶位。虽然彼自身恒缘现境、现量,不念过去、不思未来,属无记性,但因其与意识等配合无间,而成就善恶业种,令此如来藏受熏成种而再流注有漏法种,而使阿赖耶识再出生来世五阴,导致世世生死流转,故名有覆末那。
  二、无覆末那:谓凡夫异生、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不论分段生死已断未断,由于缘异熟法种的缘故,皆尚有法执未断,未离种子之异熟生灭变易,故能引得生死异熟果报。如是法执阶位之末那识,虽在尚未究竟清净地,故非佛地究竟解脱之末那识,然亦不障覆解脱分段生死之圣性,故名无覆末那。
  三、思量末那:此谓一切众生位乃至佛位,缘于阿陀那识能执持诸法种子之功德性,及缘有根身等而起思量,而令能缘所缘短长平等。如是意根第七识,依其本有之无漏有为法性上之思量性位,但名末那,缘阿陀那…等,起思量性故。此思量位之末那,本是无漏有为之清净法种流注而成,故名清净末那。然而由于有学位之三乘圣贤及一切凡夫异生尚具多分或少分我执、法执,故不名清净末那,而依有覆末那识之体性方便立名。阿罗汉或八地以上菩萨,虽断集藏分段生死之体性,然亦具有多分或少分的法执、所知障,故只名为无覆末那。是故,清净末那一名,唯有究竟佛位能得其名。
  由此可知,七八识虽各有三名,亦是依其染净分位之不同而别立其名。以阿赖耶识位集藏一切分段生死、集藏一切烦恼障之有漏法种,故说阿赖耶识及有覆末那是有漏。以异熟识位有善不善业异熟种,能引起生死异熟果报,故是有漏。而二乘无学圣人或八地以上菩萨,虽断分段生死之我执等有漏法种,然仍有多分或少分之法执以及我执之习气种子随眠,而不离变易生死,故就佛地究竟解脱而言,此异熟识及无覆末那仍是有漏,非是纯无漏。由是之故,唯有阿陀那识名,位通无漏。然不可因此而说阿赖耶识位或异熟识位不具无漏体性。因为上至佛位,下至一切异生凡夫位,若离开此阿陀那识之执持性与思量性,则无由继续于器世间生存运作。故一切异生凡夫或有学圣人、无学圣人等,虽多分或少分为有漏法种所覆,然其本有之无漏法种,亦是未曾生灭改变过。如是净除二障随眠后之佛地无垢识,其阿陀那性亦是如是。如是以阿赖耶识与末那识为俱有依之眼等六识,皆依其名而各显其性,此六转识皆通善、恶、无记等三性。(以上由余瑞文主笔)
  第七段 法莲法师又云:【《摄大乘论》(编案:卷中所载)无著菩萨云:“复有譬喻相,谓此阿赖耶识,幻、焰、梦、翳为譬喻故;此若无者,由不实遍计种子故,颠倒缘相应不得成。”】
  辨正如下:且先略释法莲师上举《摄大乘论》之真实意义如后,证明法莲师又错会论意而误引经论:“又有譬喻相,谓阿赖耶识所变现如幻化、阳焰、梦境、眼翳为譬喻;此阿赖耶识若是虚妄法,若是没有阿赖耶识者,则就没有此幻化、阳焰、梦境、眼翳的不实遍计种子流注而出生七转识,就不会有此等不实之所显现境,则与此颠倒缘相应的种种世间法就不得成立了。”是故阿赖耶识是一切法之因,而能变现种种不实的境界,而凡夫被此种种境界所迷惑,以为此等变生之境界相皆是真实常住法,因此而流转不停。
  复次,此论文卷上复有如是等文谓:《《复有具足相、不具足相,谓诸具缚者名具足相,世间离欲者名损减相。有学声闻及诸菩萨,名一分永拔相;阿罗汉独觉及诸如来,名烦恼障全永拔相,及烦恼所知障全永拔相。如其所应此若无者,如是次第杂染还灭应不得成。何因缘故?善不善法能感异熟,其异熟果无覆无记;由异熟果无覆无记,与善不善互不相违,善与不善互相违故。若异熟果善不善性,杂染还灭应不得成,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此段论文乃说明阿赖耶识内,含藏不实遍计种子之烦恼障与所知障,阿罗汉独觉拔除烦恼相;诸如来拔除烦恼及所知障相。阿罗汉断烦恼障,断阿赖耶性,改名为异熟识;诸如来尽除二障后,转成无垢识——此即是真如之次第相。
  法莲师却不依止全论前后真义,只取似合己意之论文,断章取义而引证之;由此可知法莲师乃是断章取义,曲解佛法,如是引证为“阿赖耶识是虚妄法”。若阿赖耶识是虚妄法的话,则阿赖耶识就不是能生万法之因了,但佛经上皆说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三界之主体识,是一切法出生之因由,也因为有此阿赖耶识心体的金刚不坏性,才能有解脱涅槃与成佛可得。又若阿赖耶识是虚妄法的话,敢问法莲师:“阿赖耶识会因虚妄不实而断灭吗?若会断灭,请问何时才断呢?是阿罗汉位断灭吗?亦或入涅槃位时断灭?”
  若言阿罗汉位断者,实乃断其阿赖耶性之能藏、所藏、执藏分段生死之体性,但其心体永不断灭,此时不名为阿赖耶识,而改名为异熟识,同是本来之阿赖耶识心体,只是识体中的种子更清净尔。若言入涅槃位断,则佛教所传授之无余涅槃即成断灭法,因涅槃乃依第八识心体而立名,此第八识心体不现三界有为之法,是纯清净无为之本际、实际,名之为涅槃,若不如是者,则成断见论者,而断见论者正是 佛所破斥者,法莲师您不愿成为断见论者吧!若入无余涅槃时不会断灭,即属常住法,既属常住法,当知必是阿赖耶识心体常住其中,改名异熟识;真如不是涅槃之法体故,真如不能入住无余涅槃故,真如不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故,真如是依异熟识心体的真实不灭性及如如不动的清净性而假名施设故—真如只是识之实性故—当知不是无余涅槃之法体。由是缘故,即因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种子,虽具染污之阿赖耶性,但心体自性自然清净,心体性如金刚,永无坏时,亦无人能坏其丝毫,故非虚妄法、生灭法,乃常住法。
  再举《密严经》云:“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此经明说“阿赖耶识是永远恒与一切染净之法作为生灭的所依因缘”,是所有“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的境界。人、天…等六道世间及诸佛国土,皆以此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因;亦因此心体常住不坏而能生能显万法故,常与大、小乘法作为所依,而有声闻、缘觉、菩萨等种性之分,而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出世间法;若能证悟此阿赖耶识,即能转依而渐成佛道。是故一切菩萨欲求成佛者,尚且要由证悟此阿赖耶识,尚且要由转依此阿赖耶识本有之真如性相而开始起修,渐渐清净七转识心,净除染污之种子识中之七识法种,转易为异熟识,乃至成为无垢识,才能成佛。既然三乘菩提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而转依,而进修;乃至必须依止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成佛,所以说阿赖耶识必是常住之法,乃至成佛时也不会断灭,直至未来际无量劫后,都非是虚妄法,因为无垢识心体永无舍时故,利乐有情永无尽时故。是故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乃是妄想法,名为“假如来藏”,非是真实如来藏,与正觉同修会所证得之真实如来藏相异;因为法莲师否定真正如来藏之阿赖耶识心体,若离阿赖耶识心体以后,若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以后,即永远皆无如来藏可证故, 佛已经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第八段 法莲法师又引经云:【又云:“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观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编案:法莲师书中此处漏掉数字:“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薰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此中何者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此中何者圆成实相?谓即于彼依他起相,由似义相永无有性。”】
  辨正如下:法莲师引用这一段经文,还是误引、误证,不能证明其说正确,反而证明其说错误。略释论文真义如下,以供佛教界简择:“已经说明所知依及所知等法相,又应当如何观察此所知依与所知相呢?大略而说约有三种,一者为依他起相、二者为遍计所执相、三者为圆成实相。此中哪些是依他起相呢?谓以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种子为因缘,流注这些种子而后才有的虚妄分别体性所摄的其他六识。这是如何说的呢?是说有根身、身中之识、受用识:能显现六尘相分的种子识所出生的六尘为所受、种子流注而出生的见分六种识、世间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业识。而此中之有身根、身中之识、受用识……等等:如所受用识——相分种、阿赖耶识,能受用识——所生七转识见分种、世间识、言说识等,属于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之熏习种子;若是自他差别识,属于我见熏习种子。由以上诸识的缘故,而使得三界六趣杂染所摄受的依他起相及种种虚妄分别,都能显现出来。像这样的诸识,都是虚妄分别所含摄,都从第八识出生,故是唯识性所摄;但实际上却是无所有,不是真实常住不坏之法,故依他起性上没有常住不坏之真实义;在这些识的显现上面,证实皆有另一第八识心体作为所依才能出生,所以说为依他起相。此中什么叫遍计所执相呢?是说,于万法皆无实义,唯有第八识所生所显之‘万法唯识’体性中,似乎有真实义显现出来;因为如果执著圆成实性真实有,也是法执,就不能远离恒内执我的法执了。此中什么叫作圆成实相呢?也就是说,于彼六识心体生起运作的过程当中,于依他起相上面所显示出来的一个圆满成就诸法的相似第一义谛的法相,但也是永远都是假名施设圆成实的法相,而无真正存在的圆成实相;因为圆成实相也是依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立名的缘故;如果执著有圆成实相,就落在法执中了;而且第八识心体本是离见闻觉知的,本是离言法性,从第八识心体而观,如何还有圆成实相可说呢?”此段论文乃说明八识心王的三种自性相,一、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内含之种子需依于阿赖耶识心体才能生起,而生起之后又产生了虚妄分别,也就是意识等前六识所摄诸识。而阿赖耶识所变现之五蕴、七转识等十八界,皆需依于阿赖耶识而起,亦名依他起相。
  又论文中说:《此中身、身者、受者识,应知即是眼等六内界。彼所受识,应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识,应知即是眼等六识界。其余诸识,应知是此诸识差别。》论文明说眼等六内界、色等六外界、眼等六识界,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是无所有,非常住法,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是故阿赖耶识是能生此等依他起诸法之心体,绝非法莲师误会以后所说“阿赖耶识属依他起相”,所以法莲师严重误会佛法了。阿赖耶识是一切法之因,因为一切法皆须依阿赖耶识心体方得生起故。所以法莲师乃是曲解此论文意思,误解论中文句为说“阿赖耶识为依他相”,但论文中却处处明说依他起相者乃阿赖耶识所含藏之诸种不同之识,乃指前六种不同之识为依他起相,此等识皆须依阿赖耶识心体所藏种子才能现起,并非是说“阿赖耶识是依他起相”。不知法莲师是否有严重之文字障否?因而看不懂此浅释之论文,抑是故意曲解论文而误导浅学之新学员?使得当时台南共修处学员心生恐慌,而达成率众叛变独立成功之目的?
  又,圆成实性者乃一切万法皆需由此第八识心而现行及显现,乃是说阿赖耶识心体含藏一切法之种子,能出生及显现一切法,具有圆满成就万法的真实自性,表显阿赖耶识心体非是唯名无实,是常住而有真实性的法体,故名圆成实性;真如只是此阿赖耶识心体所表显的许多自性中的一种,附属于阿赖耶识心体上显现出来,只是所显法,只是心体的真实性,故无作用,不能出生任何一法,故非圆成实性。但法莲师完全不懂这个法义,错将纯无为、无作用之识体所显性,建立为圆成实性,名为误会佛法实义者。纯无为之真如,不具有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万法的真实体性,是有欠缺的、也是唯有出世间法相的所显法,如何可以建立为圆成实性?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法界,都由此第八识之含藏轮转生死之一念无明种子,随眠于此识中,令众生之意根不肯休息,故有三世六道生死之轮转,令诸众生不断的去受生,而有分段生死之异熟果,是名阿赖耶性,所以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亦名此心为异熟识,在分段生死中必受异熟果故,阿赖耶识名亦摄在异熟识名中故。若能断尽一念无明的现行,即可出离分段生死轮回,只余异熟性:虽然因为仍有阿陀那性,而仍旧能受分段生死,然而已无执藏能受分段生死种子之阿赖耶性,只余异熟果之体性在,所以改名为异熟识。若能继续进修,断尽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随眠,也断尽无始无明的随眠,则心体所含藏之种子永远不再变易,究竟清净圆满,是故舍异熟识名,改为佛地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是故,由此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具有如是圆满成就一切有漏法及无漏法之体性的原因,故说此识之自体为圆成实性。是故法莲师所知之圆成实性,是误会了的圆成实性;他所说的如来藏乃是妄想法,与 佛在诸经中所说的真正的如来藏完全不同,只是想像中的、而且是欠缺的、不圆满体性的如来藏,是故名之为“假如来藏”,因为不论是从教证或者理证上来说,若离阿赖耶识心体,即永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第九段 法莲法师又引经文云:【又云:“复次,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
  一、根本分别,谓阿赖耶识。
  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
  三、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
  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奈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
  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
  六、他引分别,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
  七、不如理分别,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
  八、如理分别,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
  九、执著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
  十、散动分动,谓诸菩萨十种分别。”】
  辨正如下:法莲师引用此段论文证明己说正确,其实仍然引用错了,仍然是因为自己对无分别智的错误体会所产生的邪见,所以造成引用论文之后,只能证明萧导师的法义正确,只能证明法莲师所说的法义错谬。此段论文中所说的分别,并非指七转识在三界六尘中的分别,而是指根本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的六尘外的清净分别性;因为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称为识,识即是了别的意思,当然各有了别之自性,这是所了别的对象各各有异,不可混为一谭。这是一切种智中所说的分别,非是未悟之人所能了知。先略释此段论文中所说分别的真正意思如下,然后再作辨正:
  此论中乃说明十种微细分别。其中之根本分别者,谓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极微细之分别性。如是极微细之六尘以外分别,虽是第八识之根本自性,亦是分别,亦名识故,识是分别故;然因是万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分别;若根本识无此分别性者,万法即皆不得生起,则无世间、出世间万法,则无一切佛法、无一切解脱,亦无佛地四智圆明也。阿赖耶识乃根本分别故,若无此根本分别,则无法变现内外“见、相分”故。《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即是此根本分别中之局部分别性也,亦是第八识之局部自性也。阿赖耶识亦名为识,识即是了别故;但阿赖耶识之了别性,非是七转识对六尘境之了别,乃对末那之作意与思心所之了别,故谓“了众生心行故”,故《解深密经》中 世尊名之为了别真如,乃是阿赖耶识自体之见分也。
  而此阿赖耶识之见分,非如七转识唯能于六尘中生起作用,乃是离六尘相而起用者,亦具其余种种六尘法以外之了别性故。《成唯识论》亦云:“故识行相即是了别,了别即是识之见分。”而对未悟之人说阿赖耶识有“不可知之执受”。然不可知执受,其实亦是由七转识之执著熏习种子所造成者,非是阿赖耶识心体有所执受也;此中义繁,篇幅所限,暂时略而不谈。《成唯识论》又解释云:“不可知者谓此行相极微细故,难可了知。”但已悟之人即可如是了知阿赖耶识之少分执受,也能体会如何是“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之义理。真悟之人对此不可知执受,仍然多分不知,必须悟后亲随大善知识进修一切种智,然后才能渐渐深入了知更深细之不可知执受;若能全部了知,方能成佛。
  阿赖耶识对三界六尘不起分别,故名无分别心;然而,若阿赖耶识对六尘外之万法也不能分别者,则成木石无异,则无法了知六尘外之万法,则将不能生出万法,则不可能有吾人之色身被阿赖耶识制造出来,则不可能有众生在三界轮回,亦不可能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世间也,亦不可能有《楞伽经》中 佛所说之七种性自性…等一切种智诸法也;因此,阿赖耶识仍有分别,但此分别是不于六尘境上起分别,故不因此分别而导致三界生死之流转;导致三界生死之流转者,乃是七转识对六尘起诸分别而有顺心违心境界之感受,而起贪厌善恶…等分别,而造善恶诸业,乃有三界顺违境界之苦乐受,而更造业以求离开六尘中之苦受,以求常保六尘中之乐受,因此流转生死不绝。但第八识心体之分别,乃是于六尘境外所起种种之微细分别,无关善恶,亦无七转识所受之苦乐受,却是三界世间出世间万法现起之根本原因,故禅宗祖师云:“不分别中广分别”正是此意,故《菩萨璎珞本业经》中 佛云:“无分别中能广分别。”亦是此意。如是无分别中而广分别之意,即是根本分别也,非未悟之凡夫菩萨所知,亦非悟得二乘菩提之二乘圣人所知。
  是故,对未悟菩萨及二乘圣人,作此二说:或说第八识心体是无分别心,或说无余涅槃中已灭分别、已灭苦乐。但是无分别之意涵,若是对未悟众生及二乘圣人而说,所说之无分别,皆是方便说;若是对悟入佛菩提之证悟菩萨所说之“无分别中能广分别”,则是究竟说。其中深意,吾人亲随萧导师悟后修学,能了知其真实意;今藉法莲师对根本分别之愚茫无知、妄说邪见,作此辨正,则令无分别之意涵,广为流通,令诸学人普能提升佛法知见,在法莲师出书谤法的大恶业中,藉著吾人的法义辨正而加以厘清,不妨算是法莲师的一件小功德罢!希望因此辨正而广利众生的正行,可以减轻法莲师的谤法恶业。
  若真心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于三界中不能起如是根本分别——六尘外之种种分别者——则一切众生都将如同死尸、木石一般无能所为,万法皆不可能出生故,则不名为能生万法之根本心;若非能出生万法之根本心,则非真心,则非实相心。若是开悟的对象只是一个无所用、无所为、不能出生万法之心,像法莲师所说的纯无世间出世间作用的假如来藏,不能利益任何众生,悟之何用呢?又如何依此真心体性而现观五蕴十八界与祂非一非异、不即不离而成就中道义理?般若慧中之总相智、别相智、一切种智,又如何能依彼纯无作用、无出世间法的假如来藏而现起呢?又如何能知依此真实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次第进修之菩萨道呢?又有谁人能依此一切种智般若智慧而成佛道呢?若真心阿赖耶识无此根本分别者,又如何持身而修佛法呢?如何现观真心与七转识妄心之配合运作呢?又如何能藏、所藏、持藏诸业种呢?如何变现诸世间及显示一切出世间法呢?必须有此六尘外之根本分别,才能出生世间及出世间万法故。是故真心阿赖耶识是有根本分别的,而此根本分别非对六尘境上起种种之分别,非是六尘上导致流转生死之世间分别;而此根本分别,绝非凡夫菩萨与二乘圣人所能知之,也非真悟者所能具足知之,只能极少分知之,唯 佛乃能具足了知。
  真悟者因为知道此根本分别之体性,才能进入内门而修菩萨六度万行,也是禅宗祖师所说悟后起修——悟后才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开始——因找到万法之根源,了知一切法皆由此根源而生出,而求了知此心中所拥有之一切种子——一切功能差别——故名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之具足或不具足,即是成佛或未成佛之界定标准,是故正觉总持咒云:“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正是总说此一深奥胜妙之意涵。
  法莲师误认为真心应是绝对的不分别,应是纯无为法,而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皆有此根本分别,以有如是根本分别故,所以便认定阿赖耶识不是真心,但却忘了《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之中道义。因阿赖耶、异熟、无垢识(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所依之理体)非只具备有漏有为法部分,还具有无漏有为法及无漏无为法性,双具有性及空性;由于阿赖耶识双具生死轮回性及涅槃解脱性,才能成就中道义,亦因此故,证悟者仍非已达佛地“常、乐、我、净”之究竟境界。而此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之“清净、真如”无为法性,是“四所显示故”,需于八识心王等四位九十四法和合运作中,才能显示出真如无为法性,故说无为法是“四所显示故”。因无为法是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之无作用法,因是显示法而非所生法故。若无为法能出生任何一法者,则属有为法也,无为法乃“识之实性”故,是识性之所显示故。如今法莲师所主张的如来藏连根本分别都没有,既是纯无为法,即无可能出生阿赖耶识;但是法莲师所讲的纯无为、离根本分别的如来藏,却是能出生阿赖耶识的心体;能出生他法的心体当然是有为法,不是他所说的纯无为,所以说法莲师是心生颠倒、自语相违。
  复次《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第六 佛说:【“如是,一切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复七种:一者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道圣谛。”】此经中所说七真如,今列举于此;您法莲师认为真如是不生灭之纯无为法,于此又如何解释此七种真如性呢?既然经中 佛说真如有流转真如、了别真如、邪行真如,当知真如非是能生之法,非是有作用法,只是在一切染净境界中,由凡圣身口意行中所显示之第八识心体之清净自性尔;如何可说真如唯在纯无为境界中才能出现?经中却说真如是在一切染净法中皆得出现,违您法莲师所说。若真如只能在纯清净、纯无为境界中出现,请问:“世间有谁能证真如?”应该一切凡夫永远是凡夫,永无可能亲证真如,因为凡夫一向住在染污境界中,岂能证得纯无为的真如?如果您改口说:“证得阿罗汉以后就能证得真如,因为他的身心已经清净。”仍然说不通,因为阿罗汉所证得的只是生空真如,而此所证之生空真如,却是依大乘菩萨对二乘阿罗汉所证境界的观察而说的,是方便说,不是阿罗汉的自证境界,阿罗汉并没有亲证第八识心体。而且二乘圣人也还是住在有为法中,仍然还有身口意行在运作不断,如是则是仍住有为法中,不是纯无为,又如何能亲证真如无为呢?您如果再度改口说:“在有为法中才能证得无为法。”却已违背自己所说的话,因为您说真如是纯无为,纯无为的法性怎能在有为法中证得?而且您说真如能生阿赖耶识,那就是有为性,怎可说是无为性?所以您的说法是进退两难。进退两难的说法,当知不是正法。所以真如无为是藉有为法而从第八识心体上显示出来的心体自性,即是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真实性。是在一切染污有为法中,在一切清净的无漏有为法中所显示出来的,而不是法莲师您所妄想的纯无为法中能证得的,也不是您所妄想的能生阿赖耶识心体的有作用法、有为法。
  真如既是识体之所显性,而非识所生之法如七转识等,如何可说真如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若如您所说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则应当真如亦是有为法,您又如何可以坚称真如是纯无为的法性?此说法明显自相违背,自相抵触。而今此经文中所说之七真如,实乃指称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因修行渐渐转变其染污种子之识体为清净种子之识体,而立清净真如、正行真如等名;亦说染位中之凡夫第八识,仍然显示出真如无为清净法性,故有流转真如、邪行真如、相真如等真如法性。是故 佛所说之真如并不是法莲师所说之纯净无染,而是染净位中都有真如,则可知真如所依之理体当知即是指第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可知真如只是第八识心体之所显性,并不是能生任何一法之心体,不具任何作用。又此经文中所说种种真如法性,既然完全同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体性,当知真如即说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所显性,当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真如所依之理体。所以不可因为阿赖耶识有六尘以外之根本分别,就把阿赖耶识说成亦有六尘中之分别,就出书误导众生说阿赖耶识还是有六尘分别的妄心,请您法莲师再度详细观察萧导师帮助您所证得的阿赖耶识心体,看祂究竟是有六尘中之分别呢?还是没有六尘中之分别呢?您一定无法说祂有六尘中之分别,除非您故意睁眼而说瞎话,故意违心而说。所以您不应该因为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有六尘以外的根本分别,就把阿赖耶识全判为生灭有为法,因有时祖师所方便而说之真如其实是指第八识故,与阿赖耶识二名皆是同一心体故,体性完全相同故;若依种智而言,真如只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所显性故,非是实体法故,非是万法之根本故,非是一切法界之实相本体故。
  对一切未悟之人,应令其求证无分别之真心第八识阿赖耶,此乃是对未悟之人方便说为无分别,非是说真心第八识绝无分别性,因为一向皆有根本分别故。然此第八识无分别之义,只是于众生所了知之六尘相上而说为无分别;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皆于六尘离见闻觉知,故于六尘中皆不作任何分别,故离顺心违心境界中之苦乐受而无贪厌善恶…等分别,故名自性清净心,故能使阿罗汉常住无余涅槃之中,是名无分别。菩萨证得此心时,现观此心对六尘皆无分别,对美丑善恶皆无分别,故离苦乐受,故于一切境界中皆如如不动,由此体性故名真如。然而于一切种智中,对于已悟之人,其实非是完全无分别;应令其了知第八识心体对六尘以外诸法相之分别性,应令了知三界六尘外之分别性,故于《维摩诘经》中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然后又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意即此也,然此分别不是三界中之六尘上面之分别,非是众生对六尘之分别也。假使第八识完全不能分别,不具备三界六尘外之根本分别功德,就不能称之为识,就不能称之为心;果真如此,求证此心又有何用?将不可能使人出离生死故,将不可能使人成就究竟佛果故。
  但若有人误会根本分别之意涵,误以为能分别六尘之离念灵知心、误以为一念不生而能在六尘中了了分明的觉知心即是真如心体,欲以六尘中一念不生而能对六尘了了分明之觉知心而入住涅槃,即成邪见,则是未断我见之人,犹是生死凡夫,未证二乘菩提。若有人以为一念不生而对六尘了了分明的离念灵知心即是真心,以求成佛者,即是未证佛菩提真见道之凡夫,绝无可能通达般若诸经,更不可能通达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一切种智,绝不可能成就一切种智,只是心中妄想已知已解一切种智;如此之人,乃至最浅的二乘菩提一切智,亦不可能成就;此人名为未断我见、我执之凡夫,即是外道妄生思觉也。
  是故法莲师把具有根本分别之无漏有为性判为阿赖耶识之全部,再把阿赖耶识本具之无漏无为性——真如法性——别行建立为另一心,名之为真如,而说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是将阿赖耶识双具有为、无为之中道体性强行分割了,也使自己陷于所说自相抵触之窘境中,不能成就如实理;如今末学略说其中少分之时,法莲师便将不能自圆其说了;如果再作狡辩而再出书妄说,末学即当广说辨正之;广说辨正之后,将会更加显示法莲师您的错误更多,将会益加曝露您的败阙。如是,法莲师偏于一边说法,不能首尾相顾,不能圆满成就世间与出世间法,乃是有违 世尊所说之中道义理,非正法也。是故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乃是妄想法,是故名之为“假如来藏”,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离阿赖耶识即无真如可证故,真如只是阿赖耶识心体之所显性故。
  第十段 法莲法师又举经文云:【又云:“云何应知依他起自性?应知譬如幻、焰、梦、像、光影、谷响、水月、变化。云何应知圆成实自性?应知宣说四清净法,何等名为四清净法:一者自性清净,谓真如、空、实际、无相、胜义、法界。二者离垢清净,谓即此离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净,谓一切菩提分法、波罗蜜多等。四者生此境清净,谓诸大乘妙正法教,由此法教清净缘故,非遍计所执自性;最净法界等流性故,非依他起自性。如是四法,总摄一切清净法尽。”】
  辨正如下:先略释此段经文,便知法莲师之文字障与无明障有多么严重:“如何是佛子所应了知之依他起自性?了知依他起自性的意思,譬如说菩萨所亲证的如幻现观、阳炎现观、如梦现观、犹如镜像现观、犹如光影现观、犹如谷响现观、如水中月现观、变化所成现观等八喻(此八种现观境界,皆是亲证阿赖耶识之真实常住性而对依他起之五根、六识心等所得之次第现观;现观五根、六识皆依他(阿赖耶识)而起,即是了知依他起自性者。而此等现观的成就,皆因亲证阿赖耶识心体而起;复次,如是现观之成就,皆如虚妄,需依他法而起,故亦名为依他起自性)。圆成实性者,应知宣说四清净法,什么称作为四清净法?一者、此乃说第八识自体之清净性、离垢性,亦名真如、空、实际、无相、胜义、法界等名。二者、第八识心体远离杂染污垢种子熏习而得清净,即是断我见、我执、无明等,而使第八识心体中不再有生死流转种子,而说第八识自性清净心远离一切烦恼障、所知障垢。三者、第八识经修行而得此道清净,如一切菩提分法、波罗蜜多等。四者、第八识经七转识之修行佛法以后,出生此境清净,谓如诸大乘胜妙正理法教,由此法教清净的缘故,不是遍计所执自性所摄,远离遍计所执自性;具足此四种清净法的缘故,自体清净,使阿赖耶识所运转之无漏有为法,转成无垢识之最清净法界之等流性,所以佛地虽仍有色身及六识现起,但已不是依他起自性所摄。这样的四法,含摄全部一切清净法界,无一不尽。”
  以上无著菩萨《摄大乘论》中所说,依三自性而说第八阿赖耶识自体所显之清净性,三自性皆不离第八阿赖耶识故,依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成就此三自性故。则知阿赖耶识心体才是万法之根源,才是法界之实相心体。此段论文中既说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是万法之根本,法莲师误会了此段论意,所以把阿赖耶识判为生灭法,成就谤法重罪。
  若法莲师认为阿赖耶识是依他起性,请问是依何法而起呢?若是依真如而起,则真如即是有为法了,因能出生阿赖耶识故;但汝法莲师立论说“真如是无为法”,而无为法是不能出生任何一法的,否则真如无为即是有为法了,是故真如无为法乃第八识之所显示法;既是所显法而非所生法,则是不能出生他法的,故非真如能出生阿赖耶识。
  且阿赖耶识是本有之法,非从他法出生,今举《密严经》为证:“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既是本来而有,法莲师如何说是依他起的法?彼经又云:“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姓,若能了悟即成佛道。”如是经文既说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同于涅槃,又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是一切法之根源,当知即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如何可能如法莲师所说之从他法出生者?若是依他法才能出生的法,就不可能是一切染净诸法之所依;所以,在彼经中已经证明阿赖耶识非是依他起性。既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染净法之所依心,当知阿赖耶识能圆满成就一切染净诸法,当知即是圆成实性也。圆成实性心体如何可能是依他起的法?而且经中明说阿赖耶识“常与诸乘而作种姓,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既然三乘菩提皆以阿赖耶识为体,由阿赖耶识作为三乘菩提之种姓,证悟阿赖耶识者即成圣人,如何可能是生灭法呢?经中又说“了悟此阿赖耶识的人即可渐渐成就佛道”,显然阿赖耶识心体即是一切佛法之本源,则此阿赖耶识心体如何会是生灭法呢?如何会是妄心呢?所以说,法莲师您的脑筋究竟是坏了呢?或是一时的糊涂而乱说话呢?还是迷信恶知识、被恶知识所害呢?
  复次,法莲师若认为阿赖耶识是无因而起,是故亦属依他起性。但此立论有无量之过失,一切因果即不得成立了。因他人所作之因,可能会成为吾人所受之果;吾人所作之善业,可能会变成他人所受之善果。一切人也都不用修行了,因修行无用,修一切善行,亦不会留存于自身之藏识中。且法莲师认为阿赖耶识是生灭之有为法,非是常住法。苟如是者,则往世之各人所造种种善恶业,都将存于子虚乌有之想像虚无中,则成因果杂乱无章,一切皆是无因而起故,此又堕入无因论中,非是佛法。若阿赖耶识可以无因而起,则七转识及色身亦应可以无因而起,何必由阿赖耶识假藉诸缘而出生七转识、而出生色身呢?则善恶业果也可以无因而起,彼理如是,此理亦应如是故,又何必由阿赖耶识心体来执持善恶业种呢?如此一来,就意谓 佛在三乘诸经中的说法是无根据、是虚妄说,那就成为谤法毁 佛的最重罪了。是故,真正之如来藏,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经中 佛已明说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故;由此可知,法莲师所说之如来藏乃是妄想法,亦是永不可证之想像如来藏,故名“假如来藏”,因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第十一段 法莲法师又引经文及作结论云:【《解深密经》云:“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
  由上摄大乘论及解深密经可知圆成实性、圆成实相者,即是真如;依他起性、依他起相者,乃是阿赖耶识。】
  辨正:法莲师此处所引经文,仍然是误会经文原意之误引,仍然是证明萧导师的法义正确,而证明了法莲师自己说法错误。略释上面《解深密经卷二,一切法相品第四》的真义如下:
  “什么是诸法的圆成实相呢?这是指一切法染净法中的平等真如。于这一切染净法中的平等真如的基础上,诸菩萨众们藉著勇猛精进修行的助缘之故,渐次精进如理修行,以正念作意而不颠倒的思惟修行作为因缘才能通达。于此真如理上所通达的义理,渐渐修集诸地所需之证量,地地增上以后,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位才能修证圆满。”而此圆成实性者乃此阿赖耶识心体净分,亦名真如;亦摄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执藏之无量种无漏有为法。这些无量数的无漏有为法,在因地不能全部显现及运作,所以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净除阿赖耶识心体中含藏之二障染分种子,转成为佛地的清净无垢识,名为佛地真如,直至无上正等菩提圆满,方证第八识所有之一切无漏有为法,方能广利众生而无局限。如是,阿赖耶识心体本来就已含藏著能够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万法的真实体性,是故说名圆成实性。所以阿赖耶识心体方是圆成实性,绝非法莲师被恶知识误导以后,对经论真义产生误会之后所说的虚妄邪见说法。若法莲师仍坚持说“阿赖耶识是依他起性、依他起相者”,请在理证上举证说明:“阿赖耶识依何法而生起?于三界法相中如何证明阿赖耶识依他法而生起?”并请在教证上举证说明!末学相信:您绝对无法在理证上及教证上说明清楚的。阿赖耶识既是万法的根源,真如又是阿赖耶识心体假藉万法所显示者,所以说阿赖耶识是圆成实性,不是法莲师所说的依他起。
  法莲师若不信者,再举《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经文为证:《《佛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此经文中 佛已明说“如来藏心是圆成实性”,而如来藏心即是阿赖耶识, 佛已在经中明言,如前所举证者,教证与理证俱皆分明。是故阿赖耶识乃圆成实性,非依他起性。法莲师为何要故意违 佛所说、反 佛所说呢?是什么用意呢?
  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薰;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
  《《“大慧!我依此义、依胜鬘夫人、依余菩萨摩诃萨深智慧者,说如来藏阿梨耶识,共七种识生,名转灭相。为诸声闻辟支佛等示法无我,对胜鬘说言:‘如来藏是如来境界。’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菩萨甚深智者,能了分别此二种法;诸余声闻、辟支佛及外道等执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大慧!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学此法。”尔时世尊重说偈言:甚深如来藏,与七识俱生;取二法则生,如实知不生。……》》上举如是经文又证明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而如来藏是圆成实性,是故圆成实性乃阿赖耶识也。萧导师出版的《楞伽经详解》中已经列出如是经文,并非不曾说过,而且也都曾赠与法莲师您,所以您也读过这些经文,不是不曾读过,为何法莲师您要故意违背经中 佛说?故意与 佛所说相反?是何居心?
  复次《大乘入楞伽经》经偈颂品第十之初:【“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蕴中无有人,无我无众生;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以兹证明阿赖耶识心体即是真如,阿赖耶识心体藉种子流注而显示其真如性相故。是故阿赖耶识非法莲师所说是依他起性、依他起相;阿赖耶识乃真正之圆成实性、圆成实相者,是一切染净法之所依故,能直接或间接出生一切染净法故,是三乘菩提出世间法之所依故,能圆满成就世、出世间法故,故名圆成实性。若阿赖耶识如您法莲师所说“是依他起相”者,敢问法莲师:“阿赖耶识是依何法而起?或是无因自起?有何教证与理证?”法莲师能公开的对大众回答这个问题吗?
  阿赖耶识若是无因而起,则一切因果皆不得成立了,因为他人所做之恶因恶业,可能会变成吾人所应受之恶果;如此则有无量之过失,也不符合 佛所说之圣教量,亦不符合因果正理之逻辑,违背世间相上之理证。若善恶因缘果报是依真如而起,所以说是依真如而出生阿赖耶识者;则阿赖耶识属所生法,而所生之法必有灭时,可是阿赖耶识毕竟不灭,转成究竟佛地的无垢识,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并无灭时;诸经中亦不曾说过无垢识有坏灭的时候,若有坏灭的时候, 佛应该教导弟子大众另外再寻不生不灭之万法本体;可是 佛根本就不曾教人再证另一不生不灭之本体,而且又说真如是识之实性;又说自己在人间之化缘已尽,所应说法皆已宣说,证明实无另一真如、另一如来藏应证、应修,所以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即是万法之实相,即是万法之究竟所依,即是不生灭法。所以法莲师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真如所生之法,或者说是如来藏所生之法,乃是妄想妄说,不是正法。
  又真如若能出生阿赖耶识,则真如必是第九识,非是同一识,这又堕萧导师所评之“八九识并存之过失”中。若法莲师后来改口说:“真如与阿赖耶识是同一识,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实如如自性。”这显然与正觉同修会所传之法一样,既然一样,法莲师又何必颠倒说“真如是体,阿赖耶识是用”?又何必妄谤“同修会只找到阿赖耶识用,没有找到真如体”?而此说法,乃是不死矫乱、混淆视听之颠倒见也。又真如纯属无为法,而无为法是不能出生任何法的,若无为法能出生任何一法者,则非无为法也,汝法莲师如何妄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如何妄说“阿赖耶识由真如所生,是生灭法”?岂不是外道不死矫乱的说法吗?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无为法之真如,是识所显示之真如法性,因识才是真如无为所依之理体故。
  再举《佛地经论》文意证明云:“乃至真如虽非识变,亦不离识,识实性故;识上二空无我共相所显示故。”是故真如非是体,只是第八识心体所显示之纯无为法相;既是所显法相,又是纯无为法相,则非能出生阿赖耶识作为其用。故知真如乃阿赖耶识心体上所显之真如法相,而此真如性相并无其用,纯无为法故,唯是识体在三界有为法中所显示之真实性,因此说真如乃是识性。由是故知:真如实际上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之真实性,乃是识体之自身体性,不可如法莲师一般心生颠倒,而将真如颠倒建立为阿赖耶识之所依体。所以阿赖耶识是真如的理体,所以非依他起性,乃圆成实性也。是故法莲师所知之真如、所知之如来藏乃是妄想法,永远不可能证得他所说的如来藏,是妄生思觉而想像出来之虚妄法故,在三界一切法界中都不可能证得故,名为“假如来藏”,因离阿赖耶识即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如今法莲师说:【由上摄大乘论及解深密经可知圆成实性、圆成实相者,即是真如;依他起性、依他起相者,乃是阿赖耶识。】全是误会《摄大乘论、解深密经》真义的妄想、妄说,只是误引一些经论文句,让读不懂经论的人误以为他所说的法义正确,藉以笼罩别人。如今末学举证经论原文,加以正确的注解以后,所有的人都已经可以了解他们的说法是如何的曲解经论、是如何的断章、断句取义了。也都可以在这些辨正法义的过程中,证实法莲师他们的说法,本质上正是假借护法之名,而行毁法谤 佛之实。教、理上的证据胪列如上,清楚无比,已经无容法莲师、悟观师(紫莲心海)、杨先生…等人再作狡辩的了。(p238~299)
(原标题:11 辨正-10)
 
 
更多>同类佛法读书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读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