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如来藏  三摩地  陀罗尼  明心  正伟法师  观世音菩萨  心经  因果  佛菩萨   

第26集 上品中生(一) 正伟法师主讲

   日期:2018-07-12     作者:成佛之道    浏览:53962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念佛法门系列的节目!我们是按照正觉同修会所发行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这本论着的内涵来进行我们的课程进度。我们主要这个阶段的课程是在说明:念佛法门的种种修行的知见以及要领。今天我们继续会讨论求生极乐世界九品之中应该有的基本知见,我们主要是以《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为主要的经典依据,并且参考正智出版社由  平实导师所着的《禅净圆融》以及正德老师所着作的《净土圣道》这两本论着,来开示加以补充。
  上一节课我们为大家说明了求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的根器和条件,以及他往生以后的果报功德,还有往生极乐以后的修行内容,所以今天我们是要从上品中生的部分来加以说明。我们来看看上品中生在经典上是怎么说的,经典是这样讲:【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这个经文,我们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这个阶段,它主要是在摄受大乘种性的大心菩萨这些念佛人。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大乘方等经典这些功德,他不需要这个部分,也就是说,他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那这样的菩萨,可是他需要其他的条件,虽然他不必受持方等经典,不必证悟实相而转依,可是他却要有其他的条件。
  他第一个条件是,他必须要善解义趣!所以上品中生他的往生、求生,要有五个资格、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善解义趣!他善解,非恶解,也不是错解!所以说,上品中生条件的五个资格的第一个,就是要能够善解义趣,他不是错解,不是谬解,而且他要了解第一义真实理趣的旨趣,而不是六识论的那些----否定了如来藏的这些,而是要以八识论的旨趣为主要的经典依据。所以说这个部分,他第一个条件是善解义趣!
  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呢?他要对于第一义心他不惊动!是说什么呢?他对于第一义的正理,他听闻之后心不惊动、不怯懦,也不害怕。也就是说这个菩萨他是大心的菩萨,他并不会对于善知识所开示第一义正理而有了错误的见解,表示他说对于第一义的正理,他有了听闻的智慧,有了思惟的智慧。也就是说他对于大乘法,他有五力的具足,也就是说他对于信力,“信进念定慧”----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他成就了对大乘法的认知有这五力的具足,所以说这是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是什么呢?上品中生的第三个条件是说,他是深信因果的,他是深信因果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念佛人,他要上品中生----求愿极乐世界上品中生的时候,他必须是深信因果。因为他深信因果的原因,所以他必定归依于三宝而成就“四不坏信”。也就是说,他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于僧,他对于佛法僧能够深心的归依,至诚心的归依,而成就了四不坏信。四不坏信就是说归依三宝以外,他还归依于圣戒,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圣戒这个部分。所以说在经典上怎么说:“应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坏信。”----《别译杂阿含经》卷八。哪四个呢?对于佛、对于法、对于僧、以及对于圣所念戒,他是能够深深的信受而依持的!所以,因为这个原因,他是深信因果!
  有些外道说“我证悟实相”,甚至“我入了初地”,“我明心见性”甚至有的说“成佛”,可是他根本不归依三宝。可是我们看到经典里面,就算是外道来到佛面前跟佛挑战论法,可是到最后他如果真的是有所实证,他深信了因果以后,他当下马上在佛前说:“佛啊!我自誓在佛前为我作证,我归依于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在佛座下修行。所以说,没有一个说他深信因果不归依三宝的!因此说,在往生求生上品中生的这些念佛----大心的念佛人来讲,他所需要的第三个条件,就是需要他是深信因果。如果他不深信因果,他要能够求生上品中生,那就非常困难了!因此,他深信了因果以后,所以他成就了四不坏信----除了归依三宝之外,他对于佛的戒也信受持守----可是外道他却对于佛戒不信受、不持守的!所以说,有的时候我们观察一个修行人,可以看他说法讲经,甚至要观察他对于佛的圣戒有没有信受,有没有持守。这是一个上品中生的人,他所需要注意的第三个条件。
  那第四个条件是什么?第四个条件是从障难的部分来讲。前面三个条件是说他需要有这个资粮----往生需要的资粮是正面的----譬如说他要善解第一义谛的旨趣;他要对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不怯懦;他要深信因果,这都是正向的资粮。可是我们讲的第四个部分,就是属于障难的部分----他不应该要有这个障难!如果他有这个障难,他也没办法往生、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中生,乃至未来的下品下生都不行。这个条件是什么?他不谤大乘!也就是说,他不能毁谤大乘法;也就是说在我们要求生极乐上品中生的时候,他要排除这个障难。排除障难是什么?他不应该要有这个恶业的行为----往生极乐世界最大的障难就是毁谤大乘法!如果一个毁谤大乘法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说不管是因为自己的邪见所导致自己去毁谤大乘法,或因为恶知识的邪教导所成来毁谤大乘法,这些人他就没办法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障难不能有!所以说所有要求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净土,就要注意这个部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那哪些人毁谤大乘法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讲,譬如说应成派中观的六识论,他们认为“根本没有第八识如来藏”,或者有人说“大乘非佛说”、“大乘非佛说是常识”----尤其一些学术界人士都说“大乘非佛说是常识”!那么他讲这句话,“根本、方便、成已”已经成就,他就已经毁谤大乘法,他已经断除了他往生、求生极乐净土的这条那么殊胜的路!或者有的人他在书里面说什么“极乐世界基本上就是太阳神思想,太阳神思想的崇拜的净化,这些东西根本不值得信受”,他们会这样讲。那这样讲的话,其实已经造成了毁谤大乘法的这个部分,不管它是属于自己的邪见----自己因为自己的见取、自己邪见的误导,或者是因为恶知识的邪教导来让他毁谤大乘法,那就是断除了他在往生、求生极乐世界很重要的这个部分,所以这非常可怜!所以说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资粮和障难的认知是非常重要,这个次法的部分需要大家都要理解而且去收集、而且去排除的。所以说我们求生净土----不管是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一样的道理:你对于资粮的部分、对于障难的部分,都要非常注意!
  所以我们上品中生的人,他的资粮是什么?就是这个部分----就是要善解义趣、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深信因果,而且他没有毁谤大乘的这个障难。还要哪个条件呢?还要再加一个条件,他还要把这些资粮的收集,还有障难的排除,这些的功德不管是在理行上、事行上的这些三福净业、或者建立定慧的知见、建立第一义谛的种种的善根的福德,要把这些的福德再加上这个品位所需要的资粮和障难的排除,以这些种种的善根来回向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功德也需要有!所以说,回向发愿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说:“我回向发愿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是甚么呢?所以我们回向发愿这个部分,在经典告诉我们,我们就要了解它背后的道理,背后的道理说甚么?我们发愿回向是要具体!就是说求生极乐国土的上品中生,或者不管从上品上生乃至到下品下生的人,如果你有信、愿、行的部分,那你在回向发愿的时候,你就需要具体的而且明确的回向发愿,发愿求生净土----要在这里来成就信愿行的这些资粮,要有这些。所以说,我们经典来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这个就是说,往生上品中生所需要的这个条件。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经典怎么说。经典说:
  【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倾,即生彼国七宝池中。】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来看这段经文几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我们看这段经文在说明,西方三圣祂亲自来接引。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亲自接引----就是  阿弥陀佛与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亲自来接引!来接引,而且还有无量的大众眷属来围绕在行者前,来护持摄受,而且这时候是持紫金台来到,来接引这个菩萨。这个就跟上品上生是不一样----上品上生是坐金刚台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萨,他是坐紫金台(就比金刚台差一点,我们后面的经文会讲到)。因为金刚台它没有花,没有合起来,可是紫金台它花合起来,到极乐世界要经过一宿(我们后面经文会讲到)。而且诸佛菩萨与诸众眷属来围绕护持行者,使得冤亲债主不能干扰这个行者的往生,透过 弥陀世尊及两大菩萨、诸佛菩萨的愿力加持,而且这些佛菩萨还赞叹行者。
  我们来看一下,赞叹行者的重点是甚么?赞叹行者:“你这个菩萨,你是行大乘的菩萨行,因为行菩萨行,所以说你是大乘的种性。”从这一点的事相来看,我们就知道种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舍寿前就要培养大乘法的这个菩萨的种性;而且它还需要甚么,需要深解第一义的旨趣知见,而没有错谬、没有颠倒的去错解第一义的知见;并且它要具足多闻熏习这些知见的功德,要有这些知见的功德。所以说我们从这个部分就知道说,如果一个念佛人,他因为恶知识的邪教导,变成六识论的断灭论,说“唉呀!一切法,死了以后都没有,一切法空啦!就是缘起性空啦!只有六识,没有八识。”这些落入断灭论的。如果我们随顺于这些恶知识的说法,而去跟随他来毁谤大乘、跟随他来不信受的话,就算你没有毁谤大乘,可是你在心中有起了疑惑,不信受大乘法的知见,那你要求上品中生,就很困难了!所以在舍寿前寻求善知识,来熏习大乘法要的第一义知见,能够培养自己大乘菩萨行的菩萨种性,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所以说,从这段经文,我们就知道这个道理。
  再来我们来看从这段经文,有第三个要点是甚么?第三个要点是说:这时候你看佛菩萨们---- 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来赞叹行者,同时这个行者他也一样听佛的赞叹以后,他要合掌叉手来赞叹诸佛----不是只有赞叹  阿弥陀佛,赞叹诸佛!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说我们平常要有养成赞叹诸佛的习惯,这是见佛前所应该要有的威仪礼节。就是说不管我们留在娑婆世界未来要亲值  弥勒尊佛,或者未来我们往生到其他诸佛净土,或者我们到兜率陀天或敬谒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都要注意这个威仪的礼节:见到佛礼佛的时候就要赞叹诸佛。
  那赞佛有很多,譬如我们常有的赞佛偈,譬如说,我们赞叹  阿弥陀佛是说:“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这是赞叹  阿弥陀佛的!或者我们可以自己把  阿弥陀佛的功德大愿,自己写一首偈来赞叹  阿弥陀佛,譬如我们赞叹  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大愿王,慈悲愿力恩难量。眉间白毫光摄众,四十八愿度群萌。三根普被诸佛赞,广摄有情极乐国。八德池中九品生,阿惟越致安乐行。一切众生善根具,信愿行中决定成。吾今蒙佛亲接引,随佛修学早成佛。”这也是赞叹  阿弥陀佛,自己写的这个偈颂来赞叹  阿弥陀佛。所以说平常赞叹诸佛菩萨的这个习惯是要养成的,也就是说在舍寿前要养成这个习惯,不然的话,也可以赞叹佛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所以说赞佛的这个习惯要养成!
  再来我们来看说,这段经文也告诉我们,他一念顷就达到了到极乐世界,这是透过  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能够快速的到达极乐。所以说这个部分就需要我们在我们自力的部分需要培养自力的功夫,还有培养资粮,还有排除障难,再加上  阿弥陀佛的大愿,可以很快的达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安住。这个部分我们就要了解自力和他力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再来我们来看后面经文怎么说。后面经文是说:
  【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
  我们看到这段佛的开示就是说,这个紫金台是非常非常的大,它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要经过一个晚上,这个紫金台的花才会开。也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这花是闭合的,这是与上品上生的菩萨不一样!虽然都是上品生,我们看到一个上品上生,一个上品中生,可是上品上生的菩萨他到了极乐世界,花是开的,所以当下见佛悟无生,闻佛说法就悟无生法忍,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萨却不一样。虽然差了一个位阶而已(都是上品生),功德就差了很多了!就是说他要经过一个晚上,而且这一个晚上是极乐世界的一个晚上----极乐世界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娑婆世界半个大劫----所以功德差异是很大!所以大心的菩萨,还是要努力的求生极乐净土的上品上生!
  那花开见佛以后,上品中生的菩萨,花开见佛以后,他是还是没有办法能够亲见佛的,而且必须由佛菩萨放光明来加持,这个行者才能够开眼见到紫金台外面的极乐世界的景象。并且能够见到佛菩萨,这时候他还是一样还是要养成习惯,看到佛菩萨以后,因为花开见佛以后,他就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知道有这个知见;他见佛以后他就要赞叹佛,要叉手合掌来赞叹诸佛!所以说我们平常在往生诸佛菩萨之前,大家虽然发愿要求生极乐净土,可是在平常要受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里面,我们看经典诸菩萨或者弟子们在见佛问法或者听佛说法的时候,都要胡跪合掌、礼佛,然后赞叹诸佛,所以说我们在这个部分是非常重要!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萨,这个部分就需要建立这个知见。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上品中生还没介绍完,我们预计在下一节课会把后面的部分再继续的介绍,所以大家就了解这个道理。
  好,今天谢谢大家的观赏!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原标题:第26集 上品中生(一) 正伟法师主讲)
 
 
更多>同类佛法mp3

推荐图文
推荐佛法mp3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