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8-08 08:21   浏览:1166   回复:0

永不退转应该具足四法

永不退转应该具足四法:
第一、受大苦时始终不舍离如法之行;
第二、得大自在时,还能常修忍辱之法;
第三、虽身处贫穷时,还能常乐于布施;
第四、盛壮之年常乐于出家。

-------

佛法中所说的“不退转”,当然指的是佛菩提道的不退转;那么,这是有着哪一些的层次呢?众生从无始以来就有着不同的心性差别:有的有情反复熏习了邪知邪见,主张无有佛法僧三宝等,所以想要靠修学佛法而证解脱,那都是不可能的;又或许主张,万事万物都是由一位造物主所生、所变,所以只要奉侍这一位造物主,自己都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从其而获得恩典;又或许主张,世间没有因果,人死了以后,就是一切皆空,所以修学佛法、造作善事,都是没有必要的;乃至是有着种种的邪见。就因为这些缘故,此生因此而造作了毁谤善知识、毁谤胜妙法的恶因,舍报之后下堕三恶道;乃至是罪尽之后,复生为人,盲聋瘖哑而不自警觉,也许有一世稍微有一点能力,可以听经闻法,听闻了之后,又因为积习深重的缘故,再度加以毁谤;这样子辗转死生于三恶道之间,什么时候才会遇到因缘,而能够有机会忏悔以及改变其习性呢?这一类的众生,长劫以来一直住在邪知邪见之中,难可得度。
  而当有情虽然开始熏闻佛法以后,可是心性起伏不定,若是此世的因缘遇上了二乘的解脱法,他有一分的喜乐,就开始修学解脱法;若是有因缘听闻的是佛菩提道法,他有一分好乐,又开始修学佛菩提道的法。这样子心性不得决定,于佛菩提道法、解脱法的修学趣向,是随其因缘而产生差别的;一者也是由于福德资粮的不具足,所以与善知识的缘分不契合,因此就难以发起菩萨性。末法的众生很难度,度了也很难安住,而很容易就退转了,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正是这个。
  乃至于,有时候因为恶知识的错误教导,认为说每一个人只要一天嘻嘻哈哈、快乐地帮助人,就是在学佛;然而,这一种人却是最容易退转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虽然发心助人,但是其所相应的福德,却都只是人天善法的范围之内,所以无法发起真正的道心;再加上所熏习的佛法知见又是错误的,生活上遇上了困难也没有办法依于佛法而有正确的转依,所以往往就会认为说:哎呀!学佛啊!对于人生而言是没有用的啊!所以,假如你看到或者是听到,有人以善心出家数十年,一朝生起了悔意而还俗,却反过来指责佛法的过失,应当要知道,这就是末法时期所会发生的具体例证,都不需要抱以奇异的眼光;所需要作的是,要对这一种人生起怜悯之心,因为现见此世是没有机会得度了。然而,由于上述所说的情况,造作了谤法的恶业之后呢,还不知道哪一世可以再重新学佛呢!
  若是福德因缘具足,常常有缘值遇真善知识,那么,这一类的学人,于佛菩提道的修学,就能够不退转。这个时候,虽说某甲于佛菩提道是不退转了,但是实际上却是有着不同的层次。《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卷上提到了:
  佛子!若退若进者,十住以前,一切凡夫法中发三菩提心,有恒河沙众生,学行佛法信想心中行者,是退分善根。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
  世尊开示说:从初住位一直到十住位,这整个十住以前的一切凡夫,虽然于佛法中发了菩提心,想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由于信心不具足,所以才会若退若进。这里说的“于三宝的初分净信”这个部分,在上一次的《三乘菩提入门起信》的单元之中,已经作了简略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回过头来说,在最初发起了菩提心以后,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由于对三宝的清净信具足,所以进入十住位,这是包括从初住位一直到十住位;也就是说,佛菩提道的三大阿僧祗劫,就从这里开始。前面的十信位中所修学的,因为对三宝的信心不清净的缘故,无法心得决定而发起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愿;而进入菩萨初住以后,由于信心清净的缘故,也施设了菩萨“信不退”的阶位,也就是菩萨十信位中的修学,这个部分的福德资粮是足够的,足够使他心得决定而发起想要成佛的大愿;不要小看菩萨“信不退”成就时,所发起的大愿,这真是大愿啊!因为法界之中再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又会有一尊佛出世了。也许你会想:“三大阿僧祗劫,这是多久啊”!可是,我跟各位说个道理之后,你就不会畏惧这三大阿僧祗劫了。各位只要想一想:我们今世之前轮回生死已经经过多久了?那何止是三大阿僧祗劫,应该说是无量无数的三大阿僧祗劫,而那么长的时劫之中,却是在世间虚受生死啊!假如不学佛、不发心作佛,将来的轮回生死会是多久呢?对啊!不知道何时才会有善因缘而得值善知识,得以成就出离生死轮回。
  然而,世尊在此处又说,当学人进一步在六住位中,修学般若波罗蜜后,因为为诸佛、菩萨、善知识之所护念、摄受的缘故,而般若正观现在前,这时候就说是进入菩萨第七住位。对于三宝的清净信,此时只会比进入初住位时,更加坚固而不退转;这当然也还是要凭借着诸佛、菩萨、善知识之所护念、摄受,而于第七住位常住不退。但也是因为自己已经可以现前看见,因地的自心如来与果地的诸佛真如,其体性是一样的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等,所以知道再经过将近三大阿僧祗劫之后,一样也可以成佛!此时,在佛菩提道中就称为“位不退”。这个时候已经确定:“若说佛身是色相法,终不信受、不为所坏。”这是《大宝积经》第87卷之中,一位商主天子请问 文殊师利菩萨“云何净信”时,文殊菩萨所回答的一段话。
  虽然说菩萨于第七住位已经称为“位不退”,但还会有“行退”。也就是说,在随着上位菩萨继续修学佛法之时,也随着自己的能力之所及,帮助善知识摄受众生;然而,或者是欲界爱等烦恼都还没有去除,甚至于是也会常常现行,因为这一个缘故,会使他觉得说:“唉呀!佛菩提道的继续修学,是很累人的!”所以,他就会想要暂时的休息:或者是游山玩水几天啊!或者是好好地享受一顿美食等等。而且也通常会付诸实行,付诸实行的同时就已经有行退了。但这都是因为欲界爱等烦恼,乃至是习气种子都还没有去除之前,显现出来而有的一个外貌,应该是要继续随着善知识修学之时,而随分去除的;然而,比较起一般的凡夫,这一位菩萨已经是胜义菩萨僧了,因为他已经真正地走在佛菩提道上了。
  而尤其是在这个娑婆世界,一世又一世于佛菩提道上继续前进的过程,由于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之前,所以再次受生于人间,又会忘失过去世的修证,甚至于是遇到了恶因缘,而有的“退分”。所以,佛菩提道上一向有着自力、他力的相互成就。也就是说,虽然有隔阴之迷的状况,但是依凭于自身过去生所修证的福德资粮,这个是自力的部分;又仰仗佛菩萨的护念、摄受,终究还是会回到佛菩提道上,而继续前进地修学与利乐有情。有的善知识主张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完全仰仗 弥陀世尊的摄受,唯有他力,不需要自力,这是特别殊胜的。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知见,佛菩提道上不会有这般便宜的事情,单单想想看:难道某甲日夜念佛,修行十善回向西方,这会是他力吗?若是没有这个“自力”,弥陀世尊再怎么慈悲地摄受,能产生作用吗?这就好像外道主张说,人的一生可以藉由完全侍奉、仰仗唯一的造物主,是如出一辙的。佛菩提道上则不如是,一向是自力、他力互相成就,乃至是菩萨进入十地,还要佛世尊的摄受。
  菩萨进入初地以后称为“行不退”,因为对三界爱的烦恼障的习气,没有完全净除的缘故;而有着对三界贪爱习气种子,就可能产生于佛菩提道有退,在这里叫作“念退”。换句话说,在广度众生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众生的刚强难度等,短暂地生起一个念头:“众生刚强难度,何不休息一阵子呢?”但毕竟就只是一个或多个念头闪过,而不会是真的停下度众生的脚步,所以只有“念退”;若是同时也停下度众生的脚步,那就应该叫作“行退”了;但那是贤位的菩萨僧,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所会发生的事情,进入初地之后,只会有“念退”的情况。
  从初地开始,再经过一大阿僧祗劫,不但深入地修证一切种智,也除去了对三界爱的烦恼障习气种子,此时此刻进入佛菩提道的另外一个不退转的阶位,而离开了会有“念退”的阶位。这是从菩萨八地开始,相较于前面菩萨的各种阶位,这已经可以说是“永不退转”了;但因为所知障仍旧没有究竟清净,所以仍然不是佛地的“究竟不退”。而这些阶位的经历,全部都是要在三界之中,历缘对境去修学,不可能跑到三界外而能够修证佛法的。
  因为有菩萨在娑婆世界不断地作着上述所说的这一些示现,从这样子看起来,于佛菩提道的退转与否,是从菩萨心的安住与趣向而认定。菩萨受生的外在环境,虽然可能会是不可爱的,但这只是菩萨因为悲愿的缘故而作的示现,并不能说“菩萨退转于佛菩提道,而生于恶劣不可爱的境界之中”;所以,绝对不可以说“娑婆世界没有不退转法轮”,要不然 世尊也不会在娑婆世界宣说《不退转法轮经》了。因为这一个不退转法轮,菩萨是永远带在身上的,虽然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虽然受生以后又可能有恶因缘现前,但是依凭着福德因缘的缘故,再加上深信诸佛世尊护念的缘故,常常有缘值遇真善知识;那么,自己身上这个不退转法轮,又可以开始现前运转,而于佛菩提道的修学就能够永不退转了。
-----入门起信(二)【共130集】 第120集 娑婆世界有没有不退转法轮?


(原标题:永不退转应该具足四法)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