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八正道  观世音菩萨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举办禅宗文化及玄奘文化活动,指导学人克期取证断三缚结,分证解脱果;乃至明心见性,悟后更进修玄奘大师的唯识增上慧学。」又说:「我们就可以多让大陆同修过来,除了开课,也可以让他们受戒,乃至为他们办禅三,让大家都有修习、亲证的机会。」导师意欲藉着这个道场广度大陆同修的宏愿已明,大众无不随喜赞叹。这时导师却微笑着提起双肘,两掌相对兜着,轻轻向前一推,说:「 admin

2022-07-06

  ”的确,增上班的同修若是回首前尘,一定会发现当年一进入正觉同修会,导师早已为大家擘划了修行的“捷径”:三乘菩提法要和般若智慧,以及独门绝招—无相念佛修动中定力的法门,祕诀就是要能“苦练”,乃至要能在历缘对境伏除性障上“苦炼”,才能稳步踏实的走上“真见道”,在大乘法中破参明心。 珍贵水资源蓄留当费 admin

2022-07-06

  主尊佛、二胁士菩萨可为慢板唱赞;韦陀菩萨、伽蓝尊者为快板唱赞)[14] 〈药师如来赞〉 药师如来琉璃光誓愿宏深世莫量显令生善集福庆密使灭恶消祸殃拔苦必期二死尽与乐直教万德彰法界圣凡同归命蒙恩速得证真常南无东方淨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阿弥陀佛赞〉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 admin

2022-06-23

  实际执行面上,有时亡者本身是以明心不退的功德求生极乐,或是本来就是信愿坚固的念佛人,临终时早已蒙佛接引,不待后时举行《弥陀法会》方生,是以需要更有弹性的开示文,转为劝慰家属、勉励法会大众。 因此,目前先行将开示文制定为“未受菩萨戒”、“已受菩萨戒”两种(请参酌后文“六、实施例”)。前者主要劝请亡者忆持此生善事,念佛 admin

2022-06-23

     第一次禅三——明心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第一次参加禅三,前两个月自己在家参得昏天暗地。因那时台中道场还没有成立,我没有上过课,知见不具足,平常只有靠自己看书,所以从觉知心(妄心)开始逐一寻找,参得非常辛苦;不像现在上课时,亲教师都已尽可能帮大家将妄心分辨清楚,这一点实在令我羡慕。当时因为自己并不清楚妄心的特性 admin

2021-05-14

  在这些盗法人中,部分一贯道人士主张:一贯道也有明心见性之法,只是失传。因此不改一贯道创教以来的盗法本质,明目张胆地公然前来盗法;希望在正觉同修会共修而实证如来藏心后,将此诸佛秘藏带回一贯道而弘扬一贯道教旨,不愿认同于己有恩之菩萨僧团与佛教。如此盗法心态,严重障碍有心实证般若智慧的一贯道亲,以及其他宗教团体学人想要正修佛法者的道业。因此,为救护这些道 admin

2021-05-14

  又如《楞伽经》三个译本皆直接说明大乘明心的标的第八识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阿梨耶识),经文清楚说明“如来藏名识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大正藏》册16,页512,中6-8。]、“如来藏名藏识”[《大乘入楞伽经》卷5:“复次,大慧!善不 admin

2021-02-02

  受持三归依戒,便可不堕恶道,开启出世之因缘;受持五戒除了可保人身之外,也是种下了未来亲证声闻解脱果的因缘;清淨圆满受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未来得有出家修道之因缘;受持菩萨戒乃是种下将来可以开悟明心乃至究竟成佛之因缘。目前正觉同修会举办「三归依和五戒」及「上品菩萨戒」,希望佛子们在精进菩提的道路上,能巩固修行时应该受持戒律的根本。三归依归依于佛、法、僧 admin

2021-01-18

  第一篇明心证悟篇在此篇章的开头第一章,先根据琅琊阁(一群人)之心性人品来作评议,再依其核心法义来辨正讹误,末后则依琅琊阁之忏悔文加以评议。从第二章起,则依连载因缘来作后续法义辨正。第一章善根、人品与忏悔第一节善根与人品第一目毁谤大乘佛法的三个手法学术界多主张“大乘非佛说”—毁谤如来圣教以学术考证来研究佛法的华人佛教学术界(下简称学术 admin

2021-01-02

  从菩萨所证的解脱道来看,二果薄地(淡薄贪瞋痴)、三果离地(离欲界爱、离欲界生)、四果毕地(分段生死已毕),都非最初证悟明心时之必然极致。平实导师不是不知哪些菩萨行事中尚有私心,然因大乘见道并非等于断尽大乘异生性烦恼[编案:指真见道及相见道。要至见道通达位,方断尽大乘所断异生性而入初地],部分贤位菩萨还存有私心在所难免;且纵然执事因私心烦恼而于己之德 admin

2021-01-02

  萧导师你带头出家,动员你领导的“明心圣人”出家,对腐败的出家僧团进行彻底改革,吐故纳新,充实新鲜血液。这样一来不就把释迦牟尼佛,掉眼泪的忧悲一下子解决了?[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四)]释惟护说:要得佛法兴,只有僧赞僧!这是几千年来佛门留下的赞颂语。就是说不管是凡夫僧,胜义僧,菩 admin

2021-01-02

  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要让大家来证悟本心,也同时能够明心见性之后,按照这样子明心见性的功德,然后一路地自觉觉他,乃至于成佛。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 admin

2020-08-28

  禅宗明心开悟所亲证的正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其他三种涅槃的根本。二乘阿罗汉与辟支佛所证得的叫作有余涅槃,这是断尽见惑与思惑,舍报之前十八界尚未灭除,依第八识如来藏中有漏法种的断除,建立一个名称叫作有余涅槃,也就是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施设有余涅槃的名称,还是不离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定性二乘圣人舍报时灭尽五蕴十八界,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自存在,离见闻觉知, admin

2020-08-28

此定力可以确定及保证其见道智慧得以证转之功德,成为真正的初果人及明心不退的七住菩萨,不是仅有见道的干慧知识。其中的部分纲要内容如下:1.必须修动中定:无相念佛、看话头。2.“四依大士、六通菩萨,说法度人,定为首要。末代相承,说法教授,自不修定,身无内道,出言即便破人修定,世人颠倒,实可哀哉。”并讲解欲界定、未到地定。3.“到达此阶段前之漫 admin

2020-08-04

  因此,学人想要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乃至能够明心见性,都必须先观察蕴处界都是虚妄的,无有一法是真实常住的体性。学人有了这样的正知见,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一去深入观察“蕴处界确实是虚妄法”而不再疑惑,不再执意识我为真实而心不动摇,就可以现前取证声闻初果的功德,也就是有了初分解脱德,未来才可能有机会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确实了知蕴处界虚妄后 admin

2020-07-27

  这七种境界,唯有菩萨明心以后方能渐次了知的境界,不共二乘愚人,更何况是执邪见外道。经中佛已经很清楚地告知:七种第一义的境界是依真如心建立,而不共外道邪见恶论;为什么?因为外道不仅没有听过这样甚深微妙的道理,而且也会坚持自己的邪见,无法接受世尊所说的实语、正见。既然连世尊开示的正知见都无法接受,更遑论能够依止正知见如实修学,而于未来证得自心如来的各种 admin

2020-07-27

  又譬如七住菩萨明心之后,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以真见道的总相智为基础,观察真如有种种不同的中道性法相,得以圆满相见道的别相智,因此转进修道位,进修地上菩萨的道种智,乃至圆成一切种智。如上所述,众生虽然恒时遭受种种苦乐、可爱不可爱果报,第八识如来藏却恒时不断地任运出生种种法相,成就众生受诸异熟果报。虽然第八识出生了种种法相,让众生造业以及受报,而祂自己 admin

2020-07-27

  诸如上面所说,都是第八识如来藏能圆满成就诸法的体性;而这样的体性,刚明心的菩萨仅能少分了知,地上菩萨能多分了知,一直要到成佛时才能究竟了知。所谓依他起性,顾名思义,就是必须依著他法才能出生的体性。譬如眼识,乃是依于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才从第八识出生的法,是本无今有的法,所以是虚妄法。眼识既如是,耳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都是依于根与尘相接触之后,而由第 admin

2020-07-27

  如果菩萨能够如实依之修行,未来就能悟入自心如来境界,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乃至究竟到达佛地境界。这是行者觉悟自心如来而发起非常殊胜的智慧,这样的智慧境界是离于断常、有无等边见,菩萨可以现前观察及正受自心如来的法乐境界;像这样的智慧及法乐境界,不是二乘愚人及凡夫所能了知的。由于凡愚不能了知所有境界都是自心所现,因而在种种戏论境界产生种种虚妄想。菩 admin

2020-07-27

  再者,欲得证无生法忍—大乘佛菩提之增上慧学,须由大乘真见道入手—破参明心,证得第八识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发起般若中道智,然此唯是大乘无生忍(已亲证并能够安忍自心如来藏之本来无生)之人无我智,唯阶别教七住位,尚不得法无我智,名为真见道位之习种性菩萨,此后尚须消除异生性、熏习修道性、熏习增上慧学。在修学种智过程中,随时随地将其所学,配合所悟如来 admin

2020-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55   56   下一页»   共1112条/56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06431号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