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 释印顺第四次恶说:第二次结集才有三部《阿含经》
释印顺决定再次强调“第二次结集时才结集出三部《阿含经》”,他在全无文献资料佐证,且所有三藏、其他资料全都驳斥他说法的情况下,他还是悍然不顾,于《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1981年第一版)[ 根据“印顺导师著作出版年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于1981年第一次出版。https://yinshun-edu.org.tw/zh-hant/Master_yinshun/y99_01] 说:“佛灭一世纪,圣典已综合为‘九分教’。九分教,不只是文体与性质的分别,在当时是确有不同部类的。应该是第二结集的事吧!原始的‘修多罗’、‘只夜’、‘记说’—三分,已集为《相应部》。三分的后起部分,及‘本事’、‘方广’等,分别的编为《中部》、《长部》、《增支部》。”[ 释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精装本),正闻出版社(台北市),1994年7月七版,页112,行3-6。] 释印顺再次死命强调第二次结集九分教之“后起部分”有《中部》《长部》《增支部》,即《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壹阿含经》。也就是说,释印顺所厌恶的“佛乘”还是“佛乘”、“菩萨”还是“菩萨”,且不论他怎么毁谤,任何人从三藏典籍、史料史传去看,都可清楚地查阅出原文来,证明释印顺是个一直在欺骗社会大众的骗子。
这四部《阿含经》第一次结集就出现在人间的事实,令释印顺一生都深感芒刺在背,只因为他厌恶大乘法;然而他这么多次著书努力否定三部《阿含经》,也终究无法抹去这《杂阿含经》有隐说大乘法的事实。回顾他拥抱欧美学术人士的大腿、又跪拜在若干日本学术人士之前,就会完全理解他为何要如此污蔑二乘法的四部《阿含经》结集。他的恶心昭然若揭,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只要他发现是可以用来攻讦大乘法者,他就会拿过来应用,纵使没有,他也会自己编造像“三部《阿含经》是第二次结集所出”的这样子虚乌有之谎言,即使这最终会被人揭穿,然他在恶心恶念的驱迫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⑥《阿含经》皆明确显示大乘法、无可抹灭的经文
看到这里,可能又有人会不死心地说:“反正你也说佛陀是隐说大乘法,那还是等于没有在《阿含经》说大乘法。”然此说无理!所谓“隐说”,是因为二乘根器者听不懂,但对大乘根器的人来说,看《阿含经》就很清楚知道里面含有大乘法;即使是《杂阿含经》也有说到大乘法,但被声闻人结集成声闻法,这些都是明确的证据,如何说 世尊没有说大乘法?释印顺之所以要污蔑三部《阿含经》的结集史实,是因为依文解义的他只看到表面明显的文字,如《增壹阿含经》说“佛乘、三乘、六度、波罗蜜”清楚提及“大乘法”,世尊亦对 弥勒菩萨开示“大乘法”;《中阿含经》说“识入胎”、“如来所依识”、“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来解释这本识第八识;《长阿含经》说“识入胎”非六识论,六识一世断灭、非是入胎识;所以释印顺才要处心积虑地恶说这三部《阿含经》是后来第二次结集才产生的,借此令人误会这些经文中所说的大乘义理是后人掺杂进来的,不是 佛陀亲自演说的;然如上所说,释印顺所作皆伪、所说皆非事实。即使是释印顺一心想维护的《杂阿含经》,世尊也在此经中开示:缘觉乘所思惟观行之随顺缘起的缘生法是“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每一支缘起所生法都是如此不离于真如、也不异于真如;这就是大乘义、大乘真实法第一义真如;世尊也开示声闻乘的四圣谛是“如如、不离如、不异如”,同样说明四圣谛的每一圣谛都是如此不离于真如、也不异于真如;世尊更说明祂在示现成佛时,是由十因缘法的观行悟入一切法“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以上这些都显示了《杂阿含经》所说的二乘法,实际上必须有来自大乘法所开示的第八识真如的支撑,若没有了大乘法,就没有声闻乘、也没有缘觉乘,即无二乘法可说,必然就不会有二乘圣人出世;学人若弃舍了大乘法,就无法亲证第八识真如而迈向成佛之道。这些道理透过大善知识 平实菩萨解释,我们才能拨开迷雾,重新认识到 世尊很早就已经如是教诲二乘人;我们才会了解到释印顺就是佛经所指斥的恶知识,所以他才会这么有恃无恐乱说结集;也因为他看不懂《杂阿含经》所隐含的大乘义,所以他才没有将《杂阿含经》也一起诬谤为第二次结集所出。然等到法主 平实菩萨出世弘法,出版每一本破斥释印顺的书籍法宝时都寄给他,释印顺看了书中几页之后,当然就知道终于遇到了明眼人,是合该他默然无语、闭嘴退出舞台的时候了。如师父 平实菩萨在《阿含正义》中一一显示这四部《阿含经》所隐含的大乘义,而今这已是佛教界众所皆知的事实了,二乘法哪里是可别于大乘法而独立的呢?哪里可像愚痴人主张 佛陀没有说过大乘法呢?所以学人应当向真正善知识求法,不该随意像张志成听信这恶知识释印顺的话,结果还把“大乘非佛说”当作是圣旨!如何以为 世尊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果却竟然不演说大乘法?当知 世尊从无吝法,如何不宣演大乘法广度众生便入灭呢?唯有大乘法才能使人修行成佛,如何污蔑 世尊只说小乘法、而不愿令大众成佛呢?
四、归命法—大乘法说真实心
① 至诚归依大乘法
由此可知,大乘法如是分明,到底这愚人张志成在反对大乘法什么呢?为何好好的正法不学,偏偏要学释印顺割裂大乘法、分成大乘三系,以为从来完整的佛法会是三个不相干的体系?以为佛法只有概念?以为佛法仅仅是思想?天可怜见!毁谤大乘法是大恶业,比杀害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罪业还要重!怎么会有这样愚痴的人呢?!造下割裂大乘法的最重恶业是注定迟早要下地狱的,这张志成先生已经无救,大众应该从他的例子深自警惕,更弦易辙,真正发自内心归依法:归依大乘法,至诚顶礼、归依大乘法!
大乘法甚深极甚深,必须亲证,世尊金口说“此非凡夫、二乘境界,是应恭敬顶戴”,由是愿意接受熏闻大乘法。
② 大乘法说阿赖耶识心体
一者,大乘唯识正理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等依”(“阿赖耶识”是“真如”,真如出生一切诸法,涅槃亦是真如理体所显),又宣示“阿赖耶识”是“如来藏”(藏识,名如来藏)。这“第八识心体”就是真如、如来藏,就是出生万法的理体,又是涅槃之所依根本(唯识正义说“阿赖耶识”是“同于涅槃”),大乘法的真见道就是要亲证这心体—找到这第八识心体之所在;所以说“万法唯识、三界唯心”,都是说这第八识心体,从来不是张志成这样的恶业众生指称的不是心体,甚而推诿于他所玄想的、虚无飘渺之法性。
③ 大乘法说涅槃心体
二者,佛法说证“涅槃”,经典说“涅槃心”、“涅槃妙心”,这涅槃是心体而不是他法,佛法所说的四种涅槃都是依于这心体第八识而建立,这四种涅槃都是第八识心体的所显法,都是依止于第八识心体而说涅槃,这些开示都证明了离开第八识心体就无涅槃。
④ 大乘法说第一义心体
三者,佛法说“第一义”,经典说第一义就是心,所以说“第一义心”,离开了心,就无第一义,所以亲证第一义就是要亲证第一义心,亲证这含摄第一义的心体,这就是第八识。佛寺中每天朝暮课诵时所诵的《心经》,讲的正是第八识心。
⑤ 大乘法说真如心体
四者,佛法说“真如”,经典说“真如”是第八识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有时也说真如就是心,也就是指具备真如法性的第八识心体,所以说“真如心”,窥基更说“真如是心”,离开了心就无真如可说;以任何真如法性都是从心的自性而说,若没有第八识心体,则一切所谓的真如自性即成虚无妄想,如何更有真如可证、可现观呢?所以大乘入见道所证就是这真如心第八识,因为阿赖耶识在经典上 佛说“我说为真如”。
⑥ 大乘法说如来藏心体
五者,佛法说“如来藏”,经典说如来藏就是第八识心,故名“如来藏心”;如来藏不是一个凭空施设的名相,而是指称真实心体,如果离开了心体而说如来藏,即是外道法而非佛法。因此,经典说如来藏就是藏识—阿赖耶识,如果否定第八阿赖耶识,也就没有如来藏心可说。犹如一个六十岁的男人,他可以被称为父亲、祖父、儿子、老师、学生、舅舅、侄子……等众名,但都是同一人;第八识同样也有多名,但释印顺不懂这道理,便依著许多不同的名称而切割第八识成为很多个不相干的法,然后诬谤是弘法流传过程中渐渐创造出来的,由此看来他的世间智慧也真的很有问题。
⑦ 大乘法说实相心
六者,佛法说“实相”,经典说实相就是第八识心,故名为“实相心”;离开了第八识心体,就没有实相可说。
⑧ 大乘法说自性清净心体
七者,佛法说“自性清净”,经典说自性清净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故名“自性清净心”,又名“本性清净心”,以“性清净”不同于世间心,故名“心非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不念心”。这第八识心运行之时永远都是自性清净的无漏性,故名无为法;但所含藏的七识相应种子却是不清净而有染污的,故名“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非二乘无学圣人之所能知。
⑨ 总结:大乘法说明心
由此可知,大乘法真实义指向“心”,“阿赖耶识”、“涅槃”、“第一义”、“真如”、“如来藏”、“实相”、“自性清净”、“本性清净”都指称此第八识心,故说“阿赖耶识心”、“涅槃心”、“第一义心”、“真如心”、“如来藏心”、“实相心”、“自性清净心”、“本性清净心”,这哪一个法不是说“心”呢?这都是在说“心”,将这些“心”的义理会通起来,都是在说同一个心,即“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实相涅槃第一义自性清净心”,本来就只有一个真心第八识,离此更无法可说。
普天之下,还有谁可以反驳圣教,假想有一个独立存在于宇宙的冥冥之中、离开第八识心的“法性”,以来作为证悟的标的?禅宗所依的圣教经典《楞伽经》从无是说,反而是很明确地说就是这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心出生一切诸法,指出大乘法的见道就是要证此第八识心。既然张志成主张法性才是根本,那又是哪一法的体性呢?当知:“法”是实体,“法性”是此实体之性,如何可以离开实体法来说法性呢?如果张志成再来乱:一切法都非实体;那答案就是你张志成主张没有可证知的真实法及法性,因为“法性”就是“法之性”;既然你说“无法”,哪里有“法性”可说、可证、可观?自是无“法性”可说。若改说“不是无法,是无真实法”,那自无“真实法性”可论,所说的“法性”也只是戏论,不是佛法;因为自古以来佛法就是可以亲证、实证、现观而说有“现法乐住”的。若又改说“无真实法,但每一虚妄法都有真实法性”,如此则“真实法性”与“真实法”全无关联,且此“真实法性”无所依之真实体,还是在戏论上作虚幻想,即是外道见,于心外求法、求法性、求冥性之外道;若更于妄想戏论中套用佛法名相“真如”等,即是佛门外道。
五、归命法—大乘根本心之体性
既然大乘法所说法界就是根本心第八识,那此心体的特性为何呢?
① 法界根本心就是“出世间法”
一者,出世间法:法界根本心不是世间法,因为世间法都是被出生之法,既然是生灭有为之法,就没有真实的自性,只是随顺因缘轮转。如果所证的只是世间法,则不离生死轮回,永远无法解脱,这样的所谓亲证、追求等等,都只是戏论,不是佛法。能出生世间法的法界根本心,必然不同于世间生灭无常之法,这法界根本心必然是出过一切世间法,即方便名之为“出世间法”。也就是说,如果所证是七转识,或者将七转识领纳的境界当作是真实,这都是落在世间法,不证出世间法,又例如意识思惟想像所建立之外于第八识心的法性真如,不离意识境界,即为世间法所摄。
问:“出世间法”不摄在世间法中,怎么在世间求证这“出世间法”?
问一:佛法有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但“出世间法”既然不是世间法,就是在世间法之外,可是又说要在世间法中求,这不是矛盾吗?
答一:“出世间法”是说此法之本质不同于世间法,不是依方所来说彼、此,所以没有这里、那里的问题,不是在三界世间法之外有个出世间法的处所来让人寻觅,因为若是这样就还是落在世间的方所,不解这“出世间法”的本质。这“出世间法”能出生世间法,显然并没有离开世间法,因此这“出世间法”与世间法同在而不相在,必须依 世尊圣言量之佛法圣教教导、依善知识之教诲与指导,才能去找到这离言自性的“出世间法”。
问:张志成说阿赖耶识是生灭心、是世间法?
问二:琅琊阁、张志成他们根据《成唯识论》说你们找的阿赖耶识是生灭心体,所以你们正觉找错了,并没有亲证出世间法,你们所证的阿赖耶识还是世间法?
答二:如果阿赖耶识心体有生灭,他们要怎么解释圣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说的“阿赖耶识非断非常”之“非断”两字呢?又如何理解论中开示说大乘“入见道”是要“证解阿赖耶识”呢?然无论他们怎么误解、颠倒黑白来解说这一句话,并且刻意偏离话题去主张说阿赖耶识是生灭心,他们这样绕了好大一圈,只不过都在模糊焦点,目的是要让你忘记大乘见道是要找到、亲证、胜解这阿赖耶识心体及祂的真如性—真实性与如如性,故意要让你忽略、不再去探究这钜论中的法句:“入见道”是“证解阿赖耶识”。
尤其这张志成故意说阿赖耶识是世间法,然后他还又再转为“入见道是亲证琅琊阁真如法性”,即“不须证解阿赖耶识”,就这样偷天换日,然后还自说他说的就是《成唯识论》和圣 玄奘菩萨的意思,他习惯以如是诡诈的方式来置换圣者所说、毁谤三宝,果然真是释印顺的知音。
圣 玄奘菩萨博通三藏、解经第一,是实证 世尊所说圣教的极高地满心位大菩萨,未来很快就会成佛;张志成却胆敢以这样的方式来暗贬圣 玄奘菩萨说错了,将圣 玄奘菩萨所说以这样诡诈的方式加以否定。大家现在想想,你是要证解这世上从来没有人证得的“琅琊阁真如法性”,还是圣 玄奘菩萨说的、有许多菩萨们都同样已经证得的“阿赖耶识”呢?当然只有最愚笨—愚人中的最愚痴之人,才会否定、贬抑、轻忽圣 玄奘菩萨所说的“入见道”是“证、解阿赖耶识”,这世界上谁要当更愚笨之人,好让大家看笑话呢?这大概也只有张志成先生了(连琅琊阁都得赶快闪人了)。
问:阿赖耶识不是张志成等所说的世间法?
问三:所以,阿赖耶识是不是琅琊阁、张志成他们这群人所说的世间法呢?
答三:阿赖耶识在《阿毘达磨契经》中说是由此法而有“涅槃证得”,且是此涅槃法之所依,故说是“一切法等依”。“涅槃”是三乘菩提共证(此中有共与不共),既然这阿赖耶识是三乘所证涅槃之所依,难道这阿赖耶识可能是世间法、世间生灭法、世间无常法吗?那怎么能作为不生不灭“涅槃”之所依呢?“涅槃”的证得还要依靠祂呢!且,有部契经也说阿赖耶识是“同于涅槃”,既然这心体和“涅槃”相同,张先生却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的世间法”,那么这原本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不是就要因为张先生的主张而改成生灭的世间法吗?那佛法亲证不就变成虚妄了吗?所以,结论是若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涅槃;阿赖耶识心体的中道性所显示的就是涅槃的意涵,所以说“同于涅槃”,这阿赖耶识当然是“出世间法”。
问:为何“出世间法”不在“出世间处”寻找?
问四:你这样说,我还是不能领解,既然是出世间法,为何可以在世间法中找到、亲证、胜解呢?我不是应该在“出世间法”所在的处所来找吗?为何是从世间法来找呢?
答四:不是在世间法中找,因为世间法是生灭、无常、被生之法,这里面不会有你要找的“出世间法”阿赖耶识心体。但你离开了世间诸法,又没有办法找到这阿赖耶识心体。因为这阿赖耶识就是在世间运作,与所生的世间法同在、共俱,这就是《阿含经》所说的“识、名色”共同俱转的意思,所以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所以前面才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阿赖耶识不是方所之法、亦不受方所的拘限,却是因祂才会有这十方三界,祂哪里会不与这所生之诸法、三界法同在呢?所以要在世间寻找,但所找的又非是世间法,而这得要有慧眼;以能在世间寻觅到祂故,祂出生世间、与世间法同在故,经典中有时又说为“非出世间”,以免有人玄想成:一定要离开这世间,方得寻觅这心体。
问:张志成依经典说找真如,为何玄奘大师说找阿赖耶识?
问五:那像琅琊阁、张志成他们说要找到真如,经典不是说要找到真如吗?为何 玄奘大师又变成说要找到阿赖耶识呢?
答五:经典已说这“藏识阿赖耶识”是“离于能、所取”,因此 世尊说“我名为真如”,就是世间法中没有一个心体是从无始以来就离开这二取—能取与所取,只有这出过世间的第八识心体是如此,因此这阿赖耶识就是真如。既然阿赖耶识是心,这阿赖耶识就是真如心,代表说“真如”一方面可以说是法性,一方面也可指称心体,就是真如心有真如法性,这真如心就是阿赖耶识。张志成所说的真如则只是他妄想中才有的真如,在十方三世一切法界都不可能存在,只能名为妄想真如。
学人找到了阿赖耶识—亲证阿赖耶识真如心后,就能胜解这阿赖耶识的自体性就是真如—真实性与如如性;所以,世尊说这阿赖耶识心体就是真如,这心的体性就是真实性与如如性;这就是“证、解阿赖耶识”—亲证阿赖耶识心体即是真如心体,胜解阿赖耶识的自体性就是真实性与如如性,这就是“亲证真如”—“亲证真如心体与真如法性”,心体和法性缺一不可,以法性是心体之自体性,从无离开心体而独自存在的可能;只有愚人才会否定 世尊所说“阿赖耶识”是“真如”的至教量,否定圣 玄奘菩萨说的“入见道”是“证、解阿赖耶识”的圣言量,才会死命地自创琅琊阁真如法性,如同外道“心外求法”。
问:张志成这样谤法,以后怎么办?
问六:这样张志成这群人不是很可怜吗?他们谤法又还自以为是,有的人像琅琊阁主知道他错了,就赶快溜了,把那个博客留给张志成自己去表演,可是他也不向让他得法的师父 平实菩萨好好忏悔,这可怎么办呢?
答六:你有悲心是好的,但道理我们已经说了,张志成还要毁谤阿赖耶识是生灭心,这也是其来有自,因为这样的毁谤阿赖耶识为生灭法,同于承袭了声闻部派佛教思想的藏密传统,他们都是如此毁谤阿赖耶识(除了真正弘扬如来藏妙法的觉囊派以外),他们都认为这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虚妄心,以为这阿赖耶识是虚妄法,认为 世尊所说的第三转法轮所说唯识毫不殊胜,他们认为这都是“虚妄唯识”,于是释印顺就直接拷贝、抄袭、沿用他们的见解,当作是自己的见解,他便将大乘法分割为三系,这其中的一系就是藏密的传统:“虚妄唯识”,就是应成派中观。
所以,整天吃著释印顺臭口水的张志成当然一定也会跟著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虚妄心体,他心中一直供奉著释印顺。这就证明了毁谤阿赖耶识的传统是很早就有的,如果还要继续往上溯源,就是更早声闻部派时期有对大乘法不满的人,他们毁谤这阿赖耶识,或是以意识的细分—细意识—妄图取代这贯通于三世生死间的阿赖耶识,来解决他们自身六识论所陷入的一世就断灭之窘境;这就是对阿赖耶识不满者之根源,所以说佛护、月称、宗喀巴、释印顺、张志成都是这二乘声闻凡夫错谬部派的遗绪。
既然如此,我们就继续传播正理正法,让大多数人不受他们邪见的影响,不堕恶见、不谤三宝;至于这些毁谤者,若是好运点,临终生起大病,有点善根的,终于知道要忏悔,可以免堕三恶道;若是冥顽不灵的,就下堕三恶道。当他们在恶道中,就会因为他们在世时看过这些真正的正理文章,受苦之后,就会理解一分自己为何下堕、知道谤法的过失,如此未来多劫以后就有望回到正道了。即使有人都不看正法教团如何回应他们的毁谤,他还是少分受了师父 平实菩萨正法正见的熏习,未来就看他们的造化。所以,当务之急是将你所理解的正理,转告、转传其他相信你的人、好友等,先行守护他们不受邪见污染,免得造业下堕。
② 法界根本心就是能生法
二者,能生法:这实相心体本不在生灭法中、不在三界法中、不在有为法中,而是“出世间法”;以三界、有为、生灭的一切法皆属于被生之法,都是世间法,从无真实自性,是依于缘起而有之法,是依于缘起而生之法,是依于缘起而生住异灭之法,哪里是出世间法、万法之本源、生死之本际、涅槃之实际呢?而缘起法的背后就是能生一切法的阿赖耶识。
问:张志成说真如没有作用,大师亦如是说?
问一:根据琅琊阁、张志成他们所说,这真如是无有作用之法,而且是只有法性的存在;虽然 玄奘大师论中说要找阿赖耶识,和张志成不同,但也说真如只是“识之实性”、没有作用;但你说的“能生法”好像跟他们所说不一样?总之,你说的“真如”不同?
答一:张志成所说的真如,是全然否定了真如心体的存在,他所想像的真如是可以全然独立于心体之外的“法性”,因此这是幻想而生的,连存在也无,如何有作用?既然是想像中的无作用法,又如何去找这样的真如法性呢?
玄奘大师说必须要证解阿赖耶识,也就是要亲证、要找到这阿赖耶识心体,胜解这阿赖耶识的心体及法性,而最根本的法性,就是亲证者能现观阿赖耶识运行诸法时的法性就是真实性与如如性,因此这就是“真如”;这真如法性不是凭空建立、虚妄施设的,而是直接就这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来说这阿赖耶识能生万法,当祂与所生的万法一起和合运行时显示的真实自性、真实法性就是“真如”。所以不是在第八识之外有一个要我们去寻觅的真如法性,如果误会了,被张志成误导了,就会在修行上永远唐捐其功。所以可知,当这“真如”是指向第八识心体时,即称这心体是真如;当“真如”是指向这心体的自性时,即称这真实性与如如性是真如。
再者,这真如心阿赖耶识是有作用的,因为阿赖耶识含藏无量种子功能差别,流注出来便成就诸法,这就是“能生法”出生了诸法;三界有情身心等一切法全都是由第八识所出生的,因此 玄奘大师写作《成唯识论》的目的,就是在说明“一切法唯识”的正理;大乘法的实证既然是在探究宇宙生命与万有的实相,而实相就是第八识出生一切法,所以大乘的见道当然是要证第八识而现观其真实如如的法性。由此可知,阿赖耶识是真如心,阿赖耶识心体的自性是真如性,这非常合理,这都是亲证阿赖耶识的人可以现观、自作证的。
圣 玄奘菩萨希望证悟的学人可以在悟后转依真如无为、无所得的清净真如法性,因此要特别强调真如法性就是阿赖耶识所显示的真实自性,此外并无其他法;这是在说,既然这本识第八阿赖耶识才是我们的真心,祂显露出来的真实自性是不去求于诸法、无所得于诸法,那为何有人在证悟后还会汲汲于营求诸法呢?所以,应该断除意识心有所得的贪求,不要以有所得法的心态来用功,否则就是与阿赖耶识的真实自性背离。即不能因为阿赖耶识含藏有染污种子及清净种子,因此在断恶迁善之余,还是一直抱持著有所得想、一切都是有所得,这样在佛道上精进是错误的;应该回归这事实:无论七转识的种子清净抑或是污染,阿赖耶识的自性一样是真实性、如如性,祂一样无所得于任何一法;转依这样无所得的清净体性,就是我们修学任何法应有的心态,这就是 世尊的教诲,也是圣 玄奘菩萨的教导。所以说悟后应该转依真如自性,因为这本心永远是无所得、无所求;因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自心第八识如来藏变现的,所以不假外求。我们就如是持续在佛菩萨、大善知识的教导中,一步一步修学,将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转易清净,令自心净土一分一分、一点一滴清净,这理上净土如是,这事上的佛土也必将指日可待。
问:既然无作用,为何能生万法?
问二:我还是不太能懂得,且不说转依;这“无作用”与“能生”就是抵触的,为何听你所说,似乎是可以同时并存呢?
答二:这可从真如法身来作个说明。所谓法身,即是诸法之身—诸法之真正所依身。大家都知道有真如法身,真如就是法身,这意思就很清楚了,这就是说真如是能生之法,这三界一切诸法就是祂所生之法,一切法就是以真如为所依,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也就是说能出生诸法、真正出生诸法、也能摄持诸法者,就是法身。因此,否定法身的人、不知法身的人、不理解法身的人,就是不知道何谓真如的人。
但真如不是这些人以为的毫无作用,而是真正出生诸法、持受诸法的真实心,生了诸法以后自然会配合诸法而运行不断,这就是无漏有为法,不是张志成说的全无作用;唯有真如心所显示出来的真如法性是无作用。第八识以真实性与如如性的体性,故称为真如,又能出生诸法,所以一定是心体,这就说明了是真如心出生诸法。因此,任何亲证真如的人,都是找到一个能出生诸法的心,且此心的自体性就是真如—真实性与如如性。这真如心体本是无为,就因为祂是无为心体,所以才能出生诸法。如果没有这能生之法,则谈论到“生”,就只剩下“所生”而没有“能生”—缺乏出生诸法的因,那就变成《中论》破斥的无因生的外道。
经典更加上这“而真如不生”,是要大家不应误以为真如会因为出生一切染净诸法而有任何变异、乃至于生灭,当知真如祂从来就是无生之法、不生之法。
真如心第八识自体的真实自性是无作用,证悟者可现观这第八识没有起过一个字、一句话、一个念头来干涉这七转识的决定,祂的清净真如自性是不受世间境界扰动的,因此这就是真如法性。证悟者并不是只有这样的现观,还现观这第八识随应世间、随缘任运的诸多功德,所以《解深密经》说有七真如,详述了更多祂的功德,能让我们的七转识继续在世间运行,所以这真如心体不是张先生说的全无作用;这真如心体的功德在运行成就诸法时,真如心体还是不受影响,犹然自性清净,才说这不可思议,所以能生诸法,无碍于自身寂灭、真实、如如、无世间作用之法性。
问:八个识的真实性?
问三:“识之实性”,张志成说这真如是八个识的真实性,这与你说第八阿赖耶识的真实性有所不同?
答三:前七识的真实性是由第八识出生这七转识来说的,是指七识都摄归第八识,因为这一切法都是第八识所生而属于第八识的部分体性,所以就依这第八识之真实自性来说一切法真实,所以《楞严经》说五阴、六入、十八界本来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不是说七识有自己本有的真实自性!如果张志成坚持七识有妙真如性,岂不违反他自说诸法无自性?亦违背圣教所说诸法无自性之道理。那张志成的意思岂非在主张:前七识有真实存在之体性、如如不变之体性?然世人大都知道自己的意识会消失、会变异,反而是自以为聪明的张志成却连这都不知不解,显然他从小就不知道意识会不见、会变异,而且一直到现在还是茫然无知,这样连自己的意识心是如何都不知者却可以来瞎说佛法?所以,当知是由第八识出生前七识,将前七识摄归第八识来说时才说有“前七识真如”,一切蕴处界法莫不如是,故说“蕴处界真如”,不是蕴处界法自身有真实如如不变的自性;当知这可由《解深密经》所说七真如的道理更深入理解。
第八识本识自身就是真如空性心体,所流露出来、所显示出来的就是真如自性,所以这就是“识之实性”—真如法性就是第八识本识如来藏的真实自性。(待续)
相关文章:
空谷跫音(连载01)----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2)----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3)----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4)----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5)----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6)----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7)----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8)----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09)----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0)----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1)----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2)----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3)----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4)----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5)----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6)----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7)----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8)----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19)----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0)----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1)----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2)----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3)----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4)----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5)----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6)----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7)----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8)----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29)----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0)----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1)----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2)----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3)----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4)----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5)----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6)----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7)----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8)----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39)----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0)----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1)----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2)----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3)----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4)----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5)----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6)----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7)----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8)----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49)----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50)----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51)----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52)----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53)----大风无言老师
空谷跫音(连载54)----大风无言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