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18-07-21 17:25   浏览:746   回复:0

正说无余涅槃

大乘佛法真义之中,无有无余涅槃,乃至有余涅槃可说,以解脱者之境界,非是断灭之境界,而是真解脱境界,如来于《大般涅槃经》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全文于经典中出现七十五次,直说:「解脱即是如来。」所以唯有如来是真正解脱者,其余之解脱者说法,不过是 如来为了安慰勉励有情,而权说,非是大乘真正究竟法义!
因此二乘之小乘法之所说的诸涅槃,不过是哄小儿啼,如同经典说:
《大般涅槃经》卷5:「
『世尊。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夫涅槃者名为解脱。』
迦叶复言:『所言解脱为是色耶?为非色乎?』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言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解脱;言是色者,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善男子!是故解脱,亦色非色。如来为诸声闻说为非色。』
『世尊!声闻缘觉,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说为非色。若人难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解脱亦尔,亦色非色说为非色,亦想非想说为非想;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CBETA, T12, no. 374, p. 391, c28-p. 392, a11)
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 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 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 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间大作文章, 如来是一真解脱色,是真色,此之真色,既然不是二乘人所知,更非凡夫所知,如是凡愚都且不知,而更说此色不是凡夫二乘愚人所认知的「色」,所以此解脱境界是有「色」,此真解脱「色」不是凡愚所说「色」,而毕竟不是空无,因此 如来已经明说,法身不可见外,唯有佛与佛可「见」之外, 如来更有实色,此色非所思惟之色,因此明说佛地毕竟解脱「色」,毕竟「有」!而此「色」以「诸佛如来解脱境界」,以「如是之义诸佛境界」,因此对于不了解,不能够发起智慧观行境界的一切凡夫二乘说为「非色」,而此之说者实为「亦色非色」,以众生以譬喻而得解,所以说为「亦色非色」,然此真正为「色」,以如来总离一切业果,无有积聚而可说为诸蕴,所现起「亦蕴非蕴」,乃以众生情解不得其便,永无得知 如来之真实之「色」而说「蕴」,其实竟无可说为「蕴」者!
以如是之「实色」,真解脱色,实为 如来果地所得之报身,乃是无漏种子功能成就,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得以发起,前于诸菩提志行坚固位时候,蒙佛授记,而此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来果德!所以以如来藏之真无漏种子之功能为身,而得以发起,无有障碍,因此报身不可说其边际,以无漏种子功能本如来藏遍一切处之功能,唯此真无漏种功德,显示真实三乘说法,为诸声闻、缘觉、菩萨而说法,以如来藏即是法身义,而其所藏之无漏种子功能不得发显,以凡夫二乘有所障碍,以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不能令此无始无漏种子得起功用现前,不得佛地功德,所以此报身功德不得发起!然而佛地,则一切诸障既去,何能障碍此无漏种子之发起功能,以佛地所相应:五别境心所法,以及善十一心所法,此如来藏法身所成就皆可现量而观察,共众生之意,而发起利益之「善」,以诸相应故,以一切皆为所悉故,故一切无有不知,一切无有不晓,此「觉」无上,故称无上正等正觉,以无有任何一不知者!说为究竟,无可更上!无有更须「觉」者,故称 如来!所以此之报身无可得见,以其「色」无有真知者,所以此为成佛之境界,为佛地之所知,以此能够相应「善十一法」,此时法身如来所行功能,皆是报身境界,以此功能显示为身,而能行诸善法,而简择别于一般世间之有漏之善,所以此之为善,亦是入不可思议之佛地境界,毕竟让众生可以入此真实第一义谛!所以虽说三乘诸法,实际以终究必定入诸佛地,所以总说为一乘实教,离此佛地境界便无可说,以此必定令一切众生有情尽未来际,可以得证大菩提,大涅槃,以众生既无断灭可说,又无真实无余涅槃可说,而 如来度生又无有穷尽,则又可方便于此自受用时候,以利益诸地菩萨有情,而令发现,所以更方便现诸报身,是以诸化土,诸有土,随意而现起,故说此报身非缘一切诸成熟三乘有情而现,以诸地菩萨而得受用,故称为他受用报身!
如是小乘之无余涅槃以及其在世之有余涅槃,根本不是可以说为涅槃,以毕竟不知道涅槃实相故,以尚且需要趋于诸法以求有涅槃,以作为当作涅槃,此乃有为有作,不知道如何现观涅槃,如是儿戏,岂可称之为涅槃,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既然于此根本不知,寻之住定之法,而说为有余涅槃,不过是痴人说梦,何有一丝毫之实际涅槃可说,惟可说,一切未悟之人,一切未悟之众生,总说一切凡愚,尽皆于此受用而不知道涅槃,以一切诸法皆为此涅槃体所出生,当下验有涅槃,何须入住,何须入有定,乃称之为有涅槃可说,如是即是有所出入可言,涅槃尚且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其体恒一,岂能容纳此入来去止!有出有入,名为变异,以有诸相生灭无常,何可以此而说 如来之真实义之涅槃!
不过 如来以诸方便设教,令此三界苦海一切众生可以得度,所以方便而说有涅槃,以外道尚且说有涅槃可得,如何求道于无上法王,而说无有涅槃可得!故简示而诸方,而说有真涅槃,以不离开如来藏而说涅槃,然毕竟小乘者不心慕于大乘菩萨道,终究无有真实涅槃之触证,是以方便施设有此二涅槃: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以有余涅槃即是定境方便,然此定境不同无心定,以破除我见而其立足根本,所以不说此为诸般定境,然同于诸定境,有出有入,以此为涅槃,则此说即是非如实说法,以涅槃无有出入,何可说此有余涅槃遇诸明日之触身受,而得出定,名为有涅槃可说,不过自欺欺人!何可以之为真实!以涅槃需要实证,何可以不需要实证之涅槃,可「意会」之涅槃之为有涅槃,如是之者,若无断除我见之正确知见,则此涅槃无有一分之功德可说,以浑然无知于涅槃,连知见也无,将涅槃说为有出有入,以「入」而说「涅槃」,真佛法之冤家!「入」之前,为「不入」、「无入」,于一时,而有变异之「入」之「法」出「生」,此法既「生」,则此入之法,将来必「灭」,以诸法有「生」有「灭」,唯有真涅槃实际唯是「不生不灭」、「无生无灭」,是故何可以此有所出入之生灭法而说大乘佛法!所以名之为灭尽定以说有余涅槃,以此二涅槃而说有入有出,有住有离,是以三昧定境所摄,然此三昧定境亦非诸二乘有学地可知,是故既然不离定境而说,虽此定境殊胜,然毕竟不真实,所以唯一可道,愿二乘人可以先得信受安住 如来之无上果德方便,而信受 如来,以此信受故,将来得为于无余涅槃位中可得有「出期」可说!
以畏惧生死故,如来而行安慰,岂可以小乘之说法为实!小乘人对于生死怀有恐惧,乃至见到过往于地狱中之苦事,不觉冷汗、血泪俱出,惊悚万分,所以虽有意识和意根之决定分之抉择,然一切诸烦恼习气种子仍在,因此虽不造业入三恶道,然自知若且无量世不断地轮回,何可免之?故虽相信佛语,「应该」不入三恶道,然对于菩萨志行无有用心,故仍然以灭去诸有,空去诸有为妙境,于无有证得真实理地之者,而可以毕竟无实而无悔,以无有怜悯众生之故,因此虽有诸般苦楚之有情颠沛流离,然心中始终以诸自安危为尚,所以虽后来得遇胜法,然此种子只有转异成为无我之安危,而不愿再持有诸「色」,以为意识心唯一「可毁灭」之我,而不愿追寻有否涅槃实相,以涅槃不是和我有关,以无有发现涅槃可以得证故,所以诸多考量!
然则 诸佛岂可以小乘阿罗汉之所思、所抉择为尚,必以真实之大涅槃,实际理地之涅槃为说,然诸佛化身示现八相成佛,此应化身之示现,故非法身、非报身可说,然皆诸佛因地乃至究竟佛地之所为成就,一切诸有染种子于此佛地而一切竟成无漏,故可诸多佛地之应化身示现,而为诸有缘有情而广为「说法」,所以小乘之欲入灭者,可以方便播种,而正说其之所悦,以欲钩牵引,令入佛道,虽阿罗汉无心于佛菩提大道,然世间法俱成非,不欲有身有智,身心俱灭引为究竟, 佛陀依诸方便,而说究竟之前方便,既然学道上有次第之不同,不可定以何法引为入道之必然,因此随诸学人之所欲,而方便设教,间以伺之,令诸熏习,虽无心而求者, 佛陀仍有诸多方便,所以称之为佛,称之「方便波罗蜜」俱足,所以世间人所想的方便, 佛陀俱足无疑,乃至诸贤位菩萨、诸圣位菩萨所想的一切方便, 佛陀皆俱足,而且于佛地所为之无碍,知见之透彻,非一切有情所能够思之,所以礼赞 佛陀,出过一切人天贤圣,大觉真觉,方便真方便,一切示现,所为施教,不可思议!
因此故无有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之可说,以佛地之境界难思,所为方便难思,因此欲令众生安稳于圣道而不退,所以方便施设涅槃化城,令诸有情可以远离一切世间无常欲乐诸患过失,而心慕此施设涅槃,乐于一切无为,虽未得证真实涅槃,但已经远离诸世间过失故,所以不为诸业果业因所拘,唯有此身报尽,即可方便说无受业道之趋迫,因此以「无我」广说,「蕴处界」之「无常」而为之广说,而令其心开意解,所以而说小乘法,以此小乘法而为之实际,所为「出世间」而为饵,令诸众蜿蜒脱离三界之诸苦,首肯圣贤之无为大道,而知身心空幻非是为我,非可为实,如是走向佛法真实际之大道,虽则前途渺茫,佛道尚遥,然此旅地深处,佛陀即就此无量成就方便,能令诸众抵达化城,以此化城为期,劝令修习,故小乘知晓此一圣道可以成就涅槃,当生成就阿罗汉之解脱者,故对于他法无有专心其意,唯有念念在兹,应当成就此涅槃,所以勤于修习,因此无有真悟触证之涅槃真心可说,以小乘法首灭我见,次薄贪瞋痴,三断除五下分结,四断除五上分结,总成阿罗汉之圣道,所以以诸灭法为尚,一令无为,何有实际理地于此诸法可说!
《大般涅槃经》卷5:「善男子。阎浮提内众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无信。有信之人则名可治。何以故。定得涅槃无疮疣故。是故我说治阎浮提诸众生已。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除一阐提余悉治已。是故涅槃名无疮疣。」(CBETA, T12, no. 374, p. 391, c22-27)
所以 佛陀究竟理地之涅槃而相说方便法,说有二乘涅槃,实际根本不是真正涅槃,只是真正涅槃之前方便,所以除了一阐提不能够治以外,小乘法能够信受,必定入未来之圣道,所以 佛陀只有唯一大乘,唯一一乘!
《妙法莲华经》卷3:「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
『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
『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
告众人言:
『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
『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
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
『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诸比丘!
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
『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
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
『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CBETA, T09, no. 262, p. 25, c29-p. 26, a24)
所以正说无余涅槃乃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为欲救度一切众生所生之方便,更说有余涅槃之方便,以 佛陀之无上方便力故,所以可以施设无碍,以究竟能够利益众生故,所以可以于施设,令诸大众远离五欲生死过患一切诸等烦恼,而以无上佛道相引,无为「真常」相引,然众生距离此实际真常涅槃极为遥远,所以虽然可以离开诸等过患,无能发起成佛之心,因此已经蜿蜒而离欲界山城,但是前途何有所依,若不生净土归向,终于无能于此三界诸行所作,而以菩萨志行而无退,所以 佛陀无上方便力身,言教而说有涅槃,不必成佛,也有涅槃可以成就,此非虚有,一切信而修习之众生皆可证,所以此等众生虽于无量世而修学大乘佛法,然今生所生之猛利退心,殊不可挡,然有此无上之施设涅槃方便,所以可令众生安稳于此施设之化城之中,以此城真乃 佛陀之方便而说有城,有涅槃诸真乐安稳,乃至 佛陀更方便示现有诸等大阿罗汉有证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者,如是方便中之方便,所以一切无安于久学大乘之学子可以疾入化城,于涅槃之中,于此当生取证此二涅槃,然而此终究为化城,不是可以安止之处,由是可以出入有余涅槃,乃至说有阿罗汉灰身泯智之后,后来法种现起,可以再回三界,修学圣道,即是都有出入可说,如何真实际之涅槃尚且有出入可说!有出有入,即是有来有去,即是有变异,即是有变异生有变异灭,且不说此为实际理地之化现,或者,汲此变异,便非是本体之涅槃实相心,如何以变异诸法而为实际,引以为戏论!

因此为了如是学佛之人, 如来施设无余涅槃以及有余涅槃,并如是示现,乃至亲身示范,因此可使得有缘众生可以离开业报束缚,此之束缚不再,因此不生后有,然此不生,只仅仅为「一时」,以 如来所为非一切众生可知,以 如来非以近似断灭而为众生之究竟,以如是小乘者,至于一切诸法灭尽之时,尚且不知道如何才是涅槃实际,以其「入涅槃」时候,已经无有觉知故,所以无知于涅槃实际,如何可以「无知」而说有「入」!而究竟理地亦是无有「入」「不入」「出」「不出」可说,因此涅槃实际根本无有一分证得,如何说有余、无余,如是之者,皆是 如来之施设故!为了止息怯弱下劣的众生,因此而说有二种涅槃,所以本无有此涅槃可说,然因为众生有者需要以此而得安稳,所以方便说有涅槃,不证得佛地也有涅槃,众生于性净涅槃,二乘有二涅槃,本自安住,然凡愚皆无有知者!众生之涅槃说和二乘涅槃说,不可相比,以涅槃即是理地,何曾经失之!二乘愚人于有余涅槃中,已经无有觉知心,入灭尽定,以如是定,而 如来说为涅槃,所以本来即是定境,何可说为涅槃!如果可说,一切众生本来涅槃不失,何不说现下一切众生都得涅槃!以二乘人一样无知于涅槃,何可以灭尽而作为知有涅槃,知证涅槃?此理不当然!故 如来于大乘经典而为正说,此之涅槃非是涅槃,只是施设方便,如同远地中示现化城,此化城毕竟不实!
若说入灭尽定为定境,则有疑虑而说,此之无有意识觉知安止,如何说为定境?则此疑不然,以无想定、无想天,尚且本在,其中已无意识觉知,一样于此三界中,如何以「定」而称,所以三昧之定境,本不在于以有无意识觉知而为限,所以依此而说灭尽而有「定」,而有余涅槃又灭意根之「受想」,无余涅槃则一切灭尽,无有剩余,故胜于无想定多多,以无想定中者不知道真如实际,也不知道何者为虚幻,何者为无常,于中不真知道此蕴处界之虚妄相,以及其如何而得生起,而觅得实际,因此以身相为念,而恐惧而断灭。然而 如来施设,将此三昧定境称之为涅槃,因此令诸外道可以欣求,乐于无为法者可以安住,因此实际为定境,如无想定说!故无余涅槃此一定境,虽甚特殊,亦无所奇,归诸定境!无想天中,无有诸念,以入甚深定境,意根有为决定,所以可以安住,信受原来意识的决定,所以其中意根不生思虑,不生决定,不发动诸行,以甚深定境而为安止,所以不可以定境而说有无意识觉知,以意根之「决定」而为境界之显现,因此而实法中,此诸定皆非实,以不知涅槃故,所以皆是同于无知者,何有更说圣境,何可更道圣境!
所以必定从此定境而出,如无想定之出定,如灭尽定之出定,而无余涅槃位也如是而出「定」,只是此「定」甚为殊特,能令得出者,非三界之流转而得可说,所以唯有 佛地可以令之得出,因此经典如是隐藏密意而说 如来之神力不可思议,能够「灭化城」,所以此之化城既然不存,二乘圣者只有出定一途,因此届时成为通教菩萨,又继续熏闻了义正法,乃至证悟而成就别教七住菩萨位,如是快速前进佛地,以饱养俱足,因此无有畏惧佛道艰难,至于是否有如是又进趋于无余涅槃者,如是劳驾 世尊而又继续再度「灭去」其所安稳的「化城」,令此无余涅槃位而为消失,令其继续修学一乘法道,此亦有可能,总以 如来以众生成就佛地一切诸圆满功德而为究竟,而非以必「无为法」而无「有为法」,以此为究竟,所以无为至于灰身泯智,皆是大悖于佛旨,如何可说此为真无为法,此际偏于枯寂,即是非真,以真则不舍一切法,以此真非证悟者不知!
如来能于诸众生根器显露之前,便为得知,其应当过多少时劫,如何如何,所以欲其受熏正法,也是如此而为方便,令此所含藏种,皆有大乘法种,虽然其生不能入大小乘之见道,然而其中总为利益,而如是千百世之教化,因此而为期,然此众生无有安住于大乘佛道,所熏种子又起他熏,一波三折,所以某一世还是乐于小乘,乃至诸等多世乐于小乘涅槃安止,以为可以真的不受后有,以为所作真的皆办,因此最后在以 如来之神力而为施设,令诸现种成就后有,此不可思议皆非佛地之外可知,以此无余涅槃之中,三界法不流注,此所需因缘不再,如何可以令诸法种生起而起后有,此皆 如来佛地可为,以 毕竟知道如何引领如是信受 如来法教之者,如何令此深信 如来施设方便涅槃而修持者,可以毕竟受得利益,因此法种可以流注,皆是不可思不可议之久远因缘,以及能知道一切众生之如来藏之因缘而说有转易、起领、促成其所含藏之种子现起,所以虽然似有涅槃入灭,而终究无有永灭之时,此之灭不过是如来藏之某些功能在些时节因缘之下而不得现起,而 如来一切知,一切毕竟知,知道如何鉴取他者之如来藏,知道如何成就因缘义,因此虽然生死不生死,似无出离似有出离,都毕竟知,所以佛地之第八识说为无垢识,一切境界皆是现量,而佛地已经无有垢可说,无有漏可说,然无有妨碍可以与众生之如来藏,以及诸佛之第八识如来法身而沟通无碍,既然如是,因此对于第七识、第六识皆可成就现量,此为佛地之不可思议处,所以总说意识既然又能够了达法身所含藏之一切法种,各诸法之功能差别无有不知道,如何可以说意识不能生起极为特殊之智慧,如何会不以如来藏法身之毕竟现量境界而观照一切众生,因此因地意根、意识、如来藏至此佛地,而为相通,以皆是现量境界,不可思议故!
《摄大乘论释》卷10:「
言化故者,谓佛化作声闻乘等。如世尊言:
『我忆往昔,无量百返,依声闻乘,而般涅槃。』
由此意趣故说一乘。以声闻乘所化有情,由见此故,得般涅槃。
故现此化,究竟故者,唯此一乘,最为究竟,过此更无余胜乘故。
声闻乘等有余胜乘。所谓佛乘,由此意趣,诸佛世尊宣说一乘。」(CBETA, T31, no. 1597, p. 378, a15-22)
所以 世尊之示现不可思议,能够示现自入无余涅槃城,引诸心志怯弱者咸皆进入,因此可以于佛道中不退回凡夫恶作之中,虽不于佛道中前进,毕竟以 佛地观之,还是无有后退,如是即可,所以涅槃化城,随诸小乘人每日入灭尽定,自耽其境,而不遮止;盖以不能逼迫小乘人实时发起大心,而既然有说声闻乘法,因此便以声闻之法而为教化,所以乃至先有示现何者先入无余涅槃, 佛陀广为赞扬,如有者为毒蛇所螫,有者为牛所触,虽颜色和悦,徐徐动作,而示现涅槃,而他人见其报尽,仍引以为忧,回报 佛陀,然而 佛陀即说此圣者颜色和悦,并以金口而说,此圣者证入无余涅槃,所以 佛陀亦可自化声闻乘众入涅槃者,如是观,令一切大众可以安稳其心,于二乘中权说菩提!
《大乘同性经》卷1:「
时毘毘沙那言:
『世尊!有无量恒河沙等众生,于此三界稠林有海,到彼岸者,复欲到者。
有证声闻法者,有证缘觉法者,亦有若干已证无上大智同性者,
于未来世,亦有无量无边不可数阿僧祇过是数恒河沙等众生,
乘此三乘各各别乘,得入涅槃,而众生界无增无减。
如是世尊,我知如是,心生厌惓。』
佛言:
『楞伽王!汝莫于此生厌惓想。所以者何?
诸众生界前后不可尽故,虚空界法界亦尔。
是故楞伽王!诸众生界不可言说,以是得知不增不减。
如是三界稠林有为海中,已得度者当欲度者,而众生界亦不增减。
楞伽王!譬如虚空界不增不减,无前无后亦无中间,
是故虚空不可得知,遍一切处,无碍无忧,无作无想,如是如是。
楞伽王!非众生界有初中后求之可得。
楞伽王!唯有已得圣法同性,是名尽于众生界耳,而有为道不尽不灭!
楞伽王!亦不离彼有解脱道。何以故?是众生界法如此故。是故无初无中无后。」(CBETA, T16, no. 673, p. 643, a21-b10)
是以 如来明言:无有前中后际可说此众生界,以众生界之有为永无有灭,众生界永无有增减!而非以灭去一切有为法而为实际,如是之想即是「非实际」!乃至应当度众生,无有疲累,应当不生疲倦,应当不生厌倦,以众生界永无止尽故,所以菩萨志行不可思议,菩提种性尊贵不可思议,出过一切人天,无可讥嫌!于中便知:如是有为法永无尽之时,二乘菩提,二乘涅槃尚且无有真的证得涅槃自性,何有真正菩提可说,不过法王施设方便,劝令安稳,不使有退,止小儿啼,制诸恶作悔心,所以说有菩提,说有涅槃,岂可有学大乘之佛子引以为实!以此而说无有二乘菩提,无有实际,所以无有真能灭尽有为法者,以诸佛愿力度尽众生,所成就之报身本相应于十一善心所法,何可不显露其功德,所以无始无漏种子应诸三乘人而为显发,以不能遮止而任运当然!所以于此正说无余涅槃,无有实也!此之般涅槃者,必定返回,即使是定性声闻,也无有定性声闻可说!以 如来法王之道力、果愿,俱非诸贤圣所能揣测,故可以「灭」诸无余涅槃,灭去如是化城,令一切入之「圣者」复起后有流注,续行有为法,而再得诸身,发智起用,更衔接一乘,此乃 法王真正施设三乘说法而行真一乘,故离于佛地,唯有仰信 佛陀,相信 法王之不可思议,非是等觉所能思,更何况于诸贤圣!
此一乘,唯有佛位乃得圆满,所以无有定性声闻可说,如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说一阐提者而无!因此虽然因缘不具足,加行不足,如是等等因素不就佛位,然毕竟无有可以止歇于无余涅槃位者,以随 如来之神力而灭去,何能安止!以不能安止,毕竟无有定性声闻可入灭,唯有大乘真正佛乘,证得如来藏,发起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圆满,而就佛位而可说有大涅槃,真正解脱者!如何可以无余涅槃而说解脱,此非解脱,令诸大众暂得休息,入此三昧,过百千劫,似入无想定加上无有意根,随之意乐而灭去,如是皆非永灭,以无可永灭,以无有能灭尽一切有为法者!法尔如是,法住法位,本性种功能,岂能以不晓得经意,而作揣测!
故有诸智者以为 法王于此无有身智之无余涅槃位中,不能生起功用,是不如实知 诸佛施设方便之意,如是者执意以必有无余涅槃,完全不信如上之经典所说:这是方便,这是方便力,这是「化」而「非实」,此执意故,真不能思!当知一切经典由 法王宣说,应当仰信,即使无有身智诸法, 如来毕竟无有不知者,当灭何者则灭,当生何者则生,所以三界,乃至权说有非三界,反之亦然,皆 法王之大神力之教化,以如来藏之本自功德,无有边际故!故兴教化,非为引诸纠纷,而为化众乘导之方便,所谓欲钩牵,而更有诸方便,所以示现般涅槃而无有穷尽,更示现诸报身庄严而无有穷尽,所以何者为实际,何者为权说,不问可知!以小乘者不堪任大乘法水,所以先设种种方便,因此非可以引以为实,而更生法义异议,非佛之本意故!故不应当引施设以为实际,盖如一化现之城堡,虽有远离三界苦无常,然其中毕竟无有真常之可说!
涅槃实际即是真常,以体不变异,以无漏法种从无遗失,如是恒一,何可不以为常!所以无余涅槃说,理不当然,因此 如来已经正说于经典之中,如是如是,众学大乘佛法者,当深信闻所未闻之经,不当效《法华》五千退席,以为诸般涅槃、二乘菩提、定性声闻等等可道。此皆为 如来施设,故应当相信 如来深宏意旨,如是方为一佛子之本分。若是当小乘人为永灭者,则外道印顺法师即以所说,以永灭之视 如来,既然如是,虽有印顺以为之「不可知、不可证」之细心之戏论,仍以无余涅槃之「永灭」之状而说,以其意识细心说不过为了联系这分段生死而强言,以之而贯串轮回,因此无劳大乘佛子更说「永灭」,以合乎
一分外道之所说一分,以无有永灭之事故,所以只有「暂灭」,如意识于五位中断,意根于此施设中涅槃断,然法种之现起,意识和意根随即回位复起,此本法尔如是之功能,何可惊怪!
《大般涅槃经》卷2:「
汝等当知!先所修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池浴,乘船游戏,失琉璃宝,没深水中。
是时诸人,悉共入水,求觅是宝。
竞捉瓦石、草木、沙砾,各各自谓:得琉璃珠,欢喜持出,乃知非真。
是时宝珠,犹在水中,以珠力故,水皆澄清。
于是大众,乃见宝珠,故在水下,犹如仰观虚空月形。
是时众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
汝等比丘!不应如是修习『无常、苦、无我』想,『不净』想等,以为实义。
如彼诸人,各以瓦石、草木、沙砾,而为宝珠。
汝等应当善学方便,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
复应当知,先所修习四法相貌,悉是颠倒。
欲得真实修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宝珠。所谓『我』想、『常、乐、净』想。」(CBETA, T12, no. 374, p. 377, c28-p. 378, a13)
所以于颠倒诸法之中,何可为实!既然尚且不可为实,如何可以引之而有涅槃可证!所以毕竟于小乘法之涅槃乃是施设,既然不实,则应回复 如来所说正法,知道此有余涅槃、无余涅槃非是无有其境,如愚人于水中,各持瓦石、草木、沙砾,而以为宝珠。其实真宝珠之处,仍于此水之中,但须以「方便善巧」而得,此即是 如来之一乘说法之真实义!唯有取证 佛地之涅槃,方有真实之究竟涅槃可说,余人所得,不过相似其分,虽诸七住别教菩萨,亲证涅槃,不过知其少分,然于涅槃实相之一切功德体性仍有多分无法亲证,唯有受熏道种智,而知道其中之极微少分,对于诸法实相之所显现所生所灭,更只能依稀如理而意会,于此中之五蕴如何与涅槃实相有所相关,其之复杂之情形,更是在在处处而难以对尚未开悟者而言宣,以诸法之一切种智而未得故,所于佛法大海之真实义处,不过方入其门,距离 如来家,得窥地上菩萨之堂奥,还差之甚远;何况更说八地无功用行,更说十地法王子境界,受称法王境界,此中多阿僧祇劫,不以 如来所示之方便,于真实法必无所得,所以当信:苦、空、无我、无常仍然是颠倒法,非是实际,佛法乃是中道,而不落于两颠倒,佛法乃是如实而见道、修道,而非是言语中事而已!
因是之故,所以无论小乘者如何修学,以其之所为善巧,乃是 如来欲令出离诸苦之方便,所以修学之法方便尚且不究竟,尚且 如来亲口明言,此者虽有过诸凡夫之颠倒,然而此二乘人亦是颠倒,于此四倒之中,不知法界之真实:凡夫以为蕴处界如其现下所见,即是;二乘愚人以为蕴处界如其现下所见,即不是;而实际理地,毕竟不如是;以诸颠倒见故,非是实际理地,所以佛法之所言者,不离三界而更说有无涅槃,以涅槃实际即可于三界中寻,无量功德体性需于三界法界中寻觅,所以蕴处界本身的过失不在于常与无常,而在于有否现观诸法之「实际」,以诸功德不知道故,所以现观之起步尚且不知,何况能够现观蕴处界知一切法!所以二乘同于凡夫,皆不知道蕴处界能够发显此中实际之一切功德,现出涅槃功能之种种差异法,于此法界之中,所为生显,从无差毫之失,一切诸般因果功能差别,唯有 佛地而可究竟,所以二乘诸等以不究实际,而以诸世间之蕴处界法为非,另起诸颠倒想,抹煞一切涅槃所现起蕴处界之一切功德体性,以为诸法究竟无有实际可说,以土石、泥块而说此为真珠,不知道此琉璃宝珠擦身而过,如何而知此中之实际!
二乘知见颠倒歧路,虽能见凡夫知见过失,同于颠倒歧路之中,何可称之为尚,是以知见既谬,本既差讹,何可以其所取、所证,而说有实际!不过 如来随于示现,令诸大众暂得安歇,以此安稳其心,更信受 如来,以信受如是之教导故,所为仰信,终无所怀疑,相信此中三界蕴处界诸法之中,必定有真涅槃可说可见可证可取,于是于此之后,名之为回心,不为定性声闻,于此所取证之涅槃翻为非义,自知颠倒,相信此蕴处界中,必然有能现起诸法之「常」「我」「乐」「净」,于大乘经典开始慢慢熏习,前于 佛陀之处,虽有受熏,然心中终究无有信受,每遇听闻,辄欲退席,今者大不相同,以诸圣义,跃然纸上,于言说之中,法喜充满,虽不证取,然知此终为修行之毕竟之路,所以回小向大,终究不再重入无余涅槃,于此时, 如来便终不需再灭去其所证无余涅槃,不需再令此有情而出无余涅槃之三昧定境化城,以此三昧定境,诸定境, 如来无有不知者,一切「界」之功能差别,如何出入,如何生灭,如何止息,如何复生,皆无有不知,所以称之为 佛之大觉,无所不知故!因此如是而说小乘诸法,不畏惧诸小乘人竞趋涅槃,以诸小乘之涅槃, 如来能灭故!此之能灭,即是令此小乘圣者于无余涅槃位中复起得出,此之真意,于前经文,详阅自得,何可不然!所以无余涅槃同于有余涅槃之定境,所以圣者依照入定之法,而入有余涅槃,其实其为灭受想定,又称灭尽定,其实此定非真灭尽定,不过权说,而真灭尽定可说,当为无余涅槃,所以证真灭尽定者,为无余涅槃,此者当为正说!然既令如此,仍有不可灭者,真如宛在,既然真如法尔常住,从无所灭,亦无可灭,如何说有真灭尽之定可说,所以灭尽定从实际理地而说,不过是止二乘人之退失而作诱导,乃至劝导诸人生起方便正见,令其出离三界诸苦,趋向于佛法之真如实际之前方便,所以何有灭尽不灭尽之戏论可说!
《大般涅槃经》卷11:「迦叶!有五种人,于是大乘大涅槃典,有病行处,非如来也。何等为五?一、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七返,永断诸苦,入于涅槃。
迦叶!是名第一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八万劫,
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迦叶!第二人者,断三结缚,薄贪恚痴,得斯陀含果,名一往来。永断诸苦,入于涅槃。迦叶!是名第二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六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迦叶!第三人者,断五下结,得阿那含果,更不来此。永断诸苦,入于涅槃,是名第三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四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迦叶。第四人者。永断贪欲、瞋恚、愚痴,
得阿罗汉果。烦恼无余,入于涅槃,亦非骐驎独一之行,是名第四人有病行处。是人未来过二万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迦叶!第五人者,永断贪欲、瞋恚、愚痴,得辟支佛道。烦恼无余,入于涅槃,真是骐驎独一之行,是名第五人有病行处。
是人未来过十千劫。便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迦叶。是名第五人有病行处。非如来也。」(CBETA, T12, no. 374, p. 431, c15-p. 432, a6)
所以毕竟离于佛地之真正涅槃,一切众生乃至二乘无有真实之涅槃可说,以不知此涅槃为何!所以此乃是教化之方便,一切证道之小乘者, 佛陀已经于此经典明授记,未来多少劫中,可以成就真正菩提,所以证诸大乘此一乘,毕竟无有他乘可说,以 如来欲令一切众生都尽成佛,所以方便殊胜开演三乘,其实究竟只有一乘,佛乘可说,此佛乘非是世间一盲眼之人:李善单所大胆诡言其所创之,乃是佛与佛之不可思议之教化境界之所成就,所以随众生心而能相应诸乘,毕竟诸法无有分毫差池!以此功德果力皆可无漏成就,以大圆镜智殊胜可以成就三乘法,所以本三乘法乃是理地德用可显,因此圆满报身之功德无能强言,乃至应化身所显,所以毕竟可以度化众生,本三乘即是一乘,以显示无漏功用行!
依此不当轻视新学,不当惊奇于闻所未闻经典,不当不仰信 如来之真度化众生成佛之宗旨,是以于此正说无余涅槃竟。供养一切诸人天!顶礼 天中天, 无上真 法王,本师 释迦尊,真为说法者,语竟意无穷,方便施设教,三乘同归一,一切皆成佛!
净土法门从古到今,并没有特别说了义诸殊胜第一义谛,并没有特别以此来此娑婆世界弘扬圣道之殊妙境界,是以说非了义,以佛法中惟第一义谛,即此真心说为第一义谛,离此真心而说则为不了义,说为非第一义谛,因此是以当归净土法门为不了义!又以其诸仁者菩萨,之所以往生,未必需要断除三缚结,断除我见,连大小乘之初果方便,都尚未达到,何况小乘之证得四果,更何况大乘之真见道位:明心开悟!由此更说,义理尚且未有开展方便,何况说有论道第一义谛,是故说非了义,以其不需要涉猎诸佛法义谛之教,惟有摄心向往,真诚发愿,以此为尚,是以不论多少福报功德,得以临终之殊胜真诚愿力而得生净土,所以合于 如来度生本愿,因此不必更说此为了义!
然法门之不可思议处,在于往生之时,即使无有见道尺寸之功,亦无熏习道种之见,更非圣教门下之资,谅非扛负 如来家业之人,然以 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诸往生者于净土修学,将来必定成就了义行门之中极果:佛果,所以如是不可思议!乃至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咸倡于华严法会,诸等圣众为欲成佛,尽皆受命,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毕竟成就佛果故,所以不论菩萨四十一阶位,咸归 弥陀愿海,决定成佛!是以成佛,即是第一义谛之总圆成,以如是之故,如何可说净土一法为不了义,以不了义故,如何成就了义之佛果?所以综合两者,当说法门为非了义,非不了义!
以净土一法,无以该位,虽有次第行门之相,然皆于佛座下修学,虽有事相多变,尽曲转折,然不离该处,一生成办,即使虽有他往,亦可行方便变化示现生身,是以不离弥陀座下,决定一生补处,极尽五十一阶位之能事,庶几他法修学自力所能到之者?倘非弥陀大愿殊胜之力,何以致之!
故念佛往生一法,以诸佛大愿摄受为前导,若无往生而一生成办五十一阶位,则亦不能显示此诸佛无上愿力之不可思议,良以摄心归向 如来故,所以不可思议!是以修学者,以诸因缘方便力故,不当自弃,虽以无以得窥宗门第一义谛之要,听闻第一义谛而不解,然信受往生必可乘佛之愿力,决定成佛,只此一信,信祂信自,信法,三宝俱足,虽于莲花之花苞之中,千万亿劫时光不得而出,几近无量的岁月里面,无有亲近诸佛菩萨之缘,然决定慕道,聆听法音,声声入耳,随诸受用,因此可断除我见,乃至三缚结,花开见佛,听闻第一义谛,法音宣流,一一不可思议,一一流入菩萨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0:「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CBETA, T10, no. 293, p. 847, c3-4)
是以虽非第一义谛,亦非非第一义谛,以此方便而接引成道故!是以当中阴身现起之时,不必更作他想,当知 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自知已死,不必更求此世之后有,当作诸多方便,信靠 弥陀世尊,称念回忆此生所念佛之心,如是忆佛,求佛接引,虽有亲缘之男女相出现,不当接近,知道五欲乃是轮回生死根本,如今已死,当可喘息休歇,即当摄心正念,惟生极乐,纵有他般因缘,从极乐再回来即可!乃至对于虚妄外道藏密之人所说之中阴身虚妄境界,以为有诸佛菩萨将鬼神头颅血器恶棒刀叉,更以强光大声如此光电惊恐行人,如是虚妄想,如是诋毁圣教之邪说外道,从不置信!由是一心,于此娑婆世界无有再度攀缘,即令还有诸事牵挂,惟以先求 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为先,是以念佛,或一时,或一日,或多日,当信必来接引!世间有信之凡夫,尚且不毁前誓,何况诸佛!是以不论如何曲折,就是信 弥陀必至,不计此身后有,于此娑婆世界云淡风清,眷属千载,亦不归宗,各至六道,谁竟为兄弟眷属,虽有今生之至亲,来生意识全非,更生嫌隙,则互成生死大怨,是以忖江洋之一粟,感人世之剎那,虽历多生多劫,情义终究无可赋予谁!何不归去,归去兮,此中苍茫,非凡夫之可究竟,此中度世,纯乎悲苦落泪,慨兴衰尽,若非大力愿者,不入诸地者,此方皆非久留处,惟悲心特重之菩萨,或沾染五欲不能稍离之凡夫,否则此世界仍以他日再来为是!
今有大善知识,所说合于大乘法要,于宗门处,各公案皆能随处发启真旨,简别于诸方,更通三时说法,佛理得以发其幽隐,张密意之真谛,了言铨之深旨,知经文之所归,学人无有慢心之者,熏习一年、二年,乃至三年,所得超越一切诸方大师!
是以净土所说法,要以不违背第一义谛之说法,非是误认第一义谛为此不分别之意识心,以为不分别,放下,随缘,就是真心,以为如是真心而往生极乐世界,当知说此法人可以说是「为人悉檀」,非是真实义!如是之人以为放下娑婆世界的一切的心,以及和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这样就是真心,孰不知此为心所法,是意识心的所有之法,意识心不论生起要往生的心(念),或是要产生未来再得到娑婆世界人身的心,这些心都只是念头,这些心都只是意识心的生出的念头,这些如说成是心,即使是可以产生这些念头的心,也是意识心,如何说成真心?真心如果因为境界的变化,而产生要生到这极乐世界,不生到这娑婆世界的念头,那这个真心就不是真的,因为祂会随着幻境的变化,随着三界幻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是者,如何说出这真心可以出生一切三界诸法?祂要是真的如经典上所说,可以出生万法,为何还要再因为这些小小法,而决定舍弃某些法,而决定选择些法呢?除非这些外道法的说法成立,这些万法不是真心出生的,否则真心还会被迷惑吗? 佛陀老早就破斥这些虚妄想的外道了,这些以意识心为常见,根本不是真我,那些以为有一大自在的梵我、超我、大我,这些妄想者,就比拟自己为小我,因此要不断地超越小我,大我,达到无我,不断地超越天人合一,达到圆满的境界,如是之人,怕后人或是当世之人,以「梵我」当其是外道,因此就尽是在「我」上扯不清,意识心「我」根本无法放下,即使能够往生净土,还是不清楚何谓是这「我」,所以要在莲花待久一点!
没办法,因为不信受这意识心我根本不是我,这意识心我根本非我,这意识心不是真心,因为这世界上宏扬净土的法师不净说法,对于世间人「放不下」的金钱、事业、眷属,就以人天善法来说放下,以为佛法就是人天善法,「放下」、「不执着」,如是说不到这第一义谛,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以第一义谛若非有真善知识出来说法,则非是可以听闻即信受,然而净土诸师若是不能够知道这第一义谛,更说无有亲证之人,则是不需要「强说」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以虚妄说法,不净说法,都是诽谤 佛陀之圣教,允为魔说,即使自己没有大妄语说自己开悟,然而哪里没有小妄语呢?哪里可以午夜梦回之时,不深自反省呢?
所以宏扬净土者,以不可思议之理教化众生,不当误说大乘法,诽谤第一义谛,既然往生者连至恶之人都可蒙 佛垂怜摄受,当机者不以第一义谛之了者为唯一者,诸师论道何必多说,应该以破除我见为先,为主,知道这意识心我就是小乘阿含经典所说的「根尘触而生识」的「识」,既然是被出生的心,如何可以说为真心?若是不信,当然就是佛门外道,以为真诚要生到极乐世界的心是真心,那为什么还要到极乐世界莲花待那么久,才可以出来呢?这个真诚心如何如何,都是这辈子才知道的,这辈子学习的很多事,即使有往世的串习等流等等,这辈子还是要经过许多的学习、教导,这样才会的,这样如何说是真心?真心既然又是现下这个,可又不清楚自己,这是个迷迷糊糊的心,如何说是真心?真心本具一切法,无待修行而有!
当知只有假的心才要修行,只有当假的心和这真的心两个一起存在的时候,这样一起比较,修行人便把这个假的心修成「像是」真的心,可是还是真的归真的,假的归假的!如是才是佛法!这个真心不作主的,这个是经典上说的这么清楚,如果您的真心会自己作主,还会要您去使坏吗?只有您这个假的心才会使坏,才要修行!
若是还是不信,应当自己问问自己:如果是您现在的心是这真心,那真心还会有这些多的恶念,不净的念头吗?如果这些不净的念头是您认为这真心应该有的本自体性,那这个您认为的真心也太逊了,根本不是佛法!
这个假的意识心,根本就是以生灭为体性,如何说是真?下辈子的张三,是这辈子的李四死后投胎的,两个意识根本不同,甚至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喜好的,贪爱的,各有所别,请问五欲的受用都有差别,对美丽美好善恶都有差异之别,如何可以说这两个是一?如果要胡说成这两个是一,假设您李四是个男人,街上随便找个女的,说是把您取代了,就是新的李四,是个女人,这象话吗?两个意识不同就是不同,不论是今生还是后世,乃至说个人小时候的想法,未免过于幼稚,现在的意识心根本也不承认那样是我,根本这意识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变变变,如何说是真?真的当然要是「常」,今天有,明天不有,「常」在何处?只有假的,才不会是「常」,才一定会碰到今生后世的不同的我,这本来就是世间人所共知道,不希奇啊!只是胡说这个意识心我是常的,这样的人违背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是大师,这样才叫人惊奇,所以说这是末法!如果教您生生世世都长个一个样,或是说意识心都一个样,不去变,凭良心说,许多人还不愿意:这辈子的许多回忆、许多经历太苦了,「我」不想要拥有,下辈子请把这些记忆丢掉,重新开始吧!所以真给您,您还不一定要,这意识心我就是这么无常啊!哪里可以说是真心呢!
修行人发现了这个真心以后,就是开悟,最后认可祂,就是发起般若智慧,所以佛法不玄妙,不是像是愚痴人所想的:「开悟就会有神通」,怎么会有如是的愚人呢?
佛陀在世的时候,许多的阿罗汉也不是有三明六通,可是不妨碍他们去慧解这意识心是假的,是因缘和合的,乃至断除诸结,成就解脱道的极果:阿罗汉,经典说这些人是「慧解脱阿罗汉」,还是阿罗汉,不能够因为他没有神通,就要为了一己的私意,而胡说成为他不是阿罗汉,这样是诽谤圣者啊!所以小乘者都是如此,何况大乘者!神通在典籍上的说法,说是一者来自往世的熏习学会的神通法,一者来自今生的修学神通法,可是大乘修学的别教菩萨们,在入地之前,大都是专心在智慧上修学,乃至方便为人解说,维护正法,舍身取命,发无上大愿,而不是以发起神通为能事!所以无有正确知见之人,将来往生以后,当然要在莲花待个无量无尽的时间,因为他错误的见解一箩筐,自障其道!
同样地,诽谤圣教的人,将来的苦果不是很容易受,经典不断地说明,这些恶业不断地重复,恶业不断地重复又重复,如果诽谤佛法的人根本对于告诉他这些大乘法义的道理,都是不屑一顾,根本连看都不看,这样每一次匆匆而过的恶业,都只是累积很微弱的正法种子,几乎都是要在恶业里面过日子,不知道要经过经过多久,这些所熏习的正法种子,才能够让这个有情能够信受正法,即使如此,将来即使可以因为信受正法,可能还是会退转,又开始诽谤正法,重复又开始重复,所以经典才会不断地告诉我们要信受大乘佛法!
了义法门,了义法,宗门之明心,是真的实践了了义法的修行,而亲证了这第一义谛,然而还是有相当大的可能会退转,所以以到佛地而言,这个法门如何说是了义!然而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虽然不是了义法,但却可以在往生后,必定成佛,得到无上了义之无上正等正觉,如何说是不了义法门!所以了义不了义,究竟了义不究竟了义,法门事修行证,必须以信受佛语为先,既然开演大乘法,禅净共治,于此世界,证得明心,藉 弥陀大愿,往生极乐世界,证取无生法忍,再度回到娑婆世界,度众又发起现观,又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明心之人,都凭愿力惟导,以我见真正断除之故!
所以禅净共修,真正了义!法义了义,行门了义,究竟必至了义!所以不以净土之一般说法之不了义,而深睹大乘佛法,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CBETA, T12, no. 365, p. 345, a4-7) 心信此如来藏虽未证之,然以乐于受熏,知道我见,我所,需由之断除,对于诸方大师说法违背佛法,各依断常二见所生戏论,从不置信!相信此意识心乃是因缘和合,根本违背无生无灭之实相心,相信此实相心绝对现在时时刻刻直接、间接、辗转出生显现万法,此者皆非此意识心之虚妄想以及其心所法可知,因此对于意识心乃至说意识心之修行后之成果:离念灵知、一念不生之灵知、不分别之灵知、不取相之灵知,全都知道不离意识心的作用,而真信此法界实相心一直作用,而其体不生意识心之分别六尘之念,如是无分别,如是不作主,而由意识心和意根作主!如是真实法体真的「离念」,而由不离念的意识心和意根继续了别诸法,继续决定了别不了别诸法!是以大乘佛法不难,但以诸众生执着我见很深,听闻将来没有我,没有这个从小好不容易长到大的这个「我」,没有这个好不容易经历过这几十年岁月后所建立的「我」,没有如是永恒的「我」,听闻如是无我的妙理,心中所涌现的,不是多么深妙的佛法,而是多么可怕的事实!这一切世界的所有东西,随着世界变动,乃至说宇宙变动,这样会消失,一切所有的东西都会消失,这些「我所」「他所」的消失都可以接受,乃至身体为我的「身见」也可以「痛苦地」接受,这身体免不了一死,但是如果这个意识心也会死,也会断灭,这个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样就是断灭了,这样的断灭不要!这么多么令凡夫畏惧的「恐怖」真相!凡夫爱死这个我了,因为这个我,才有资产、信徒、眷属、人世间的爱慕,尊敬,敬仰,敬称,这些我所,我所有法,即使嘴巴说说要放下,可是不一定要真的放下,但是当没有这个我的时候,尸体一个,身体没有了,不再为「我」受用了,不能够再接触到这个人世界的所有,好痛苦啊!更痛苦的是:所说的不了义法,胡说的意识心我为常,违背这个第一义谛,根本无法往生,这个意识心痛苦到不愿忏悔,太贪爱这个资产、眷属了,等到要投胎去,自己知道一切重头,根本要当胎儿去了,还有什么意识可以跟随,也就迷糊地投胎去了!乃至生前妄语说自己有开悟,这下要去地狱受苦,已经完全不知道当初这个意识心为什么要这么死要面子,如是者悔之已晚!
然而凡夫不能理解,即使他所虚妄想的灵魂,甚至说可以藉由灵魂去到未来世,那为何我们几乎都是以自己现下的这一生,这一辈子的意识心来过活,不是以上辈子的意识心来过活呢?即使是知道上辈子事情的小孩子,最后还是根据这辈子的身根,想着和上一辈子不一样的事情,有着不一样的意识,为什么呢?(如果不信,想一想,这辈子和上辈子不同样性别,喜欢的异性不同,即可知道!)因为一切众生以意根为我的意思不明了,此意根惟污染意,又不知道如来藏领受意根的作意和决定,因此轮回不止!所以佛法之深妙,凡夫不知道,总以为意识去了,一辈子就乌有了,岂不知还有个意根在,意识既然是六识,当然有意根,否则如何出生意根?既然意根不断地叫唤意识出来了别诸法,显然这个意根祂有执取,否则何必请意识心来处理分别了别之事,因此无有执取的,必定还有另外一个,所以这就是 如来所说的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真心,真如,以如是真,何以可以出生一切污染法,以其体性随顺众生心,了知众生心,以无为体而受有为心,以诸有为心为发有为行,所以不碍无为体,而不坏有为法,以其无为无作,本自不摄,而能随顺有情,生诸万法,以其性又可生又可关照一切故!所以如何说凡夫二乘可以了解此深妙之理,是以信受者,自当庆贺,此大乘法多生长劫,无以值遇,今以大善知识 圣平实菩萨摩诃萨,能说此深旨,如是甚深甚深,实当庆贺,实当礼拜!是以诸无我法,当然无可认此现下之执取男相或者女相之意识心为真实,若是有诸相者,则坏诸甚深法,大悖无我之实义!是以当信此生就是如此,即是有神通之人,也是以他当时之意识心为我,而不以过去之意识心为我,或虽有二个意识心,仍旧无妨碍其以今生之意识心为我,所以如何说丢掉忘失以往的意识心,就是晴天霹雳呢?
我们每一辈子都是这样地把这上一世的意识心丢掉,这样还不是继续轮回,继续有新的意识心出生,这个意识心我不是真的我,有何好担心的呢?没有了,就没有了,根本不是断灭,意根还在,如来藏还在,所以下一辈子就继续出生了,怕什么呢?根本死不完的意识心,根本生不完的意识心,自己还担心自己会消失,本来就是会消失,担心有用吗?每天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意识心就断灭了,可是自己以为那叫做睡着了,从不担心,不是吗?如果连一切凡夫都不会丢掉这个意识心,那您修行人这么紧紧地揽着这个 佛陀说的因缘所生法做什么?
既然一切凡夫都会遗失掉这个意识心,您也不知道遗失掉过多少次意识心了,有何可以担心的呢?请问难道这一次您这个意识心,您就比较满意了吗?难道无量劫以来,您最满意的,就是现在您现下的这个意识心了吗?您决定不再换了吗?这个意识心就是完美了吗?这个意识心应该永远「常」而不变了吗?如果这些问句,您都回答不上来,那您为何要认定这个意识心是 佛陀所说的真心,一切无为无作的真心呢?不必怕这个法界的真实理,也不必怕现在的心会消失,您现在的心是这个意识心,诸佛所说的根尘相触以后才出生出来的心,把这生死当作是睡觉以后,一个新的心又出生了,因为您的胜义根,就是这个脑部以及所有的连接扶尘根以及全身的神经系统都不一样了,为什么您还要幻想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呢?您现下的脑袋如果哪个地方受到创伤,许多事情您就认知错误,乃至根本不认得了,更何况是重新生出一个新的胜义根脑袋呢?您还会奢望一样,这不是太天真的吗?
您如果有小孩出生,带着前辈子的意识而来,真不知道您要如何处理?他几岁?是要加上他原先记忆中的年龄吗?要用大人的语气跟他说话吗?还是要假装不知道继续用小孩子的语气和他说话呢?要知道,神通者多有修习而来,知道宿命者,也多有业报而来,如天界天人有者可以自己回忆宿命,知道前生如何修行,所以得到福报可以升天,也有地狱众生知道前生如何诽谤大乘佛法,或者不礼敬贤圣,这样者名之为业道差异,可是一过了这个天界地狱,还是一样忘了自己到底是谁啊!所以无量劫来,哪一辈子的意识,是真的我,没有啊!都随业风报尽而散,随这生死而过去了,哪里有「我」可以多说个子;这些我,才是空无所有!执着一分,就是痛苦!何况更有执着因为这样的「我」而产生的面子、眷属、名声、著作、弟子、传法、山头、寺院、闻名中外呢!这些更是「我」的分外之物,如是执取不舍,真是非真学佛人也!所以意识心不是我,要舍弃啊!舍弃了这样的我,还要说什么因它而有的我所呢!何必更说放下、不执着、不分别,连自己都不清楚在说什么跟什么的佛法呢!要真能放下这个「我」,这个一切大师都爱死了的「我」,这个意识心,就让它去「死」吧,不必担心,它死了,这个正知见才有可能会出生法身慧命,去找那个真的「我」,那个「无我」的「我」,那个从来不作主的如来藏我,那个无我的如来藏,我和无我都是虚语,去找吧!
既然正觉讲堂有将近三百人开悟,不论男女老少,不问修学时间长短,不分士农工商,都可以开悟,大众菩萨有为者亦若是!这一辈子,就把祂悟个出来吧!没有慢心的人,真发菩提心的人,您要勇敢地向这 如来方所往前一步,这是大乘佛法,不是百千万亿劫中所受熏习,今日何以堪受,是以当奋起余勇,不要畏惧如是甚深法义,不要畏惧证悟困难!证悟不难,肯真发菩提心者,您也不是新学菩萨,怕什么,怕死,您这个心,这个意识心在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注定它一定会死的,您怕个什么!您不生不死的真心,这个如来藏,您从来没有开悟过,祂也都还在,您到底怕个什么!一定会死的,就是会死,怕也是多余!一定不会死,就是不会死,怕也是多余!何必像是世间懵懵懂懂的学佛人,不清不楚地过这一生呢!精进不开悟,这样往生,也是没问题!何必像是一般以为精进他法门者,就是对不起 阿弥陀佛的愚人之所说法呢!
要当信受,这个法,就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您如是而修学,才是学佛,因为悟了,就是知道这个叫做「自性弥陀」,这个念佛叫做「实相念佛」,此时念起一声佛号,真是亲切,问:「如何是佛?」答:「阿-弥-陀-佛!」好不亲切!小声念,大声念,张开嘴念,闭起嘴巴默念,这一切念,还是实相念佛,此时候之受用,真是如是亲切,这找到这真心,就是在实相中度日子,念多声佛,念一声佛,都是在诸佛的慈恩之中,都是在自性 弥陀之中,一切经典没有在骗您啊!要信受 如来啊!要信受真善知识啊!山河可尽,此情无穷;生死无尽,惟法是赖!没有一位大菩萨要来欺骗您,只有悲悯如是的法语,您却不能信受!真善知识不挪您一分钱,不取您一分恭敬,唯有所得全归于佛陀,受尽今日佛教界无情的诽谤嫌弃,所有的恶语交加,善知识于此正法仍然刚正不阿,从不假作人情,终日写作著书,只唯恐不能说尽所知法!于世间人之所诽谤之处,平淡看待,尚且劝勉诸学弟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护三之时,亲眼见到 导师跪于佛前发愿谢恩,剎那眼眶泛泪,几不能自己!正法深恩,粉身难报!谅非菩萨种性者,闻之亦无有所感!
《维摩诘所说经》卷3:「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CBETA, T14, no. 475, p. 557, a29-b3) 所以如果今日于此网站,则当方便解说大乘法义,不当以为一切新学菩萨就不为之说,而犯了「自毁伤」的过失,自失信解之利益!是以法无定法,当方便说之!如果于其它网站,无有护持正法之版主,则当视其情形,不当直接为说,以此大乘正法本自难信!或可交流其版主,做些方便,不必直接贴文!然若是不畏惧大乘甚深法义者,定要上得前来此网站演说恶法,则大众菩萨于此娑婆恶世度化,惟有直接摧伏,让其方便熏习大乘正法,以其既生出恶心向大乘正法法坛,则多生后唯有一道可去,是以若不方便救挽,则枉费善信菩萨建立此空花水月道场,而版主遇到过于离谱之人,删除其文,默摈其人,这本是方便摄受众生,摄受新学菩萨之法,所以无有过失,大众自不当更生烦恼,俗语说:「合则留,不合则去。」大乘道上,毕竟非一朝一夕可见其功!
故上品上生者,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CBETA, T12, no. 365, p. 344, c25-p. 345, a4) 必于听闻法义之后,取证无生法忍,必蒙 阿弥陀佛先行授记;以小乘阿罗汉一回心,尚且未证得此法界实相心之时,本师 释迦牟尼佛仍于法华会上为之授记,何况证取无生法忍之菩萨,岂有不蒙诸佛授记之理!所以行人于此娑婆恶世修行,之前不知大乘正理,则已成为过去,如是今生知道,尚且未迟!明白此如来藏之理,又知道断除我见之理,知道一真,知道一妄,如是佛法之根本,藏于其中;如是之人,若能信受不疑,则凭借如是功德力,发愿往生,皆当方便成就上品中生,若更是精勤净业三福,则上品上生定矣!
所以不论悟与未悟,当求此殊胜之门之方便,于法上生起无生之忍,有悲愿之菩萨,固可继续待于娑婆世界,但应想以菩萨之特重悲愿,于诸菩萨中甚为难得,难能可贵,则极乐世界之时劫当随菩萨之大愿而变化,修行者之长短劫皆由此功用而得,以此愿力合于诸佛度生之愿力故,虽于极乐世界出生,听闻诸法乃至供养诸佛亲临授记,如是起身回到娑婆世界,也是须臾片刻!当信受菩萨以愿力惟前导,以法施不可思议,所以当无忧于极乐世界之时劫长短,自惑于娑婆世界之人世几何!以法无定法,以愿力不可思议,以菩萨愿行不可思议,故当方便求诸净土,成就第一大阿僧祇劫所应毕事!
大乘佛法真义之中,无有无余涅槃,乃至有余涅槃可说,以解脱者之境界,非是断灭之境界,而是真解脱境界,如来于《大般涅槃经》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全文于经典中出现七十五次,直说:「解脱即是如来。」所以唯有如来是真正解脱者,其余之解脱者说法,不过是 如来为了安慰勉励有情,而权说,非是大乘真正究竟法义!
因此二乘之小乘法之所说的诸涅槃,不过是哄小儿啼,如同经典说:
《大般涅槃经》卷5:「
『世尊。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夫涅槃者名为解脱。』
迦叶复言:『所言解脱为是色耶?为非色乎?』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言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解脱;言是色者,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善男子!是故解脱,亦色非色。如来为诸声闻弟子说为非色。』
『世尊!声闻缘觉,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说为非色。若人难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解脱亦尔,亦色非色说为非色,亦想非想说为非想;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CBETA, T12, no. 374, p. 391, c28-p. 392, a11)
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 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 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 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间大作文章, 如来是一真解脱色,是真色,此之真色,既然不是二乘人所知,更非凡夫所知,如是凡愚都且不知,而更说此色不是凡夫二乘愚人所认知的「色」,所以此解脱境界是有「色」,此真解脱「色」不是凡愚所说「色」,而毕竟不是空无,因此 如来已经明说,法身不可见外,唯有佛与佛可「见」之外, 如来更有实色,此色非所思惟之色,因此明说佛地毕竟解脱「色」,毕竟「有」!而此「色」以「诸佛如来解脱境界」,以「如是之义诸佛境界」,因此对于不了解,不能够发起智慧观行境界的一切凡夫二乘说为「非色」,而此之说者实为「亦色非色」,以众生以譬喻而得解,所以说为「亦色非色」,然此真正为「色」,以如来总离一切业果,无有积聚而可说为诸蕴,所现起「亦蕴非蕴」,乃以众生情解不得其便,永无得知 如来之真实之「色」而说「蕴」,其实竟无可说为「蕴」者!
以如是之「实色」,真解脱色,实为 如来果地所得之报身,乃是无漏种子功能成就,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得以发起,前于诸菩提志行坚固位时候,蒙佛授记,而此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来果德!所以以如来藏之真无漏种子之功能为身,而得以发起,无有障碍,因此报身不可说其边际,以无漏种子功能本如来藏遍一切处之功能,唯此真无漏种功德,显示真实三乘说法,为诸声闻、缘觉、菩萨而说法,以如来藏即是法身义,而其所藏之无漏种子功能不得发显,以凡夫二乘有所障碍,以二障:烦恼障、所知障不能令此无始无漏种子得起功用现前,不得佛地功德,所以此圆满报身功德不得发起!然而佛地,则一切诸障既去,何能障碍此无漏种子之发起功能,以佛地所相应:五别境心所法,以及善十一心所法,此如来藏法身所成就皆可现量而观察,共众生之意,而发起利益之「善」,以诸相应故,以一切皆为所悉故,故一切无有不知,一切无有不晓,此「觉」无上,故称无上正等正觉,以无有任何一不知者!说为究竟,无可更上!无有更须「觉」者,故称 如来!所以此之报身无可得见,以其「色」无有真知者,所以此为成佛之境界,为佛地之所知,以此能够相应「善十一法」,此时法身如来所行功能,皆是报身境界,以此功能显示为身,而能行诸善法,而简择别于一般世间之有漏之善,所以此之为善,亦是入不可思议之佛地境界,毕竟让众生可以入此真实第一义谛!所以虽说三乘诸法,实际以终究必定入诸佛地,所以总说为一乘实教,离此佛地境界便无可说,以此必定令一切众生有情尽未来际,可以得证大菩提,大涅槃,以众生既无断灭可说,又无真实无余涅槃可说,而 如来度生又无有穷尽,则又可方便于此自受用时候,以利益诸地菩萨有情,而令发现,所以更方便现诸报身,是以诸化土,诸有土,随意而现起,故说此报身非缘一切诸成熟三乘有情而现,以诸地菩萨而得受用,故称为他受用报身!
如是小乘之无余涅槃以及其在世之有余涅槃,根本不是可以说为涅槃,以毕竟不知道涅槃实相故,以尚且需要趋于诸法以求有涅槃,以作为当作涅槃,此乃有为有作,不知道如何现观涅槃,如是儿戏,岂可称之为涅槃,涅者不生,盘者不灭,既然于此根本不知,寻之住定之法,而说为有余涅槃,不过是痴人说梦,何有一丝毫之实际涅槃可说,惟可说,一切未悟之人,一切未悟之众生,总说一切凡愚,尽皆于此受用而不知道涅槃,以一切诸法皆为此涅槃体所出生,当下验有涅槃,何须入住,何须入有定,乃称之为有涅槃可说,如是即是有所出入可言,涅槃尚且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其体恒一,岂能容纳此入来去止!有出有入,名为变异,以有诸相生灭无常,何可以此而说 如来之真实义之涅槃!
不过 如来以诸方便设教,令此三界苦海一切众生可以得度,所以方便而说有涅槃,以外道尚且说有涅槃可得,如何求道于无上法王,而说无有涅槃可得!故简示而诸方,而说有真涅槃,以不离开如来藏而说涅槃,然毕竟小乘者不心慕于大乘菩萨道,终究无有真实涅槃之触证,是以方便施设有此二涅槃: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以有余涅槃即是定境方便,然此定境不同无心定,以破除我见而其立足根本,所以不说此为诸般定境,然同于诸定境,有出有入,以此为涅槃,则此说即是非如实说法,以涅槃无有出入,何可说此有余涅槃遇诸明日之触身受,而得出定,名为有涅槃可说,不过自欺欺人!何可以之为真实!以涅槃需要实证,何可以不需要实证之涅槃,可「意会」之涅槃之为有涅槃,如是之者,若无断除我见之正确知见,则此涅槃无有一分之功德可说,以浑然无知于涅槃,连知见也无,将涅槃说为有出有入,以「入」而说「涅槃」,真佛法之冤家!「入」之前,为「不入」、「无入」,于一时,而有变异之「入」之「法」出「生」,此法既「生」,则此入之法,将来必「灭」,以诸法有「生」有「灭」,唯有真涅槃实际唯是「不生不灭」、「无生无灭」,是故何可以此有所出入之生灭法而说大乘佛法!所以名之为灭尽定以说有余涅槃,以此二涅槃而说有入有出,有住有离,是以三昧定境所摄,然此三昧定境亦非诸二乘有学地可知,是故既然不离定境而说,虽此定境殊胜,然毕竟不真实,所以唯一可道,愿二乘人可以先得信受安住 如来之无上果德方便,而信受 如来,以此信受故,将来得为于无余涅槃位中可得有「出期」可说!
以畏惧生死故,如来而行安慰,岂可以小乘之说法为实!小乘人对于生死怀有恐惧,乃至见到过往于地狱中之苦事,不觉冷汗、血泪俱出,惊悚万分,所以虽有意识和意根之决定分之抉择,然一切诸烦恼习气种子仍在,因此虽不造业入三恶道,然自知若且无量世不断地轮回,何可免之?故虽相信佛语,「应该」不入三恶道,然对于菩萨志行无有用心,故仍然以灭去诸有,空去诸有为妙境,于无有证得真实理地之者,而可以毕竟无实而无悔,以无有怜悯众生之故,因此虽有诸般苦楚之有情颠沛流离,然心中始终以诸自安危为尚,所以虽后来得遇胜法,然此种子只有转异成为无我之安危,而不愿再持有诸「色」,以为意识心唯一「可毁灭」之我,而不愿追寻有否涅槃实相,以涅槃不是和我有关,以无有发现涅槃可以得证故,所以诸多考量!
然则 诸佛岂可以小乘阿罗汉之所思、所抉择为尚,必以真实之大涅槃,实际理地之涅槃为说,然诸佛化身示现八相成佛,此应化身之示现,故非法身、非报身可说,然皆诸佛因地乃至究竟佛地之所为成就,一切诸有染种子于此佛地而一切竟成无漏,故可诸多佛地之应化身示现,而为诸有缘有情而广为「说法」,所以小乘之欲入灭者,可以方便播种,而正说其之所悦,以欲钩牵引,令入佛道,虽阿罗汉无心于佛菩提大道,然世间法俱成非,不欲有身有智,身心俱灭引为究竟, 佛陀依诸方便,而说究竟之前方便,既然学道上有次第之不同,不可定以何法引为入道之必然,因此随诸学人之所欲,而方便设教,间以大法伺之,令诸熏习,虽无心而求者, 佛陀仍有诸多方便,所以称之为佛,称之「方便波罗蜜」俱足圆满,所以世间人所想的方便, 佛陀俱足无疑,乃至诸贤位菩萨、诸圣位菩萨所想的一切方便, 佛陀皆俱足,而且于佛地所为之无碍,知见之透彻,非一切有情所能够思之,所以礼赞 佛陀,出过一切人天贤圣,大觉真觉,方便真方便,一切示现,所为施教,不可思议!
因此故无有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之可说,以佛地之境界难思,所为方便难思,因此欲令众生安稳于圣道而不退,所以方便施设涅槃化城,令诸有情可以远离一切世间无常欲乐诸患过失,而心慕此施设涅槃,乐于一切无为,虽未得证真实涅槃,但已经远离诸世间过失故,所以不为诸业果业因所拘,唯有此身报尽,即可方便说无受业道之趋迫,因此以「无我」广说,「蕴处界」之「无常」而为之广说,而令其心开意解,所以而说小乘法,以此小乘法而为之实际,所为「出世间」而为饵,令诸众蜿蜒脱离三界之诸苦,首肯圣贤之无为大道,而知身心空幻非是为我,非可为实,如是走向佛法真实际之大道,虽则前途渺茫,佛道尚遥,然此旅地深处,佛陀即就此无量成就方便,能令诸众抵达化城,以此化城为期,劝令修习,故小乘弟子知晓此一圣道可以成就涅槃,当生成就阿罗汉之解脱者,故对于他法无有专心其意,唯有念念在兹,应当成就此涅槃,所以勤于修习,因此无有真悟触证之涅槃真心可说,以小乘法首灭我见,次薄贪瞋痴,三断除五下分结,四断除五上分结,总成阿罗汉之圣道,所以以诸灭法为尚,一令无为,何有实际理地于此诸法可说!
《大般涅槃经》卷5:「善男子。阎浮提内众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无信。有信之人则名可治。何以故。定得涅槃无疮疣故。是故我说治阎浮提诸众生已。无信之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除一阐提余悉治已。是故涅槃名无疮疣。」(CBETA, T12, no. 374, p. 391, c22-27)
所以 佛陀究竟理地之涅槃而相说方便法,说有二乘涅槃,实际根本不是真正涅槃,只是真正涅槃之前方便,所以除了一阐提不能够治以外,小乘法能够信受,必定入未来之圣道,所以 佛陀只有唯一大乘,唯一一乘!
《妙法莲华经》卷3:「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
『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
『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
告众人言:
『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
『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
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惓,即灭化城,语众人言:
『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诸比丘!
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导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
『佛道长远,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
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
『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CBETA, T09, no. 262, p. 25, c29-p. 26, a24)
所以正说无余涅槃乃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为欲救度一切众生所生之方便,更说有余涅槃之方便,以 佛陀之无上方便力故,所以可以施设无碍,以究竟能够利益众生故,所以可以于施设,令诸大众远离五欲生死过患一切诸等烦恼,而以无上佛道相引,无为「真常」相引,然众生距离此实际真常涅槃极为遥远,所以虽然可以离开诸等过患,无能发起成佛之心,因此已经蜿蜒而离欲界山城,但是前途何有所依,若不生净土归向,终于无能于此三界诸行所作,而以菩萨志行而无退,所以 佛陀无上方便力身,言教而说有涅槃,不必成佛,也有涅槃可以成就,此非虚有,一切信而修习之众生皆可证,所以此等众生虽于无量世而修学大乘佛法,然今生所生之猛利退心,殊不可挡,然有此无上之施设涅槃方便,所以可令众生安稳于此施设之化城之中,以此城真乃 佛陀之方便而说有城,有涅槃诸真乐安稳,乃至 佛陀更方便示现有诸等大阿罗汉有证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者,如是方便中之方便,所以一切无安于久学大乘之学子可以疾入化城,于涅槃之中,于此当生取证此二涅槃,然而此终究为化城,不是可以安止之处,由是可以出入有余涅槃,乃至说有阿罗汉灰身泯智之后,后来法种现起,可以再回三界,修学圣道,即是都有出入可说,如何真实际之涅槃尚且有出入可说!有出有入,即是有来有去,即是有变异,即是有变异生有变异灭,且不说此为实际理地之化现,或者其它,汲此变异,便非是本体之涅槃实相心,如何以变异诸法而为实际,引以为戏论!

(原标题:正说无余涅槃)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