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20 18:14   浏览:861   回复:0

地狱门前僧道多吗?

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佛教以及道教当中的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容易造作地狱业,所以地狱门前的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多。像这样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众所周知,谨守本分的佛弟子要成就地狱业是不容易的,除非他违犯了世尊的教诲,而在三乘菩提道当中走偏了,乃至走到了外道法当中,否则是不容易造作地狱业的。至于道教所说的法,因为不离欲界是属于人天善法,也是劝人为善的,所以要成就地狱业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除非同样是他走偏了,违背法界的规定,才会下堕到三恶道、下堕到地狱当中。
那么为什么会有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的出现呢?这乃是有某一门的外道,为了鼓吹世俗人修行、生天、得道,因而渲染以及捏造出佛门以及道教修行是十分的困难、黑暗等等负面的讯息,所以宣扬僧人以及道士是要下地狱的观念。由于他们透过市井小民之间的口耳相传,积非成是,变成了这一句地狱门前僧道多的流行语出现。这不但了僧人以及道士的形象,而且也吓阻了世俗人成为佛门出家人以及道教里的道士。像这样积非成是以及错误的说法,其实是一竿子将佛、道一起诽谤。
但是,反过来这样的说法也并非完全无理,还是有值得我们四众弟子深自检讨的地方。
这是因为,唯有诸佛是世界上已经究竟了知诸法实相,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之后,实证了无上正等正觉,福慧究竟圆满的人。而佛陀所开示的佛法,也是世间所有的修行法当中,唯一能够让众生出离三界,甚至成就佛菩提道的最上殊胜法教,因为没有其他人所教导的法能够超越佛法。这个并不是卖瓜的说瓜甜,而是依着真相真理而说的事实。如果能够度化一位有情成为真菩萨的话,因为他将来必定能够成佛而摄受无量的众生,所以佛说:如果度化一个人成为菩萨的功德,是远远胜于度一万个人成为阿罗汉。
但是同样的,如果是尚未实证诸法实相,不懂得佛法的真实义,而胆敢高座来说法,就必定会错说佛法,从而断送了佛弟子的法身慧命,或是误导佛弟子退失菩提心。像这样就将会使得世界上少了许多佛未来出世的机会,也将会导致无量的众生失去被摄受的机会。同时,也造作了谤佛、谤法的无间罪业,所以果报就会非常的严重,必定会堕入无间地狱来受无量的苦。就如同世尊在《佛藏经》当中所说的: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佛藏经》卷2)
另外,佛陀在即将入灭之前所说的诸经典,比如《佛说法灭尽经》、《大般涅槃经》、《莲华面经》当中,都有提到:在未来末法时代佛法将灭的时候,天魔波旬将会逐渐坏乱佛陀正法,天魔将会派魔子魔民穿如来衣、住如来家、吃如来食、说如来法、破坏如来正法。并且,世尊如此说的时候,因为哀愍末法时代的佛子而落下一滴清泪。
佛陀还详细说明,这些破戒比丘、比丘尼将会造作许多的地狱业。因为内容非常的多,这里只举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说:畜养妇女,生儿育女;或者比丘与比丘尼相互来交淫;或者毁犯众戒,还接受佛子的信施;或者没有实际的德行,却贪爱信众的四事供养,来当作私人的财物;或者出家不是为了修道,只为了增长世间的贪欲;或者还没有证果,却常诈称自己有阿罗汉或者是其他的果证。佛陀说:如果造作这些无量的地狱因缘,在舍命之后,都会堕入地狱之中。
当然,在上述所有的地狱业当中,以否定或者诽谤正法的核心——阿赖耶识如来藏,是最重的无间地狱业。这是因为,如果否定了如来藏,在死后就会成为断灭;因为无论粗细意识等五蕴都是生灭法,都不可能去到未来世;而且菩萨藏一切诸法也当终归于幻灭。所以说,否定阿赖耶识如来藏常住心的人,就是谤菩萨藏,也同样是在谤佛。因为佛陀所开示的三乘佛法,都是依着如来藏的四种涅槃而施设的,否定了如来藏心就没有三乘佛法可说了。
但是,有许多的出家二众,随着某些表相大师的邪见,来否定《阿含经》当中所说的本际、入胎识等等第八识的义理;为了恐怕遭遇到有佛法智慧的人的诘难,又创建了常住而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想要取代联系三世因果的主体第八识如来藏。但是,因为意识无论多细都还是生灭法,都会终归于断灭,无法去到未来世,所以就会使得三乘佛法堕于断灭论以及无因论当中。像这样的邪见,是从根本上来破坏佛法,将会使得佛教正法变得支离破碎。所以这是破坏佛教正法最重大的罪业,将会在无间地狱以及其他的地狱当中来长劫受苦,并且永不入佛道。所以,这是我们大家现在要最为谨慎小心的,不要随意来造作地狱业,应验了地狱门前僧道多的这句话,这是对自己完全没好处的。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120集 地狱门前僧道多是真的吗?> 正元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