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楼主 | 收藏 | 举报 2020-02-21 17:35   浏览:2313   回复:0

造业与受报之间,不能只看一世

我们继续来讨论业的报偿与转变。在前一集节目中,我们已经说明了业的意涵,就是指过去造作的善行或恶行,而形成了一种会感生未来苦乐果报的势力,就是业力;而业力在没有失坏之前,必定会依着它的势力,去报偿该有的果报。  
在《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开示:【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优婆塞戒经》卷7)就是依着所造业受报的时间来区分业有四种。在部派佛教的《成实论》中说:【若此身造业即此身受,是名现报;此世造业,次来世受,是名生报;此世造业,过次世受,是名后报,以过次世故名为后。】(《成实论》卷8)就是区分业为三种:一是这一生造业,现生就感招果报的现报业;二是要等此身死后的下一生,就会受报的生报业;三是造业以后,要隔一生、两生乃至千百生后,才受报的后报业。  
所以造业与受报间的关系,不能只看待一生,像 释迦牟尼佛在阿含部《毘耶娑问经》中开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1)就是说明:如同尼拘陀树种子种在地上,逐渐转变而渐次消失时,在新的树苗才可渐次现起。行布施的善业,将来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五阴消失后,等待因缘成熟,来生五阴现前才受报。  
但《优婆塞戒经》除了现报、生报、后报这三种业之外,又有说无报业,或许有人乍看之下会心生怀疑,那不是跟前集节目,引 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弟子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圣教有所冲突?其实不然,因为《大宝积经》的偈中,已经设定了假设的情况,就是以假使经过了千百劫长的时间,而过去所造作善行恶行的业力还没有消除作为前提条件。这不也正是告诉我们:业的势力是可以消除的,而业的势力消除,并不是只有报偿苦乐果报一个途径而已。
  
因为佛教中讲因果,正确地说,应该是因缘果报,而不是单纯的如是因、如是果。因缘果报中,只有因不能生果,只有缘也不能生果,必须因缘和合才能生果。因是指如来藏中所执藏过去造作的善恶业种及无明种,缘则是今生所遇到的善恶业缘。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就以佛弟子修行成为阿罗汉为例,说阿罗汉以前所造的大恶业,因为在遇到 佛陀以后,发起一念心善而出家修行,由于这个遇佛发心修行的善缘,成就了无漏果,所以舍报时就入无余涅槃,使原本大恶业的报缘不具足而成为无报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112集 业的报偿与转变(下)> 正源老师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