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呢,则只是不断地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佛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脱道的内涵;佛菩提道就是从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宝开始修起,信具足以后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多,乃至修学十度波罗蜜多,才完成佛道的修行,总共菩萨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和智慧(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乃至入地后也有十度。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种姓的人就不会专在身分上面用心,他可不管出家或在家,只要有,确定是,那就是他的老师、师父;如同善财大士一生证得五十二个阶位而成为等觉大士,就是不在身分表相上用心的菩萨种姓人;所以历经六位出家菩萨、四十六位在家菩萨总共五十三参之后,成为等觉大士。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那六位出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种姓的人就不会专在身分上面用心,他可不管出家或在家,只要有,确定是,那就是他的老师、师父;如同善财大士一生证得五十二个阶位而成为等觉大士,就是不在身分表相上用心的菩萨种姓人;所以历经六位出家菩萨、四十六位在家菩萨总共五十三参之后,成为等觉大士。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那六位出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还在众生得度因缘成熟的时候,不断教导有缘众生,让这些众生也都可以在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当中来步步升进,最终也能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说,佛法可以说是一切世间最究竟的实证科学,即使是目前最尖端的科学也都完全无法比拟的。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地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呢,则只是不断地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一共有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假如过去生从来没有悟过,今世因缘成熟第一次明心开悟,只是这五十二个阶位中的第七住位;也就是说,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之道,这个时候是第一阿僧祇劫中的三十分之六刚过,那之后还要再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才能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而后面的初地到七地满心,八地以上,又要 三摩地

2018-07-23

这菩萨初果,相当于五十二个阶位的那个阶位呢?菩萨初果就是明心,断三缚结,这叫做正观现前。什么正观现前呢?般若波罗蜜的正观现前。也就是菩萨七住位——不退转住。菩萨初果的解脱境界,相似于初地菩萨,但是仍然不能称之为初地菩萨。为什么这样?我们留到后面第六目之中再来说明。第二目菩萨二果——斯陀含菩萨二果,因为三缚结已经断的缘故,所以他很 三摩地

2018-07-23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历而参学,就能具足佛法。善财大士是大福报的菩萨,一生之中具足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所以能进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菩萨未来要成就佛道,不是要行普贤行吗?也就是菩萨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将自心如来所含藏的一切法、一切种子完全了知,一一游尽自心如来种种不可思议境界,因而发起了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最后得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才算是游尽普贤行。由此可知,所谓的普贤就是指自心如来,所谓的普贤行就是菩萨要经历自心如来所含藏的种种行,最后才能成为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才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分为五十二个阶位,其中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我们必须要相信,因为有如来藏,所以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除此之外,还要相信有佛地究竟无上胜妙的功德;而且,诸佛菩萨都是无时无刻地不在护念着我们,指引我们依循着正理,一步一步的往上修进。这就是所谓的信佛。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三摩地

2018-07-22

而大乘佛菩提,则是要依菩萨道的五十二个阶位,从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学,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究竟成佛。但实际上二乘解脱道,并不是真正独立的法道,而只是佛菩提道中的一小部分。佛陀说法四十多年之后的末期,在开示《法华经》的时候,一开始就对唯一佛乘的道理,作了完整的说明。佛陀开示说:【十方佛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过程不就是法相唯识宗所说、所修、所证的内容吗?《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内容,它不但提到了菩萨由凡夫地的这个资粮位,进入真见道的见道位,也就是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中,由凡夫地至七住位的修证,还包括了由真见道证悟本心,到相见道见道位的满足,也就是由七住、十住位到初地前的所证;还有修道位至成佛的道种智,也就是诸地菩萨修到成佛的过程。所以说《起信论》是大乘佛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则是需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那才能成佛。哪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也就从十信开始建立对佛的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后转入十住位。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篇菩提道——成佛之道略讲第一章成佛的五十二个阶位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佛菩提果之修证,全部都属于有情自身的八识心王、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以及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六个无为法。在这些法里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它含藏着让我们将来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来藏&rdqu 三摩地

2018-07-22

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习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是修证法界实相的智慧,有五十二个阶位;始由六度万行的熏习,于外门广行六度万行;然后观行蕴处界的虚妄不实,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印能取所取皆空,于福德、定力、慧力、正知见、无慢这五个条件具足时,进而明心开悟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一切有情本具的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别相智——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复又进断异生性,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3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