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方一切诸佛啊,请您们慈悲怜悯我,能听我为我母亲所发的广大誓愿。倘若能使得我母亲永远脱离三恶道、脱离下贱的人身、甚至脱离女人之身永远不受的话,我今天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宏誓大愿:愿我从今天起直到今后的百千万亿劫当中,所有一切世界、一切地狱以及三恶道中的一切罪苦众生,发誓要救济、超度他们,使他们永远脱离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不仅如此,还要使这所 三摩地

2018-07-22

若不信因果就不会去念佛,相信因果同时,也就相信念佛的因、可以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果;相信念佛的因、可以成就证得菩提的果;相信念佛的因、可以成就往生十方诸佛净土的果。凡夫的因果叫如是因,如是果。没有修行的人,在前世杀了人,也许那一生被国法制裁,并下了地狱,辗转到饿鬼道、畜生道,又回来当人。现在遇到怨家,照样要受一刀抵一命,这叫如是因如是果。因为没有加上 三摩地

2018-07-22

佛于是说偈颂:贤明的人乐于布施天神自然扶持此人布施一物得万倍报生活安乐寿命长久今日行大布施的人获得福德不可限量将来皆能证成佛果度脱十方无量众生因缘合会时谁为亲人呢是五戒十善及除去瞋恚心不望他人回报自然是自己的亲人世间荣华欲乐就如同浮云一般流转五道犹如车轮一般莫计较寿命和吝惜金银天地尚且会坏何况自身奉持经戒才真是大珍宝勿贪财好色而辱悞他人三界众生就如 三摩地

2018-07-22

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当中,这样子记载,说:【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其中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如在《楞严经》当中,同为阿弥陀佛胁侍的大势至菩萨有开示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孩子一般;但是若是孩子只想逃开,那么母亲虽然不断的忆念着孩子,又有何用呢?但是,如果孩子也像母亲忆念着孩子那般,时时忆念着母亲的话,那么这对必定是生生世世常相左右而不相远离的。由此可以知道,诸佛菩萨都是时时刻刻不断的怜念众生的。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这样的关系,能相信十方诸佛世界,相信有诸佛在十方世界住世弘法;从此以后,可以依自己的意愿而求生十方诸佛世界继续修行,而不会被这一世所住的娑婆世界所系缚住,因而障碍佛菩提道的修行,所以名为修行住。菩萨由于在第二信位时的真信明了,使蕴处界不能为碍,而对佛法有了念根,在经历多时的修行以后转生了念力;因此可以使他在闻受佛法以后,产生忆持不忘的功德。这是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遇到初次前来学佛的众生,不论对方是男众与女众、在家或出家,佛陀都先为他们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然后才进一步教导他们离开和得解脱;不仅我们的本师释迦世尊是这样子度众生,甚至十方过去诸佛、现在诸佛也都是如此的教导众生。如《增壹阿含经》卷13〈23地主品〉:时,王将四十亿众,男女围绕,便诣灯光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及四十亿众,各共礼足,在一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就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成为了习惯以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 三摩地

2018-07-22

真实我只有一个法,那就是无蕴处界我性的如来藏,祂常住不坏,没有任何一法可以灭除祂,乃至十方诸佛威神之力合为一个极大力,也无法毁灭任何一个有情的如来藏心;因为祂常住不灭,不像意识与意根都可以灭坏而无真实我的体性,所以如来藏才是真实我;可是索达吉、印顺、昭慧、星云、证严、、宗喀巴……等人都把虚妄的意识我误计为真实我,反而把常住的真我如来藏否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现在的这个我这种状况,希望我将来如果成佛的时候,一定能够度脱这一类的众生,使这些众生也能够跟我一样的修行,解脱这些痛苦烦恼;希望于未来的无量劫,大家都能够修行、能够成佛。经过七天这样的状况,这艘船只仍然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办法移动分毫, 三摩地

2018-07-22

先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圣人想。第二观十方一切众生。如父母想。第三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师长想。第四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国王想。第五观十方一切众生。如奉大家想。次兴三愿一愿自己三业所作功德。与十方一切众生同共。二愿我共十方一切众生。早度生死烦恼大海。到涅盘彼岸。三愿我与法界众生。通达十二部。经文义了了分明。一切善法因戒增长。具足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得深禅定。起 三摩地

2018-07-22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三摩地

2018-07-22

」【受别请戒】「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别请、利养入己,而此利养属十方僧,而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入己;八福田中诸佛圣人、一一师僧、父母、病人物自己用故,犯轻垢罪。」【别请僧戒】「若佛子,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及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坊问知事人:‘今欲请僧求愿。’,知事报言‘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 三摩地

2018-07-22

而此利养属十方僧。而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入己。八福田诸佛圣人一一师僧父母病人物自己用故。犯轻垢罪若佛子。有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及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应入僧房问知事人。今欲次第请者即得十方贤圣僧而世人别请五百罗汉菩萨僧。不如僧次一凡夫僧。若别请僧者。是外道法。七佛无别请法。不顺孝道。若故别请僧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恶心故为利养故。贩卖男女色。自手作 三摩地

2018-07-22

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 三摩地

2018-07-22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楞严经卷八》★贪爱淫欲甚鄙秽,能生苦恼丧天趣。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耽着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月灯三昧经卷八》★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三摩地

2018-07-22

淫欲之罪吾今当说汝等一心听淫浊恶万行没溺诸禅定障蔽解脱道善男子女等欲求解脱道远离三界狱火坑五欲河汤火寒冰山解脱生死畏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欲求长寿天寿命无量劫梵天转轮王富有七财宝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欲得见诸佛闻法证道果具足六神通游诸十方国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 三摩地

2018-07-22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