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以上是藉他人来函挑战的因缘,顺便开示证悟者如何由七住位转进初地之法门,希望对大家的道业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努力修除末那识的人我法我的执著惯性,渐渐发起圣性,远离异生性,向初地迈进。接下来仍旧回到《成唯识论》的课程……(本书根据1998/7/14开示录音带整理润饰而成。)>>(完)<<-----《明心与初地》萧平实讲述(原标题:如何从明心之第七住进入初地) | admin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开始于六度万行的熏习,也就是必须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以修集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然后再经过四加行的断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以后;才能进一步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能明了一切有情本具的实相心,然后才能渐次通达般若总相智;当般若总相智通达以后,必须继续进修般若别相智,也就是要阅读般若系列的经典,才能渐次通达般若别相智;同时必须再 | admin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弟子,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初发菩提心开始修学佛道之前的十信位中,基本上是不够资格称作是菩萨的,只是具足凡夫异生性的佛,最多只能称为是假名菩萨、名字菩萨。即使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其实也都还是属于新学的凡夫菩萨;一直要到般若正观现前,成为位不退的七住位菩萨,才能称为是久学菩萨。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别教的菩萨悟后,要经过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这三贤位的修行之后,然后永伏思惑,离开了异生性,也就是离开了大乘的异生性。因为大乘的见道位它很宽广,它是从七住的菩萨实证如来藏之后一直到入初地这个三贤位的过程,统统都叫作见道。可是这见道中有种种的岐路,因为他所要伏除的种种的建立见或诽谤见非常的多;如果建立见跟诽谤见没有真正把它去除掉的话,就会落入了异生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得要发起「菩萨性」,你的身口意「行」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一节也同样谈到,别教的菩萨悟后,要经过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这三贤位的修行之后,然后永伏思惑,离开了异生性,也就是离开了大乘的异生性。因为大乘的见道位它很宽广,它是从七住的菩萨实证如来藏之后一直到入初地这个三贤位的过程,统统都叫作见道。可是这见道中有种种的岐路,因为他所要伏除的种种的建立见或诽谤见非常的多;如果建立见跟诽谤见没有真正把它去除掉的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又进断异生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义,修证道种智,次第进修十地之十度行,渐次迈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证自心第八识为根本,而后次第渐修,地地转进,不得躐(liè)等躁进,是名佛菩提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5-6,佛教正觉同修会。) 二、大乘的解脱道二乘解脱道与大乘解脱道共通——所 | admin 2018-07-21 |
![]() |
如来藏也有无漏的这些功德,然后要依止于如来藏这些功德而发起菩萨性、长养圣胎,在这个位阶能够努力的除伏异生性和凡夫性,能够努力的行菩萨道,在这里这十种行来长养菩萨性,行菩萨行,所以十行位也叫“十行”,就是行菩萨行。在十行位圆满的时候,就是证得蕴处界、七转识“犹如阳焰”的现观,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位阶。下一个位阶就进入到“十回向 | admin 2018-07-21 |
![]() |
如来藏也有无漏的这些功德,然后要依止于如来藏这些功德而发起菩萨性、长养圣胎,在这个位阶能够努力的除伏异生性和凡夫性,能够努力的行菩萨道,在这里这十种行来长养菩萨性,行菩萨行,所以十行位也叫十行,就是行菩萨行。在十行位的时候,就是证得蕴处界、七转识犹如阳焰的现观,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位阶。下一个位阶就进入到“十回向位的道种性”菩萨。十回向位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原因有四个:第一个,未发起深心,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必须要入十行位中,行种种行,修除凡夫异生性,藉以发起深心,令思惑永伏不现,已成就深心的缘故,所以叫作性种性成就。第二、未发起修道性,是因为仍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须入十回向位中,藉种种回向之行,而发起能修十地法道的修道性,就称为道种性。第三、是因为未具足入地所需的增上慧学——八识心王的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开始于六度万行的熏习,也就是必须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以修集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然后再经过四加行的断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以后;才能进一步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能明了一切有情本具的实相心,然后才能渐次通达般若总相智;当般若总相智通达以后,必须继续进修般若别相智,也就是要阅读般若系列的经典,才能渐次通达般若别相智;同时必须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又进断异生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即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义),修证道种智;次第进修十地之十度行,渐次迈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证自心第八识为根本,而后次第渐修,地地转进,不得躐等躁进,是名佛菩提道。简而言之: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乃至究竟地。一为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二为加行位:外门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般若加行;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又进断异生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义,修证道种智,次第进修十地之十度行,渐次迈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证自心第八识为根本,而后次第渐修,地地转进,不得躐等躁进,是名佛菩提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5-6,佛教正觉同修会。)详细请阅读《成佛之道》 (原标题:成佛之道导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菩萨明心证悟之后,虽得般若智及中道智而能现观,亦唯入别教七住位而已;纵使已能眼见佛性而证得世界身心如幻之现观,亦唯是十住位菩萨,尚未得阶初地,原因有四:第一、未发起圣性,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需入十行位中,行种种行,修除凡夫异生性,藉以发起圣性,令思惑永伏不现;以成就圣性故,名为性种性成就。第二、未发起修道性,仍不得修十地之道,因此须入十回向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不相应行[24](三位差别故)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无为[6](四所显示故)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百法口诀: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位心所法,不相应行二十四,六种无为成百法。一 切 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