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你告诉他正确的法义,他也不很信受;人家说觉知心是虚妄心,因为衪与五别境相应,与恶心所烦恼……等等相应,所以是虚妄心;又告诉他:如来藏才是真实心。他始终不信。你要帮他破掉这个无始无明,他也不接受,偏执离念灵知才是真心,这类人就是乐于处在无明之中。你又告诉他:修学大乘佛法与声闻法不同,声闻不必有福德资粮来助道,只要努力去观行,把我见与我执断 三摩地

2018-07-22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 三摩地

2018-07-22

真心无念,真心远离了净与不净,错误的人如何刻意说真心是清净呢?对于未悟的人要说,真心又是没有念头,既然真心无有念头,您这个妄心,现下这个心怎么去感觉另外一个无念的心,您怎么去找祂呢?这点何不说说看啊?所以善知识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没有善巧方便,以及正确知见,以及发起菩提心,以及福慧庄严,乃至多少定力相随,诸佛菩萨如何施作佛事,令大众开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下,我们就有种种的善心所跟恶心所。五、有哪些善心所?善心所就有所谓的十一个善心,即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这十一个善心所,在成佛的时候,祂完全具足而不会有任何的损坏。也就是说,这十一个善心所,在一般人来说,他并不具足的,他不是对一些正确的道理完全相信,他总是会有些怀疑;或者是他可能少了一些惭、愧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他们的恶心所,就是那恶心所比较弱,因为他的恶心所比较弱,是说他们不知道杀人是对这样众生不好的,他没有人来警醒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文化传统,他们这种邪执,然后这种执取的文化造成。可是如果有一个地方,在文明的社会,你同样杀人,可是你是瞋恨对方,因此你的果报,是不是应当就比刚才那一个文化不昌明的地方,所去杀人来得重呢?那当然是!古时候的人生存,他就自 三摩地

2018-07-22

意识心跟这些善恶心所相应,所以觉魂还是意识心。那生魂主宰人的寿命,生魂主宰人的寿命,这个是人的色阴,色阴灭了以后寿命就尽了,色阴毁坏了以后,乃至于识阴也跟着灭掉以后,你这一世的寿命就尽了,所以生魂主宰人的寿命,这个也是有问题。他说人若死后生魂会消灭,觉魂还留在人间,灵魂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那这个问题又更大了。人死后生魂会消灭,觉魂还留在人间, 三摩地

2018-07-22

有惭有愧是不必羞于见人的,惭与愧都是善心所,不是恶心所。西洋古典小说中有一本书叫作“红字”,不晓得诸位有没有人读过?有的请举手!喔!还有蛮多人读过,可以证明我不是编派的;我是在中学时读过的,印象很深刻。书中说有个女人犯了邪淫罪而被判了刑,大家都轻视她,后来她就在狱中行善;如果我没记错,因为这是我十几岁时读的,我那时很喜欢读古典文学小说,甚 三摩地

2018-07-22

三不为恶心所恼。四以忆念守护。五回向涅槃。能如是斋。则四大宝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报。亦所不及。故增一阿含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尽诸漏。入涅槃城。当求方便。成此八斋。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此斋。欲生六欲天。色。无色界天者。当持此斋。欲求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天子。转轮圣王位者。亦获其愿 三摩地

2018-07-22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 admin

2018-07-21

总合而言,八正道大部分都是有关道德行为的规条,可见声闻法所要对治的是众生自私的自我观念,而贪、瞋、痴等恶心所,都是由于错误的我见我执而引发。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在《阿含经》当中,讲到一件事情,就是许多的比丘们,他们想要打坐、想要修定,但是他们发现:当他们要打坐、要修定的时候,妄想杂念一大堆,而且还有一些恶心所会起行。所谓的恶心所,不外贪、瞋、爱、染这些的心念起行。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1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