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故。若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断诸有结。心善解脱。说此偈言。若人月八日十四十五日及神变之月受持八支斋如我所修行彼亦如是修如是说者。则为善说。所以者何。阿罗汉比丘离贪.恚.痴。已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故此偈则为善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正藏第02册No.0099杂阿含经杂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礼佛三拜注:礼师三拜请僧上坐:求戒者跪念:我___(姓名)今亲对十方诸佛三宝前,承三宝力,至心忏悔: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做重罪,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十不善道,若自做,若教他做,见做随喜,所做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身死时精神上天。愿不失信戒闻施智。是念天者。愚痴恶意怒习悉除。喜心自生乐天统业。譬如宝珠常治清明。斋念天者。其净如是。奉持八戒习五思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如是维耶。斋之福祐明誉广远。譬是天下十六大国。是十六国满中众宝不可称数。不如一日受佛法斋。如此其福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天上广远不可称说。当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经上说,优陀羡王夫人,病已垂危,临命终的前一天求受八关斋戒,死后即刻得生天上。七、来世贵尊若有想求来世贵尊的,则必须受持斋戒。《佛说普达王经》说,一个国王的随从,曾随国王斋戒一天,死后便转生为王子。(《佛说普达王经》云:先王在世时,有持盖小儿,随先王斋戒一日奉行,清净守意。其后过世,魂神还生,为王作子。今致尊贵,皆由宿行斋戒所致。《犍陀国王经》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这户人家并不寻常,好客的主人长久以来事奉三位鬼神,经年累月,散尽家财不说,家中更疾病死丧不断。鬼神为报答主人的恩德,遂盗取国库里的稀珍宝物,搬运到庭院里,归主人享用。收留来客的这一晚,主人正忙着打点饭食祭拜鬼神,以表示谢意。这些事,来客自然是毫不知情。夜半时分,月亮高悬天际,鬼神依约来接受祭祀。还没踏入大门,一见来客正在客房中休息,就惊慌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妇以外的男女发生暧昧关系,即使自己的夫妇,亦有限制: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中,妊娠期中,产前产后,不得行淫;除了,不得行淫;除了夜间的卧室中,不得行淫。最好还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时,即行节欲,子女婚嫁之后,即行禁欲。 (原标题: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但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们赚来的财物,久了会损坏,色身出生以后最后还是会坏掉,甚至于山河大地、银河系,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佛法中确实可以来证明这个第八识是真的存在,而且祂是永恒之法,所以祂是我们流转生死的根本,所以这就是真正的佛法。若有任何的说法跟这个相违背,我们就可以知道那就是外道的邪说。所以外道的邪说很多是不符合因果的律则,而佛法所说的全部都是符合因果的律则,只是有时候那个因果的律则,它所运作的复杂性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可是如果一个人实证了如来藏之后,他就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爱道夫人被佛陀三次拒绝之后,仍然不死心,她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门外,光着脚丫驻足而立,衣服沾满了灰尘,蓬头垢面,身体极度疲劳而泪流满面,这时佛陀侍者阿难尊者就问大爱道夫人,为什么如此悲伤呢?大爱道夫人向阿难尊者说明,女人不能出家作沙门,而在此请求佛陀,但三度请求三次都被婉拒,所以才会如此的悲伤。阿难尊者因而代替大爱道夫人,向佛请求允许女众出家,佛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所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僧,如果以梵语音译,称为僧伽,本身就有众的意思,就是团体的意思;而且在佛教以前,僧伽也用来形容印度一般社会上的商工团体及政治团体,在佛教中就说有情之中,修道想要求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苦而出家修离欲行、修解脱道的就称为僧伽,汉语中就称僧伽为众僧,或者和合僧。例如《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解释说:“僧伽就是汉文的众的意思;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就称为僧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三句,如果皈依偈有四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疼痛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个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而不敢过桥害他,便嘈嘈嚷嚷地逃走了。皈依的功德实在太大了:没有皈依,就像有一座高楼,不得其门而入。皈依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有某个附佛法外道,否定如来藏是真实存在,或者是把只有一期生死的意识心当作是如来藏,而且竟然有一大堆的,都自称或被称为法王!可见这些外道对佛世尊完全没有真正的认识,对于佛宝也没有虔诚恭敬心。而且这些附佛法外道,说他们只要修双身法,就可以即身成佛,快速成就报身佛,不需要像佛法当中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辛勤苦修,来成就清净法身。从上面对佛世尊所开示的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所说一定是有解脱法,也就是说在修行人天的善法之外,一定要有教导大家来解脱,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因为有了这个解脱的法,有了这个实相的法之后,才能够叫做归依佛。如果不归依于佛而归依于天魔外道呢,他就会被这个善法所拘束,所以我们修学佛法都应该避免这样的过失。我们接下来跟各位介绍:归依法,终不归依于外道邪说。什么是外道邪说呢?外道邪说就是对于的修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见有人皈依三宝,皆欢喜爱念,知道皈依三宝的人,死后必来生天上,为增加自己同类而欢喜。如《佛说暛蔑曩法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说:有一天子名嗟蔑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现五衰相:一、身无威德。二、垢秽旋生。三、华鬘萎萃。四、身出臭气。五、两腋流汗。自知命终以后,堕阎浮提王捨大城,以宿业故而受猪身,由是之故,宛转于地,悲哀啼泣;后由帝释天主劝其皈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识之人,全梵行之人也”。这是赞说善知识是具足全梵行功德的人。如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偈已,告善财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众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事为难,能发心已,复欲勤求菩萨行,倍更为难,善男子!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归依出世三宝者,谓修学佛法以后,已能理解出离生死轮回之义理,虽未能作深入观行,已知出世间法之义理,如是归依出世三宝,亦名归依表相三宝。所谓出世三宝者谓:释迦化身,四谛八正,证果圣僧。此唯小乘法中有之,即是归依二乘三宝。如是,义如文辞,有智之人思之可知,不作语译广解。(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二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七住位菩萨所证的实相般若,阿罗汉就不知不证了;但是七住位菩萨也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乃至等觉、妙觉仍然是有上,必须到达佛地才是无上正等正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