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契经云:藏识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业用曾不停,众生莫能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 admin

2020-07-23

所以在唯识经论中就说阿赖耶识也叫作种子识,像《解深密经》中释迦世尊就开示说:第八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解深密经》卷1)然后又以一首偈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卷1)由此可知,有感生果报的业力,业的 admin

2020-02-21

《解深密经》卷一:「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1-1,p.22)七、阿赖耶识即是真如(心)(一)既然有时以「真如」之名来表示第八识心体,故知阿赖耶识、异熟识即是因地真如心,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心。1.《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初:「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 三摩地

2018-07-21

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契经云:「藏识住于身,摄藏诸种子。遍持寿暖识,如云覆世间。业用曾不停,众生莫能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No.2016宗镜录(卷4)T48,p0434c有执真如与赖耶体别者。是恶慧也。No.2016宗镜录(卷5)T48,p0441c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论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No.2016宗镜录(卷47)T48,p0695a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别求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广慧。若于尔时一眼识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眼识同所行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解深密经》卷一:【(佛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语译如下:佛说:「广慧啊!这一个识藏、如来藏,祂又叫作阿陀那识,为什么叫做阿陀那识呢?因为这个第八识,祂在我们的色身里面,一直都追逐、执持着我们的色身,和我们常在一起。这一 三摩地

2018-07-21

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悟前虽云真心妄心是同时并存的两个心,若妄心开悟找到真心,便知真心妄心非一非异,和合如一。2、离念灵知心是妄心,永无变为真心的可能有学人知见不足,欲藉修定让妄心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离念灵知心),以为此时的妄心就变成了真心。须知真心是真心,妄心是妄心,禅宗的开悟并非是将妄心转变为真心。3、参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