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苦集灭道是名四圣谛。迦叶。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复次善男子。苦者现相。集者转相。灭者除相。道者能除相。复次善男子。苦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坏苦相。集者二十五有。灭者灭二十五有。道者修戒定慧。复次善男子。有漏法者有二种。有因有果。无漏法者亦有二种。有因有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则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无明,既然没有所谓的无明,当然没有无明尽这件事,乃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二因缘所说的老死,既然没有所谓的老死,当然没有老死尽这件事;真心的实际理地既然没有苦圣谛、苦集圣谛、苦集灭圣谛、苦集灭道圣谛,当然没有所谓的四圣谛可言;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也没有任何有所得这件事,因为真心无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苦集灭道:远离了十八界一切的法,唯有第八识空性心存在的时候,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诸佛法还会有吗?无智亦无得:智即一切解脱的智慧,包括解脱道的智慧,佛菩提道的智慧。空性如来藏心原本就不念一切法,不与一切法相应,从来都是自住涅磐寂灭境界,而本身又是具足一切真如性,若以如来藏而说所谓证得解脱而实无解脱可证,自然是无智亦无得;而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中品上生者,由于持戒清净、无众过患,具足出离生死苦之善根,往生随即花开,听闻众音赞叹苦集灭道四圣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由于阿弥陀佛之威德感召,报得三明六通,具足八解脱之功德。而中品中生与中品下生者,于往生经七日花开后,听闻众音说四圣谛法,欢喜信受,亦得须陀洹,经半劫或一劫之修学成阿罗汉。而此中品与下品往生者,于往生极乐国莲花开敷时,皆不能见佛;此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就叫作苦圣谛,还有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前面还要特别强调断我见、我执呢?那是因为,四圣谛的内涵是苦、集、灭、道四个大的项目,但是这四个大的项目,由于它的言词非常的简单——苦、集、灭、道,关于这个苦集灭道的实质的内涵的阐述,可以有不同的阐述的方式;可是,不管是怎么不同的阐述的方式,如果里面没有牵涉到我见跟我执的这些真正的道理,没有谈到如何断我见跟断我执的话,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圣谛法门的第一个叫作苦圣谛,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谛,它是法界里的谛实之理。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苦集灭道谛:知苦集灭圣谛后应知苦集灭之道,谓修四念处观、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行此三十七道品,能断苦集。苦集已断则知苦灭,自知不受后有,是名灭苦集之道。-----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解脱道略讲第一章解脱道的修证导致众生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因为众生的一念无明而引起的对三界的渴爱。因为无明,所以众生不知道自我的虚幻性,不知道这个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同谓为谛,也就是说,诸圣者如实的了知苦,还有苦集谛,还有苦集灭谛,还有苦集灭道谛的这样子的一个真理,已经如实了知、如实观见;如果不是如实了知、不是如实观见的这些凡夫、这些愚夫,他并不如实知,并不如实见,所以就不能称为圣谛。所以,所谓圣谛的意思就是,圣者如实的了知这个苦、集、灭、道的真正的义理。四圣谛有什么重要呢?四圣谛是圣者所见的、所见的真理的意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弥勒菩萨在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说只有圣者在诸谛当中,只有诸圣者——诸修行的圣者,在四圣谛苦集灭道诸谛当中,如实的观见,如实的了知,这样子才能够同样成为是谛。是诸圣者在苦集灭道的修行过程里面,如实的了知苦,如实的了知了苦的内涵,如实的了知了苦生起的原因,如实的了知了这个苦生起的原因如何的去灭除,如实的了知如何的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圣谛是什么呢?四圣谛所说的就是苦、集、灭、道四谛,苦集灭道四谛者乃世间、出世间的正理,也就是说,涅槃的因跟果。苦者迷之结果,集者迷之原因,也就是说,苦圣谛其实是迷的结果,苦集圣谛是迷的原因;这两者它是流转的因果,也就是说是世间因果。灭是悟的结果,道者是悟的原因,这两者是还灭的因果,也是出世间的因果。四圣谛这一部分,佛世尊开示四圣谛的正理,是为了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综上所述,可知苦集灭道四谛者,乃世间、出世间之正理,亦即涅槃之因与果。苦者,迷之结果;集者,迷之原因,此二是流转之因果,亦即世间因果。后二,灭者,乃悟之结果;道者,悟之原因,亦是还灭之因果,是为出世间因果。佛世尊开示四圣谛正理,让众生先观察世间之,知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次欲众生探究生死苦果生起之原因,继示生死因果灭尽之涅槃,于此无烦恼之扰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 | admin 2018-07-19 |
![]() |
若有比丘真实而见苦集灭道。是名比丘修习智慧。云何名为心不放逸。若有比丘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是名比丘心不放逸。时庵罗女即至我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善男子。我于尔时为庵罗女如应说法。是女闻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城中有梨车子其数五百来至我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坐一面。我时复为诸梨车子如应说法。诸善男子。夫放逸者有 | admin 2018-07-19 |
![]() |
当近善友听受正法苦集灭道。尔时则能还生善根。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远。其水甘美具八功德。有人热渴欲往泉所。边有智者观是渴人。必定无疑当至水所。何以故。无异路故。如来世尊。观诸众生亦复如是。是故如来名为具足知诸根力。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 | admin 2018-07-19 |
![]() |
复次不能分别四谛苦集灭道。不能分别四真谛故不知圣行。不知圣行故不知如来。不知如来故不知解脱。不知解脱故不知涅槃。是故名为智不具足。是人不具如是五事。则有二种。一增善法。二增恶法。云何名为增长恶法。是人不见己不具足。自言具足而生着心。于同行中自谓为胜。是故亲近同己恶友。既亲近已复得更闻不具足法。闻已心喜其心染着。起于憍慢多行放逸。因放逸故亲近在家。亦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