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是中品转识成智,诸位如果想了解八地菩萨的六七二识中品转识成智的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内容,可以请阅《十地经》在卷六之中说得非常清楚。《正法眼藏‐护法集》 一念无明之根源,即是阿赖耶识中蕴集的无量四种住地烦恼的善恶业种子而生。明心见性破无始无明时也断一念无明之见一处住地,其余三种住地仍末断除,所以明心见性时仍然不是佛,须以开悟所生之智慧,历缘对境修 admin

2019-04-24

所以,直接于心中下手,疑猜问参;明我心见我性,直指本性;通人道明人性之理,转识成智;以慧摄定,视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天地万物为觉悟机缘,于时刻用心处直接心物一元入于定境,不迷执于什么风霜雪雨、阴晴圆缺等时节或人事因缘,方为上上之门,这正是禅宗大觉悟之印证法。而密宗各教派法中唯高层次的大手印、方契禅旨,其他不过阶段性方便权宜之旁门左道之术,更不用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要分辨所谓的真善知识以及假名善知识,难道不需要意识及意根抉择与论定吗?当然需要嘛!如果不经过意识如理的分析、归纳、整理,你又如何抉择及论定真善知识及假名善知识之差异呢?如果连真、假善知识都无法判断,你又如何随之修学,将意识及意根修行清净呢?既然对真善知识已经有所简择而随之修学,真善知识所说的每一个法,你有没有去思惟、整理及吸收呢?如果没有,你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他没有想到开悟的明心见性,虽然名为转识成智,那也只不过是转六识生妙观察智,转七识生平等性智而已,前五识还没有转生成所作智,阿赖耶识还没有转生大圆镜智。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地进入八地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地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 三摩地

2018-07-23

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盘,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着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盘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 三摩地

2018-07-22

佛的四智圆明学佛要转识成智,那么八识是如何分别转识成智的呢?在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其意识即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转生下品平等性智,仅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是下品转而已,进入第八地时是中品转。最后身菩萨降神母胎出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学佛修道,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槃,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著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槃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 三摩地

2018-07-22

复次,如彼所言:【【但《成唯识论》中却明示初地菩萨方才「见道」,而斯六、七二识方才「转识成智」,与萧老师建立实有极大出入!】】然而成论所说六七二识之转识成智者,其实始从「前真见道」之时,已经开始转生,已经开始出现,非不现行运转也!但却要待通达位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才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未到通达位时,皆犹尚未满足下品二智,是故论说「前真见道位得根本 三摩地

2018-07-21

故意根必能了别意识心行,否则修行全成戏论,意根将永远无法转染成净、转识成智,故知法宣师所说极不如法,为是谬说。意根不能缘于意识之所缘境?法宣师此说是否正确?由以上略说之理,可以证实其说虚谬,极不如理。若依种智之理,一一细说之,亦可谓罄竹难书也,不再细论之。法宣师如何说法,本与吾人无关,但因其指涉本会所说正法为非法,故应加以辨正,以遮止初悟之学人被其 三摩地

2018-07-21

初次明心开悟而转识成智,唯下品转而已;亦唯六识转生妙观察智,七识转生平等性智,前五及八皆未生智。七地入八地时唯中品转,亦唯六七二识转生中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尔,五八仍未转。释尊修行直至三大祇劫满已,成最后身菩萨,坐菩提树下,于夜后分,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时,六七二识方得转生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异熟流注生灭断尽,第八异熟识顿现大圆镜智,改名真如;而犹 admin

2018-07-21

二、四智之成就此四智之成就被称作转识成智,但是转识成智不是将识转化、消除而变成智慧,而是消除识心对三界诸法的执藏及错误分别,成就真实智慧。识转化清净而生智慧,识是智慧的本体,智慧是清净识的作用,作用不能离开识体,所以佛在《大宝积经》卷120中说:识智不相离,和合我常说,上述四智不离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识、第八识),其中,妙 三摩地

2018-07-21

二、四智学佛要转识成智,八识转识成智时机各异。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其意识即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转生下品平等性智,仅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是下品转,进入八地时方能中品转。最后身菩萨于菩提树下明心时,第八识转生大圆镜智,六、七二识转生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复于夜后分,睹见明星而眼见佛性,前五识转生成所作智。故三身四智须至佛地才能,并不是第一次 三摩地

2018-07-21

八、佛之四智初次明心开悟而转识成智,唯下品转而已;亦唯六识转生妙观察智,七识转生平等性智,前五及八皆未生智。七地入八地时唯中品转,亦唯六七二识转生中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尔,五八仍未转。释尊修行直至三大祇劫满已,成最后身菩萨,坐菩提树下,于夜后分,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时,六七二识方得转生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异熟流注生灭断尽,第八异熟识顿现大圆镜智,改 三摩地

2018-07-21

十境十乘,转识成智,不思议境,智照方明,非言诠所及。”于是他便决定放弃天台,投入宗门。瑞仙禅师一度遍谒诸方,后投行瑛广鉴禅师座下。时广鉴禅师在投子住山。广鉴禅师问:“乡里甚处?”瑞仙禅师道:“两浙东越。”广鉴禅师又问:“东越事作么生?”瑞仙禅师道:“秦望峰高,鉴湖水阔。”广鉴禅师进一步追问:“秦望峰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