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骏髦尾纤长。于十五日布萨之时。在大海中悲鸣三唱。谁欲度海谁欲度海。若有诸人乘其背者。及捉髦尾颈项首脚。悉得到彼岸。是大云经亦复如是。若有人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一句一字二字。一切皆度三恶彼岸永得解脱。复次善男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得闻是三昧名。生生常得转轮圣王帝释梵王。终无退转常得亲近佛法圣众。于菩提心坚固不动。不舍大乘方等经典。 三摩地

2018-07-21

青黄赤白颇梨瑙光。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其中所有六趣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是诸众生见闻是已。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呜呼慈父。痛哉苦哉。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中或有身体战栗涕泣哽咽。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时诸众生共相谓言。且各裁抑莫大愁苦。当疾往诣拘尸那城力士生处。至如来所头面礼敬。劝请如来莫般涅槃。住世一劫 三摩地

2018-07-21

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 三摩地

2018-07-21

或复示现象师子虎狼孔雀凤凰诸鸟。或复示现令阎浮提所有众生悉见地狱畜生饿鬼。或复示现欲界六天。复有世尊。或说阴界诸入多诸过患。或复有说四圣谛法。或复有说诸法因缘。或复有说诸业烦恼皆因缘生。或复有说我与无我。或复有说苦乐二法。或复有说常无常等。或复有说净与不净。复有世尊为诸菩萨演说所行六波罗蜜。或复有说诸大菩萨所得功德。或复有说诸佛世尊所得功德。或复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诸法,以心为主,所有的法,都是犹如鸣菩萨在论中所说的以心为主,离开了众生的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前五识,那就没有一切诸法的生起与存在,也就没有一切法可说了,因为一切法都是从心眞如中出生的,都是由心眞如所出生的意与识来领纳的,所以说一切法都是以心为主的。可是一切诸法的现起,它们都必定有个现起的原因,都不会无缘无故现起,都是 三摩地

2018-07-21

鸣菩萨说:【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大乘起信论》卷1)而所谓的妄念之相,其实所说的就是我们众生的虚妄想,这个妄念的无相,指的就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虚妄想,完全灭除了。也就是说,众生对于法界实相到底是如何?为什么会有我们这个器世间?为什么会有我们众生?为什么会有我们这样的生命现象?其实这是法界里面最大的一个秘密, 三摩地

2018-07-21

这八个心的功能,以及辗转出生的一切法,鸣菩萨统统把它们叫作有法。为什么有法又叫作一切众生心呢?因为这是一切众生所会显现出来的心。人类是这样子、狗也是这样子、蚂蚁也是这样子。因此我们看到了猫、狗等动物,不要以为它们都笨笨的什么都不懂,其实它们和我们一样有八识心王,你在想什么它大概也知道,你板起脸来它就夹起尾巴躲到旁边去;它只是无法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 三摩地

2018-07-21

祖、百丈、黄檗、临济以至汾阳、慈明、东山圆悟、大慧诸老,皆大机大用,电闪雷奔,不可近傍:一锤、一掷、一捱拶、一回换,命根顿断,正眼洞明;大龙大象云兴雾拥,宗门斯鼎盛矣。至元代以后,列祖锻炼之法不行,止贵死坐冷禅:寒灰枯木、古庙香炉,冷啾啾地不动不摇,以为得力;反诋诸祖机用以为门庭施设,黜五家纲宗为奇名异相牢笼学者,而宗风遂大坏矣。】所以自古以来,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接下来来看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接下来的论文:【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息,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大乘起信论》卷1)论文说,前面有提到,一念相应、觉心初起,这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就在描述一个菩萨他六住位 三摩地

2018-07-21

众生正因为不了知六识的虚妄性,不了知意识的虚妄性,所以上睁开眼睛就去简择:这是我的房间、这是我的牙刷、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子女、我的公司、我的座位、我的头衔、我的财富、我的名声。外道了知这些的追求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生无常,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生之法必定有死;可是外道虽然想要了生脱死,脱离了家庭乃至修苦行而想要求解脱,却因为不了 三摩地

2018-07-21

那你说:“你没有入定,那你是睡着了吗?”如果睡着了,你一定上闷绝了,所以他也没有睡着。那你上又说:“我们上课听了那么多,你听懂不懂?”他也不跟你说我不懂,也不说懂,反正就是相应不理,因为他不与“慧”心所相应。这能够让人了别六尘境界相的五个心所法,并不是遍一切识都相应,所以不叫“遍行”。可是它们与意识完全相 三摩地

2018-07-21

例如说某一众生上一世为牛,这一世作,来世成人,就已经承认该众生有常住法(第八识)的存在,依此常住法才能说该众生过去世是牛、现在世是、未来世是人。若无常住法连结三世,则该众生的过去(牛)、现在()、未来(人)即成毫无关联、各自独立的个体,哪里还谈得上轮回呢?4、《中论》的宗旨中观的根本论著是《中论》,《中论》虽然不直接使用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等 三摩地

2018-07-21

例如说某一众生上一世为牛,这一世作,来世,就已经承认该众生有常住法(第八识)的存在,依此常住法才能说该众生过去世是牛、现在世是、未来世是人。若无常住法连结三世,则该众生的过去(牛)、现在()、未来(人)即成毫无关联、各自独立的个体,哪里还谈得上轮回呢?4、《中论》的宗旨中观的根本论著是《中论》,《中论》虽然不直接使用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等名词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若不是这个包括视丘、下视丘、杏仁核(amygdala)、海回(hippocampus)的边缘系统(limbicsystem)提供重要的支持,若不是各式各样的神经蛋白元与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制约行为是不可能形成的,大脑皮质上的神经联系也不可能如此牢固的。边缘系统是大脑的发电厂,负责产生食欲、动机、、情绪和心情,并驱使我们所有的行为。这个区域正是潜意识末那运作的反应区,而大 三摩地

2018-07-21

」事实上,禅师的接引众生,是看他的喜好,是看他的方便,对于真正开悟的禅师而言,有的人,就是希望这么简单的事情,要叫大众来生起疑情,所以几乎一辈子作重复的事情来开示,不是什么「全体的悟处就在那里」,不是什么「无法以此山河作为他教学的天地」,这都是错解开悟,猜测开悟的荒谬言语,因为他很慈悲,反却有人以为他开悟的程度不够,好了,当棒子被拿走了,禅师哪里没 admin

2018-07-21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信一接到上就回信---回信已经写好,请人打字,打出来以后再寄给他,希望这件事就此了结,因为我实在抽不出时间对长函中的问题一一答覆(编按:后因元览居士再度来函相逼,萧老师已就前后二函之全部质疑一一答覆,缮成《平实书笺》一书,于一九九八年出版,由本会印行,兔费赠阅)。谤法谤佛,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共修这么久,做那么多事,无非是续佛慧命, admin

2018-07-21

第二、如果是声闻种性的菩萨,在这边是中品上生的话,往生到那里去立刻闻法,立刻证得第四果,好快喔!只要你能中品上生,上就是阿罗汉啦,真便宜啊!所以说往生极乐净土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只要你肯去。如果是明心见性悟得深的人,见性见得分明的人,他往生极乐世界就上获得无生法忍,一下子跳到初地去。在娑婆世界悟后起修,慢心消除,性障消除,所以他的烦恼障很淡薄 admin

2018-07-21

我们将举述鸣菩萨的开示,继续为大家说明意根的其他体性。《大乘起信论》云:“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 admin

2018-07-21

我们在修行的人,佛陀告诉我们要有智慧,显然我们不应该落入迷信的这个阶段,所以迷信就是说,因为你不了解内涵而相信,就是没有做抉择,你就上相信,这叫做迷信。第二种信是什么呢?第二种信是仰信,什么叫做仰信呢?是因为你崇仰某个对象,因为你是依据那个人而相信,而不是依据他所说的内涵,所说的义理而相信。好了,这个仰信有哪些?我们仔细看,仰信什么?我们举例:有 三摩地

2018-07-21

都提心中明白了,就从这个地方挖出了大量的宝藏,于是都提得到了宝物,心中生起了大欢喜,上当场就以右膝着地,叉手向着给孤独园的方向,再三再四地赞叹世尊、称誉世尊:沙门瞿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沙门瞿昙所说的是真实的道理,沙门所说的是如实的啊!再三地称赞。称赞完以后就从他的家中离开,赶快朝向给孤独园走过来。这时候世尊仍然在为无量的大众说法,远远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