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弟子就觉得疑惑,世尊是人天至尊,早已经是人天应供了,为什么还会受这吃马麦三个月的苦报呢?于是世尊就说明了这其中的因缘。世尊说:在过去非常非常久远以前的一个时劫,有佛名号为毘婆叶如来,当时有一个大国,国名为盘头越,王城是盘头摩跋城。有一次这毘婆叶如来与大比丘弟子们游旅到盘头摩跋城,盘头王及大臣、百姓们都来供养毘婆叶如来以及祂的弟子们,因此如来僧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前佛陀为了度一个人,三个月之中都只吃马麦,阿难说:“佛陀啊!您是人天至尊,怎么会三个月中都吃马吃的麦子呢?”佛说:“你不知道我这个马麦的味道有多好。”就拿一些马麦给阿难吃吃看,“哎呀!怎么这么好吃!”这是借着佛的福德,使得马麦变好吃了!诸佛为什么能得这个上味相?因为在菩萨身时无量世中都不是先向别人求到了财物再来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有人说:释迦佛就是因为没有神通,所以才会吃了三个月的马麦。这是谁说的呢?(有人回答说:月溪法师!)正是已故的香港月溪法师!类似如此的说法,其实都是愚痴人的说法!众生从自己的凡夫境界来看诸佛时,他会觉得佛跟众生没有差别;佛从自己的智慧境界来看众生的时候:各个都是未来佛。诸佛以自己亲证的境界来看众生,现观一切众生迟早都会成佛,将来终有一天会跟自己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ruò)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挹(yì)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九难的内容是什么呢?比方说,第一难是有所谓的孙陀利的梵志女毁谤佛陀,也毁谤五百阿罗汉;又譬如说,另外比方说是提婆达多从山上推山石下来,去压伤了佛陀的大脚趾;又或者说,佛陀有一次踩到了木头的尖刺,刺伤了脚;又或者说,在佛世的时候有所谓的毘楼璃王,他兴兵去攻打佛的自己的国家,那么把这个国家给灭了,也屠杀了不少的国人,那为了这个事情,佛陀也因此而头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说:这一些马是属于牧马人所有的,这一些牧马人他们都以好的草料、水来喂马,所以这种马麦我们可以自在的接受供养。当时马匹总共有五百匹,每一只马一天要吃两升的马麦,所以就把每一只马各分一半的粮食,也就是一升的麦子供养比丘;其中还有一只最好的马,一天要吃四斗的马麦,也分了一半,也就是两斗,专门拿来供养佛陀。佛的侍者阿难拿了佛陀那一份两斗的麦子,也拿了自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反,众生还会毁谤、辱骂,甚至如来还遇到木盆、火坑、马麦……等等恶行!如来没有大怜悯心,是做不到这样的!声闻、缘觉圣人慈悲淡薄,他们仅仅是随缘度众,舍报即入涅槃,所以不能称为佛。十七、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如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所以被称为佛。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反,众生还会毁谤、辱骂,甚至如来还遇到木盆、火坑、马麦……等等恶行!如来没有大怜悯心,是做不到这样的!声闻、缘觉圣人慈悲淡薄,他们仅仅是随缘度众,舍报即入涅槃,所以不能称为佛。十七、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如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所以被称为佛。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论曰: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606,b4-c23)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于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识,作恶业缘;恶业缘故,堕畜生中。五百马中有一大马,名曰日藏,是大菩萨。是日藏菩萨于过去世在人道中,已曾劝是五百小马发菩提心;为欲度此五百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论曰: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反,众生还会毁谤、辱骂,甚至如来还遇到木盆、火坑、马麦……等等恶行!如来没有大怜悯心,是做不到这样的!声闻、缘觉圣人慈悲淡薄,他们仅仅是随缘度众,舍报即入涅槃,所以不能称为佛。十七、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如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所以被称为佛。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佛食马麦,亦无忧慼;天王献食,百味具足,不以为悦,一心无二。如是等种种饮食、衣被、卧具,讚呵、轻敬等种种事中,心无异也。譬如真金,烧锻打磨,都无增损。以是故,阿罗汉虽断结得道,犹有残气,不得称婆伽婆。------论曰:阿罗汉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佛诸烦恼习都尽无馀。------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譬如久锁脚人,卒得解脱,行时虽无有锁,犹有习在。如乳母衣,久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有一位驯马师,他就把本来要给马吃的这一些很粗的麦子,省下来来供世尊;所以世尊在那三个月当中,就吃这样的马麦。我们会说:堂堂世尊天人之尊,福德无与伦比,可是在佛的这一生当中,竟然也吃了三个月马所吃的麦子(意思是人类所不吃的粗麦)!但是我们不要讲说:“啊!那这样子佛也要受苦,佛没有福报。”不能这样说喔!因为在别的纪录里面有记到,当时的阿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