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说:“哪有?”我说:“有啊!《大般涅槃经》卷八里面,迦叶菩萨问佛:‘佛性如是微细,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答覆:‘这不是凡夫所能见,就好像二乘人不知道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如今他说佛这个说法,是说法颠倒,说佛是“人之将死,其言也乱”。你骂我什么,我都可以接受;可是你若谤佛,我就不能接受。对 | admin 2018-07-21 |
![]() |
第一类是二乘人。声闻人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之三缚结断除,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就可以入无余涅槃。阿罗汉入涅槃前必定有所疑:“到底入了涅槃是不是断灭空?&rdqu | admin 2018-07-21 |
![]() |
在真见道位前,虽已圆满六住位应修之六度波罗蜜多,求入真见道位前仍有四加行必须修持;如是四加行,乃以二乘四圣谛观行所断我见为基础,接著应在大乘真见道前对二取皆属如来藏空性之正理有所认知,并须心得决定,方可成为比量观察能取、所取皆属空性如来藏之菩萨,始能名为四加行已经修证完成的菩萨,即是双观“能取所取空”;其后方能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证真如,如 | admin 2018-07-21 |
![]() |
当他舍报时把十八界舍了,这些苦也就舍了,就成为“无余依涅槃”,这就是二乘人所得的解脱。而缘觉的解脱果,虽然也是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但是他们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得解脱果,所以不同于声闻。那什么是缘起性空呢?所谓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法”——所谓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 admin 2018-07-21 |
![]() |
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所以有些人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说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呵责这些二乘人。如果说他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原地踏步而不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话,佛陀还有这些菩萨就 | admin 2018-07-21 |
![]() |
因此,二乘无学圣人虽然断了分段生死,但却仍然不离变易生死;他们因为害怕分段生死的痛苦,所以在舍报时就取无余涅槃。而菩萨阿罗汉或八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虽然断了分段生死却不畏分段生死,以广大之慈悲愿行而受后有;虽然示现有分段生死,然而实际上却唯有变易生死。由于他们的真实心中还有能引生死异熟果报的种子存在,所以称为异熟识。第八识之所以有异熟的体性存在,正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况且,谤菩萨藏是无间地狱业,因为等于把佛法根本推翻了,把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佛法推翻了,同时也把世间法推翻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世间法如果没有如来藏,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啊!因为,一切众生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那把这个根本法都推翻了,那不是等于也推翻了世间法吗?所以,为什么说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这就是属于无间地狱业;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中的出家人,是学佛而非学罗汉的。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小的,所以在断我见时就不会再对解脱道有所怀疑,就不会针对解脱道的法义有所质疑,也就不会诽谤真正的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缘于末法之世,有善知识平实导师,秉佛慈命、续佛法脉,创立佛教正觉同修会,广传唯一佛乘之宗门了义究竟正法兼弘二乘菩提。平实导师为了正法久住、为了利益更多有缘众生,日夜不辞辛劳著书,详解佛经及菩萨论典,亦为救护无量无数被邪见误导的佛弟子,故而撰写破邪显正之论著。由于导师乃累劫久修之悲增利智菩萨,遍以大悲心愿般若智水常净熏修而行普贤行!由于悲心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见断了便离四相,却又不堕二乘空相中,已证法界实相故。我见断的缘故,疑见随后就断;疑见断了的缘故,就灭除掉心中六十二种外道邪见随眠。从此不怀疑世间有佛,不怀疑世间有佛法,不怀疑世间有出家、在家的四向五果十地菩萨。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修佛法,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成就佛道,永离断常二见,因此戒禁取见随后跟着也断了。从此这位菩萨初果,依道共戒而住,他从此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并没有修学这些大乘法义;他们一开始就修学声闻解脱道,所以这部分功德并不具足;至于二乘法中的凡夫们更是如此。所以,世尊即将演说《法华经》时,才会有五千声闻种性的凡夫退席的事情发生,这是因为他们对十信功德还没有修习的缘故,所以无法接受世尊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非真,妄以唯识为假想观,非悟者也。唯识如来藏经典既是最后说,应是最究竟法。乃竟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后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譬如世间法律,后立之法优于先立之法,母法优于子法。佛法亦如是,后说之法究竟于先说之法,唯识如来藏系经典诸法是母,是根本;除去母法,则余般若法空及二乘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佛所说,如来藏即是二乘圣者修证解脱道而入无余涅盘之根本(若无如来藏,二乘圣者即成空修梵行,入无余涅盘时十八界灭尽后即成断灭故),亦是菩萨道中所有修道乃至成佛之根本,所以如来藏即是佛所说三藏十二部之根本。既是三藏十二部经之根本。-五,再引《楞严经》如下:卷一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不证不悟也)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克勤大师所说悟后进修已过牢关而证得自心如来本来自住之涅槃境界之慧解脱者,虽有能力于舍报以后入无余涅槃,但是亲证自心如来者乃是菩萨,菩萨以大悲愿故留一分思惑未断,以润未来世之受生而自利利他,然而却可以随众生之缘或者之缘而随处受生,具有随处受生而不欣不厌之自在力,乃是大乘慧解脱、有能力入涅槃而不入无余涅槃之菩萨殊胜行;但假如此慧解脱菩萨舍报时进入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要你现观能取与所取都是虚妄。问题是:能取是什么?大师们都弄不清楚。诸位都知道所取了,所取是六尘,六尘虚妄,大师们都会接受,但在能取上面都会误会了。为什么在能取上面产生误会?因为很多师、大居士都会教导大家:[我们一念不生时,什么都不分别,心中只要没有语言文字在分别,这时了了分明就是不分别,就是无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能配合自己所生的七转识、心所有法等,出生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为吾人所受用;祂也能在出生七转识等万法的运作过程中,显示祂自己的六种无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而由吾人所亲证;由此等无为法的亲证缘故,得以进修二乘解脱道及大乘佛菩提道,所以如来藏才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也因为祂无法被灭除,所以才能说是金刚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见是二乘圣人在见道时所要断的,断我见是二乘菩提所证的解脱果,但也是大乘菩提见道之前所必须要断的。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一步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根本,那么我见是指哪些内容?学佛人有必要来确实的了解。四禅八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之无境界境界。&m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