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为什么要敬顺他,而他不敬顺我?其实敬顺不是说你什么都顺从。是指你要尊重丈夫的想法和意愿。有关于家庭的问题你的想法不是不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要尊重对方的想法、习惯。不要试图改变他什么、塑造他什么。如果你真的敬顺、尊重,大丈夫们倒是一般很容易被同化掉。先意承旨,是什么?是指不等到他开口就能知道他想什么、要做什么。帮他做好。这个要求很高哇。其实并不是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上面的开示,我们了解了对于欲念,佛弟子跟随修行进步会有什么现象。欲念是逐渐淡薄的。首先我们要做到,不邪淫。然后是事来则行、事后不想。再进一步是,为了顺应夫妻生活、世间道德规范而行,但自己已经不再有此欲想。最后则是超越此念。佛弟子对于夫妻生活,并不是苛求对方如何,而是看自己如何。看自己是不是能够不邪淫,是否平素还想?是否过后还回味?是否能够行事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摩诃蜜一听,犹如晴天霹雳,焦急地问:佛陀!全国上下凡是见过他们的人,没有不称叹的,为什么只有佛陀说他们丑?摩诃蜜又问佛陀:那么世间上的人美好的标准是什么呢?佛陀回答:我认为目不贪色,耳不听恶声,鼻不嗅香,口不贪味,身不贪细滑,意不念恶,手不偷盗,口不出恶言,不贡高绮语,待人谦虚,懂得布施,信仰佛、法、僧三宝,这才是世间上真正的美。外表的好不能称为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白话:为什么会成同性恋呢?因为过去(或前世)曾经:一、讥嫌、戏笑、毁谤他人;二、喜欢穿着女人衣服;三、与有血缘关系的女子行淫;四、没有真实殊胜的德行,却接受别人的礼拜。如何转变呢?首先要忏悔往昔所做过的上述四种恶业,以后不再复造;其次,以敬信心和欢喜心,造作佛像。这样,就可以除灭以前的罪业,同性恋之心也会熄灭。 (原标题:世尊的开示:同性恋的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不,美容整形行业为什么那么火爆呢?男人们津津乐道于追求美女,女性都渴望自己貌若天仙。然而,在佛陀眼里,分别美与丑的心,其实是痛苦和烦恼的根源。美与丑,只是内心的虚妄幻象罢了!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弘法。王舍城里,一位名叫莲花的妓女,长得非常漂亮,可谓绝世佳人。这天,忽然她起了善念,想远离人世间的烦恼,做一位参学与持戒的佛教修行者。于是,她前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幼年与少年、青年时期相貌的成因是什么?相貌特征与父母的遗传因素有关,脸型身材与禀受的先天之气有关,漂亮程度是前一生带来的习气所至。人的前半生是活在上一辈子的影响之下,下半辈子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响之下。所以说,人到中年以后,要对自己的脸负责任。我从知道到这个原理之后,留心观察过许多人,比如女孩,一些个性特别强势、犟头、刚烈的女子,往往长相比较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行我素。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僧人,年轻人对僧人说了一句很不尊敬的话,别人批评这个年轻人,年轻人振振有词地说道:不就是几句话么,我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吗?僧人听了微笑着对年轻人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多人包括这个年轻人都围在了这个僧人的旁边,准备听僧人讲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5集佛是不孝顺父母的吗?>正源老师 (原标题:种福田的含义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如果是因为两舌而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得了作已罪,这讲得通啊;但是如果两舌以后,没有毁坏面前这个人的名声,竟然也是得了作已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因为:两舌有时会毁坏一方,而不毁坏另一方,所以只要使双方不能和合,这个事情已经作了,事实也成就目的了,那就是得罪了!也就是佛开示的:若言和合则有不可。那么两舌之罪就成立了。恶口也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不是常常讲要三轮体空吗?为什么这里又说要善于忆念?这是对一般还没有见道的凡夫讲的。善于忆念善业,对凡夫来说很重要;在舍报时要回想生前做了多少善业,对所做的善业生起欢喜心,将会影响到他来世得到较好的异熟果,异熟果是正报。所以,如果多作恶、少造善事的人,他如果曾经与一位善知识结下善缘,当他舍报时若有福德请到那位善知识去为他开示,这善知识明知道他一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胜金光明忏》是从《金光明最胜王经》卷2〈梦见金鼓忏悔品〉第四中所节录出,是个很好的忏悔文;但是唱颂此之前,必须先了解此经乃是第一义谛之法,此经不是宗喀巴所说「无因论的一切法空」邪见;如果要用此作忏悔,必须先了解五蕴十八界法的虚妄,以及如来藏的真实,否则作忏仍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宗喀巴主张意识是不生灭心,并且不许有第八识如来藏存在,都与此经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菩萨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这当中包括了无漏无为法以及无漏有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要修集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包括要归命三宝、供养三宝、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以及修十善业道。我们为什么要修十善业道呢?那是因为菩萨在漫长的修道成佛当中,必须要有许多善缘的帮助,才能减少修道过程中的障碍,也才能使得我们的成佛之道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性障的消除是非常快速的,这一生取证三果不为难事,将来要在弥勒菩萨成佛时被授记入地也不难!因此这个百福跟我们行菩萨道的人有切身利害关系,但百福的道理拿到别的地方讲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一般的众生听不懂也不想做。只有适合给来听《法华经》的菩萨们。《优婆塞戒经》卷1〈6修三十二相业品〉:「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遶,修心五十,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明辨善恶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法里有明确的界定,而这个善恶的界定可能不同于世俗的认知。也即世俗认定的善法,可能在佛法看来,却是恶法所摄,故修学佛法当先明了善恶之相。世尊在经中说,一切业行,以十业道为根本。十业道中有善有恶,恶的名十恶业道,善的名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杀生、偷盗、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爱说大话的人往往自己没什么能力。5.爱承诺别人,自己又办不到,这种人容易遭到人家对你的欺骗。有的人没能耐,但又好心,老喜欢承诺,自己又办不到;你要是承诺别人,自己又办不到,你将遭到别人骗你。6.爱发牢骚的人,这一生命特别地苦。有的人这一生就爱怨天尤人,爱发牢骚,不是怨这个,就是怨那个,不是烦这个,就是烦那个,哎呀,我的命苦哇,我怎么这么倒霉呀。最后怨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一个人百福修久了,性障的消除是非常快速的,这一生取证三果不为难事,将来要在弥勒菩萨成佛时被授记入地也不难!因此这个百福跟我们行菩萨道的人有切身利害关系,但百福的道理拿到别的地方讲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一般的众生听不懂也不想做。只有适合给来听《法华经》的菩萨们,因此葛格我很想分享给大众,可是不能在网络上透露上课笔记,但为了常来光顾的亲朋好友们,也是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造恶业,虽然不至于五逆之恶业,也不至于杀人的重罪,但是畜生杀多了,比如一世杀猪屠狗,一辈子计算下来可真杀了很多,所以得生报:下一辈子生到猪、狗肚子中了,这就是生报;因为缘比较快速的缘故,为什么缘比较快速呢?接着随即会讲到。第三种业是后报,因为缘比较迟,可能下下世或五世、十世后才受报;乃至有人迟到八万劫以后才受报,是因为缘比较迟。第四种的无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业呢?未受报之前,业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其第八识中贮存此世杀人的业种消除吗?哪些业种可以通过念佛号来消除?哪些业种不能被佛号消除?答:1.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应当了解是“我为什么要造作这个业?”而不是想要透过其他的方式,尽快地把自己业消除,以为我可以免除种种的苦,然后可以不要负担众生的这些生死的业果,这样想法就会偏向于二乘,或是凡夫人想的,只是想透过一些简单的方式,然后来作身心不乐触的免除,却不想要尽更多的力量,来修学佛法。所以,即使是大修行人、小修行人,都一样不能转易凡夫的不可爱的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法不是常常讲要三轮体空吗?为什么这里又说要善于忆念?这是对一般还没有见道的凡夫讲的。善于忆念善业,对凡夫来说很重要;在舍报时要回想生前做了多少善业,对所做的善业生起欢喜心,将会影响到他来世得到较好的异熟果,异熟果是正报。所以,如果多作恶、少造善事的人,他如果曾经与一位善知识结下善缘,当他舍报时若有福德请到那位善知识去为他开示,这善知识明知道他一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