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经上说: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 三摩地

2018-07-21

佛自己说:我也是在众生数里面。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的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一阐提人,一阐提人根本他跟佛法完全是无缘的;甚至于是一些恶见的众生,诽谤了这个了义的,否定了如来藏,这个就叫作一阐提人。诽谤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真正成佛时,当祂见到一个人就知道那个人的来历,因为诸佛可以了知众生心中的种子,这才叫作成佛。正遍知一定有这个功德,对于世间法具足了解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出世间法;也就是对二乘菩提具足了知,然后再针对大乘菩提这个世出世间法也具足了知,就叫作正遍知。也就是说,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以及世出世间法都具足了知,才叫作正遍知。阿罗汉为什么没有正遍知的名号呢? 三摩地

2018-07-21

这些阿罗汉既然急证涅槃,不像菩萨在初发心受三归依时就发了四宏誓愿,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三大阿僧祇劫中勤行菩萨六度以及十波罗蜜多,当然他的福德与智慧是不能够跟菩萨,尤其是七住以上实证般若的贤位菩萨,乃至于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相比啊!那又怎么能够跟已经完成佛菩提道、菩萨道修学成就究竟佛道的诸佛相提并论呢?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意,和悦与言,是七十一。诸佛能随诸有情类言音,意乐而为说法,是七十二。诸佛一音演说,随有情类各令得解,是七十三。诸佛说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缘,言无不善,是七十四。诸佛等观诸有情类,赞善毁恶而无爱憎,是七十五。诸佛所为先观后作,轨范具足,令识善净,是七十六。诸佛相好,一切有情无能观尽,是七十七。诸佛顶骨坚实,是七十八。诸佛颜容常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到了无垢识位,因为纯净的缘故而与大圆镜智相应;如同意识必须藉五别境心所法,才能与般若智慧、世间智慧相应;同理,无垢识既与大圆镜智相应,当然必定会有五别境心所法的;若无五别境心所法,无垢识就不可能会有智慧来利乐众生。而且无垢识已经是纯善性的心,断除一切不善种子,当然是「唯善性摄」,所以一定会藉五别境心所法来与善十一心所法相应。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真正成佛时,当祂见到一个人就知道那个人的来历,因为诸佛可以了知众生心中的种子,这才叫作成佛。正遍知一定有这个功德,对于世间法具足了解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出世间法;也就是对二乘菩提具足了知,然后再针对大乘菩提这个世出世间法也具足了知,就叫作正遍知。也就是说,对于世间法、出世间法以及世出世间法都具足了知,才叫作正遍知。阿罗汉为什么没有正遍知的名号呢? 三摩地

2018-07-21

本所有国,皆非我有;如来大悲怜愍一切,宁不与我一人以为手力?」于是佛告波旬:「我观众生界分甚多,譬如恒沙无有量数日日成佛得般涅盘,若一劫、若过一劫,不能令彼众生界减。」尔时魔王白佛言:「世尊!众生界分虽多无量,我无一人可为手力。或当颠危,谁见扶持?唯愿如来慈哀慰喻,令得还宫并诸眷属。」于是佛告波旬:「颠倒众生诸不信者,皆属于汝,是汝手力,是即等侣。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我们深知了佛教的这些菩萨们,往往我们所知道的佛陀的伟大,是远超过众生所能够想像的。比方说,我们所感受到的佛陀,第一个是:佛陀是大智跟大能。比方说,佛陀在成佛的时候,发起的各式各样的智慧,像比方说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那这一些的智慧,使得佛陀因着这个智慧,也具有了无比的能力。所以,佛陀对于每一个众生,他的宿命如何,他的业报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优婆塞戒经》云:〖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如来所行与如来的戒定慧,全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如来行一切行、如来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不曾有过一念是为自己而修的。如果心中想着:我修增上慧学、增上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前言第一章佛三身第二章佛四智圆明第三章佛有十种功德名号第五章佛具七胜法第六章声闻、缘觉圣人和佛的差别结语前言学佛人经常听到信佛、学佛、成佛等词,那究竟什么是佛呢?这可能是每一个学佛人都想了解的问题!简单的讲,佛就是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的智者;佛在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后,就以此究竟觉悟生命与宇宙的无上智慧救拔、教导一切有情众生也成为与佛相同的觉悟者。 三摩地

2018-07-21

佛告大众、诸大菩萨摩诃萨∶若有初发意菩萨及一切四部众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发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萨当有誓言∶"我有十种诸佛无尽甚深大愿,所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入我愿者,则是世尊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于意云何?我有先誓大愿,依我十种大愿者,先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属,得令富贵,果报,兄友弟恭,慈心不杀,听学大乘,读诵尊经,转教群品,愿至菩提。我 三摩地

2018-07-21

除了离杀思之外,不杀眼前的这个作为我们父母师长的众生,乃至人,我们也要把他当成是我们的父母、师长。我们还要怎么样呢?要推己及人,我们要劝导思。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看到人,我们也要去劝导他离杀。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缽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云何如法住胜?如来既自得利益已,复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是名如法住胜。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云何具足胜?如来具足行命戒见,是名具足胜。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是能出生五阴的如来藏,是能出生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有生的心,而是本来就在的心;祂具有本来性──本来而有,法尔而有,不是被生的法;菩萨与诸佛也都找不到一个方法可以坏灭祂,所以祂的体性犹如金刚,永不可坏。这是实证了如来藏─法界实相─的 三摩地

2018-07-21

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而示现受生成佛,说法涅槃,是名应身佛,犹如释迦牟尼佛。2、报身佛庄严报身佛者如卢舍那佛,常住此界色究竟天宫;亦如常住极乐世界之弥陀报身,皆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常住于无住处涅槃者。卢舍那佛则是佛之庄严报身,现今仍于色究竟天宫说 三摩地

2018-07-21

若更不清楚小乘义理者,则取断灭空,以为不空处乃是非知非晓,以涅盘惟空;如是之人,自然不信受如来!如是之人原本尚且不信如来,何况如来法!本娑婆恶世,众生理当如此,以此世界浊恶难当,非是世界可易度化,所以毁谤如来,本一阐提,何可深究,以无能害众生之法身慧命故,说之狂人可也,说之愚昧可也。然今有一分极少数披如来袈裟之出家众,学诸外道,不亲如来教诲,直以大 三摩地

2018-07-21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每一个学佛人仔细观察、了解佛的这七个方面的殊胜之事,也一定会对佛升起无穷的敬仰!一、关于佛之身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鉢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诸佛身相具足,都有微妙的三十二种大人相,还有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相中又有无量好相,也具足无量无边的威神之力,佛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