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下简述供佛功德: (一)供佛功德等同供佛真身 释迦如来于《优婆塞戒经》开示:“我若在世及涅槃后所设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2]如来世尊是三千大千世界主,供佛功德不可思议;世尊为了悯念、摄受如来示现灭度后的一切学人,嘱咐当造佛像供佛,功德即同供佛真身。诸佛以佛地无边无际功德,感应十方一切有缘弟子,即使是于自宅供养木石物质之如来形像 admin

2022-06-23

   [11]《优婆塞戒经》卷5〈淨三归品第20〉:【若佛在世及涅槃后,供养果报,无有差别。】《大正藏》册24,页1061,下6-7。 [12]义淨法师仰慕东晋法显法师、唐朝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高风,于公元671年从海路南行,673年抵达东印度,历三十余国往来参学,留学那烂陀寺十一年。公元695年,离开今日苏门答腊,归抵洛阳;公元700年,组织译场。义淨法师的译述虽遍三藏,但对 admin

2022-06-23

  一、平实导师讲《菩萨优婆塞戒经》时开示:“要让临命终人牢牢记住他所造的善事,并给予赞叹!”故常提醒他这很重要。二、释迦牟尼佛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最适合你去,因为你有福德,做很多善事,又孝顺,只要简单的连续念十句“阿弥陀佛!”佛就愿意来接引你。经书上有写:所谓的往生就是前往另一个时间、空间,再度出生。现在我就把佛介绍的极乐世界介绍给 admin

2021-05-14

  ],当然不在僧数而无有戒体;若有僧众包庇断常二见的僧众(即使不同流合污,却因覆藏包庇的缘故),不尊重戒法而无惭无愧,长此以往即会丧失戒体[虽然“覆藏他罪”在声闻戒及菩萨戒中都不是重罪,但若不尊重戒法而无惭无悔,即心中无戒,如是之人也会失去戒体,如《优婆塞戒经》卷7:“毁戒比丘心无惭悔,如是之人皆无戒也。”(《大正藏》册24,页1069, admin

2021-01-02

  (《优婆塞戒经讲记》)但我们不是不摄受,未来世还是要摄受他们的。那就像贤天菩萨一样,未来世、未来劫中有缘的人,他会在未来世加以度化,这一世没缘时他就先把他们放着,但是他也不会去对他们作什么不好的事。经中曾说,护法神想要处理那些背叛他的人,可是贤天菩萨不允许,因为在未来世还想要摄受他们,所以那个诽谤贤天菩萨的不思议光菩萨,就不必下地狱受苦;这是贤天菩 admin

2020-07-23

  看起来这一缕丝线,并不是特别贵重的物品,但因为所供养的是无上福田的世尊,所以未来所得的果报,就是无量报,这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之所开示过的。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29集贫人须摩持缕施佛缘(上)>章正钧老师 admin

2020-07-06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有提到:【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无上道,是故名上。又复戒者名学;学调伏心智慧诸根,是故名学。】佛在《优婆塞戒经》卷7里面提到:何因缘故名为戒?是什么因缘才取这个名字,叫作 admin

2020-07-06

  而解脱果是三乘佛法的共道,也是菩萨所必须修正的佛法,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因为解脱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而大乘行者是先证得如来藏真心,依般若智慧修正佛菩提道,获得究竟解脱。解脱道的行者们想要实证无我,断除一念无明,主要的就是断除身见、我见、我执,即从观五蕴皆空断除轮回生死的根本;可 admin

2020-06-26

  你们如果读过《优婆塞戒经》,谈到布施中的种种因与果的差别,你们就会知道菩萨这样作,才是真有智慧!那么从这里就看得出来,菩萨打心眼里就瞧不起阿罗汉;虽然依旧恭敬他们,可是心中瞧不起,因为他们的佛菩提芽已经焦了、败了。所以宁可用大乘法为任何人解说,即使对方所问的是小乘法,也用大乘法来解答他的疑问,让他对大乘法生起欣乐之心;当他爱乐──喜欢佛菩提道的时候 admin

2020-06-20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的节目,也就是以平实导师的著作——《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的这个导读,我们将一般初机学佛的大众,在持守戒律方面的问题,把它们分门别类,用简单易懂的说法,将其一项一项地演述出来。第111集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一)http://www.sanmodi.cn/yingyin/show-598.html第112集正受优婆塞戒的条件( admin

2020-06-11

html《优婆塞戒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30.html局版书摘录:《阿含正义》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9.html《维摩诘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8.html《胜鬘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7.html《楞严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6.html《金刚经宗通》摘录ht 三摩地

2020-06-10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净三归品>第二十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讲记》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讲记》 admin

2020-06-08

  --------《优婆塞戒经讲记》罪有二种:一者戒罪,二者性罪。但是戒罪的性质又分成两种:一者性重,二者遮重。性重是说这一个罪如果犯了,是牵涉到心性上的严重瑕疵、缺陷,所以叫作性重。第二种是佛所遮止,无关乎心性好坏,然而是佛特别指定的、外道都不施设的重戒,不是轻垢罪,所以叫作遮重。这个遮重的罪,在十重戒或五戒中只有一个,就是酒戒:卖酒、酿酒、开设酒厂、酒廊 admin

2020-06-08

  --------《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当中有更详细开示:业是如何来的?如何是业障?并且当中开示往世与今世的差异,无记业以及有记业中善恶品的差别,说明身口意行对于业与道之影响,作罪与无作罪之间的差别,净果、杂果……等诸多有关的法义,欲发心成就佛道者,务必对于业、道……等种种法义了知清楚,此处篇幅有限,不便一一说明,请各位菩萨至全省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这五浊的内涵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世界会有五浊呢?在《楞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曾对阿难尊者开示:“众生本有而不曾有生的澄湛圆满、微妙觉明的真实心如来藏,由于掺入了犹如尘土的四大、见惑、思惑、尘沙惑的烦恼,而抽出了一部分能见色、能闻声、能觉触、能观察诸法等六种功能,然后从这最初分成的六种功能,而 admin

2020-06-08

  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戒相虽因依据经论而有小别,然依精神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