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华严经),祂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具足万德,众生本具,是众生真正常乐我净的无我之“我”、法身,祂执藏万法种子,因应众生别业共业而随缘直接、间接、辗转出生现起五阴十八界,自身却恒而不审,不对六尘万法起念,然又有着六尘外广大无边的了别性、功能性,亦即《维摩诘所说经》中所言“&helli admin

2023-11-28

   [5]《维摩诘所说经》卷3〈法供养品第13〉:“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炎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駄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大正藏》册14,页556,下28-页557,上2。韦陀菩萨即将来楼至佛。韦陀菩萨有时示现为如来身后的金刚力士;有时则于法会中显现真仪,便不示现为金刚力士。 [6]《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admin

2022-06-23

  然而为什么众生触目所见尽是高低不平、荆棘沙土、充满秽恶呢?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出的《维摩诘所说经》中,世尊为舍利弗开示说,这是由于众生自身罪业遮障的缘故;因为同样是这个世界,螺髻梵王所见却是跟自在天宫一样清淨。这时,世尊以足趾按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顿时有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著,大众见已叹未曾有,而且都看到自己就坐在宝莲华上。释迦如来即说:“我释迦牟 admin

2022-06-23

  又,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智慧不可思议,《维摩诘经》中记载唯有文殊师利菩萨堪与维摩诘居士酬对,而教导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八岁龙女成佛者也是文殊师利菩萨,因此以文殊大士代表智慧第一。文殊师利菩萨发愿为未来诸佛之师,所以一切众生受菩萨戒入三贤位时,文殊菩萨是受戒会场的羯摩阿闍黎上师,与我们的因缘非常深厚。 又,中国素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跟观世音菩萨的 admin

2022-06-23

   维摩诘菩萨遣化菩萨取一钵饭 同样倒驾慈航的维摩诘菩萨,变现一位化菩萨到香积国取来一钵饭,有僧见已心起疑惑,小小一钵如何饱足大众?这位化菩萨说:“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揣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16] 童子供养如来,如来变食 在《佛说未 admin

2022-06-23

  今日释惟护以表相出家人的身分,扮演了亲厚于世间凡夫出家人的角色,展现了对袈裟僧衣、二乘声闻僧心态的无比执取,他的执取(也同时是误解)可扩展到以为金粟如来倒驾慈航示现为维摩诘大士却必须要对凡夫僧(即任何表相僧人)恭敬礼拜,因为袈裟有如国旗[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五):【声闻戒是释迦世尊制定 admin

2021-01-02

  ”昆邪,指维摩诘,这里用维摩诘沉默来比喻张九成贬职之后,畏祸杜口。前两句,似乎上面(朝廷、皇帝)已有所松动,所以“人间杨柳又重春”。宗杲在焚香默坐之际,常常忆念着他经常忧谗畏讥的老朋友张九成,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矢志不渝,功德圆满绍兴二十六年(1156)三月,朝廷“诏大慧复为僧,住持阿育王寺”(《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此 admin

2020-07-06

  譬如说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维摩诘菩萨、弥勒菩萨的示现,各有其不同的角色;而诸声闻弟子依然是示现——因为是世尊过去多劫所度,已久修菩萨行的菩萨。又譬如说央掘摩罗的示现,纯陀菩萨的示现,甚至于说与净饭王、摩耶夫人、耶输陀罗、罗睺罗的因缘,依然都是示现;乃至说再包括当时在世间所出现的种种的瑞相、宝藏等等,但此处无法再进一步说明,大家可以等待平实 admin

2020-07-06

  各位菩萨!在《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这一品里面,是由过去曾经是七佛之师的文殊菩萨来为学人提问,祂故意问维摩诘菩萨说:菩萨如何才能通达佛道?因为这部经的经主是维摩诘菩萨,所以必须由维摩诘菩萨来告诉学佛人通达佛道的道理。您猜看看,维摩诘菩萨祂是怎么回答的?祂说:【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维摩诘所说经》卷2)您看,光是这一句话,就足够令人丈 admin

2020-07-06

  菩萨们听了知道大乘经典被结集成二乘法,于是所有回心大乘的阿罗汉们,大家跟随文殊、维摩诘等菩萨们,当场要求结集四大部《阿含经》的声闻人修改,但他们都不肯改,竟然还要继续把那些经典叫作“阿含”,所以菩萨们只好当场放话:“吾等意欲结集。”是说“我们也要结集”。于是随后就有七叶窟外的千人大结集,那规模加倍了,因为大乘经典的内容 admin

2020-06-20

  例如《如来藏经》、《不增不减经》,还有《无上依经》、《解节经》等经典;又如我们已经讲过的《维摩诘经》、《胜鬘经》,全都在这里面,都叫作“此经”。这些经典,当你去阅读的时候,你都可以如实理解,那就是世尊在这里所说的“读”。如实理解而精进去阅读,那就是“读”啦!那么如果是“诵”呢?诵就是你可以把祂发挥出来,就是&l admin

2020-06-20

  而佛灭后由文殊、普贤、弥勒、维摩诘、摩诃迦叶、童女迦叶等菩萨继续弘传的大乘佛教,仍然外于声闻摩诃迦叶、富楼那、优波离的声闻乘佛教继续弘传著。直到阿育王时代,声闻法中的上座部及大众部才开始对戒律的主旨与布萨有了诤论,以及对于生死及涅槃等法有了不同的见解。有说世尊涅槃后将近二百年时,大众部将文殊与阿难等人结集的华严、般若等大乘经掺杂于声闻三藏中而说,当 admin

2020-06-10

html《维摩诘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8.html《胜鬘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7.html《楞严经讲记》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6.html《金刚经宗通》摘录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1/725.html视频精选:解脱就是看破与放下吗?http://www.sanmodi.cn/mobile/yingyin/1/573.html禅宗就是禅定吗?h 三摩地

2020-06-10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8年4月初版二刷) admin

2020-06-08

  法性者真如菩提心之体性也,犹如《维摩诘经、如来藏经、楞严经等》所说真心体性,谓离见闻觉知、本性清净、远离人我而能随缘应物之菩提本心体性,是名法性。欲悟入此法性,当于六相中求。如此所悟者不入二乘而得大乘无生忍,了知生命及涅盘之本际实相,非二乘所知,故为无上。《平实书笺》 admin

2020-06-08

  维摩诘经》在卷二里面也说: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莲华那么漂亮、那么清静,却是从污泥中长出来的,佛菩提就是要在烦恼中成长、发现。[5]有人称赞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但是六祖却说: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已 admin

2020-06-08

  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平实导师在开示《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维摩诘经讲记》的出版。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我等众生相;如来藏犹如金刚一般,所以十回向位又叫做十金刚,也要具体的表现出金刚心的修道前方便;唯有如此金刚性,才能堪任未来入地荷 admin

2020-06-08

  我们来看,在《维摩诘所说经》卷2中的开示: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事实上依上述我们在大乘三三昧的说明,我们就知道三解脱门只是一个如来藏解脱门而已。也就是说,依如来藏的角度、或者转依而作的观察,这个才是真正依实相心而修行的不二法门;菩萨实证后就能够入不二法门,因为能够现观、及真实转依不堕两边的如来藏心。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三 admin

2020-06-08

  我们来看,在《维摩诘所说经》卷2中的开示: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也就是说,事实上依上述我们在大乘三三昧的说明,我们就知道三解脱门只是一个如来藏解脱门而已。也就是说,依如来藏的角度、或者转依而作的观察,这个才是真正依实相心而修行的不二法门;菩萨实证后就能够入不二法门,因为能够现观、及真实转依不堕两边的如来藏心。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三 admin

2020-06-08

  由如来藏具备此了别性,故维摩诘菩萨于《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宣说此心体性:「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此知乃谓了知众生七转识心行之知,非是对于六尘万法之了知也,六尘万法之了知乃是三界中之心行故,是离念灵知之心所法。如来藏从本以来即离见闻觉知,离见闻觉知者谓离六尘之见闻觉知,而于六尘以外之大种性自性……等,有其极为重要之了别性,亦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