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你又告诉他:修学大乘佛法与声闻法不同,声闻不必有福德资粮来助道,只要努力去观行,把我见与我执断掉就行了,所以声闻法不必修六度。他听了就欢喜,虽然也还是贪着世间五欲境界,但终究肯修一点儿声闻法了。但是有一天他想:听说声闻法不究竟,我来修大乘法看看。他不是真修,是修看看!结果终于来到同修会,亲教师开始传授无相念佛的法门,接着说到布施,又说持戒。可是他听 三摩地

2018-07-22

【讲义纲要】佛法与你的紧密关联:1.你探究哲学后有没有成果?(玄学?义学?)2.哲学与佛学之关联。(宇宙万有及生命之本源)3.你愿意被误导吗?(救护众生与人身批评之异)4.你学佛后,学得快乐或痛苦?(前途茫然←→次第实证)讲记: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佛法必须具足三德〉,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佛法,但是在讲述人间佛教时,在说明人间佛教的真实义之前,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因此,《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令初学者分清佛法与非佛法。如果印光法师今日在世,恐怕做法也将会不同于当初。总之,佛法的入门是皈依三宝,初学者在这一步就应该走正走好,应该学“人天乘”,而不是“人天道”。当然,对于一个道德沦丧的世界来说,人天道善法也是好事,但如果把“人天道”与“人天乘”混淆,会使得正法灭亡。(摘选自《临济棒 三摩地

2018-07-22

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要凭自己的努力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佛不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万能教主不同,释迦牟尼佛且告诉我们:这个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时达到最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有像平静的湖面上起了波涛,失去了明镜似的水面一样;人类恋著于外境及 三摩地

2018-07-22

我想,诸位都是不想被误导的人,都是追求的人,所以一定不会厌恶法义辨正;因为,只有法义辨正才能使你确实理解表相佛法与实证佛法的差异性,才能远离以前被误导的邪见,开始迈向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境界中。第四要请问大家:你学佛以后是学得痛苦呢?或是学得快乐呢?学得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前途茫然啊!不晓得自己到底应该要怎么样修行,才可以在佛法上─生命─的智慧有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03集佛法与世法是否矛盾?>蔡正礼老师 (原标题:恩爱无久远,法道永流传!) 三摩地

2018-07-22

-----心香-佛法与生活(原标题:佛陀开示有情入胎、住胎、出胎全过程)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萨,我们打个比方,各位就会比较容易了解。譬如说,我们想要盖一栋像台北101那样高的大楼,那么请问大家:我们是不是就直接盖最上面 三摩地

2018-07-22

南无阿弥陀佛!-----微信公众号《心香-佛法与生活》 (原标题:皈依的功德实在太大了!) 三摩地

2018-07-22

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要凭自己的努力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佛不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万能教主不同,释迦牟尼佛且告诉我们:这个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有像平静的湖面上起了波涛,失去了明镜似的水面一样;人类恋著于外 三摩地

2018-07-22

那依于轮回的实有,我们已经可以来简择,佛法与外道哪一个值得信受?而应该对于佛法要取得决定净信,起了决定净信之后,佛法当中有三乘,有菩萨乘,也就是佛乘,有辟支佛乘、有声闻乘。为什么我们只是决定净信于大乘,而要来成就佛道?为什么我们对于小乘法,只是把它视为大乘法修行当中,也必定会实证的一个解脱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的部分?当然我们不谤小乘,可是我们绝对也不归 三摩地

2018-07-21

第一节大菩提道--般若解脱道的佛法与邪见说完了,接下来讲般若及其邪见。般若究竟是什么?般若并不是讲无常空与缘起性空,如果用无常空、缘起性空来解释般若,那表示你这个人没有开悟,你不懂般若经。初转法轮讲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无常空、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轮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何谓般若?般若就是法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圆满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二乘人,努力的修行小乘佛法,如果他们始终没有机会,或是有机会而不 admin

2018-07-21

那依于轮回的实有,我们已经可以来简择,佛法与外道哪一个值得信受?而应该对于佛法要取得决定净信,起了决定净信之后,佛法当中有三乘,有菩萨乘,也就是佛乘,有辟支佛乘、有声闻乘。为什么我们只是决定净信于大乘,而要来成就佛道?为什么我们对于小乘法,只是把它视为大乘法修行当中,也必定会实证的一个解脱分段生死的烦恼障的部分?当然我们不谤小乘,可是我们绝对也不归 三摩地

2018-07-21

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凡是来者,一一斩断,使伊性命不存,见闻俱泯。却向父母未生前与伊相见,见伊才向前便为斩断。然则刚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莫有无罪底么?也好与三十拄杖。”2.上堂:“洞山门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钵盂里屙屎,净瓶里吐唾。执法修行,如牛拽磨。”3.上堂:“洞山门下,有时和泥合水,有时壁立千仞。你诸方拟向和 三摩地

2018-07-20

初学佛的人,或学还不到位的人,一般都很容易将佛法与世法对立起来。孙居士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杨歧禅师的开示非常透辟和圆融。若真发心利他,悲深愿重,虽身处官场,“棒下淋淋”,亦是菩萨的救度行为。慈悲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是全方位的。 (原标题:246比部孙居士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天且宥之,子独不容,隘亦甚矣!在建议元主施行教化方面,楚材居士善用佛法的智慧,将佛法与世法圆融起来,提出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主张。在《西游录》中,楚材居士写道:甚哉,生民之难治也!速于为恶,缓于从善(学习作恶快得很,学习为善则慢得很)。急导以善道,犹恐不悛其恶,何况迁延而有所需者乎?速以能仁不杀、不欺、不盗、不淫、因果之诫,化其心;以老氏慈、俭、自 三摩地

2018-07-20

人间佛教排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故,排斥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故,排斥娑婆世界天界之佛教故,不承认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尚在兜率天住持故,不承认色究竟天尚有卢舍那佛正在宣说一切种智胜法故;其人间佛教之理念,说此等天界及他方世界之佛教为都不存在之佛教,特意局限佛教于此娑婆世界中之地球一隅,是故印顺法师于一九九八年以《净土与禅》一书,将大乘经中之二大净土法门,谤 三摩地

2018-07-20

”且道佛法与道相去多少?雪窦拈云:“眼里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或若有个汉,信得及把得住,不受人瞒,祖佛言教是什么热碗呜声,便请高挂钵囊,拗折拄杖,管取一员无事道人。”又云:“眼里著得须弥山,耳里著得大海水。有一般汉,受人商量,祖佛言教,如龙得水,似虎靠山,却须挑起钵囊,横担拄杖,亦是一员无事道人。”复云:“恁么也不得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44条/3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