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为这个缘故,您们应当努力精勤的布施,这样自己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12〈1序品〉中也说:菩萨思惟:众生不布施故,后世贫穷;以贫穷故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佛陀的十大弟子,论议第一的大迦旃延尊者刚好来到了这个地方,迦旃延尊者就问这位老妇人说:老太太啊!您为何那么的伤心难过呢?老妇人说:尊者!我那么年老又要长时来作这苦役,加上自己又那么贫穷,衣食都缺乏,想死也不能死,所以在这边哭泣。于是迦旃延尊者就跟老妇人说:你既然那么贫穷,为什么不把贫穷卖出去呢?老妇人问说:贫穷可以卖吗?谁要来买贫穷呢?尊者回答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学法,因此 三摩地

2018-07-22

而凡夫众生与佛陀的真心本体是没有差别的,譬如《华严经》当中所说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所不同的,只是凡夫众生的真心当中所含藏的无量种子还有染污,还没有完成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而把这些种子完全转化清净。既然说法界的真理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都能够究竟成佛,所以,即使是凡夫众生,乃至三恶道的有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在《法华经》当中,佛陀就说到自己过去在成佛之前的无量劫当中,在许多劫中经常当国王。世尊在当时为了众生,为了求《法华经》,为了满足六波罗蜜,所以勤行布施,无所吝惜;可以舍身、舍王位,甚至愿意身为奴仆,只是为了利益众生、成熟众生,而不是为了当国王可以来享受五欲之乐。那么佛弟子当了国王之后,和一般世间人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是如何说的。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所开示,要行菩萨道就要努力修集福德资粮,以求值遇善知识之摄受教导,并熏闻了义,令慧力增长故;应将所修世间善法的一切福德资粮、一切功德迥向给怨亲债主,并祈求佛菩萨加持摄受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皈命三宝,与我们一起修学佛法,同时也全部回向今世、后世可以亲证三乘菩提发起深妙般若智慧。因为这样如实勤于累积福慧资粮,诸佛菩萨及龙天能加以护持庇佑,善净因 三摩地

2018-07-22

佛法不仅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而已,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众生的次法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开始的。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也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根据《佛说阿那律八念经》当中,佛陀也有这样的开示,开示说这个正命有俗与道两种内涵,俗是指世间法方面,道则是指出世间法方面。世间的正命是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于人,就是要以正当的方法来求取财物,不贪求不该得的钱财,不欺诈于人;出世间的正命则是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远离占卜命相以及观天候来为人断吉凶的种种的邪业,不可违犯佛陀教示法道中所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2

阿难赶紧前来顶礼佛陀,双膝长跪著问佛说:是如何的宿世因缘呢?我们这些大家都想知道,请您敷演讲说,以开示度化不知道的人。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善哉!善哉!如果乐于听闻的人,要专心听呀!佛陀说: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果核而已,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僧 三摩地

2018-07-22

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因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然而,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智,最终成佛。学人若欲实证如是胜妙的佛法智慧,必须先有此 三摩地

2018-07-22

本篇将提到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说,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财、外财以及寿命。行十善不仅是未来世可以得到好的果报,今生也是会有许多利益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行十善的人可以增加内财、外财以及寿命)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不管修到什么阶层,福报好不好,就像佛陀说的:「修福是不嫌多的。」继续努力行菩萨道广度众生就对了。--------正伟老师--「宗通与说通」电视弘法第十九集  (原标题:贪著利养、心多嫉妒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足以看出,佛陀说发财的因不是别的,而是布施,这句话确实真实不虚。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则不得。然而,如今的人们,不太明白因果的取舍关系。原本发财需要布施之因,他们却为了发财,一味地掠夺;明明长寿需要放生之因,他们却为了长寿,一味地杀生------最终只能南辕北辙。不想痛苦,痛苦却一个接一个降临;想要快乐,快乐却像仇敌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两次的「开示」,真的是令我这学佛念佛人,伤痛万分!念佛人皆知:当人病重的时候,不要去讲一些俗家言语,要开示:诸佛如来是最殊胜的清净地,要放下这五浊恶世的业报身,以专心致意的精神,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极乐净土;要病重人看破这五尘假有,世间无一可以留恋,一切志业也无可挂怀,不论是出入将相,救民济世,矜悯贫苦,总教它通通放下,何况一切眷属财物,诸多牵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里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萨,也有天神;但是佛教里的至尊的佛却与其他宗教的教主完全不同。要说明这一点,我想先对“佛”下个简单的定义。通常我们简称释迦牟尼佛为佛。在历史学家的眼光里,释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余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里佛教的创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里,释迦牟尼佛是万万千千,在无尽世界中,无量诸佛中 三摩地

2018-07-22

而学佛人,依照佛陀教导断恶修善,则连此虚耗亦得避免。《地藏经》总结持诵本经利益时,其中一利便是虚耗辟除。避免虚耗,不也是等于增加了财富吗?何况,学佛之后生活的顺利,亲人的和睦,灾难的消除,由此带来心灵的平和、安详、超脱、自信、慈悲……这些东西,哪个发了财的凡夫众生用金钱买到过?还是倒引一句痞子作家王朔的名言作结:无钱固然万万不能,但金钱 三摩地

2018-07-22

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的开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正命——如法的职业,就是对于色身的生存没有了无理的欲求,不贪取过多的欲求而无厌足;也不以种种占卜、咒术等不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得资养生命的物品,然后来存活色身;反之,必须仅以合乎佛陀所制轨范的方法,来求取生活所需的衣物、饮食、床座等等的这些的物品。简单地说,就是要不 三摩地

2018-07-22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