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你回去问你妈妈,看你妈妈有没有今天帮你做一个指头,明天帮你做一个眼睛?有没有?没有!妈妈是提供因缘给你、提供那个环境及物资给你,实际上给你色身的是你的如来藏。有谁能布施一个色身给你?没有啊!所以如来藏才是真正布施者。当你受了伤,最需要呵护的时候,谁呵护你?你说:我妈妈呀!她每天照顾我。错了!每天照顾你的是如来藏,妈妈也没有办法把你的伤口每天一点点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等种种因缘,是名呵。12佛世时的频婆娑罗王,因为贪著奈女的美色,所以跟七国相争,后来一人深入敌国,独自在奈女的房中,这就是为了贪著美色而故入危险之处。而《金刚经》中也提到世尊往昔当忍辱仙人时,因为歌利王的妃子们都跑去听仙人说法,当时歌利王非常生气,也是因为贪著眷属美色的我所执因而发起瞋恨心的缘故,竟把仙人的手足斩断,因此造作了大恶业,来世必堕恶道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这样一世一世的恶因缘就会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说因为这样而使道业突飞猛进的原因吗?忍辱的部分。以前在修忍辱的时候,常常看到自己,明明自己已经火冒三丈了,却要努力的跟自己说:忍耐,忍耐!可是,从真正断了我见以后,你会现观到说,生气的我、贪心的我、愚痴的我,种种的我竟然是虚妄的;乃至于说,在贪瞋痴的对象或是境界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 三摩地

2018-07-23

如此等而上之,某甲假如是一乡的乡长、一市的市长、或者是现代的立法委员、政府部会的、乃至说是总统,那么在某一些特定的众生之中,或者是说,在某一段特定的时间之中,某甲是可以受用他这一分人世间的福报;也就是说,可能某甲过去所修的福报,在此世某一些因缘之下就兑现而受用了。然而这是从某一种相类似情况的较量分别,而实际生活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会有所差别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做,那么慢心自然就能够渐渐的消除,当我们的心地渐渐转为调柔淳厚的时候,见道的因缘也就渐渐成熟了。各位菩萨,孝养父母、奉侍师长虽然是很简单的做人道理,但是要确实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慈心不杀对修道的影响。《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卷一云:【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 三摩地

2018-07-23

把原来讲好要布施给某甲的财物,因为出现另外的因缘就反悔了而布施给某乙;有时因为原来想做的布施是只对一个人,觉得人情比较少,就改为布施给很多人;因为话已讲出口:出口成愿,不能再改了。你既然讲出来:我这个珍宝要供养某一个人。以后就不能再改说要供养很多人、要跟很多人结缘。你若想要跟另外的很多人结缘,就另外再拿钱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施物不净。也不可以本来要布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讲记:菩萨如果具足福庄严和慧庄严,在一切布施时都不会产生忧悔,当他看见种种恶事时也能堪忍,不会因为众生恶劣而后悔以前所做的种种布施。菩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佛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069-070集开悟证般若前应注意事项—修集福德资粮》正德老师(原标题:开悟证般若前应修集福德资粮)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佛菩提。阿弥陀佛!------正德老师(原标题:信根的长养) 三摩地

2018-07-23

二、无畏布施:随因缘力量施予某些众生无畏、无有恐惧。遇到有缘众生须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三、佛法布施:自己虽尚未悟,仍应将已知之佛法随缘接引有情众生中之有缘者。以上述方式广结善缘,能遇真善知识而增益知见,以此作为修禅之助缘。但不可执着福德,避免被福德耽误而不能获得解脱。六祖大师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所以福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累积许多福德,像是护持正法和消除性障,那种子都是清净的,以及有许多善业的可爱异熟果报,那么学时就会比较顺利,在智慧上也容易进步,因为过去有累积很多护持正法的福德,常常帮助众生也修学,使得自己所含藏的种子也是很顺利就能学,并且也可以很容易就听得懂,学法就会更加顺利了!因此这些都是因缘果报的内容,而一切的善恶业种都由如来藏所执藏着,我们修福德自己都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六住位菩萨所修学智慧的内容,是以熏习相似般若为主,来熏习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十八界的知见。在四圣谛所建立的知见是这样的:菩萨知道五蕴的出生就是苦,因为有五蕴的出生,所以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五蕴本身:色蕴就是四大所成的色身,四大一向是变异无常的。而受蕴指的就是眼根触色尘,耳根触声尘,鼻根触香尘,舌根触味尘,以及身根触触尘,意根触法尘, 三摩地

2018-07-23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开悟是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把原来讲好要布施给某甲的财物,因为出现另外的因缘就反悔了而布施给某乙;有时因为原来想做的布施是只对一个人,觉得人情比较少,就改为布施给很多人;因为话已讲出口:出口成愿,不能再改了。你既然讲出来:我这个珍宝要供养某一个人。以后就不能再改说要供养很多人、要跟很多人结缘。你若想要跟另外的很多人结缘,就另外再拿钱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施物不净。也不可以本来要布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菩萨一念欲施之时具足十二因缘,也具足六度。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就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就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具足了戒法。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就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 三摩地

2018-07-23

甚深智慧分别其心,以大辩力而为说法,观察善财童子以何因缘名曰善财。此童子者,初受胎时,于其宅内有七大宝藏,其藏普出七宝楼阁,自然周备金、银、琉璃、玻璃、真珠、砗磲、码瑙,从此七宝生七种芽。时,此童子处胎十月,出生端正,肢体具足。其七种宝芽,高二寻,广七寻。又,其家内自然具有五百宝器,盛满众宝。金器盛银,银器盛金,金刚器盛众香,众香器盛宝衣,玉石器盛 三摩地

2018-07-23

论持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解脱知见论十二因缘乃至论涅槃。是名深法。应闻深者说如是法。乐欲听闻思求取解。是名为益。若乐浅者应为说浅。何者是浅法。论持戒论布施论生天论。若众乐浅。为说深不乐听闻。不求受解。不益前人。是名恶说。浅者为说浅法利益故。名为善说。(毗尼母经)时,婆罗门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经验。所以我后来就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小参时的专精一心而体会各人的根性与因缘。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 三摩地

2018-07-23

问、学佛人的福报问题: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护法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