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为什么杀、盗、淫、妄,对于这个口业,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稍微多说一点呢?因为杀、盗、淫,我们要持守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因缘,而且要成就它也必须有比较粗重的一个过程;但是口业的部分,只是嘴上的两片皮,一下子就成就了,所以口业的违犯是非常迅速的。这四种的无畏施—不杀、不盗、不淫、不妄造口业(不妄语)—的受持,也就是一种无畏的布施,这样的布施功德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苦的境界一定可以被克服,可以被解决,所以说一定会改善,将来一定会这个苦因缘的消散之后,会有乐的获得。因为这样抱持着希望,所以说人才活着。所以说,意思食也是一种希望相,这种希望的相貌,也是我们的饮食。那识食就是对于前面这三种我们不断的熏习而增长,所以我们就对于抟食的熏习一直持续不断,所以我们就一直在人间或是在不同的世间里面;就是因为有前面的三种食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有因缘破参了,第一个想要感恩的人一定是介绍你进入团体的人,因为他介绍你进入了团体,让你明心见性了。诸如上面所说的缘都是善缘。因此,凡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都是善缘;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2

当一个人造了恶业的时候,他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会后悔;但是佛法中你受戒以后,佛门中规定你应当要忏悔,你做错事,在佛菩萨面前,你要对这件事情忏悔,因此业种就会清净,大的业就会转成小的,乃至小的它就会以后转成善的因缘。所以乃至于菩萨应当受菩萨戒,所以要勉励大众来受三归五戒十善,然后受菩萨戒,将来成就佛果,善因得到最善的果——菩提果成佛!----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见,佛教是主张有因有果,而且是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缘果报的。如果是主张无善恶果报、拨无一切因果的人,经中就会说他是: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7)常常有人质疑:世间常看到有造恶乃至作奸犯科的人,可是却不见他们受有报应,善恶因果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不是不报,是时候未 三摩地

2018-07-22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37集菩提心与佛道因缘》郭正益老师(原标题:娑婆世界为什么叫作堪忍?)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这也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呀!那这个大爆炸之前呢?那个时间是什么状态?空间是什么状态?那到底是什么?结果科学家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也没办法回答为什么会有大爆炸的产生;所以说大爆炸,它还是只是一个假说,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现前去观察到嘛!可是如果说,大爆炸是没有因缘直接就爆炸了,那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无中生有的问题!所以说现在科学家对为什么会有大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心中含藏人的业种,祂就帮你制造出一个人的五蕴身让你使用,如果心中含藏着畜生的业种,祂就帮你制造出种种不同的畜生身,供你来酬偿业果,由此因缘而受种种的苦报。如果心性多悭贪、嫉妒、邪见、欺诳、广造众恶,则为你制造鬼道有情的五蕴身;如果心性极端恶劣,犯了五逆重罪,毁谤如来藏了义,造极重恶不善业,就让你受广大的地狱果报身。如果广行十善业道利乐有情者,就 三摩地

2018-07-22

藏识具有能造有身与器世间的功能,故《成唯识论》卷二云: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无形物(藏识)能变造有形物(三界器世间及有身),譬如电脑的硬盘(藏识)能储存无形无色的数据(万法的种子),数据经过处理转换,显示器上就有山河大地、人畜草木等图像(器世间及有身)。藏识造物的原理与此类似,然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帮助菩萨们能够器官捐赠遗爱人间的大悲愿,我们特别利用这次电视弘法的因缘,要为大家阐述器官捐赠的意涵;内容包括了脑死的定义、佛法中对死亡的定义、死亡的过程中阴身的生起,以及作器官捐赠时,应该注意的自我保护措施等,使得已经签下器官捐赠,或者想要了解器官捐赠的菩萨们,能够在生前如实了知自己未来舍报的过程,并且也能妥善交代各种应该注意的保护措施,做好万 三摩地

2018-07-22

长阿含部<<大楼炭经>>,佛说:劫名为灾坏时,有四时因缘。有四时因缘:一者久在地尽便火起。二者久火尽便水起。三者久水尽便风起稍生后天地成。从成复败,如环无端绪,故名为劫。久极天地运尽时。一切人罪尽者。皆上生梵天上其天近。是时有罪者未竟者。复生他方佛国天下恶道中。劫所以有起尽者。现非常败故。其事亦自应尔。注:劫初成时--宇宙诞生后38万年,原子尚未形成,宇宙 三摩地

2018-07-22

当一个人造了恶业的时候,他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办,他会后悔;但是佛法中你受戒以后,佛门中规定你应当要忏悔,你做错事,在佛菩萨面前,你要对这件事情忏悔,因此业种就会清净,大的业就会转成小的,乃至小的它就会以后转成善的因缘。所以乃至于菩萨应当受菩萨戒,所以要勉励大众来受三归五戒十善,然后受菩萨戒,将来成就佛果,善因得到最善的果——菩提果成佛!(原 三摩地

2018-07-22

有此因缘。今有屋舍。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地肥自然入地。后转生粳米。极为鲜净。亦无皮表。极为香好。令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是谓。比丘。尔时始有此粳米之名生。比丘。或有是时。人民懈怠不勤生活。彼人便作是念。我今何为日日收此粳米。应当二日一收。是时。彼人二日一收粳米。尔时。人民展转怀妊。由此转有生分。复有众生语彼众生言。我等共取粳米。是时。彼人报曰 三摩地

2018-07-22

布施有十因缘。何等为十。愚人布施不知为尊自用所与者得善。愚人不至心施与人也。愚人既施与人与时不敬重。不自手与。传教人与施。人不欲望其福。不即得其福者。自用忘其福。愚人施与佛辟支佛阿罗汉。不能自知其福大。愚人施与。不信佛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皆用为弃损。无有后生。愚人施与。欲但得名字。欲使人称誉。是为愚人布施。佛说经已。栴檀调弗。及诸比丘。 三摩地

2018-07-22

缘觉也是一样,缘觉菩提所实证的这个十二因缘的还灭,十二因缘还灭以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都不存在了,不存在了也是断灭。可是缘觉菩提呢?他是知道有一个本识的存在,才能够有这十二因缘法的出生,但是他并没有实证这个本识在哪里,所以还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如果没有如来藏这个本识,缘觉本身就没有办法透过十二因缘法证得解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知道五阴之所从来,而不只是纯粹从五阴的现象界来观察它是因缘所生却不能去观察五阴之所生的本际。能够观察到五阴之所生的本际,才叫作善于分别五阴。而这个大乘的出世间不同于二乘解脱道的出世间,因为二乘的解脱道,只是将五阴世间出生的烦恼因灭除,使得五阴不再于三界中出生现行,仅存涅槃本际如来藏住于本来解脱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寂灭状态中。因此说二乘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些都是因为种种因缘的出现,使得逐渐把一些弄通。这种方式,因为是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对于诵经者来说,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体验。因此,如果没有听闻的因缘,靠诵经也是有机会逐渐了解经中的义理。但是,要能够如理作意思惟,也是以依止善知识比较稳靠,也可以避免受到邪法的错误影响而落入不如理作意思惟。许多经典里面,除了开示道理之外,也常常开示有关诸佛菩萨的种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说: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心的归依三宝。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 三摩地

2018-07-22

《长阿含》以四谛、八正、十二因缘法等二乘法为主,兼破六十二种外道见。《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