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中边分别论释》十五卷。4.《法法性分别论释》。四、,如《俱舍论》三十卷、《广百论》、《菩提心论》、……等等。后记:另有一段典故,世亲菩萨在阿踰陀国时,曾经与三弟师子觉等二、三同修相约道︰当代的修行者,都想亲见慈氏(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已经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及特质呢?无着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无着菩萨并且解释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人会显现出四种的性相。第一种是大悲之相,就是会哀愍一切受苦的众生。第二种是大信之相,就是会爱乐一切的大乘法。第三种是大忍之相,就是能够安忍于一切难行之行。第四种的大行之相 三摩地

2018-07-21

马鸣菩萨的论著马鸣菩萨现存的重要著作有:《大乘庄严经论》(十五卷,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册No.201),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注:玄奘菩萨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波罗颇密多罗也就是“大乘庄严经论”的译者,他是印度高僧戒贤的弟子,玄奘菩萨以此因缘而兴起西行求法之志。)以及《大乘起信论》(梁、真谛三藏译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二卷,共计 三摩地

2018-07-21

末学对此深信不疑,但想问一下,此种说法的经典依据是什么?如何说的?答:《瑜伽论记》卷1云:【《如来功德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云:【如来无垢识,永断诸习气;清净智圆明,贤圣所归趣。】既然佛地的无垢识心体与智慧相应,显然与等觉以下的异熟、阿赖耶识不同。异熟、阿赖耶识心体唯与五遍行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有一段说:“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譬如:有的人到道场去,赞助一百万,赞助一千万,然后心中常常记住这件事情;就希望每次去时,法师都要奉茶。不但要奉茶还要奉好茶。去了就希望法师请他坐,不但请坐,还要请上坐。这就是执著布施的福德,心中就取相分别,执著于这种人我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里面就有一段对话:【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也就是说,佛陀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里面跟弥勒菩萨在对话。弥勒菩萨就跟佛陀说:为什么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会有一类的众生,他虽然愿意修善法,可是却不愿意生到这个极乐世界,或者也不愿意生到 三摩地

2018-07-20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三摩地

2018-07-20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所以他本来没有形相, 三摩地

2018-07-20

修十善业《无量寿庄严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皈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速灭重罪《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大智度论 三摩地

2018-07-20

唯精进遍于一切大乘庄严经论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趁菩提阿毗达磨论菩萨于底沙佛时。合十指掌。翘于一足。以一伽陀。七日七夜叹佛功德。便超九劫评曰。观此则法集所称。一日精进。胜百年懈怠。信哉言乎西域记胁尊者。八十出家。少年诮曰。夫出家之业。一则习禅。二则诵经。而今衰老何所进取。尊者闻而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经。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至席。乃昼则 admin

2018-07-19

新译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庄严经。敕真造疏。奏云。此经凡有三译。一西晋太熙中。法护翻名佛土严净经。文势多古语简理幽。二天后久视中。实叉难陀于清禅寺翻名文殊受记经。三即今大历六年所译也。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天垂帝箓。人归宝图。德厚乾坤。明侔日月。仁恕滋物。夷狄仰德。而输诚慈惠。利生正教。承风而演化。顷者鄜坊节度使兼御史中丞杜冕。奏为国请诸大乘经。明诏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1条/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