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然而「大乘非佛说」并非释印顺与学术界始创之言,同样是继承自部派佛教六识论之声闻凡夫论师等人,古已有之,并非新说;此由无著菩萨所造《大乘庄严经论》所述可以证实,此亦明白显示佛所说的「师子身中虫」正是部派佛教声闻凡夫僧等六识论者。《成唯识论》中玄奘大师亦处处破斥部派佛教六识论声闻凡夫论师们的错谬处,藉以抵制「师子身中虫」,并大声疾呼:「若不摧邪, | admin 2024-05-25 |
|
|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有这样的开示,佛说:【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从这里我们知道,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者,应该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来无去,不应该执著于祂的名号、名相、音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同 | admin 2020-07-06 |
|
| 意识心一向不离境界法,意识心乃是因为境界法而现前故;以依于六尘境界而方便生起之意识心当作常住心,即是常见外道见解,是常见外道合流者;竟然反过来责难确实能生现一切境界、不与境界相应之阿赖耶识为方便说,其颠倒之妄论又是如何?举示如下:慈尊解经意时,于辨中边论与庄严经论,辨法法性论中,建立阿赖耶识破除外境。于现观庄严论与宝性论中,则不建立阿赖耶识不破外境 | admin 2020-07-02 |
|
|
|
无着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无着菩萨并且解释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人会显现出四种的性相。第一种是大悲之相,就是会哀愍一切受苦的众生。第二种是大信之相,就是会爱乐一切的大乘法。第三种是大忍之相,就是能够安忍于一切难行之行。第四种的大行之相,就是能够遍行六波罗蜜多。这是因为性种性菩萨的本性中,善根具足的缘故,所以 | admin 2020-02-19 |
|
|
这样的话,你来亲受如来的教诲,在教诲中就可以慢慢了解到佛的甚深教法是不是只有小乘的四圣谛?是不是只有小乘的声闻法?还是二乘的缘觉法?到底声闻法和缘觉法是不是究竟的?你自然到那时候就可以知道!贤劫既然有弥勒佛存在,这连《阿含经》也不否定〔编案:指贤劫中的第五尊如来弥勒佛的存在,这是在《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诸经中多所记载的事实〕,我们是不 | admin 2020-02-19 |
|
|
大乘庄严经论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趁菩提。法界次第倍策精进,勤求不息,是名精进根。=======================================无量寿经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遂。大集经法悟比丘,二万年中,常修念佛,无有睡眠。不生贪嗔等,不念亲属衣食资身之具。弥陀经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净土忏愿仪若坐若行,皆勿散乱。不得弹指顷念世五欲,及接对外人,语论戏笑。亦 | admin 2018-07-23 |
|
|
”《大乘庄严经论》“至心学道,发大勇猛,决趁菩提。”《阿毗达磨论》“菩萨于底沙佛时,合十指掌,翘于一足,以一伽陀,七日七夜叹佛功德,便超九劫。”评曰,观此则法集所称,一日精进,胜百年懈怠,信哉言乎。《西域记》“胁尊者,八十出家,少年诮曰,夫出家之业,一则习禅,二则诵经,而今衰老何所进取,尊者闻而誓曰,我若不通三藏经,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辈往生者需要再跟随地上菩萨深入修学大乘了义法门,悟得大乘无生忍后方能明了诸佛秘藏,也就是亲见自性弥陀,如同佛于《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彼佛剎中一切菩萨,容貌柔和相好具足,禅定智慧通达无碍,神通威德无不圆满,深入法门得无生忍,诸佛秘藏究竟明了。」此后方能如同上辈往生者一般见佛、亲近佛,并听闻佛说甚深妙法,次第往佛菩提道上进修。上品往生者,除了应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再说一下,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庄严经》中有这麽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于成为著名的法师,到处讲经说法,不遗馀力。有一天阿罗汉哥哥对弟弟说:法师!你应该赶快如实修道,不可只顾忙着空谈佛法啊!法师弟弟回答:尊者!我明天就开始修行。阿罗汉哥哥再次向弟弟说:法师!难道你没有听见佛陀说:修行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部经文是《方广大庄严经》里面有记载:【获得胜甘露,无上大菩提,同诸佛如来,所证真实法。】(《方广大庄严经》卷十)这里面的经文讲的是“同诸佛如来”,跟过去的诸佛一样,所证的都是一样的真实法。然后我们再看《大般若经》里面的经文写说:【若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证得法,我亦当得。&rdqu | admin 2018-07-22 |
|
|
《大乘庄严经论释》,注释《大乘庄严经论》(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之外另一现存的重要著作之一,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3.《中边分别论释》十五卷。4.《法法性分别论释》。四、其它,如《俱舍论》三十卷、《广百论》、《菩提心论》、……等等。后记:另有一段典故,世亲菩萨在阿踰陀国时,曾经与三弟“师子觉”等二、三同修相约道︰“当 | admin 2018-07-22 |
|
|
六经指的是哪六经呢?六经指的就是《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密严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还有《大乘阿毘达磨经》。而十一论呢,指的是哪十一论呢?十一论指的就是《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论》,还有《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还有这个《 | admin 2018-07-22 |
|
|
唯识宗所宗之主要经论有六经十一论:六经者,《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密严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阿毘达磨经》。十一论者,《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二十唯识论、观所缘缘论、阿毘达磨杂集论、集量论》。佛灭度于人间后,无着菩萨从弥勒菩萨受学五论,后造阿毘达磨﹙对法﹚论及显扬圣教论,弘传此宗。传其弟世 | admin 2018-07-22 |
|
|
马鸣菩萨的论著马鸣菩萨现存的重要著作有:《大乘庄严经论》(十五卷,鸠摩罗什译,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册No.201),集种种之因缘譬喻以劝诫众生。(注:玄奘菩萨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波罗颇密多罗也就是“大乘庄严经论”的译者,他是印度高僧戒贤的弟子,玄奘菩萨以此因缘而兴起西行求法之志。)以及《大乘起信论》(梁、真谛三藏译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二卷,共计 | admin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的来历本文根据《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二改编世尊成佛,调伏乔陈如等五比丘后,心想:优楼频螺迦叶名声很大,带有五百弟子,国王大臣等对他都很恭敬供养,应该先去教化他。然后世尊就去找他,迦叶看见佛来便迎接问讯,又请佛晚间留宿,佛便要求住于石室,迦叶说那间石室里有毒龙,恐会害人,但佛再三表示,愿在其中留宿。当晚世尊在石室中打坐,毒龙便起嗔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 admin 2018-07-21 |
|
|
此辈往生者需要再跟随地上菩萨深入修学大乘了义法门,悟得大乘无生忍后方能明了诸佛秘藏,也就是亲见自性弥陀,如同佛于《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说:「彼佛剎中一切菩萨,容貌柔和相好具足,禅定智慧通达无碍,神通威德无不,深入法门得无生忍,诸佛秘藏究竟明了。」此后方能如同上辈往生者一般见佛、亲近佛,并听闻佛说甚深妙法,次第往佛菩提道上进修。上品往生者,除了应修之福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