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一位菩萨行者如果要对于如来行最上的供养,或者对于自己的得法上师来实践最至诚的最上供养的时候,这位菩萨您就应该要至诚心的恭敬礼拜诸佛如来。可是在您礼拜诸佛如来以及自己的上师师僧的这些功德的同时,您当场也回向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这就是以礼拜如来的最上供养,再加上回向最上供养的功德,这样加乘的效果,这样加倍来增长其中的功德成就。再者,如果我们供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位之前是外门广行六度万行,七住证悟明心以后,而证得法界实相心,因此发起了般若的总相智;而这个智慧是不共外道凡夫以及二乘人。然后菩萨于见道后,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于内门中广修六度万行,这样在三贤位中努力的伏除性障,努力的熏修智慧,以及广集福德;这样满足初地菩萨该有的智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求于大众中得无所畏,目的是在利乐众生;也因为此故,佛说菩萨摩诃萨若能具足这八法,不但能自己得到利益,也能让大众同得法利。如果菩萨能如此实行,他就是真实行的菩萨,不是假名菩萨。(原标题:具足八法能自他利)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为他开示后,阿支罗迦叶得法眼净;阿支罗迦叶非常高兴,请求世尊收他为在家的优婆塞。不久之后阿支罗迦叶被一只为了保护子牛的母牛攻击而死,死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有很多比丘听到这个消息,便向佛禀白,佛便告诉大众: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而且佛还交代诸比丘:你们应该前往,去供养阿支罗迦叶。从佛的开示可知,佛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他就是出家人,而是以他有没 三摩地

2018-07-22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持经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 三摩地

2018-07-22

有的人就是这个福德好,他于不疑,于他的师父也不疑,所以他得法非常快。】(平实导师着,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第六辑第109~110页中开示:【再来谈一谈说,福德可以分成世间福德、出世间福德。世间福德已经是千差万别了。所以你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出家以后,有的人小庙里住,人家就是一直送供养来,他根本是想推也推不掉;因为他往世布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闻人不证法界实相,所以不得这种法乐。为什么说菩萨有这种法乐?因为他从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无我开始,乃至法无我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明白:原来生活就是佛法!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要把佛法用到生活之中。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闻人不证法界实相,所以不得这种法乐。为什么说菩萨有这种法乐?因为他从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无我开始,乃至法无我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明白:原来生活就是佛法!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要把佛法用到生活之中。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 三摩地

2018-07-22

时座上有八万四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有三会说法:初会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说法常赞释迦功德。弥勒寿命八万四千岁,般涅盘后遗教存世一万四千岁。(5):儴佉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大臣长者,亦复如是,各自念言:虽复千亿岁,受五欲乐,不能得免三恶道苦,妻子财产,所不能救,世间无常,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佛及声闻圣所不得法正觉善通达广为众生说此说有何义。谓过去一切诸佛。于一切法中极方便求。不得众生界及我人寿命。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及三世一切声闻缘觉。于一切法中极方便求亦悉不得。我亦如是为众生说。离众生界我人寿命。说无我法说空法。如是说法。尔时央掘魔罗。谓满愿子言。呜呼满愿。修蚊蚋行不知说法。哀哉蚊蚋无知默然。不知如来隐覆之说。谓法无我。堕愚痴灯如蛾投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我们再看《大般若经》里面的经文写说:【若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多,应作是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证得法,我亦当得。”】(《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五十九)这里面又再次显示了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所证得的法。那么一个大心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就要有这个心念,就是说“这些诸佛所证得的法我当然也是会证得”。所以这些经文 admin

2018-07-22

世亲是绝顶聪明之人,深得法味后,越听越领悟,不等哥哥讲完,已经回小向大,成为大乘佛法的忠实信徒了。有一天,他很悔恨地对哥哥说:“哥哥!怪我过去太固执己见,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思虑也不够深细,以致未曾认真深入研究大乘教义,又多次身口意行毁谤了大乘。我的罪孽深重,不能赦免!我的罪是由舌头的谤法所造的,我愿割去舌头来赎我的罪。”无著菩萨说:&ldquo admin

2018-07-22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讲记:「我释迦如来曾经说一切诸相就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因此就不是众生。须菩提!所有『如来』都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证得法界实相的时候,即能现前观到一个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能够如此现前观照法界实相智慧境界的菩萨便为观自在菩萨。如是依照所证知实相般若,深入观行即具有了更深妙的法界实相智慧,有了可以抵达身心解脱彼岸的般若智慧,能如此现观的时候就是行深般若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依般若的中道实相智慧,以如来藏真心来比对现观五蕴十八界(注1)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弥勒菩萨,就是妙觉菩萨!妙觉菩萨住在兜率天当中,观察世间的时节因缘;如果世间所度化的,他们得法的因缘或者是世间佛教弘传的因缘成熟了,妙觉菩萨就会降神母胎,在人间受生,然后八相成道,究竟无上正等菩提,成为大慈大悲、大雄大力、无上正等正觉、十号具足的人天导师,也就是佛、世尊!以上就是成佛所需要的52个阶位的次第步骤。-----《三乘菩提之学佛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来说的,叫做十发趣;你们来同修会学法得法以后,应当要这样观察:观察自己在悟前是否为习种性人?也要在悟后去观察自己:是否还在习种性里面?你也要去观察其它的人:他悟了以后是不是也还在习种性中?还没有证悟以前,当然还在习种性中;悟了以后入习种性,还没有离开习种性,这也是正常的事。你也应该普遍、周遍观察,从同修们到义工菩萨、助教、亲教师 三摩地

2018-07-22

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失;只是乐意到各大名山去做义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欢喜,觉得法喜充满而回家,以为真的有法喜。这其实不是法喜,只是因为助人而得到对方的感恩,所以心生欢喜而已;法喜是在佛法上亲证而得到的欢喜,这才是法喜。做义工修褔,他都愿意做,可是如果教导他说:你修福时也要同时观察如何是生死的过失,生死过失的原因是什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菩萨不但同样有慧解脱,同时也已证得法界真实相,就可以深入般若,就可以如《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此渐次成就大乘行,最后道种智,成就一切智智,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弘传者,承袭藏传佛教《广论》六识论的中观应成派思想,喜欢画饼充饥,天天喊着想要实证一切智智,但是《广论》中又否定法 三摩地

2018-07-22

世间者以有所得法观望佛法,期待如来,但对于自身无始劫来所造之业,却无有一丁点偿还之意;于少行用功之后,即是自认三关齐破,妄比诸圣;后有少殃即至,则怨天尤人,同诸凡夫,自受其殃!然诸佛菩萨非不慈悯,以当前有少殃在,即能发省身心过患。是以从上诸贤,无有怨怼于诸病苦者,乃至圣玄奘菩萨受剧大病苦时,唯一所想者,在于担心所翻译者是否无有合乎佛意;众圣贤者之用 三摩地

2018-07-22

既不乐修福,又不观生死,不乐于观察生死中的种种过失;只是乐意到各大名山去做义工,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很欢喜,觉得法喜充满而回家,以为真的有法喜。这其实不是法喜,只是因为助人而得到对方的感恩,所以心生欢喜而已;法喜是在佛法上亲证而得到的欢喜,这才是法喜。做义工修褔,他都愿意做,可是如果教导他说:你修福时也要同时观察如何是生死的过失,生死过失的原因是什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